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

中國有說不盡的毛澤東,同樣有說不盡的劉少奇。 ――我的父親劉少奇/ 毛澤東和劉少奇的合作與相同之處,已經講了幾十年。

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 內容簡介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於距離韶山沖不足30公里的炭子沖;在他70歲生日前一個月,劉少奇被打成“叛徒、內奸、工賊”,“永遠”開除出黨;僅僅一年後,在他71歲生日前12天,劉少奇含冤離世,在火化爐前,他滿頭的銀髮有一尺多長。

在劉少奇最後的歲月里,他的心髓、腦髓、甚至骨髓里只剩下這九個字:“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 本書前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任國家主席的生日,是在為他召開的平反大會上被這個國家的人民知道的――劉少奇生於1898年11月24日,湖南省寧鄉縣。

他比毛澤東小5歲,原來他倆是老鄉。

從地圖上看,一山橫隔,炭子沖與韶山沖直線相距不過30公里。小小一方水土,幾乎同時“沖”出來兩個沖天人物,他們分別做了新中國的第一、第二任國家主席,這不能說不是件人間大奇。更何況這兩個湖南人永遠地為中國人留下了多少大喜大悲、大故事。

中國有說不盡的毛澤東,同樣有說不盡的劉少奇。

……

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 本書目錄

我們真的認識劉少奇嗎?(代前言)/ 海 波

與君同舟 風雨無悔 /王光美

永遠與人民在一起

――劉少奇二三事 /王光美

真理的光焰永不熄滅 /王光英

忠直坦蕩昭日月/ 劉 源

"四清"疑團 /劉源、何家棟

百年回眸 歷久彌高

――我的父親劉少奇/ 劉愛琴

女兒心中的父親 /劉亭

與父親相處的最後日子 /劉瀟瀟

勝利的鮮花獻給您

――懷念我們的爸爸劉少奇 /劉平平、劉源、劉亭亭

附錄

也許這就是該我乾的一件事 /海 波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編者的話 /郭家寬

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 文章節選

"四清"疑團

劉源/何家棟

彭真、楊尚昆兩位老叔叔都分別問過劉源:"毛主席為什麼要搞'文化大革命'?為什麼要打倒你父親?"真讓人哭笑不得!這正是劉源一直想問他們這輩毛澤東、劉少奇的老戰友,而又沒好開口的問題。其實,何止成千上萬的非當事者也在尋求答案,而我們又何嘗不是成百上千次反覆自問?顯然,這已成為千古之謎了!




既然要堅決避免"文革"悲劇再度,就要深深吸取教訓。必然的,非要解答、搞清"文革"的起因不可。

毛澤東和劉少奇的合作與相同之處,已經講了幾十年。要解答毛劉為何分裂,大批老革命為何被打倒?毛為何要發動起全民搞個"天下大亂",砸爛自己建立的"舊世界"?當然要致力於找出毛澤東與劉少奇、與大批老革命、與"舊世界"的歧異和矛盾。迴避、掩蓋這一事實,不管動機多么美好善良,無異於對歷史和子孫犯罪。

"文革"伊始,毛澤東在《我的一張大字報》里就指出:要聯想"一九六二年的右傾和一九六四年的形左而實右"。不久以後,又坦言決心倒劉起自"二十三條'之時。本文正是從1962年切入,重點敘述了政家學者無意或不願涉足深究的、連當事人也幾乎噤若寒蟬的"四清運動"的始末,分析毛劉的同異,探得"天壤之別"的兩種指導思想。追流溯源,追到"新民主主義制度";又山高水長,簡括出兩條"南轅北轍"的建國思路。這不就是毛所指責的"兩條路線"?不正符合了毛所強調的"路線鬥爭"?無可爭辯的是,沒有"從不讓步"的"原則問題"(毛澤東語),毛澤東決不會下決心打倒劉少奇和半數以上的老革命、老戰友。若生前尚有被"逼宮"之虞,"回響者無幾","我死了怎么辦"(毛澤東語)?我們看到毛澤東確實是忍無可忍才"炮打司令部"。不過,歷史和實踐糾正了黑暗的10年中被顛倒的是非。

我們正是試圖提出一種"文革"起源說,講清"來龍"。至於"去脈",不屬歷史命題所關注的範圍,留給讀者們去想。所以,也可能是解開了許多謎團,提出了更多的爆炸性大問題。正是這些大問題,曾經啟發劉少奇去探索,並引導著集體智慧,凝結出光輝的鄧小平理論。仍是這些大問題,驅使我們去追求,為新一代掃清道路,朝著充滿希望和光明的未來迅跑! 1998年,儘管有下崗風潮的苦惱,又抵抗了百年洪災,但世所公認:相比周邊鄰邦及全球開發中國家,中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相當不錯。回憶、敘述、總結過去,總是要聯想現實,我們會更深地感到:幾千年來夢寐以求,中國老百姓第一次吃飽穿暖了;在這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國家的領導集體不也是歷史上最團結穩定、少有錯誤的嗎?看現實,又總要追尋過去:今天的一切又是多么的來之不易!

60年代前期,在中國大地上,展開過一場廣泛深入的社會主義教育過去,通稱為"四清運動"。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民眾自我教育為主的運動,雖然夭折,但作為政治改革的一次可貴的嘗試,與同時期成功的經濟改革嘗試一樣,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尤其是劉少奇為中國民主進程所做的努力,啟迪後世,在歷史中閃耀著光輝。然而,也留下許多終點、謎團和重大課題,待我們去解答。而毛澤東和劉少奇在運動指導思想上的同異,他們分歧的根源,至今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判斷,融於我們的言行。

"四清運動"的由來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D�D�D以階級鬥爭為綱

1962年7月上旬的一天下午,陽光熾熱。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澤東遊興正濃。劉少奇快步走到池畔,親熱地關候毛。見劉來了,毛就在池裡發出質問:"你急什麼?"壓不住陣腳了,為什麼不頂住?

劉少奇一驚,似乎覺得不便談話,就在更衣棚里坐下,等毛上岸,坐到跟前,才說:"陳雲、田家英是在黨內談意見,不違反組織原則,他們有想法跟你為時過早 ,沒有錯。"

毛澤東說:"不在組織原則,,而是談的內容!他們都找了你,鄧子恢吵了那么久,西樓說得一片黑暗,你急什麼?"

雙方顯然都有些動感情。毛長期淤積內心的不滿,傾瀉而出,劉也要一吐為快:"餓死這么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

毛澤東說:"三面紅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不頂住?我死了以後怎么辦!"

劉少奇冷靜地講了自己的想法,大意是三面紅旗不倒,人民公社不散,高指標不搞,公共食堂不辦等等。毛澤東也平靜下來,同意經濟調整還得繼續。

"文革"初期,劉源詢問父親,毛澤東的大字報批評"一九六二年的右傾和一九六四年的形左而實右的錯誤傾向"是怎么回事,劉少奇的回答正是從這一幕開始的。

這一幕究竟何來?

劉少奇說:"國民經濟處於非常時期"

"大躍進"及隨後的反右傾,造成國家一片混亂,萬家墨面,千村蕭索,經濟瀕臨崩潰,人民忍飢挨餓,直至付出幾千萬生命的代價。"七千人大會"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卻沒有統一領袖們的思想,對如何克服困難也沒有取得共識。大會一結束,毛澤東即去武漢了。

1962年2月21日,劉少奇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和大家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即通稱的"西樓會議"。

討論時發現當年的預算仍有巨額赤字,5年累計赤字十分驚人:商品供應量和社會購買力之間的逆差,不是縮小而是更大了,各方都十分吃緊,針對這一情況,劉少奇說:"還它個本來面目,怕什麼?"說漆黑一團,可以讓人悲觀,也可以激發人們向困難作鬥爭的勇氣!他認為國民經濟處在"非常時期"要求大家必須拿出一整套經濟、政治方針,"要用非常的辦法,把調整經濟的措施貫徹下去。"陳雲同志在會上作了系統發言。之後,又在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講話,對嚴重的思想觀念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並提出克服困難的辦法。

3月中旬,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三位政治局常委,到武漢向毛澤東匯報,毛同意多數常委的意見,也贊成劉提議的由陳雲擔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但認為不能把形勢看得"一片漆暗"還說赤字是假的,要求再議。

5月7日至11日,劉少奇在北京召開中央工作會議(史稱"五月會議")討論中央財經小組關於1962年調整計畫報告草稿,鑒於前三年經濟調整不力,當時一些幹部又害怕將困難估計過頭而犯錯誤,劉少奇在講話中強調"我看對困難估計過分些,危險性不大,我們多年就是因為估計不夠,而陷於被動。共產黨員的革命氣概,應該是充分估計困難,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是挺起腰桿前進。

根據"七千人大會"的精神,中央決定,對近幾年受過批評和處分的所謂"右傾"黨員甄別平反。鄧小平發言說:"要來個一攬子解決,統統摘帽子。鄧子恢談農村工作時說道:適當擴大自留地,社員會滿意的,在分散的地區還有一些農戶單幹也應允許。會上還談了許多有關工農業生產、內商外貿以及對外政策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