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男人與更衣室》

《兩個男人與更衣室》

《兩個男人與更衣室》,是羅曼·波蘭斯基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荒誕短片。影片時長15分鐘。該影片獲得了5項國際大獎包括布魯塞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第3名。

基本信息

電影信息

片名:《兩個男人與更衣室》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JakubGoldberg/HenrykKluba

主演:JakubGoldberg/HenrykKluba

類型:荒誕/短片

製片國家/地區:波蘭

語言:波蘭語

上映日期:1958-04

片長:15分鐘

又名:兩個男人與衣櫃/TwoMenandaWardrobe

劇情簡介

波蘭斯基就讀於羅茲電影學院時期拍攝的短片,獲得的布魯塞爾世博會實驗短片大賽銅獎,是波蘭斯基的第一個電影獎項。短片中,兩個男人抬著一個柜子從海里走來,來到沙灘,興奮地手舞足蹈,看得出他們對人世間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兩人抬著柜子來到城市中,坐車被人趕下了車,來到飯店又被人請了出來,想要跟女孩搭訕更是遭到冷落。無意中破壞了一群小流氓的惡作劇,得到一頓飽揍。其中的小個子流氓是波蘭斯基飾演的,他是打得最狠的一個。柜子的鏡子都被打碎了,兩人遍體鱗傷。坐在露天倉庫想要休息一會又遭凶狠老闆的驅逐。兩人抬著柜子在城市繼行進的過程中,在他們身邊發侍生了一系列的偷竊、暴力、兇殺等惡性事件。他們徹底對人世間失望了,他們抬著毀壞了的柜子重新回到了大海。這時,在沙灘上一個小孩在做花盆做模具,在沙灘上碼起一個個沙堆,也許寄託了作者最後的美麗幻想。印象中當他們來到酒店門口,一個顧客從裡面出來,對著櫃鏡打理自己,他們抬走柜子後,他對著後面酒店的金屬招牌繼續整理自己,頗含諷刺意味。短片集中體現了波蘭斯基今後電影的風格:黑色、暴力、嗜血。

製作與發行

發行公司

標準收藏[美國](2003)(USA)(DVD)

其他公司

SeksteteKomedy[波蘭]musicperformers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芬蘭Finland1961年3月17日

義大利Italy1988年11月......(TurinFilmFestival)

捷克CzechRepublic2004年1月28日......(FebioFilmFestival)

獲獎情況

1958年舊金山國際電影節BestShortSubject羅曼·波蘭斯基

導演介紹

1933年8月18日,波蘭斯基出生在僑居巴黎的一個波蘭籍猶太人家庭里。童年時代,他遇到先在德國發生緊接著又在法國興起的反猶排猶浪潮的迫害。身為畫家的父親在反猶浪潮的衝擊下徹底失去在法國生活下去的信心,帶著全家人遷回波蘭克拉科夫的老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克拉科夫被德軍占領,波蘭斯基的母親、父親和叔叔先後被德國人抓進集中營,父親和叔叔雖然幸免於難,但波蘭斯基的母親卻慘死於納粹建造的毒氣室內。

1960年3月,波蘭斯基從波蘭國家電影學校畢業,帶著一部新拍攝的短故事片。他來到了他的出生地--法國巴黎,在這裡,他的作品引起了歐洲電影界的注意。回國後,他拍攝了使他多次獲得電影節大獎併名噪世界影壇的影片《水中刀》。這部影片和他的婚姻竟然有些相似:兩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大動干戈,女人的丈夫卻是那個不得不善罷甘休、撒手而去的人。隨著影片的成功,波蘭斯基告別了自己第一場失敗的婚姻,他的妻子演員芭芭拉·拉斯另尋新歡離他而去。

1963年,波蘭斯基離開了相對閉塞的波蘭,開始了周遊列國般的創作生活,荷蘭、法國、英國都留下了他的蹤跡。這段時間,波蘭斯基接二連三地為英國、美國、法國和義大利拍攝了七、八部影片,波蘭斯基引人注目的導演才華在這些影片中表露無遺,《厭惡》、《天師捉妖》、《羅絲瑪麗的嬰兒》等影片中強烈的懸念、濃厚的神秘色彩和令人窒息的恐怖氣氛讓他本人的國際聲譽不斷提高,影片中的血腥氣味和浪漫情致也在世界電影名作中獨占鰲頭。《厭惡》和《卡特巴赫到來時》的成功不僅為他帶來了柏林電影節上的兩次榮耀,還為他贏得了第一份好萊塢契約和一個美艷的妻子。在《天師捉妖》的拍攝過程中他結識了女影星莎朗·塔特,兩人一見鍾情並於次年1月在倫敦正式舉行了婚禮。

隨著《羅絲瑪麗的嬰兒》的熱映和塔特的懷孕,波蘭斯基以重金在比弗利山的班奈迪克山谷購置了一套豪華住宅,這就是著名的茨埃羅大道10050號。但好景不長,命運女神再次與波蘭斯基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1969年8月9日的清晨,這座氣派的豪宅成為了屠戮與血腥的地獄。經警方證實,包括女主人塔特在內有五人被害,屍體上總共發現102處刀傷,且均中數槍,死者表現得極為痛苦。已有八個月身孕的塔特身中16刀,她和化妝師傑伊·斯普林被用繩子吊在起居室內,兇手用她的鮮血在牆上塗寫了“殺死豬玀”、“起義”等口號,而此時的波蘭斯基正在倫敦籌備新片的拍攝。由於沒有任何物品失竊,兇案顯得撲朔迷離,波蘭斯基本人也成為了警方懷疑的對象,甚至有人猜測這與《羅斯瑪麗的嬰兒》中的魔鬼家族有關。1969年12月1日,洛杉磯警察局長埃德·戴維斯宣布經過8750個小時的工作,塔特兇殺案終告偵破。兇手系邪教組織“曼森家族”的一男三女四名成員,而幕後主使者就是他們的領袖查理·曼森。關於兇殺動機,有說曼森希望以此懲罰統治階級的奢華墮落,也有說房子的前任主人曾與曼森有所過節,無論如何,塔特血案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兒時的喪母與如今的喪妻之痛使波蘭斯基的創作變得更為黑暗,《麥克白》和《唐人街》等影片就是那個時期的代表。

波蘭斯基曾說過:“我喜歡電影中的陰影,但生命中的陰影則不然。”也許對抗魔鬼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也變成魔鬼,1977年,波蘭斯基因猥褻少女而遠逃歐洲,直到如今仍無法踏足美利堅的土地,但他對電影的痴迷卻依舊執著。1979年拍攝的《苔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隨後的《苦月亮》更是著魔似的將扭曲的情慾和暴力傾瀉在影片中,成了一部情色經典。暴力和色情已滲透于波蘭斯基的影片中,也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

2003年,《鋼琴師》的上映讓波蘭斯基再一次成為了全世界觀眾和電影人矚目的焦點。關於戰爭,在如今這個風雲變幻的世界政局中顯得頗為醒目。影片的主旨不是對戰爭的反思,而是人類對生存的渴望。真實的屠殺,沒有誇張,也沒有淡化,卻更為殘酷。

羅曼·波蘭斯基的影視作品

2011年第36屆波蘭電影節將於6月6日在格丁尼亞舉行,波蘭裔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將被授予最佳導演終身成就獎外,而且還被任命為本屆波蘭電影節的形象大使。羅曼·波蘭斯基是個具有高超駕馭影片能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中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