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非不快樂》

《原來你非不快樂》

《原來你非不快樂》是林夕編著的作品,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在2008年12月1日出版。《原來你非不快樂》系林夕先生2007年至2008年寫作的關於人生與社會生活的作品專集——圍繞“快樂/不快樂”的主題,內容涉及心境、工作、時事、社會民生、生命等等多個方面的思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直面“不快樂”,將苦痛解剖,從而找到真正的長久的快樂,以安穩人生,改塑生活的面貌和品質。文字上承襲林夕詞作一向的精緻風格,蘊涵與曉暢兼備,殊值品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原來你非不快樂》原來你非不快樂

《原來你非不快樂》系林夕先生2007年至2008年寫作的關於人生與社會生活的作品專集——圍繞“快樂/不快樂”的主題,內容涉及心境、工作、時事、社會民生、生命等等多個方面的思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直面“不快樂”,將苦痛解剖,從而找到真正的長久的快樂,以安穩人生,改塑生活的面貌和品質。文字上承襲林夕詞作一向的精緻風格,蘊涵與曉暢兼備,殊值品味。林夕在致內地讀者的序言中說:得懷著感恩的心情,在因緣際會下,我第一本在內地發行的書,是關於快樂/不快樂的課題”,“在如今的金融海嘯下,如能讓一個讀者找到一個救‘心’圈,在浪奔浪流中得到浮起來的力量,已是我最大的快樂。”《原來你非不快樂》內地版修改內容很少,且均經過林夕先生同意。

作者簡介

林夕,原名梁偉文,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翻譯。曾任港大中文系助教、《快報》編輯、亞洲電視節目創作主任/節目部副經理、音樂工廠製作總監/總經理、商業電台廣告創作及製作部主管/商業電台製作創作顧問/商業電台顧問。同時寫歌詞、寫稿。近來自修快樂學,學快樂。

林夕系世界華人音樂界第一作詞人,其歌詞作品累計3000餘首,獲得獎項高達數百項,無人能出其右。他是王菲陳奕迅楊千嬅的御用詞人。近幾年風行大陸的詞作有:王菲《紅豆》、陳奕迅《愛情轉移》(電影《愛情呼叫轉移》主題曲之一)、林宥嘉《病態》(台灣星光大道第一季第一名)、方大同《歌手與模特兒》(香港樂壇新四小天王),且為唱紅全國的北京奧運主題曲《北京歡迎你》填詞。該詞以濃厚的民族民間特色,展示了中華古國的熱情與開放,一詠三嘆,使林夕成為2008年中國最火的作詞人。

編輯推薦

華人樂壇第一作詞人、暢銷書作家!
出道20多年!詞作超過3000首!紅遍海峽兩岸!
林夕最新力作《原來你非不快樂》
7月在香港出版後,連續3個月登上香港銷售排行第一!出版4個月內即重印4次!
林夕迷說:“他不認識我,卻是最了解我的人。”
出道20年,3000餘首詞作,他卻有著哀多樂少的遺憾。林夕在這本書里思索著快樂與安穩的途徑。這本書記錄了林夕在盛名之下悄然展開的思考,有點笑傲江湖,卻心腸獨熱,有點旁逸斜出,卻直探人心,至於名人圈際的紛紜交往,世事現象的往來流連,都成材料。好看,耐看,值得收藏。

目錄

致內地讀者
前言: 未知苦焉知樂
自語: 我的快樂時代
聽心跳放下靜如蟬
風景不轉心境轉
心如工畫師
當無閒事掛心頭
江河萬古流
獨恨當時已下山
這不是我的眼耳鼻舌身意
不是太早,就是太遲
拋得開手裡玩具 先懂得好好進睡
安樂與快樂
李白的理財哲學
我們擁有的多不過付出的一切
誰都很想富有誰都不必富有
任何售價不買都便宜
足夠,便足以忘記
車會駛進月台
舍了風景得心境
仰望到太高 貶低的只有自己
摘星危害健康
都是勵志片惹的禍
堅強的迷思
人望高處
水向低流
一追再追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老三的哲學
天生我材不要用
哥前哥後三分險
做一個普通人
王子挑選寵兒 外套尋找它的模特兒
紅顏薄命
魚的聯想
選一張合適的椅子
找一個自己的布景
風會吹過露台
十二少
戒又何歡吃又何憾
凱琳的抉擇
好樣的
為幸福著想
水族與音樂族
臉色放在一旁 內心反而寬廣
蟑螂的臉孔
沒情人鼓勵沒情人
忘我則柔
利他而忘我
挑撥別人自卑的過客
好人難做
求知才能守望相愛
健康政治正確
以人為本的不幸
涌涌聲浪撞睡蓮 拈花帶笑靜默無言
天啊天神啊神
中國的聖經
苦海中慈航的船票
何足道
真理越辯越昏
世界不是平的
只看見別人眼中的沙石
福由心生
如果東京不快樂
與內心無關的冷熱知識
與命理大師對戰
假面的紀念
人造衛星圍繞這地球 我們卻圍繞著 快樂哀愁
好好活下去
從特寫到長鏡
萬暗中光華射
應節不過是替國民生產總值效勞
一無所求故一無所懼
有病呻吟
兩忘於江湖
當我不知道原來你摔了一跤的遺憾
一件睡衣的污垢
溫馨的小人
眼淚贊
住客請記得 總有某天租約將滿
你可以不怕死
多見一面少見一面
未知死焉知生
超生破障寂滅忘言
順變有理,節哀無謂
笑喪
倘若喬峰不死
去你的傳奇
無名氏的遺書
生有涯
我們都是傻孩子
後話: 原來你非不快樂
……

序言

前言:未知苦焉知樂

如果你寄情於許冠傑所唱:“快樂,是回家往浴缸里的一浸。”擦乾身後呢?那只是用肉身的享受減壓。那是一時的快感。

假若你把快樂寄託於每晚的節目,節目完畢後呢?那是一時高興。樂極不可能永遠忘形。

要是你將快樂交託於愛情,以至結婚生子,那是長期替歡愉幸福賣力的豪賭,付出代價後贏了快活,萬一輸了呢?

即使你天生樂觀到對老病生死視若無睹,總難逃幸福並非必然的現實。

的確,快樂有太多近親,開心、放懷、高興、快活、狂喜、興奮、喜悅,在生活逼人及時行樂的大勢中,很容易令人忽略了快樂的母親,安樂。心境不能安樂,如何可保飄忽無常的快樂?

其實,快樂的天敵比近親更多,不用佛家的三毒五欲五蓋無明又長又深奧來嚇人了,這些人性帶來的,就簡稱煩惱與痛苦。從寫作的思考過程,生活成長的經驗,以及我的信仰,都告訴我,不面對認識痛苦,找到滅苦的方法,就只能靠逃避來享樂,依然與快樂無關。

說白了,這本書沒有列出一千種快樂的方法,一萬個快活逍遙遊好去處。還沒放下心裡的包袱,逍遙得到哪裡去?沒提供心靈的雞湯,湯只能補身,我不自量力試圖扮神農嘗草開藥,所以選擇殘忍地嘗試把這包袱打開,理解痛苦的來源,才能為心把關,只有心無掛礙,才能讓煩惱與痛苦貶值到視而不見,才能找回快樂的生母:安樂自在。

再說白點,舉例,關於愛情,因安樂而快樂,就是做到“不錯過任何挑逗,也不為任何人等候”,“不給我的我不要‭‬,不是我的我不愛”。

書名叫《原來你非不快樂》,副題該是“得你一人未發覺”。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快樂本由心決定,一如空氣存在,用力呼吸才會發覺,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執著於快樂,便不快樂。

本書分為八章,小心的是,最後一章講死亡,因為我深信未知死焉知生,正如未知苦焉知樂。對終極結局忌諱,沒有想過探索之後的出路,之前的快樂都是一場快活的幻覺罷了。

可能,這都是講得出還未完全做得到的一些體驗,看完讓大家失望,那么,在這裡補充一個資料,原來快樂並不抽象,美國威斯康星州有一間實驗室,採用最先進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技術,居然能捕捉腦部深層電流活動的微細變化,測出一個人對抗情緒痛苦的能力。實驗中勝出者全是禪修有道之士,我看過他們的書,最重要的得著是:快樂不可能從外境追求,‭‬因為現實挫敗難免,只能往自己內在的心修練,才能無敵無懼於外在遭遇。不用找,不要追。

文摘

道理,幾時都有道理,問題是有沒有較易入口的糖衣包裝,讓人願意聽下去,任何高明的宣傳口號,都得謹記有否針對目標客群的利益,任何大道理都必然難以消化,任何簡化後的道理,都很易得到還用你說的反應。

擺明車馬說道理,難在找聽眾,有了聽眾,難在讓人信服,讓人信服,難以記住,讓人記住,難以讓人知而能行。是為《說難》之下集。

養生之道,在乎吃得清淡,那幾乎是在混沌的世間少有的絕對真理,但,遵行者多數為體重身材美感著想,只有意志堅定的人,才能真的為養生而依照《顏氏家訓》之類少鹽多醋,少食多餐,直至真的讓舌頭返璞歸真,終於找回一磚豆腐的清香,一碗白粥的余甘。

我們日夜面對著許多美食節目的誘惑,廣告主導著我們追求美食的心魔。而且,老實說,吃得再素,在日防夜防食物毒素難防的今天,也許很多人都寧願豁出去過一個可能會折點壽但食得痛快的生活。

如果是這樣,再說另一個養生之道。眾所周知,大部分書畫家都得享高壽,動輒到九十、一百,理由不難明白,你的心不能靜,不能忘我專注於一筆一畫的過程,便難以有所成。畫畫及練書法根本就如一次禪修,養性之餘更在緩慢的行進節奏中減慢了你內心的躁,而你的心境也會反映在你的筆法中,故也等於慢條斯理地釋放了你本來想激烈地發泄出來的心火。或者也沒有太多人有耐性與奢侈的時間,去學畫練字者等非長時間不能為功的活動,從而養生。

如果是這樣,再說一個一行禪師的養生法:馴服內心之虎。這可能是我們每天都會面臨的考驗,故難度高一點也值得當一場遊戲來玩一下。內心之虎,就是我們的怒氣。除非你與世隔絕,否則,你是上司你會為下屬的低能或惰性而動怒,你是下屬會為上司的刻薄或無理取鬧而憤怨,你關心社會,會為不平事為不濟的政客而動了義憤。

不過,可否假設,動怒是你自己的問題,外緣的遭遇衝擊正考驗你的定力,而你敗在外緣之下,你並沒有能力處理你的憤怒,那是你本應可以自決的內心,放進一頭老虎,並放縱情緒將之餵大。如果你的心不能消化這老虎,便得將之放生,把怒氣宣洩出來,但不在對方身上,這樣只能引致更大的怒意,負負得負。

把怒意化解,無非是再反省,為什麼會值得發怒,即使是義憤,一經靜心分析,即化為理性的數據,義如果要成仁,也該用平和的手段才能讓義得以彰顯,罵街並不能把義理還原。至於令你動怒的人,就當那是一場因緣,那是他的業也好,孽也好,是衝著你而來,但你懂得止蝕的好處,就當是一場夢,幾多戀愛都可以當
……

後記

致內地讀者

得懷著感恩的心情,在因緣際會下,我第一本在內地發行的書,是關於快樂/不快樂的課題,跟內地朋友分享自己這幾年的體會。

當前大勢,不失為反思“擁有與失去”的黃金機會,能藉此想到擁有的代價、失去的回報,內心得以從外在環境與際遇中釋放,堪稱千金不換。

過去寫下不少勾引別人眼淚的歌詞,有時會反省自己是不是美化了傷感,有時又覺得讓人落淚,可得到發泄,但願也不算是作孽、遺害人間。

有時看到內地網民在線上討論我最傷感的歌詞,看著看著,不期然想到所謂悲傷,不把它寫得透徹見血見肉見骨,不把“苦”解剖,也難以找出解藥,這樣看,也算符合科學發展觀吧。如果多難能興邦,多了解苦,查找苦的成因,大抵亦能興建樂的心靈國度。

四川地震事件,在書中也寫下了我邊看新聞便流眼淚邊對悲傷的體悟,甚至以身試法,用研究的心態重溫這些場面,從廢墟中意圖提著燈籠找一個重建終極心靈安樂窩的圖則。

這本書的企圖心雖大,可在如今的金融海嘯下,如能讓一個讀者找到一個救“心”圈,在浪奔浪流中得到浮起來的力量,已是我最大的快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