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智慧枕邊書:猶太人的千年處世書》

《塔木德智慧枕邊書:猶太人的千年處世書》

猶太民族是人類大家庭中的偉大成員之一。她創造了以《聖經》和《塔木德》為代表的燦爛輝煌的希伯來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思想大師、科學巨匠、政界名流和工商業巨子,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研究猶太人做生意的智慧,控制金錢的智慧,還不如學習猶太人的處世智慧,因為後者是前兩者的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從猶太民族的修身、交友、為人、處事、謀略等方面入手,以品質、得失、積累、頑強等方面為切入點,通過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全方位展示了猶太民族處世智慧的獨特魅力。

媒體評論

猶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永不消逝的溫情與魅力,這些都是偉大的東西,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閃耀在寂寞的早晨,那是對人類靈魂永恆秘密充滿激情的探索。
——托爾斯泰
人類的智慧在猶太人的腦袋裡,猶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里。不了解《塔木德》,就不了解猶太人;不了解猶太人,就不了解世界。
 ——哈默
從根本上說,我覺得是《塔木德》改變了我對財富的觀點,我覺得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洛克菲勒

目錄

第一章 美德就是世界的全部——猶太人論品質
獨居鬧市而不犯罪
孝敬父母是所有美德的基礎
以高尚的品格為第一榮耀
第二章 得到太多,必有所失——猶太人論目標
目標太多只會讓人更加迷茫
人生的精彩來自於目標的精彩
一生只做一件事
目標一定是明確可操作的
制訂一個完成目標的可行性計畫
第三章 別想一下子就造出大海——猶太人論積累
成功來自積累
從每個硬幣開始積累
小生意也能賺大錢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第四章 上帝奪走了了我們的一切,只剩下我們自己——猶太人論頑強
自救是最後的生存之道
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堅強
靠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不要被暫時的挫折擊垮
在挫折中永點希望之燈
第五章 人所不欲,匆施於已——猶太人論善待白己
自己為難自己是最大的愚蠢
獲得對自己的認同和理解
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
每個人都需要自我鼓勵
給自己一點心理補償
第六章 痛苦,才是人生之路——猶太人論自立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親自去做
獨立自主的障礙
自立是開啟成功之門的力量源泉
人要靠自己活著,而且必須靠自己活著
第七章 黑暗著開始,明亮著結束——猶太人論挫析
與幸福相比,人在苦難時更應該歡欣
痛苦,才是人生之路
自強不息是生存的唯一道理
挫折不可怕
第八章 讓惡結出善果——猶太人論善惡
擁有寬恕
擁有一顆寬容之心
以讚賞的態度處世
善待他人
對他人的寬容也是對自己的寬容
第九章 成就與智慧總是在一起的——犾太人論精明
財富與智慧總是在一起的
知識決定命運
學習改變生活
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
第十章 給別人留碗飯吃——猶太人論攻守尺度
以攻為守的債務人
任何時候都要保全對方的面子
在責備對方之前檢討自己
輕易別說“你錯了”
第十一章 十人即為共同體——猶太人論合作
十人即為共同體
重視團隊精神
注重別人的意見
以別人的利益為先
用他人的力量將自己的木桶補齊
第十二章 好風憑藉力——猶太人論借勢
善於借勢用力
善借才能善得
深思而後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合理用人
如何借勢成事
第十三章 活用一切有利條件——猶太人論變通
在客觀環境中找到出路
機智是取勝的籌碼
人們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圍築起界限
第十四章 捐出十分之一的收入——猶太人論奉獻
布施是一種責任
以助人為己任
助人就是助已
替別人著想,就是替自己著想
在奉獻中體會幸福
第十五章 有錢大家一起賺——猶太人論雙贏
聯合與合作才是繁榮穩定之道
成功之花在競爭中盛開
成功者善於塑造自己的競爭意識
第十六章 無端欺騙別人就是傷害自己——猶太人論誠信
欺騙另4人只能害到自己
以誠實為處世第一要義
用公道天平、公道砝碼
信用是口碑的體現
取信於人是做生意的基礎
第十七章 毀約就是褻瀆上帝——猶太人論契約
契約高於一切
契約不要出現漏洞
信守契約分厘必爭
不允許隨便踐踏規則
第十八章 只有蟲子不會摔倒——猶太人論風險
冒險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抓住機會,敢想敢做
風險和收穫成正比
決策前要作調查
不為沒把握的事情而等待
第十九章 適度地享受,適度地工作——猶太人論享受
讓人生豐滿、充實而有意義
工作不是生活的唯一
平衡事業與家庭
平衡事業成功與家庭生活的六個步驟
工作與家庭並不矛盾
第二十章 當傻瓜高聲大笑時,聰明人只會微微一笑——猶太人論口才
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
口才是生存的一種本領
人就應該能言善語
好的口才代表著一種實力
世界上說話最難
第二十一章 一句幽默話,化開三九冰——猶太人論幽默
幽默的無窮力量
智慧離不開幽默
幽默的樂趣
第二十二章 人每時每刻都需要朋友——猶太人論交友
摒棄偏見,平等待人
以平等的心態和別人相處
以一顆感恩的心待人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美德就是世界的全部——猶太人論品質
獨居鬧市而不犯罪
猶太人的靈魂深處,有種可貴的“慎獨”精神,也就是可貴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評的精神。他們總是去問自己做了什麼,應該做什麼,做對了什麼,卻很少去要求別人該怎樣。
同樣,猶太人有著凡事從自己做起,善於自我反省,慎獨自律的傳統。作為上帝的“特選子民”,他們以信守契約、遵守法律著稱於世。不管如何,都要求自己遵照契約的約定來履行自己的義務和享用自己的權利。
他們相信,只有從自己做起,從自己這方面去執行契約,才符合上帝對“特選子民”的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契約的精神——按照契約規定來履行自己的義務。兩方都按契約來要求自己,這樣契約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否則,一方不從自己做起,卻要求對方,那契約的執行就會遇到困難;如果雙方都想著用契約去牽制別人,那么這個契約就可能要破產。
在與猶太人的商業往來中,根本不存在猶太人不履行契約的情況,除非是契約本身有問題。正是這種先從自己做起,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約定的商業精神,使猶太人獲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
《塔木德》上有一句話,叫“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間,有很大的差別”。這個差別,其實就是所謂“罪感”和“恥感”的區別。
所謂“罪感”,就是把罪之惡看做是由罪本身的屬性決定的。無論何時何地,人知我知,犯罪就是為惡,就是一件應該激起愧疚之心的事情。
而所謂“恥感”,則把罪之惡看做某種取決於外界狀態的屬性,為人知者方為惡,不為人知則無所謂惡不惡。所以,犯罪者的愧疚或者懺悔,不是為了作惡本身,而是為了作惡竟然被人發現。這種“悔”是為了搞錯時機而悔,要是正逢無人發現的機會,何悔之有?
很明顯,在“罪感”支配下的個體行為要比在“恥感”支配下的行為在遵守規範時有著更大的自願性、自覺性和自律性,這在猶太人的行為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猶太民族的大門始終敞開著,不能遵守上帝律法的人盡可以自己走出教門,何況連猶太共同體都長期處於某種“獨居”狀態,更不要說猶太人個體了。這樣一個民族不能不要求其成員多多“慎獨”,多多“知罪”。
在拉比的教誨中,“獨居鬧市而不犯罪”之所以能同“窮人拾遺不昧”和“富人暗中施捨十分之一的收入給窮人”同立為“神會誇獎的三件事”,其共同之處,盡在一個“獨”字。猶太人的上帝所讚賞的“慎獨”,其實正是猶太民族延存的基本要求。
猶太民族弘揚“慎獨精神”,但絕不意味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絕不提倡“獨善其身”式的“隱士”,而是教導人們要和普通大眾生活在一起。
孝敬父母是所有美德的基礎
猶太人對家庭關係極為重視,對協調家庭關係不遺餘力。在他們看來,維繫家庭,就是維繫民族。
從《塔木德》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推崇人倫親情的動人事例與故事。
有個猶太人住在古代以色列的一個叫戴馬的鎮上。他擁有一塊價值6000個金幣的鑽石。有個拉比想用這顆鑽石來裝飾聖殿的正殿,便帶了6000個金幣來到他家,向他買這塊鑽石。
可是湊巧放鑽石的金庫的鑰匙放在父親的枕頭下方,而父親又剛好睡得正香。這個人便對拉比說:“因為我不能吵醒父親,所以,不能把鑽石賣給你。”
拉比認為,這個人為了不吵醒父親而寧肯放棄賺錢的機會,是個孝順兒子,值得褒獎。
而一位拉比自己所行的孝道,更令人驚嘆。他同母親一起外出,走到一片高低不平的地方時,母親每走出一步,拉比便把自己的手伸出來,墊在母親的腳下。
《塔木德》非常推崇孝敬父母,故而每一個猶太人從小就很懂得尊老愛幼。
《塔木德》這樣告誡人們:“不管你是十惡不赦的罪犯,還是遵紀守法的臣民,都得把孝敬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天職,哪怕你是落魄天涯,衣食無著的人。”
猶太人認為:人最親近的夥伴是上帝和母親。猶太人拉比說,當人尊敬父母的時候,也等於在尊重上帝,所以猶太人非常孝敬父母。
猶太人認為贍養父母,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只要對造物主的敬重還沒有消失,贍養雙親的律例將永無止境。
被稱為乞丐股票超人的約瑟夫?賀希哈,是紐約成功猶太商人的代表,經歷了從地獄到天堂的滄桑人生,留下了一串從街頭乞丐到股票超人的奮鬥足跡。
早在約瑟夫?賀希哈早年一次賺到16.8萬美元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急於把這筆對於他來說來之不易的金錢,全部投資於他迷戀的股市交易,而是拿出了絕大部分為相依為命的母親購置了一幢房子,讓母親早日走出了低矮潮濕的貧民窟。約瑟夫也從不忘記與自己長期合作、患難與共的夥伴。他讓合作夥伴朱賓全盤負責開采鈾礦,事先就給予了朱賓1/10的股票優先權,使朱賓在用自己的智慧掘出鈾礦的一剎那便成為百萬富翁。約瑟夫不僅對與他有重要經濟合作的夥伴是這樣,對他公司的下屬職員也十分關心,甚至對一個開電梯的孩子也是如此。這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個多病的母親,微薄的薪水難以支撐母親的醫藥費,約瑟夫便長期承擔起對這個家庭進行接濟的責任。
在約瑟夫從乞丐到億萬富翁的一生中,他永遠對被別人罵作“窮鬼”的乞丐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在他成為富翁以後,他並不認為已經斬斷了與貧窮的聯繫。他一直把捐助像他童年時一樣貧窮的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向學校捐款,為的是使貧困人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教育以開掘他們的天賦;他向盲人醫院、孤兒院捐款,為的是使殘疾人和無依無靠的孤兒得到救助。由於自己對藝術的濃厚興趣,他特別喜歡資助貧窮而又富有藝術才華的學生們,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的王國之中,並通過他們去完成自己少年時沒有完成的大學之夢。他經常駕駛一輛黑色的超豪華林肯牌轎車,不斷地駛入哥倫比亞大學、曼哈頓大學、加州圖書館、孤兒院、盲人醫院、教會等處,不辭辛勞地把一筆筆捐款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和組織。
這就是充滿傳奇色彩的約瑟夫?賀希哈,他通過在充滿風險的股市中不斷搏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通過普度眾生的慈善事業,彰顯著人生的價值。
約瑟夫並不是一個只知道賺錢的機器,而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和藹老人。他70歲的時候忽然迷上了蒐集藝術品。他又拿出當年執著於股票的勁頭,到圖書館收集資料,派出幾路人馬千方百計獲取更多方面的信息。不久以後,他就成為一個鑑賞藝術的行家能手。他認為全人類都有責任更好地保護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為此,他收藏了3000座雕塑、6000幅名畫,還專門設立了一個藝術基金會,用於人類文化藝術遺產的保護。他為藝術事業作出了他應有的貢獻。他說只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就不會停止。
以高尚的品格為第一榮耀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是猶太人的傑出代表,他的人生準則有這樣一條:人的一生中,品格是人生的王冠和榮耀。他說:“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現在,大家都為了電冰櫃、汽車、房子而奔波、追逐、競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了。但是也還有不少人,他們不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
確實,品格是一個人最可貴的財富,它就是人的地位、身份和財產。它使一切階層一切地位的人變得高貴。它比財富更有力量,比名聲更顯榮耀。它的影響無處不在,因為它是正直誠實、言行一致的體現,這些品質最為可貴,它受到整個人類的信任和尊敬。
品格是人性的最好的形式。它是個人身上體現的道德秩序。有品格的人不僅僅是社會的良心,而且,在任何有效統治的政府里,它都是最好的動力,因為道德品質統治世界。甚至在戰爭中,拿破崙也說精神的力量比肉體的力量強大十倍。民族的力量、文明全都依賴於個人的品格,而且國家安全的基礎也仰賴於它,法律和制度只是它的分支。自然、個人、國家和種族之間的平衡也依靠它們才能獲得,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品格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一個人即使沒有文化,能力平平,且一貧如洗,但只要品格高尚,他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管他是在車間、在賬房、在商場,還是在議會。坎寧在1801年這樣寫道:“我的道路一定是通過品格獲得權力,我不會選擇其他的途徑。我堅信這條道路的正確,它雖然不是最快的,但卻是最有把握的。”你可能羨慕有學識的人,但相信他們之前還要有些別的需要了解。因此,約翰?羅素爵士有句話道出了這個真理:“英國的黨派有個特點,請求天才人物的幫助,但遵從高尚者的道路。”弗蘭西斯?霍納的一生就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悉尼?史密斯認為,人們會前赴後繼跟隨霍納的足跡。科克本爵士指出:“他的價值和啟示在於他的一生激勵著每一個正直的年輕人。”他38歲去世,但比任何個人對公眾的影響都大。所有人都尊敬、熱愛、信賴和哀悼他,除了沒有良心品格低下的人。在議會中,任何人都沒有像對他這樣的尊敬。也許有年輕人要問,他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是因為他的出身?他只是愛丁堡一個商人的兒子。是因為有錢?也不是,他的親戚都不富裕。靠官位嗎?他只有一個職務,而且只幹了幾年,並沒有什麼影響,工資也不多。靠他的能力?而他並不出色,也沒有什麼天才的東西。他謹小慎微,唯一的目標就是不出差錯。靠他雄辯的口才?他語調平和,意味深長,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也不會花言巧語的利誘。是他迷人的風度?他只是不做錯事、平易近人而已。那到底是什麼呢?靠他的見識、勤勞、克制和善良的品質,是他人格的力量。這種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素,而是靠他自己的培養。在參議院中,有很多比他更有才華、口才更好的人,但是,沒有人的道德價值比他更大。霍納的一生表明,平凡的能力藉助高尚的品格可以功成名就。
富蘭克林也把他的成功歸因於正直誠實的品格,而不是他的才能或演說能力,因為他在這些方面都沒有什麼出眾的地方。他說:“人們都很看重我。我口才很差,從來不能口若懸河,有時候還結結巴巴,而且經常出錯。不過我還是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地位低的人和地位高的人一樣,品格給人信心。據說俄國亞歷山大一世的個人品格等於一部憲法。
品格就是力量,它比知識就是力量更為正確。沒有靈魂的頭腦,沒有德行的知識,沒有仁善的聰明,固然是一種力量,但它們是只能起壞作用的力量。它們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或者也給我們一些趣味,但是你很難尊敬它們,就好比我們對待扒手的敏捷或攔路的強盜的馬術一樣。
誠實、正直和善良,雖然不是命運攸關的東西,但卻是一個人品格的本質所在。具有這種品質的人,一旦和堅定的目標結合起來,他就有了無比強大的力量。他就有力量做善事,有力量抵制邪惡,有力量戰勝各種困難和不幸。當史蒂芬落人敵人手中的時候,他們冷嘲熱諷地問他:“現在你的堡壘在哪裡?”“在這裡。”史蒂芬把手放在胸前勇敢地說。正是在逆境中,他的品格閃爍出了最耀眼的光芒。當所有人都倒下的時候,他憑著自己的正直和勇氣巍然挺立。
第二章 得到太多,必有所失——猶太人論目標
目標太多只會讓人更加迷茫
如果目標太多,也會令我們窮於應付,覺得辛苦,並且令我們的努力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因為我們的努力不夠集中。
這是一個在猶太民族中流傳甚廣的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找一個部落首領討要一塊土地。部落首領給他一個標桿,讓他把標桿插到一個適當的地方,並答應他說:如果日落之前能返回來,就把首領駐地到標桿之間的土地送給他。年輕人因為貪心,走得太遠,不但日落之前沒有趕回來,而且還累死在半路上。這個年輕人沒有自己的目標,或者說目標不具體,所以失敗了。
如果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你就應該放下手上的一切其他事情,坐下來,認真思考一下適合自己的目標了。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目標太多的話,只會令你眼花繚亂,你也得坐下來,把它們都寫在紙上,然後逐個分析它們,將不重要的刪掉,留下對你最重要也最適合你去發展和追求的目標。然後,就把它作為你的努力方向去奮鬥吧!如果中間發現這個目標同你的大方向有出入,你可以隨時中途調整你的目標。這好比你一個人對著好幾個箭靶在射擊。想想看,你是指哪兒打哪兒,還是打哪兒指哪兒?小貓釣魚的做法是不會令我們成功的,成功只光顧專心致志的老實人。
目標是指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有了目標,努力便有了方向。一個人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精力集中,每天想的、做的基本上都與之所要實現的目標相吻合,避免做無用功。為了實現目標,他能始終處於一種主動求發展的競技狀態,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能精神飽滿地投人學習和工作,能夠脫離低級趣味的影響,而且為達到目標能夠有所放棄,一心向學,因此,能夠儘快地實現優勢積累。這就像登泰山一樣,漫無目標者是隨便走走,一會兒參觀岱廟,一會兒選幾個美景攝影留念,東遊西逛,還沒有走到中天門天就黑了。相反,如果你把目標確定為儘快到達玉皇頂,你就會像參加登山比賽一樣,中途無心四處張望、逗留,熱鬧、美景全不去看,甚至帽子被風颳跑了也不肯花費時間去撿,當然會比較快就到達極頂。
從實踐看,往往是奮鬥目標越鮮明、越具體,就越有益於成功。正如作家高爾基所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