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演義》

《南史演義》

余既勸草亭作《北史演義》問世,自東、西魏以至周、齊及於隋初,其興亡治亂之故,已備載無遺,遠近爭先睹之為快矣。特南朝始末,未能兼載,覽古之懷,人猶未饜。且於補古來演義之闕,猶為未備也。乃復勸其作《南史演義》,凡三十二卷。本書由鳳凰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余既勸草亭作《北史演義》問世,自東、西魏以至及於初,其興亡治亂之故,已備載無遺,遠近爭先睹之為快矣。特南朝始末,未能兼載,覽古之懷,人猶未饜。且於補古來演義之闕,猶為未備也。乃復勸其作《南史演義》,凡三十二卷。

《南史演義》敘宋、齊、梁、陳四朝的興亡,著力描述幾個王朝的創業君主:宋武帝劉裕、齊高祖蕭道成、梁武帝蕭衍、陳武帝陳霸先,其中劉裕宋朝的事跡最多。小說暴露統治者的淫凶暴虐,頌揚忠義之臣、智勇之士、節烈之婦,揭示興亡得失。

內容

第一卷 晉室將亡廊廟亂 宋家應運帝王興

粵自西晉之季,惠帝不綱,賈后亂政,宗室相殘,群雄四起,天下土崩瓦解,遂至大壞。琅?王睿,避難渡江,收集餘眾。以王導專機政,王敦總征討。江東名士賀循、顧榮輩,相率歸附,奉以為君,即位建康,遂開東晉之基,是為元帝。其後遭王敦謀逆,鬱郁成疾,在位六年而崩。子明帝立,會敦死,其黨皆伏誅,大亂乃定。明帝在位,三年而崩。太子即位,是為成帝。庾亮、王導、卞壺同受顧命。蘇峻反於歷陽,兵人台城。卞壺戰死,庾亮出亡,天位幾失。賴有溫嶠、陶侃諸賢,奮義起兵,入平內難。峻以敗死,晉室復寧。帝在位十七年,國家無事。及崩,二子俱幼,乃迎帝弟琅?王岳為嗣,是為康帝。二年去世,太子聃即位,是為穆帝。其時桓溫都督荊、梁等州,坐擁強兵,遙執朝政。出師平蜀,進封臨賀郡公,威名大震,朝廷畏之。時殷浩有盛名,帝引為心膂,欲以抗溫。哪知浩徒負虛聲,全無實用,出兵屢敗,溫上表廢之。由是大權一歸於溫。穆帝崩,無子,乃立成帝長子丕,是為哀帝。帝在位四年崩,無子,弟琅?王奕立,是為廢帝。溫有篡奪之志,誣帝夙有痿疾,嬖人來靈寶等參侍內寢,穢亂宮掖,所生三男皆非帝出,恐亂宗祧,遂廢帝為海西縣公,迎會稽王昱登極,是為簡文帝。帝美風儀,善容止,神識恬暢,然無經濟大略。

謝安以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在位二年,常憂廢黜,俄以疾崩。太子?即位,是為孝武帝。其時桓溫已死,桓沖繼之,盡忠公家。又任謝安為相,總理朝政。安有廟堂之量,選賢使能,各當其任,內外稱治。大元八年,苻堅入寇,發兵八十七萬,前臨淝水,旗鼓相望,千里不絕,舉朝大恐。安不動聲色,命謝玄、謝石率兵八萬拒之。將士奮勇,大敗秦師。死者蔽野,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將至,心膽俱裂。虧此一捷,國勢遂固。人皆謂安石之功,實同再造。那知良臣去世,君志漸侈,日復一日,漸漸生出事來。

今且說孝武帝,初政清明,信任賢良,大有人君之度。既而溺志於酒,不親萬幾。有同母弟道子,封琅?王,悉以國事委之。道子亦嗜酒,日夕與帝酣飲為樂,復委政於中書令王國寶。以故左右近習,爭弄威權,交通請託,賄賂公行,朝局日壞。尚書令陸納嘗望宮闕嘆曰:“好家居,纖兒欲撞壞之耶?”群臣上疏切諫,帝皆不省。國寶既參國政,竊弄威福,勢傾朝野,卻一無才略,唯以追佞為事。凡道子所欲,無不曲意逢迎,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