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開復學成功智慧》

《向李開復學成功智慧》

《向李開復學成功智慧》是李帥達,周星潼編著的作品,由現代出版社在2010年1月1日出版。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是一個著名的學者,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家。他在計算機領域的成就讓人驚嘆不已,他“追隨我心”的選擇讓人瞠目結舌,他不遺餘力地幫助中國大學生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中國青年人的關心。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部引領青年人創業之路的智慧寶典型
中國標桿經理人的成功秘訣
最適合創業者學習和借鑑
最適合普通人研究和模仿
開復11歲留學美國,1988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他開發了全球第一個“不特定語者連續發音識別”系統,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他還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和精英組織百人會的副會長。曾先後在蘋果、SGI、微軟、谷歌等公司擔任要職,1998年親手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2000年就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成為比爾·蓋茨的七位高層智囊之一。2005年,他加入谷歌公司,擔任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2009年創立創“新工場”,一個全方位的創業平台,旨在培育新人和新一代高科技企業。李開復是中國青年人心目中的“精神偶像”,是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標桿。
向李開復學成功智慧向李開復學成功智慧

媒體評論

李開復是少數深諳中美文化的人士之一。他深受政府、媒體,特別是中國學生的尊敬。在中國即將崛起的過程中,他將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高盛公司前總裁約翰·桑頓
李開復是我所見過的、最有激情地推動中國教育體制發展的人。他的激情和卓越的遠見正是中國走向世界前列,成為世界強國所需要的。
——馬來西亞嘉里集團香格里拉控股公司董事長郭鶴年
我們一直在尋找一位擁有卓越的技術才能、領導能力,熱愛中國,深刻理解谷歌價值觀(尤其是正直和誠信)的特殊人才。非常幸運,我們在李開復身上發現了這品質。
——美國谷歌公司共同創始人賽吉·布林、拉里·佩吉
我第一次返回美國蘋果公司的時候,有人說李開復是我錯過的最優秀的技術天才。於是,我打電話告訴開復,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他願意,蘋果公司都歡迎他回來。
——美國蘋果公司總裁史蒂夫·賈伯斯

目錄

序言錯過誰也不能錯過李開復
第一章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
——向李開復學做人
正直是美德的基石,是我們建立生活大廈的基石。在我們的一生中,決定個人價值和前途的不是聰敏的頭腦和過人的才華,而是正直的品格。誠信是根植於一個人靈魂深處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應該把誠信當作一種思考習慣,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行為準則。
1.正直是美德的基右
2.將誠信視為生命
3.責任感是簡單而無價的
4.從他人眼中了解自己
5.專注於你能夠改變的事情
6.應當設法寬恕對方的過錯
7.情商其文更多足別人如何看你
8.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9.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尋找意義的過程
第二章自信是潛能的放大鏡
——向李開復學樹立自信
自信就是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對困難與挑戰的時候,將自己最大的潛能釋放出來,相信自己可以在理想和興趣的引導下堅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自信是一種感覺,你不可能用背書的方法“學習”自信,只能靠“學習”來提升自信。
1.自信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2.有勇氣嘗試的人不怕風險
3.勇於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
4.要有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
5.挫折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6.積極地為自己創造機遇
7.不留情面地解剖自己
8.選擇的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裡
第三章走出人際孤島
一向李開復學人際交流在當今社會中,每一個團隊的協調,每一個人與上級相處的關係,每一次說服別人的過程,每一次和別的公司、合作夥伴、客戶的協作都需要溝通。合理的不同意,不僅要求我們勇敢地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也要求我們在表達時尊重別人,考慮到別人的立場。
1.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表達自己
2.只有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3.以最真實的一面示示人
4.尊重別人表達或保留意見的權利
5.用感性的方式溝通
6.直截了當的溝通尤為重要
7.摯友之間要能開誠布公地談心事
第四章沒有目標,哪來動力
——向李開復學制定目標
人唯有樹立國標,才能承受任何境遇。只有一個人能告訴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個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標,那就是你心裡。定義目標,從心開始。
1.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
2.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
3.目標小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號
4.職業規劃應該從大一開始
5.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採取行動
第五章大學時光不容虛度
——向李開復學學習方法
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1.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
2.持之以恆是學習英語的必由之路
3.學會基礎知識後要進一步探索
4.珍惜每一次積累經驗的機會
5.實習時應該抱著學習的態度
6.大學社團是微觀的社會
7.從事自己專業的人最多只有一半
8.理財當代大學牛的必修課
9.要懂得使用時間碎片
第六章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向李開復學人生選擇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選擇的遊戲,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用冷靜的態度掌控每一次選擇的全過程:在選擇前“重重”思考,選擇後“輕輕”放下。無論你的選擇正確與否,無論它的結果如何,已經做出的決定就無法收回了,你只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後想辦法補救。
1.兼職工作的性質要和專業
2.創業的理想小能操之過急
3.選擇工作時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4.不要為了逃避工作才選擇考研
5.一頂士帽帶來了什麼
6.不要為為了出國而出國
7.選擇前“重重”思考,選擇後“輕輕”放下
第七章真愛無極限
——向李開復學經營家庭
一個家庭至少是由兩個人組成的,所以在家庭當中有些事情必須耍相互協商,切不可獨斷。孩子跟父母之間應該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再大的矛盾也都可以好好談,孩子要學會理解和尊敬父母。
1.事業和家庭並不是相互矛盾的
2.把家當作事業來經營,把事業當作家來愛
3.家庭的和諧需要夫妻雙方都有所付出
4.父母爭吵時千萬不要做“裁判”
5.孩子要主動真誠地與父母溝通
6.改變消極的生活態度需要意志力
7.愛情的最高境界是心靈的共鳴
8.兒子足母親最甜蜜的牽掛
9.家人的支持是迎接挑戰的動力之源
第八章只有做不做,沒有能不能
第九章成也團隊,敗也團隊
第十章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第十一章授權比命令更重要
參考書目
·查看全部>>

前言

錯過誰也不能錯過李開復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開復是一個著名的學者,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家。他在計算機領域的成就讓人驚嘆不已,他“追隨我心”的選擇讓人瞠目結舌,他不遺餘力地幫助中國大學生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中國青年人的關心。
李開復1961年生於台灣,11歲隨哥哥到美國讀書,1983年以計算機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之後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讀博士。博士期間,李開復開創性地運用統計學原理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被《商業周刊》授予當年“最重要科學創新獎”,從此確立了他在信息技術研究領域的泰斗地位。
1988年,李開復用了4年時間拿到了別人需要用6年時間才能拿到的博士學位。在導師的挽留下,他成為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裡最年輕的副教授。兩年相對輕鬆安逸的日子過後,他開始感到前路茫茫,開始思考新的人生方向。
1990年,李開復接到了蘋果公司的邀請電話,沒有太多猶豫,他毅然決定衝出“圍城”,放棄可能得到的終身教授職位,加入了當時在計算機行業微軟和IBM都只能仰視的行業老大——蘋果公司。
在蘋果公司工作的6年時間裡,李開復從語音組經理到多媒體實驗室主任,再到互動多媒體部全球副總裁,一路的升遷讓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形成了他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

精彩書摘

不能等結果出來了再去匯報,於是李開復就冒險爭取了六個月後向比爾·蓋茨匯報兩個研究成果的機會。如果能在比爾·蓋茨面前成功地演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就會對研究院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當時,李開復知道有四個研究項目可能在六個月後會得到好的結果,但它們各自成功的機率也只有60%。可他不能等到100%確定後再去申請。於是,他就用兩個措辭含糊的報告題目預訂了位置。六個月後,果然有兩個項目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他們修改了報告題目,十多個人飛到美國為比爾·蓋茨做了現場演示。那次匯報非常成功,也得到了比爾·蓋茨的高度評價。
如果李開復沒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就會失去向比爾·蓋茨匯報的機會,就會影響研究院的發展,也會影響到他自己在蓋茨心中的形象。
李開復說:“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業,沒有什麼像積極主動的態度一樣更能體現你自己獨立的人格。積極主動的人總是對自己很自信,他們認為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裡,自己可以主導事情的發生和發展。”
在李開復被調回被微軟總部後,他領導了一個把總部的項目外包給中國合作夥伴的項目。接手工作後,李開復一直在考慮如何把這項極為重要但又缺乏資源的項目做好。
就在李開復冥思苦想的時候,他很意外地收到了一封自薦信。這封信來自一位在微軟技術支持中心工作的經理。她在信中說:“雖然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我曾在多個部門工作,而且學習得很快。我願意用我自己的時間幫你把這件事情做好。我不需要酬勞,我也不是申請工作,我只是希望為中國做點事情。你選擇我沒有風險,因為我至少可以把每個細節都幫你想清楚,這樣可以節約你的時間。”
如果不是這封自薦信,李開復怎么也不會把這個工作交給一位業餘而又沒有相關經驗的人來做。事實證明,李開復的選擇是對的。這位毛遂自薦者沒有辜負李開復的期望,她把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正因為她為這個項目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局,微軟在後來三年中提供給中國的外包業務量增加了三倍。
後來,微軟中國研究院有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院長要李開復推薦人選,李開復便想起了這個積極主動嘗試新領域的志願者,她就是今天微軟中國研究院高校合作部總監宋羅蘭
·查看全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