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縣抗日救亡紀實》

作品簡介

仁壽 縣仁壽 縣
由仁壽縣檔案局和仁壽縣地方志辦公室編著的《仁壽縣抗日救亡紀實》一書給我們傳播了明確的思想,那就是我們要團結在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堅定地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該書讓我們明白,牢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珍惜和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處下去。為了牢記歷史,教育人民、捍衛祖國、保衛和平,仁壽縣檔案館館藏資料編寫了《仁壽縣抗日救亡紀實》一書,還原了歷史真相,讓全縣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從中看清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的罪行,領悟仁壽人民在困難當頭那種匹夫有責,團結如鋼、視死如歸的愛國主義精神。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東方的主戰場,舉行紀念活動,不是記仇,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開創未來。在那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戰爭中,無數勇敢的人們,為捍衛祖國和民族存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激起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的洪流中。1937年9月,仁壽縣有2萬餘壯士隨劉湘統率的川軍開赴南京保衛戰場和山西娘子關阻擊日軍。以後相繼征義勇壯丁近7萬人,分別加入由原川軍組成的第22、29、30集團軍和抗日遠征軍,先後參加和滬會戰、太原會戰、廣德汩安會戰、安慶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武寧戰役、南昌會戰、襄樊戰役、隨棗會戰、長沙會戰、晉南之戰、浙贛會戰等大小戰役28個。
經過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戰鬥,迫使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頑強奮戰和巨大犧牲,迫使日本歸還甲午戰爭以後從中國竊取的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神聖領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刷清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奠定了中國由舊中國走向新中國的基石。抗日戰爭中,軍事上與國內政治關係上同時並存兩個過程、兩種演變。一個過程、一個演變是日本由侵略轉變為投降;另一個過程、一種演變是國內兩大勢力中的國民黨力量下降共產黨力量上升。該書深層次的剖析了抗日時期的各類戰爭,明確了自己的觀點,堅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該書於2015年9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編輯組人員名單
組長:尹仕君
編審:尹仕君段正權胡慶彬周國如王春燕周建忠
編輯:胡慶彬
資料收集:胡慶彬楊國洪曹霞周建忠張琴英吳俊霞方艷

基本信息

編著:仁壽縣檔案局仁壽縣地方志辦公室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00×1000mm1/16
印張:10.5
版次:2015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68.00元

作品導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日本侵華史略及全國抗日形勢概況
第二章 抗戰中的仁壽
第三章 抗日官兵記事
《仁壽縣抗日救亡紀實》資料來源
一、四川省社科院編《四川簡史》247-294頁"民國時期的四川"。
二、四川省政協編《四川文史資料選輯》95-259頁"川軍出川抗日"。
三、新編第一部《仁壽縣誌》358頁"抗日戰爭"。
四、仁壽縣政協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專輯》
五、仁壽縣黨史辦編《仁壽縣組織史》載"中共地下黨抗日宣傳活動"。
六、仁壽縣檔案館保存的民國時期仁壽縣政府文獻資料(1934-1945年):
1、徵集抗日義勇軍訓令;
2、徵集遠征軍名冊、壯丁名冊;
3、國民政府優待出征軍人辦法及抗屬名冊等;
4、關於抗日宣傳動員的檔案;
5、關於抗戰募捐的通知;
6、徵訓壯丁情況;
7、抗日前線部隊給縣政府的犧牲軍人證明書等。
七、簡報資料:
1、《人民日報》2014年登載中國共產黨黨史大事記;
2、《參政訊息》2014年登載《軍事名家甲午戰爭殤思連載28集》中的甲午戰爭始末、甲午戰爭敗於腐敗、甲午戰爭是中國的國殤、馬關條約等文章;
3、《參政訊息》零散登載的重要史料:《中國和琉球友好關係500年》《日本是怎樣併吞琉球的》《抗戰八年一一不應忘卻的戰爭》《九•一八思考》。
八、中央電視台四頻道"海峽兩岸"專欄播出的節目::《國共聯合抗日》《抗戰中的蔣委員長》《抗日名將薛岳》《大戰台兒莊》《石門血戰》《中國遠征軍》等。
仁壽抗日名將
川軍六個抗日集團軍中5個仁壽人戰功卓著,被升任戰區司令官、軍長和集團軍參謀長(23集團軍總司令唐式遵兼任21軍抗戰軍長,副總司令潘文華兼任23軍軍長,副總司令陳萬例兼21軍中的軍長,22集團軍副總司令董宋珩兼任41軍副軍長,第七戰區司仁令部參謀長戴高翔),以及西北聯軍中共領導人伍世英烈士。

出版社介紹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思賢文學》雜誌社、《作家村》雜誌社、《藝術蟲》雜誌社、《藝術+》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本社國內特約編審處是中國文化出版社授權設定大陸地區唯一的代理機構,全權代理出版社在內地的圖書組稿、編審及出版業務,辦公地址在北京和天津地區。本社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各地特約編審處是本社在各城市的特約代理機構,業務受國內特約編審處協調統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