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次》

《再來一次》是《衛斯里系列(四)》,著名小說家倪匡所作。

基本信息

《再來一次》是《衛斯里系列(四)》,倪匡所作。

有關《再來一次》

胡:這個文章的故事,講述了改變人的身體的流向,一般我們正常的思維就是,人由小變大,但是逆向思維就是把這個過程倒過來。而且就是這樣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就是怪物了,但是其中有一個情節就是說的,怪物也怕人。呵呵,原來只以為自己怕別人,原來別人也怕自己。

言:有的時候,心想倪匡先生如何構想這個文章的,大概在一次看演出的時候,有一個歌星唱得特別好,觀眾特別大喊大叫再來一首,再來一首。他便想到,啊,人如何再活一次該多好,最好是倒回來活。這個故事就是成型了。

胡: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在理智上覺得這個肯定沒法避免,但是我們要改變自然規律,有的時候看到的那些明星40,50多歲,還那么年輕,這個不符合自然規律。但是這個總要你付出代價的。不是嗎。

言:就是,看到那些人用的什麼毒素去皺。人們不希望變老,但是想再來一次嗎。就是想起了,好像看到過這樣的一個資料,就是有這樣的一種手錶,就是它的顯示時間和正常的手錶不一樣,它是一個倒計時的表。例如:按照這個國家的正常的壽命,例如:70歲吧,從那個時候開始倒計時,例如你20歲,那么你還有50年的時間,就是這樣的好處。我們從1-70,那么70-1這樣的一個狀態。我們活了70年,那么可不可以說我們死了70年,從我們一出生就開始死亡,直到那一天,我們就徹底死了,例如,7歲,我們已經死了10%。呵呵。

胡:是這樣嗎。再來一次,就是這樣,如果陰間有的話,那么人是不是有再來一次,不過,沒有了以前的記憶了,就是從新來玩這個遊戲了。

言:想起了一個問題,為何我們要害怕那些怪物。想起了那個黑衣人的電影,那些人和那些怪物相處的很好,不過我們大概對於不熟悉的東西都比較害怕。

胡:大概就是這樣的吧。例如,那個黔之驢,老虎沒有見過驢子,就是害怕,後來熟悉了,那么把它吃掉了,大概這就是我們與怪物的關係。是嗎?

言:也是吧,老年人的欲望,不想死的欲望,大概這就是生命吧。看開的人有多少哪。但是不管你準備好沒有,你也的走了,不知有沒有機會再來一次。

胡:為何要再來一次,大概因為這一次沒有過好,或者是欲望沒有滿足,再來一次的滿足。不是嗎。

言:大概這就是這樣的。有的時候,有些事情沒有辦好,如果讓你回到過去再來一次,你會幹嗎。

胡:那個我不太喜歡,也許我還會要以前的選擇吧。但是我覺得任何的經歷都是一樣。都是體驗,沒有什麼高下之分,為何要再來一次哪。

言:也許再來一次,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吧。呵呵。再來一次,再來一次,我不想太完美,飯要吃七分飽,太飽了反而難受。

胡:呵呵,你想說是不是,啊,夠了,我不想再來了。

人物簡介

倪匡,著名小說家。原名倪亦明,後改名倪聰。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出生於上海,1957年到香港。作過工人、校對、編輯,自學成才,成為專業作家。他寫作面十分廣闊,眾體皆備,小說則包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寫作速度也十分驚人,每小時可寫四五千字,曾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想像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金庸寫《天龍八部》連載(這一部分後來金庸改寫時刪去了)。倪匡先生的作品範圍極廣,包括武俠、科幻、奇情、偵探、神怪、推理、文藝等各類型的小說及雜文、散文評論、劇本等。金庸評價倪匡先生為: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

曾用筆名

倪匡先後使用過的筆名計有:倪匡(武俠與科幻)、衛斯理(科幻)、沙翁(雜文)、洪新(高達、高飛傳奇)、魏力(木蘭花傳奇)、岳川(武俠)、衣其(政論)、九缸居士(雜文)、危龍等等。

人物生平

一九五一年,倪匡國中畢業後以十六歲半之齡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三個月,自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畢業”後,繼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幹警,並先後參與“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後至蘇北、內蒙古墾荒,足跡並遠至東北大興安嶺。在內蒙古時因“破壞交通”(嚴冬冰封河道時,將一條小木橋拆下來充作木柴)被打成“反革命”,遭隔離軟禁數個月。
一九五七年,倪匡由內蒙古逃亡至廣州,七月間偷渡澳門再逃進香港。從此義無反顧,再也沒有回過神州大陸。初至香港時曾在夜校讀書,因而認識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廠里做雜工,並開始投稿《真報》,後被《真報》錄用,先後任工友、校對、助理編輯、記者與政論專欄作家(筆名為衣其)。

一九五七年底,倪匡第一篇有關“土改”的小說《活埋》在香港工商日報發表。第一篇發表的散文是《石縫中》。第一本小說是《呼倫池的微波》(創作於五十年代末,背景為蒙古草原)。
一九五八年,倪匡開始寫武俠小說,筆名為岳川。
一九五九年,倪匡與李果珍女士結婚,現有一女(倪穗)、一子(倪震)。後大部份時間乃是自修,算得上沒有正式接受過學校教育。
 
一九八六年復活節,倪匡在台北一家教堂中受洗(不過仍然肯定上帝就是外星人)。原因是與牧師禱告後,治好了多年以來的酒癮。近年來他篤信基督,頻頻在香港及台灣作見證。
一九八七年,倪匡與梁小中(石人)、哈公、黃維梁、胡菊人、張文達等發起成立香港作家協會,並出任會長。

一九九二年秋,衛斯理系列小說《運氣》發表後,倪匡移居美國舊金山新唐人埠,居所甚似一個多士壚。閒時在家裡種花養魚,如蔓陀蘿及神仙魚等。他笑稱洗手間可以看到金門橋,所以作了一句詩:“舉頭看金門,低頭看‘小鳥’”。移民後的倪匡生活優哉悠哉,自稱廚藝第一、園藝第二、文藝僅是第三。

相關詞條

《遺傳》《一則報導》《異界機甲》
《移魂怪物》《一個神經分裂症患者》《一隻下金蛋的鵝》
《一隻下金蛋的鵝》《一個地方》《一切很美只因有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