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代詩史》

《八代詩史》

《八代詩史》內容論述了八代詩歌題材、內容、形式、風格的基本特徵及其變化原因。簡明精要,藝術感受敏銳細緻,文字表達深入淺出,適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讀者閱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包括北朝,史稱八代。在源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遠流長的中國古典詩歌史中,八代詩是蘊蓄豐富的上游。該書結合各歷史時期社會政治和學術文化、文學思潮發展的背景,論述了八代詩歌題材、內容、形式、風格的基本特徵及其變化原因,深入分析了本段詩歌史中幾次重要詩歌革新的實質;並圍繞重點作家的研究,描述了同期作家群體創作的風貌,清晰地勾勒出每一代詩歌前後因革的關係及其對唐詩的影響。

作者簡介

葛曉音,1946年8月生於上海市。1968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82年獲北大中文系中古典文學碩士學位後留系任教。1989年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九十年代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即研究生院)人文社會系教授。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

主要代表作有《八代詩史》、《漢唐文學的嬗變》、《山水田園詩派研究》、《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等近二十種。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目錄

再版前言

第一章兩漢詩歌的源流
第一節漢樂府民歌
第二節兩漢文人詩
第二章建安風骨
第一節彬彬之盛的建發文壇
第二節各領風騷的曹氏父子
第三節並馳文路的建安諸子
第四節孔雀東南飛
第三章正始之音
第一節艱難時世和魏晉風流
第二節阮籍和《詠懷》詩
第三節嵇康和四言體
第四章西晉詩風的雅化
第一節亂政迭移中的典言雅音
第二節傅玄和張華
第三節陸機和潘岳
第四節左思和劉琨
第五節張協和郭璞
第五章陶淵明
第一節寧固窮以勵志的靖節先生
第二節融興寄於自然美的田園詩歌
第六章南北朝樂府民歌
第一節南朝樂府民歌
第二節北朝樂府民歌
第七章晉宋詩運的轉關
第一節雅俗沿革之際
第二節謝靈運和山水詩
第三節鮑照和樂府七言體
第八章齊梁詩風的功過
第一節文升質降的遞嬗
第二節謝朓和齊詩
第三節從沈約到蕭綱
第四節吳均和何遜
第五節從徐陵到陰鏗
第九章北朝詩歌的演進
第一節南北詩風融合的途徑
第二節庾信文章老更成
第三節王褒和盧思道
第十章隋詩的過渡狀態
第一節囿於融合而艱於創變的時代
第二節楊素和薛道衡
小結——關於八代詩史中若干問題的再認識
主要引用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