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共四冊)》

哈利.波特系列(共四冊) 特色及評論

風靡歐美的系列小說《哈里・波特》(本刊上周五曾詳細報導)的作者羅琳女士不久前接受了美國《新聞周刊》的專訪,談了自己的創作感受和對兒童文學的見解。
我的讀者就是我
記者:人們對這本書的熱度已到頭了嗎?
羅琳:我不知道。我原以為“阿茲卡班的囚徒”(《哈里・波特》系列小說第三集)已經到頂峰了,但沒有。這樣的情形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不過現在又要拍電影,看來還不會馬上平靜。
記者:你在寫書前心裡確定了讀者群嗎?
羅琳:我的讀者就是我。我從沒有認真想過,孩子們會喜歡什麼。我只是被自己的構思推動著。我其實並不喜歡幻想小說。也不能說是不喜歡,因為我其實沒讀過多少。
記者:你從讀者那裡得到過靈感嗎?
羅琳:沒有。小讀者們非常慷慨,他們把自己的構思寫信告訴我,問我能不能寫進書中。我只有回信告訴他們,不,我不把它寫進書里,因為這是你的創造,你可以寫自己的書。
記者:你女兒已經6歲了,你給她讀過你的書嗎?
羅琳:我總對她說,等你7歲時再說吧。雖然一個聰明的6歲女孩完全有能力讀這些書,但是一些情節對6歲的孩子來說,可能有點恐怖和陰暗,這會使他們不知所措。但後來她上了學,情況就不一樣了。大孩子們不停地跟她講書里的故事,她卻一無所知。我想讓她完全被排除在外也許有點不公平,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讀這些書了。
記者:成天和女兒相處對你對兒童的感覺有影響嗎?好像你在女兒出生前就開始寫《哈里・波特》了。
羅琳:書中所有孩子及所有的感覺都來自我的記憶。這些都不是女兒給我的,而是我兒時的記憶。在女兒出生前,小說中的許多內容已經確定了,這也許是件好事。把自己的女兒搬進書中是不明智的,我不想讓傑西卡成為哈里的妹妹。
不是“巫魔崇拜”
記者:你一定為哈里在書中漸漸長大而擔心吧?
羅琳:我希望他長大。我希望書中的孩子們都長大。但願這不會改變故事的本來味道。如果在小說里,赫米妮成了低齡孕婦,或有人開始吸毒,就太不合適了,不符合這套書的品味。我並不認為在兒童讀物里不能反映類似的問題,但在這一系列小說里沒有為這些內容留下位置。在第四集裡,他們明顯長大了,開始有男孩女孩之間的朦朧意識。
記者:一些人要求你對書中的內容作刪改,你感到有壓力嗎?
羅琳:完全沒有。對這些要求,我態度強硬。兒童文學是一個有趣的領域,你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有所體會。兒童讀物不是教科書,其目的不是要教會孩子們什麼特定事物。這不是文學的特性。人們確實能從文學中得到一些東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開懷大笑,而並非每次都像打你一耳光一樣讓你吸取教訓。孩子們肯定能從《哈里・波特》里學到一些東西,但是我害怕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們看了兩三章就掩卷而思,“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東西啊”。
記者:每當有作家取得巨大成功,總是會有人提出意見。好像有人指責你的書鼓勵“巫魔崇拜”?
羅琳:凡是流行事物都有這樣的遭遇。對那些指責我的書鼓勵“巫魔崇拜”的人,我願意面對面地與之爭論,但你沒有必要改變他們的觀點。我唯一感到強烈反感的是,有人竟提議要禁這本書。他們有權決定自己的孩子看什麼書,儘管這么做不一定對。但是他們無權干涉別人的孩子看什麼書。
孩子們的無助感
記者:寫作是不是讓你有所改變,從個人角度?
羅琳:是的,它讓我更開心。完成這一系列小說我會更開心。在這之前,我從沒完成過一部小說。說實話,我對其他事情並不在行。我是一個平常的教師,但也負責一些辦公室工作,與我共事的人會告訴你,我是最不會統籌安排的人。我並不優秀,我不認為這樣反倒顯得有個性魅力。我應該在這些方面做得好一些。
記者:在此之前你寫過兩本書?
羅琳:那都是寫給成年人看的。除了詩歌,我幾乎什麼都寫。我寫過劇本和一些短篇小說。可笑的是,我從沒想過會寫兒童讀物,我一直以為自己適合為成年人寫書。
記者:但是終於有一天,你在一列阻塞在曼徹斯特和倫敦之間的火車上,望著窗外的牧場,哈里的形象蹦了出來。
羅琳:確實是這樣,當你獲得靈感時,似乎有一種物理反應,那種噴薄而出的感覺,我以前從未有過。我從沒有如此強烈地感受到靈感的撞擊,哈里是第一個。他的前額上有閃電標記,我不知為什麼要把它放在那兒。我並沒有刻意去創造。
記者:這一套書中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孩子們常有的一種無助感──當然是那些普通的孩子。似乎這種感覺正是吸引孩子們的地方。
羅琳:是這樣的。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那么多關於魔法、探索神秘力量的書出現。對成年人來說也是一樣。即使長大成人,你也會感到自己的力量是何其單薄。當你是個孩子時,你不得不長大,而長大以後又發現,改變事物並不容易。

哈利.波特系列(共四冊) 內容簡介

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國天才女作家羅琳為這個世界做出的偉大貢獻。本書豐富的想像力,跌宕起伏的情節,叩動人心的懸念,意想不到的轉折,福爾摩斯偵探似的推理,令人捧腹的幽默,空前絕後的驚險,使人一打開書就無法合上,非要一口氣讀完不可。“哈利・波特”到底是怎樣神奇的一個人物,在他身上究竟發生了哪些不平凡的故事?
哈利・波特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筆下一個神奇、正義、善良的小男孩。一歲時失去父母后便在姨父家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痛苦生活,但在他11歲生日那天,他意外地收到了訓練巫師的魔法學校寄來的入學通知書,從此成為被命運選中的人,開始了漫長的歷險征程。“哈利・波特系列歷險小說”擬出版七集,從主人公11歲進入魔法學校開始,每集的哈利・波特長一歲,直至17歲為止。目前已經出版了四集,即《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與火杯》。
“哈利・波特系列歷險小說”憑著出奇的想像、層層迭出的懸念和利於兒童閱讀的語言,幾乎是一夜之中征服了西方世界。到目前為止,它已經被譯成了35種文字,銷售至少在3500萬冊以上。今年底,美國華納兄弟公司還會將哈利・波特搬上銀幕,上演一群小魔法師有聲有色的生活。

哈利.波特系列(共四冊) 文章節選

突然,哈利一下子清醒了。穿上這件隱形衣,整個霍格沃茨就對他完全敞開了。他站在黑暗和寂靜中,內心感到一陣興奮。穿著這件隱形衣,他可以去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啊,費爾奇永遠也不會知道。
羅恩在睡夢中嘟噥了幾聲。哈利想,要不要叫醒他呢?出於某種原因,哈利沒有這么做――他父親的隱形衣――他覺得這一次――這是第一次――他想獨自使用。
他躡手躡腳地出了宿舍,走下樓梯,穿過公共休息室,爬過那個肖像洞口。
“是誰呀?”胖夫人聲音粗啞地問。哈利沒有吭聲。他飛快地在走廊里走著。
他去哪兒呢?他停下腳步,想著,他的心怦怦亂跳。突然,他想起來了。圖書館的禁書區。他可以盡情地閱讀,直到弄清勒梅是何許人。他把隱身衣緊緊裹在身上,向前走去。
圖書館內漆黑一片,陰森可怖。哈利點亮一盞燈,端著它走過一排排書架。那燈看上去就像懸浮在半空中,哈利雖然感覺到自己用手端著它,但這景象仍然使他毛骨驚然。
禁書區在圖書館的後部。哈利小心翼翼地跨過把這些書與其他藏書隔開的繩子,舉起燈照著,讀著書名。
然而,他從書名上看不出頭緒。那些剝落的、褪了色的燙金字母,拼出的都是哈利無法理解的單詞。有些書根本沒有書名。有一本書上沾著一塊暗色的印漬,很像血跡,看上去非常可怕。哈利脖子後面的汗毛都豎了起來。他覺得從書里傳出了一陣陣若有若無的低語,似乎那些書知道有一個不該待在那裡的人待在那裡――這也許是他的幻覺,也許不是。
他必須從什麼地方入手。他把燈小心地放在地板上,順著書架底部望過去,想找一本看上去有點意思的書。他突然看見一本黑色和銀色相間的大書。書很沉,他費力地把它抽了出來,放在膝蓋上,讓它自己打開來。
一陣悽厲的、令人毛骨驚然的尖叫劃破了寂靜――那本書在慘叫!哈利猛地把它合上,但是尖叫聲沒有停止,那是一種高亢的、持續不斷的、震耳欲聾的聲調。他踉蹌著後退了幾步,燈被撞翻了,立刻就熄滅了。在驚慌失措中,他聽見外面的走廊上傳來了腳步聲――他趕緊把那本尖叫的書插回書架,撒腿就跑。幾乎就在門口,他與費爾奇擦肩而過,費爾奇那雙狂怒的淺色眼睛徑直透過他的身體望出去。哈利從費爾奇張開的臂膀下溜過,沿著走廊狂奔,那本書的尖叫聲仍然在他耳畔迴蕩。
他在一套高高的盔甲前突然剎住腳步。他剛才急於逃離圖書館,根本沒有注意他在往哪兒走。也許是因為四下里太黑了,他辨不清自己身在何處。他知道廚房附近有一套盔甲,但是他現在肯定要比廚房高出五層啊。
“教授,你說過的,如果有人夜裡到處亂逛,就立刻來向你匯報,剛才有人在圖書館,在禁書區。”
哈利覺得自己臉上頓時失去了血色。不管他在哪裡,費爾奇肯定知道一條捷徑,因為他那黏糊糊的、發膩的聲音離他越來越近,而且令他大為驚恐的是,他聽見了斯內普的聲音在回答。
“禁書區?那么他們不可能走遠,我們一定能抓住他們。”
哈利像腳底生了根似的待在原地,費爾奇和斯內普從前面的牆角拐過來了。他們看不見他,但這條走廊很窄,如果他們再走近一些,就會撞到他身上――隱形衣並沒有使他的實體也消失啊。
他一步步後退,儘量不發出聲音。左邊有一扇門開了一條縫。這是他惟一的希望。他側身擠了進去,小心翼翼地不把門碰動。謝天謝地,他總算進了房間。他們什麼也沒有注意到,徑直走了過去。哈利靠在牆上,深深地吸氣,聽著他們的腳步聲漸漸遠去。剛才真驚險啊,太驚險了。幾秒鐘後,他才開始留意他藉以藏身的這個房間裡的情景。
它看上去像是一間廢棄不用的教室。許多桌椅堆放在牆邊,呈現出大團黑乎乎的影子,另外還有一隻倒扣著的廢紙簍――但是,在正對著他的那面牆上,卻捆著一件似乎不屬於這裡的東西,仿佛是有人因為沒有地方放,而臨時把它擱在這裡的。
這是一面非常氣派的鏡子,高度直達天花板,華麗的金色鏡框,底下是兩隻爪子形的腳支撐著。頂部刻著一行字:厄里斯 斯特拉 厄赫魯 阿伊特 烏比 卡弗魯 阿伊特昂 沃赫斯
現在,費爾奇和斯內普的聲音聽不見了,哈利緊張的心情鬆弛下來。他慢慢走近鏡子,想看一眼自己的形象,但鏡子裡空空如也。他又跨近幾步,站到鏡子前面。
他不得不用手捂住嘴巴,才沒有失聲尖叫起來。他猛地轉過身來。心跳得比剛才那本書尖叫時還要瘋狂――因為他在鏡子裡不僅看見了他自己,還看見一大堆人站在他身後。
但是房間裡沒有人啊。他急促地喘息著,慢慢轉身看著鏡子。
沒錯,鏡子裡有他,臉色煞白,驚恐萬分,同時鏡子裡還有至少十來個人,站在他的身後。哈利扭頭朝後看去――還是一個人也沒有。難道他們也都隱形了?難道他實際上是在一間有許多隱形人的房間裡,而這面鏡子的法術就是把他們都照出來,不管隱形的還是沒有隱形的?
他又仔細看著鏡子。在鏡子裡,一個站在他身後的女人正在對他微笑和招手。他伸出手去,在身後摸索著。如果那女人真的存在,哈利應該能碰到她,他們兩人在鏡子裡挨得多么近啊,可是哈利觸摸到的只有空氣――那女人和其他人只存在於鏡子裡。
她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人,有著深紅色的頭髮,她的眼睛――她的眼睛長得和我一模一樣,哈利想道。接著他又發現她在哭泣,她面帶微笑,同時又在哭泣。站在她身邊的那個黑頭髮的高大、消瘦的男人用手摟住她。那男人戴著眼鏡,頭髮亂蓬蓬的,後腦勺兒的一撮頭髮很不聽話地豎著,正和哈利的一樣。
哈利現在離鏡子很近很近了,鼻子幾乎碰到了鏡子中自己的鼻子。
“媽媽?”他低聲喚道,“爸爸?”
他們都看著他,親切地微笑著。哈利慢慢地挨個兒打量鏡子裡其他人的臉,發現他們都有著和他一模一樣的綠眼睛、一模一樣的鼻子,一個小老頭兒甚至還有著和哈利一模一樣的凹凸不平的膝蓋――哈利正在望著他的家人,這是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
波特一家人笑眯眯地朝哈利揮手。他如饑似渴地凝視著他們,雙手緊緊按在鏡子玻璃上,就好像他希望能夠撲進去和他們待在一起。他內心感到一陣強烈的劇痛,一半是因為喜悅,一半是因為深切的憂傷。
他在那裡站了多久,他不知道。鏡子裡的形象始終沒有隱去,他看呀看呀,怎么也看不夠,直到遠處傳來一些聲音,才使他恢復了理智。他不能待在這裡,他必須回去睡覺。他戀戀不捨地把目光從他母親臉上挪開,低聲說道:“我還會再來的。”便匆匆離開了房間。

哈利.波特系列(共四冊) 作者介紹

J.K.羅琳,現年34歲。羅琳自小喜歡寫作和講故事。24歲那年,她在前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微笑。七年後,羅琳把這個名叫哈利・波特我男孩子的故事推向了世界,哈利・波特成為風靡全球的童話人物。
作為一位單身母親,羅琳母女的生活極其艱辛。在開始寫作“哈利・波特”系列兒童小說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羅琳因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時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裡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寫在小紙片上。不過,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報。小說一出版便備受矚目,好評如潮,大獎頻至,其中包括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以及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隨後,羅琳又分別於1998年與1999年創作了《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進一步轟動了世界。2000年7月,隨著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杯》的問世,世界範圍的“哈利・波特”熱持續升溫,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據悉,羅琳女士的“哈利・波特”系列還有三部作品。
羅琳女士現和女兒住在愛丁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