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錄》

《剡錄》,宋代名志,即嵊縣誌,因嵊縣古稱剡縣,故名。南宋高似孫撰。
宋寧宗嘉定初年,史安之知嵊縣,以其地未有志,乃欲修縣誌,訪高似孫撰之。嘉定七年(1214年)書成,次年刊行。
《剡錄》原十二卷,後卷七佚,《四庫全書》復並卷十一、十二為一卷,今為十卷。卷一為縣紀年、城境圖、官治志、社志、學志、廩驛、樓亭、放生池、版圖、兵籍;卷二為山水志;卷三為先賢傳;卷四為古奇蹟、古阡;卷五為書、文;卷六為詩;卷七為畫、紙、古物;卷八為物外記;卷九、卷十為草木禽魚。
該志敘述有法,簡潔古雅,極為後世所推重,在方誌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庫》館臣稱讚它“徵引極為該洽,唐以前佚事遺文頗賴以存”,又說“其先賢傳,每事必注其所據之書,可為地誌紀人物之法。其山水記仿酈道元《水經注》例,脈絡井然,而風景如覿,亦可為地誌紀山水之法”。
該志體例嚴謹,亦多有創新,首立“縣紀年”,記載建置沿革方面的大事,創志書“大事記”之先;又設“書”門,收錄阮裕王羲之謝靈運等十四人的著述及三氏家譜等書四十二種,為方誌記載地方書目之始。
高似孫(1158-1231年),字續古,號疏寮,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淳熙年間進士,歷官處州知州、中奉大夫、提舉建康府崇禧觀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