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軍細柳》

《周亞夫軍細柳》

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胡人侵擾。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周亞夫軍細柳
創作年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文帝之後六年(1),匈奴大入邊(2)。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3),軍霸上(4);祝茲侯徐厲為將軍(5),軍棘門(6);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7),軍細柳(8),以備胡。
上自勞軍(9)。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10),銳兵刃,彀弓弩(11),持滿(12)。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13):“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14):“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15):“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16)。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17):“介冑之士不拜(18),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19)。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月餘,三軍皆罷。乃拜亞夫為中尉(20)。
(出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恆,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呂后死後,周勃等平定諸呂,他以代王入為皇帝。在位期間,執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減輕地稅、賦役和刑獄,使農業生產有所恢復發展,又削弱諸侯勢力,以鞏固中央政權。舊史家把他與漢景帝統治時期並舉,稱“文景之治”。後六年,即前158年(後元六年)。
(2)匈奴: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
(3)宗正:官名,負責皇族內部事務的長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頭,因地處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
(5)祝茲侯:封號。
(6)棘門:原為秦宮門,在今陝西鹹陽東北。
(7)河內: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區。守,郡的行政長官。
(8)細柳:古地名,在今陝西省鹹陽西南,渭河北岸。
(9)上:指漢文帝。
(10)被:通“披”。
(11)彀(gòu):張滿弓弩。
弩(nǚ):用機括髮箭的弓。
(12)持滿:把弓弦拉足。
(13)軍門都尉:守衛軍營的將官,職位略低於將軍。
(14)節:符節,皇帝給的憑證。
(15)壁門:營門。
車騎:漢代將軍的名號。
(16)按:控制。
轡:馬韁繩。
(17)揖:拱手行禮。
(18)介:鐵甲。《禮記·曲禮》:“介者不拜。”
胄:頭盔。
(19)式車:式通“軾”,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軾)上,表示敬意。
(20)中尉:負責京城治安的武官。

作品譯文

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胡人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長驅直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旋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銳利,開弓搭箭,弓拉滿月。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即將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過不多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憑證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縱馬賓士。”於是皇上也只好放鬆了韁繩,讓馬慢慢行走。到了大營,將軍亞夫手持兵器,長揖到地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皇上為之動容,馬上神情嚴肅地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了。剛才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裡的將軍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的,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的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讚嘆不已。過了一個多月,三支軍隊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亞夫做中尉。

背景介紹

絳侯周勃是漢朝開國功臣。呂后家族威脅到劉氏王朝時,他與丞相陳平共謀誅諸呂,立漢文帝。周亞夫是周勃之子,先為河內守,因他的兄長絳侯周勝之有罪,他被封為條侯,延續絳侯的後代封號。歷經文帝、景帝兩朝,曾任河內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職。以善於將兵、直言持正著稱。後因得罪景帝下獄,絕食而死。這篇文章即記載他為河內守駐軍細柳時的一段事跡。

作品賞析

漢文帝親自勞軍,到了霸上和棘門軍營,可以長驅直入,將軍及官兵騎馬迎送。而到了細柳軍營,軍容威嚴,號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駕到,也不準入營。作者以對比、反襯的手法,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治軍嚴謹、剛正不阿的將軍形象。“細柳”也成了後人詩文中形容軍中常備不懈、軍紀森嚴的常用典故。
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交代邊境的緊張形勢和劉禮、徐厲、周亞夫的三軍駐地。第二段,寫漢文帝勞軍的經過,重點寫了漢文帝在細柳營被擋的一段史實,表現了周亞夫治軍之嚴。第三段,寫勞軍後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對周亞夫的讚嘆。全文讚揚了周亞夫忠於職守、治軍嚴明和不卑不亢、剛正不阿的品格,同時也體現出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知人善任。引
文章重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寫周亞夫的地方並不多,而是把大量筆墨用在霸上、棘門軍與細柳軍的對比上,用在描寫細柳軍的嚴明軍紀上。這些側面描寫有力地烘託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如:細柳軍將士言必稱“將軍令曰”、“將軍約”,人物雖未出場,卻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將軍”的威嚴和風範。兩處對周亞夫的正面描寫雖著墨不多,卻如畫龍點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作者並沒有過多地正面描寫周亞夫的言行,而是通過描寫漢文帝慰勞軍隊將士這一場面,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藉助對比襯托的手法,鮮明地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文中周亞夫“真將軍”的風範是通過多次對比體現的。先寫漢文帝到霸上和棘門軍營的情況,與後面寫漢文帝在細柳軍營遇到的情況作對比,突現細柳軍營軍紀嚴明。再一處對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門軍中策馬驅車“直馳入”;而在細柳軍營,“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亞夫治軍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從。第三處對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門軍營時,“將以下騎送迎”,眾將士受寵若驚,竭盡逢迎之能事以討好漢文帝;而周亞夫卻“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相比之下更顯出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先世為周代史官,父親司馬談任漢武帝太史令。司馬遷少時跟從大儒董仲舒、孔安國學習,二十歲後漫遊全國。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得繼父職,他博覽漢室藏書,參以遊歷見聞,在其父累積編次的大量史料基礎上,於前104年(太初元年)開始從事《史記》的編寫。前99年(天漢二年),因替孤軍奮戰、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處腐刑。在獄中,他仍寫作不輟,出獄後,被授以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書令。這使他更加發憤著述,終於在前92年(征和初年)左右,完成了這部巨著。不久即去世,年約六十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