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社會》

《健全的社會》

[平裝] 等 (譯者)

信息

健全的社會[平裝]

..

~蔣重躍(譯者),等(譯者)

內容簡介

本書是《逃避自由》一書的續篇。
在本書中,作者力圖表明,20世紀民主制度下的生活在許多方面形成了對自由的又一次逃避,對這次逃避的分析,是圍繞著異化概念進行的,它構成了本書的主要部分。
從另一個方面說,本書不僅是《逃避自由》的繼續,在某種程度上,它還是《為自己的人》,又譯《自私的人》、《人人為已》等的繼續,因為就與本書主要論題的關係而言,兩書都探討了具體的心理機制。在本書中,作者努力更加系統地發展作者在此稱之為人道主義的心理分析學的基本概念。很自然的,早些時候闡述的老觀點不能略去,但也只能簡要地概述,而把更多的篇幅留給在近幾年裡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健全的社會》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是對現代社會中人的精神狀況的一次有力的探索。
精神健康的問題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適應”社會的個體?社會作為整體是否會患上精神病?對此,弗洛姆給出了肯定的回答。現代社會使人們與自己創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組織、其他人,甚至自己疏離開來。現代資本主義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對這種趨勢放任自流的結果將是為異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會。在深入分析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各種社會組織方案後,弗洛姆提出了第三種方案:在理想的社會中,個人不再是達成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個人的幸福是社會的核心關注點,社會的經濟成長不應凌駕於個人的發展之上;在精神健全的社會中,個人應當富有創造力和責任感。
作為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對於人和社會的關係的看法與傳統的弗洛伊德派的觀點有根本的區別。後者將性慾視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動力。對此,弗洛姆明確提出:人的基本感情並不植根於他的本能需要,而是產生自人類生存的特殊環境。從中我們可以窺見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的影響。

編輯推薦

本書是《逃避自由》一書的續篇。
在本書中,作者力圖表明,20世紀民主制度下的生活在許多方面形成了對自由的又一次逃避,對這次逃避的分析,是圍繞著異化概念進行的,它構成了本書的主要部分。
從另一個方面說,本書不僅是《逃避自由》的繼續,在某種程度上,它還是《為自己的人》,又譯《自私的人》、《人人為已》等繼續,因為就與本書主要論題的關係而言,兩書都探討了具體的心理機制。在本書中,作者努力更加系統地發展作者在此稱之為人道主義的心理分析學的基本概念。很自然的,早些時候闡述的老觀點不能略去,但也只能簡要地概述,而把更多的篇幅留給在近幾年裡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作者簡介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猶太人,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逃避自由》、《自為的人》、《精神分析與宗教》、《健全的社會》、《愛的藝術》等。弗洛姆十分重視對人與社會的關係的研究。他承認人的生物性,但更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的本質是由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決定的。他的思想融匯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

目錄

前言
第三次印刷附言
第一章我們的精神是健全的嗎?
第二章社會可能患病嗎?----社會正常狀態的病理分析
第三章人類的狀況----人本主義心理分析的關鍵問題
第一節人類的狀況
第二節存在於人類生存條件之中的需要及其矛盾
第四章精神健康與社會
第五章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
第一節社會性格
第二節資本主義的結構和人的性格
第六章其他診斷
第一節19世紀的診斷
第二節20世紀的診斷
第七章各種診治方案
第一節極權主義的偶像崇拜
第二節超級資本主義
第三節社會主義
第八章通向精神健全之路
第一節一般的方法
第二節經濟的轉型
第三節政治的轉型
第四節文化的轉型
第九章歸納----結論
附:1991年倫敦增訂版導言
(一)弗羅姆小傳
(二)<<健全的社會>>的觀點
(三)對弗羅姆觀點的評論
(四)弗羅姆的著作在當代的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