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碑帖經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孔聖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捲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中國碑帖經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內容簡介

唐武德九年(六二六)立。虞世南撰並書。傳貞觀年間(六二七――六四九)僅拓數十紙賜近臣,不久石毀。武周長安三年(七○三),武后命相王旦重刻。正書,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額篆書六字,今亦不稱]陝本]或]西廟堂碑];二是元至正年間(一二六四――一二九四)重刻于山東城武,俗稱]城武本]或]東廟堂碑]。清臨川李宗瀚得元康�j�j舊藏墨本,世稱唐拓,為存世拓之本最。此影印本即以李氏藏本為底本,有翁方綱跋語,拓黑極精,較完整地顯示了虞世南書法的風貌。
虞世南(五五八――六三八),了伯施,越州餘姚(浙江省)人。唐太宗時為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授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故人亦稱]虞秘臨]和]虞永興]。書承智永傳授,得二王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為初唐四大家。虞書端肅靜穆,舒捲雅逸,其用筆]圓渾溫潤而不露圭角]、[內含剛柔,立意沉粹],]如白鶴翔雲,人仰丹頂]。清吳德鏇在《初月樓論書隨筆》中曾對歐、虞兩家書風進行了比敢定其優勢。鹿馮銓謂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此言非也。歐亦剛柔內含,學歐而不得其筆,乃有露骨之病;學虞而不得其筆,又豈無肉重之失耶。]
《孔子廟堂碑》是虞世南的代表作,此碑書法鋒芒內斂而氣字軒昂,字字珠圓玉潤,體現了虞書含蓄、生動的特點。在用筆上,外柔內則,筆力遒戲,氣力沉厚,似乎在打太極拳,看似漫不經心,但一招一式俱都被調度得井然有序,其完好的整體效果,實在令人讚嘆不絕。這是書家注重精神內容的體規。學習此碑,是承續二王家法的極佳途徑,清馮班《鈍吟書要》云:]虞世南《廟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師。]清劉熙載《藝概》云:[學永興書,第一要識其筋骨勝肉。綜昔人所以稱《廟堂碑》者,是何精神!]此語當為學書者參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