《墨跡本 三希堂法帖(全5卷)》

《三希堂法帖》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一部叢帖。 但以規模而言,《三希堂法帖》是其中規模最大者,可以說集歷代叢帖之大成。 本書前言本次出版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是墨跡本。

墨跡本 三希堂法帖(全5卷) 特色及評論

本次出版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是墨跡本。我們從故宮博物院和全國各大博物館的藏品中逐一搜輯,並按《三希堂》原帖編排,進行技術處理,終於使《三希堂法帖》以墨跡本形式重見天日。與拓印本相比,墨跡本不僅點畫清晰,生動傳神,而且白底黑字,疏朗耐讀。精美的版式,更使這些歷代相傳的希世之寶精美典雅,熠熠生輝,成為書法愛好者臨習這些法書的最佳範本,同時也是極好的收藏品。

墨跡本 三希堂法帖(全5卷) 內容簡介

《三希堂法帖》是清代乾隆初年由乾隆皇帝敕令朝臣編刻的一部大型叢帖。乾隆皇帝本人是一位書法愛好者,日理萬機之餘,潛心臨池,遍習諸家,故其書法溫潤妍媚,閒雅有致,在歷代帝王中實屬上品。乾隆又蒐集前賢法書。明朝滅亡之後,許多宮殿舊藏流於民間,清代康熙之後,便多次下詔搜討。至乾隆而更加著意,故使不少歷代名家墨寶羅致於宮廷。其最為珍貴者,屬晉代至清中葉流傳近一千五百年的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及王獻之《中秋帖》,王��《伯遠帖》。王氏書法也是乾隆皇帝最為喜愛,心追手摹,用力最多的。所以,這幾件稀珍寶被乾隆收藏於故宮的養心殿內,極為寶愛。乾隆十二年,大學士梁詩正等受命編次內府所藏魏晉至明代書家墨跡鉤摹鐫刻上石時,乾隆便親自取名為“三希堂法帖”,乾隆皇帝的特諭,也刻於《三希堂法帖》卷首。
《三希堂法帖》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一部叢帖。在古代,由於印刷技術的落後,加上寫在紙上的法書極不易保存,所以好的書法作品很難廣泛流傳。北宋初年,太宗命大臣將宮內所藏曆代法書匯刻為《淳化閣帖》,是為大規模刻帖之始。以後皇家和私人也有不少叢帖問世,這些叢帖極大地促進了書法的普及。但以規模而言,《三希堂法帖》是其中規模最大者,可以說集歷代叢帖之大成。該帖共收入從魏晉到明末135位著名書法家的作品340件,分楷、行、草三種。另有歷代名家、收藏家題跋200多件,收藏印章1600多方。其所收作品均按歷史順序編排,幾乎囊括了當時清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歷代名家的法書墨跡精品,這些書家,歷代都是書法愛好者學習的榜樣,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孫過庭、懷素、柳公權、楊凝式、李建中、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徽宗、宋高宗、吳踞、趙孟�\、鮮于樞等……由於是皇家刻石,皇帝特諭,梁詩正等又是當時書法史家,所以《三希堂法貼》選擇極精。上石之後,廣泛流傳,成為海內書法愛好者嚮往和搶購的對象。但刻石拓印本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視覺上不舒服,黑乎乎一片。其次,不論刻石水平有多高,和原墨跡相比,神采上要差一大截。練習者不容易從拓本體悟到原法書的神韻。所以,練習書法,一定要用墨跡本。

墨跡本 三希堂法帖(全5卷) 本書前言

本次出版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是墨跡本。我們從故宮博物院和全國各大博物館的藏品中逐一搜 輯,並按《三希堂》原帖編排,進行技術處理,終於使《三希堂法帖》以墨跡本形式重見天 日。與拓印本相比,墨跡本不僅點畫清晰,生動傳神,而且白底黑字,疏朗耐讀。精美的版 式和精美印刷,更使這些歷代相傳的稀世之寶精美典雅,熠熠生輝,成為書法愛好者臨習這 些法書的最佳範本,同時也是極好的收藏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