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大辭典》

中國古代作家名單

(1)小說作家:曹雪芹、蒲松齡、羅貫中、吳承恩、施耐庵、吳敬梓、

(2)散文家: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

王安石、曾鞏。

(3)文學家、詩歌作家、詩人、詞人:曹操、范仲淹、沈括、屈原、文天祥、李白、陸游、杜甫、白居易、杜牧、

李商隱、辛棄疾、李清照(女)、沈復、龔自珍、宋濂、劉向、

(4)思想家:孔子、孟子、莊子、老子、墨子、韓非、

(5)史學作家:司馬遷、司馬光、陳壽、左丘明、

(6) 劇作家: 關漢卿; 湯顯祖.

二十世紀中國100名作家排行榜

陳竹隱與朱自清陳竹隱與朱自清

阿成阿來阿城艾青艾蕪巴金北島畢淑敏冰心曹禺陳染諶容程乃珊遲子建

從維熙馬大京陳愉慶鄧剛鄧友梅丁玲范小青方方馮德英

馮驥才格非顧城郭沫若浩然韓少功何立偉洪峰霍達賈平凹蔣子龍

金庸老舍李國文李銳梁曉聲梁羽生劉恆劉心武劉紹棠劉索拉劉震雲

劉兆林魯迅魯彥周路遙陸文夫馬原茅盾莫言秦牧錢鍾書 瓊瑤茹志鵑

三毛沈從文史鐵生舒婷蘇童孫犁鐵凝汪國真王安憶王蒙王朔衛慧

席慕蓉肖復興謝友鄞徐坤閻連科葉兆言葉聖陶余光中余華余秋雨

趙樹理張承志張恨水張潔張抗抗張石山張煒張笑天張賢亮張欣

張一弓鄭義周克芹周立波周梅森周而復朱自清廢名流沙河楊絳蕭紅

非實體協會與聯誼會名稱

陳固雄以[著作權形式]自主創立的弘揚祖國文化的以下一些非實體協會與聯誼會名稱,並且以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行業百科http://hangye.baike.com/做為信息發布平台。) 來源:互動百科:中國作家大辭典。

題字說明:陳固雄為《中國作家大辭典》題字:“《中國作家大辭典》:陳固雄題”字樣圖片首次上傳至:互動百科:詞條:《中國作家大辭典》。

陳固雄  1989年16歲時圖片陳固雄 1989年16歲時圖片

會員組成:陳固雄、名譽會員名單見下面相應排版位置。

[名譽會員編入說明:中國古代作家名字與二十世紀中國100名作家排行榜上的名單還有近代作家名字不能編入此名譽會員名單,因為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已經確立,我們亦無須再作評價。]
陳固雄不吸納會員,但網友可以在互動百科或行業百科參與互動。
(1).【中國知名作家協會】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2).【中國知名作家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3).【中國青少年之星作家協會】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4).【中國青少年之星作家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5).【中國青少年星作家協會】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60).【中國青少年星作家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以上協會、聯誼會信息發布時間:2012年9月28日]
2012年10月24日發布以下協會與聯誼會信息:
(1).【中國少年之星作家協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2).【中國少年之星作家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3).【中國少年星作家協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4).【中國少年星作家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5).【中國青年之星作家協會】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6).【中國青年之星作家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7).【中國青年星作家協會】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8).【中國青年星作家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中國第一作家協會主席:陳固雄【創始人】創建時間:2012年10月27日。

中國第一作家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創建時間:2012年10月27日。
2012年10月27日信息發布:
中國知名詩歌協會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中國知名詩歌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中國知名詩詞楹聯協會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中國知名詩詞楹聯聯誼會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2012年11月11日信息發布:
(1).中國第一詩歌協會
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2).中國第一詩歌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3).中國第一詩詞協會
主席:陳固雄【創始人】
(4).中國第一詩詞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創始人】

名譽會員名單

劉曉慶、海岩、麥家、於正、葉文玲、李傻傻、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曹文軒、

中國作家簡歷

曹雪芹曹雪芹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豐潤縣。清初,入滿洲正白旗籍。中國清代著名作家,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蒲松齡蒲松齡

蒲松齡(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學家、短篇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人,蒙古族。蒲松齡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學識淵博,19歲即考得全縣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後參加科舉考試,屢考不中,儘管其學識名聞鄉里,但追求功名卻始終沒能如願。直到71歲,才按例補為貢生。蒲松齡一生屢試不第,貧困潦倒,後人用8個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讀書、教、著書、科考。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山西太原人,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

羅貫中羅貫中

《三遂平妖傳》、《粉妝樓》、據說和施耐庵合著《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吳承恩吳承恩

吳承恩(1510——1582)明代小說家。字汝忠,別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施耐庵施耐庵

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漢族,江蘇興化人(一說浙江錢塘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自幼聰明好學,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據說與羅貫中合著《水滸傳》。

吳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歲。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他歷經世態炎涼,看透八股,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積十餘年之功,終於成書。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又稱韓吏部。又稱韓文公。

柳宗元(773—819),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山西永濟人。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關漢卿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說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
賈仲明《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朱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他曾毫無慚色地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瀰漫著昂揚的戰鬥精神,關漢卿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兇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鬥爭。慨慷悲歌,樂觀奮爭,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在關漢卿的筆下,寫得最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竇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們大多出身微賤,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凌辱和迫害。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同時又讚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奏出了鼓舞人民鬥爭的主鏇律。關漢卿是位偉大的戲曲家,後世稱關漢卿為“曲聖”。1958年,曾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開了關漢卿創作700周年紀念活動。同年6月28日晚,國內至少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本。他的劇作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1]

湯顯祖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明代戲曲作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臨川(今屬江西)人。湯顯祖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便飽讀詩書,性格剛正不阿。萬曆五年(1577年)湯顯祖進京趕考,因不肯接受首輔張居正的拉攏,結果兩次落第。直到萬曆十一年(1583年)他33歲時,即張居正死後次年,才考中進士。湯顯祖中了進士後,仍不肯趨附新任首輔申時行,故僅能在南京任虛職。在職期間,與東林黨人交往甚密。萬曆十九年(1591年),他又寫了《論輔臣科臣疏》,揭發時政積弊,抨擊朝廷,彈劾大臣,因而觸怒了萬曆皇帝。之後被謫遷廣東。後又調任浙江遂昌知縣。湯顯祖在地方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終還是因不滿朝政腐敗,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棄官回鄉,在臨川建了一座閒居,號“玉茗堂”,從此致力於戲劇和文學創作活動,終其一生。
湯顯祖與英國的莎士比亞同時期,所以也被現代人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的作品代表著一種典型的東方戲劇風格。

巴金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念fu)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妻子蕭珊。1982年4月2日,巴金獲得但丁國際獎。
中文名:李堯棠 別名:巴金 籍貫:中國浙江嘉興性別:男
民族:漢族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04年11月25日星座:射手座
去世年月:2005年10月17日職業:學者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畢業院校:成都外語專門學校代表作品:《霧》;《雨》;《電》;《家》;《春》;《秋》

曹禺曹禺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萬家寶,字小石,中國現代劇作家以及戲劇教育家,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代表作包括其處女作《雷雨》,還有《原野》、《日出》、《北京人》。1997年5月28日,曹禺骨灰安葬於森林公園裡的曹禺陵園。
中文名:萬家寶 別名:曹禺 籍貫:中國湖北潛江性別:男
國籍:中國出生年月:1910年9月24日 星座:天秤座去世年月:1996年
職業:文學劇作家教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代表作品:《雷雨》;《明朗的天》;《日出》;《北京人》;《膽劍篇》;《王昭君》;《家》;《蛻變》;《原野》
曹禺-簡介
曹禺曹禺,祖籍湖北潛江,其父萬德尊曾任黎元洪的秘書。
曹禺,是其筆名。筆名“曹禺”的來歷:曹禺取自本姓萬的繁體“萬”,拆開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曹禺是中國話劇史上繼往開來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話劇先驅者們,大都是以話劇作為宣傳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沒有機會更多推敲話劇的藝術問題。曹禺繼承了先驅者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時廣泛借鑑和吸收了中國古典戲曲和歐洲近代戲劇的表現方法,把中國的話劇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曹禺的代表作包括其處女作《雷雨》,還有《原野》、《日出》、《北京人》。[1]

瓊瑤瓊瑤
瓊瑤(1938年4月20日——)女,本名陳喆,台灣最著名女作家,影視製作人,著有60多部言情小說,本本暢銷,拍成影視,部部叫座。賺盡海內外華人的愛與淚,人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瓊瑤”。瓊瑤作品感人至深,可讀性強,讓三代人流盡熱淚,成功囊括在世幾乎所有年齡層讀者,成為“鑽石級”純愛代言人。其各個時期不同風格代表作品均為其擁躉們競相收藏。
中文名:陳喆別名:瓊瑤
籍貫:湖南省衡陽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性別:女民族:漢
國籍:中國出生年月:1938年4月20日職業:文學作家;劇作家
畢業院校:台北中山女高代表作品:《窗外》;《幸運草》;《六個夢》;《煙雨濛濛》;
《一簾幽夢》;《梅花三弄》;《還珠格格》
文壇純愛小說鼻祖。處女作《窗外》問世後引領言情潮流五十年
堪稱造星高手造就的頂級偶像有林青霞秦漢趙薇范冰冰等。
常遭人詬病因作品不尊重史實人物極端情緒化台詞令人崩潰等。
張賢亮張賢亮
張賢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男,國家一級作家,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36年生於生於南京,江蘇盱眙縣人。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1979年平反後重新執筆後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等,成為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等。
金庸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本名查良鏞,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1994年10月25日,金庸受聘北大名譽教授。2009年6月25日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9年9月8日,中國作協七屆八次主席團會議上,通過了金庸當選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的決議。
中文名:查良鏞別名:金庸 籍貫:浙江省海寧縣性別:男
國籍:中國出生年月:1924年3月10日 星座:雙魚座職業:文學小說作家
畢業院校: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上海東吳法學院代表作品:小說《雪山飛狐》、《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電影《楊過與小龍女》、《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等。
金庸-簡介
金庸,本名查良鏞(zhāliángyōng,英:LouisCha),1924年3月10號(農曆二月初六)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大學主修英文和國際法。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1959年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期間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勳章”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曾有三任妻子。

老舍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老舍是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他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1966年8月24日,中國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暴力批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
中文名:舒慶春 別名:老舍,舍予 籍貫:北京出生地:北京 性別:男民族:滿族
國籍:中國出生年月:1899年2月3日 星座:水瓶座去世年月:1966年8月24日
職業:文學作家文學藝術家文學戲劇家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學校
代表作品:《駱駝祥子》《茶館》《龍鬚溝》《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
老舍-簡介
老舍在倫敦大學老舍,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3年考入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國小校長。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重慶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任常務理事、總務組長,並組織出版會刊《抗戰文藝》。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寫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鬚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準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鬆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魯迅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是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中國現代詩人、散文作家。1948年8月12日病逝,終年50歲。

朱自清朱自清

中文名:朱自清別名: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
籍貫:浙江紹興性別:男
國籍:中國出生年月:1898年11月22日
去世年月:1948年8月12日職業:文學作家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代表作品:《毀滅》;《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
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因祖父、父親都定居揚州,故又自稱揚州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他的作品文字質樸,蘊意深刻,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佳作傳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
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是著名的詩人、散文作家、學者、民主戰士。他出身於一個舊知識分子家庭,在北大讀書時,生活十分貧苦。其間參加過“五四”運動並結識了共產黨人鄧中夏,但他此時只在“荒郊”中彷徨,未能走上革命道路。在清華任教時,他曾和學生遊行,親歷了“三?一八”慘案,寫了《執政府前大屠殺記》一文進行控訴。“九?一八”事變,他思想開始轉變,曾參加“一二?九”運動。抗戰後期,他拒絕到蔣介石政府中做官。
1948年6月,他抗議美國的扶日政策,在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籤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北平逝世。毛澤東對朱自清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粉”的精神,給予稱讚,讚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1]

劉曉慶劉曉慶

劉曉慶(1951年10月30日),中國重慶涪陵人,國家一級女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代表作有《風華絕代》《武則天》《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芙蓉鎮》《春桃》《大太監李蓮英》等。

海岩海岩

海岩(1954年-)本名侶海岩,湖南衡陽人。錦江國際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北方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崑崙飯店董事長。著名作家、編劇。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共黨員。1969年應徵入伍,在海軍航空兵服役。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安部幹部等。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青年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碩士生導師。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觀音》、《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平淡生活》、《深牢大獄》、《河流如血》等,中篇小說集《死於青春》,作品集《海岩文集》(九卷)、《海岩電視小說書系》(九卷)、《海岩散文集》及《我筆下的七宗罪》、《煽》等。《便衣警察》獲首屆金盾獎長篇小說獎、電視劇金鷹獎、飛天獎、金盾影視劇本獎,長篇小說《永不瞑目》獲中國第二屆人口文化獎,電視劇劇本《玉觀音》獲中國電視劇金鷹獎最佳編劇獎,電視劇劇本《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獲北京電視春燕獎最佳編劇獎,長篇小說《深牢大獄》獲慶祝建國55周年徵文佳作獎、金盾文學獎。

麥家麥家

麥家(1964年——)男,原名蔣本滸,作家,編劇。浙江富陽人。曾從軍17年,輾轉六個省市,歷任軍校學員、技術偵察員、宣傳幹事、處長等職;1986年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中短篇小說集《紫密黑密》等五部,隨筆集《捕風者說》等。

於正於正

於正,別名余征,男,漢族,1978年2月28日出生於浙江海寧長安鎮,自幼喜歡文學,上中學時開始寫小說,出書。1997年6月,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因演戲懼場,中途輟學。1998年8月,TVB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於正簽約成為編劇,師從香港導演李惠民。1999年11月,進入李惠民工作室,擔任編劇。
於正2003年7月簽約台灣星之國際娛樂公司擔任編劇,同時,“於正工作室”在上海掛牌,成為一名獨立編劇。2005年6月,“於正工作室”移至北京。2008年7月,開始以編劇、製片人的雙重身份製作電視劇。2009年6月,創立全盛時代影視公司。代表作品有《大清後宮》《美人心計》《宮—鎖心玉》等。

郭敬明郭敬明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男,中國知名作家,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他是中國“80後”青年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網名是“第四維”,所以在媒體上他也常被人稱作“四維”或“小四”。2005年3月,《福布斯》雜誌中文版推出的“福布斯2005名人榜”中,郭敬明位列其中,排名第92位。現為長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中心副總編輯。主要代表作品有《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島》、《1995—2005夏至未至》等。

韓寒韓寒

韓寒(1982年9月23日),生於中國上海金山。中國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作家、《獨唱團》雜誌(現已停刊)主編,並涉足音樂創作。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1999年3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現為上海大眾333車隊職業賽車手。2010年4月韓寒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2011年12月23日至26日,韓寒連發《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簡稱“韓三篇”,引發網路論戰。2012年初,韓寒被麥田及方舟子等人質疑作品有人代筆。

《中國作家大辭典》大事記

1.《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
白話文,指的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與“文言文”相對。白話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長的歷史,在宋代己有話本,明清兩代也有部分白話小說,如《金瓶梅》、《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不過為古白話,而且白話文作品在古代文壇上只占少數,文言文在當時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白話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為寫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白話文”與大眾口語有緊密關係,“大眾語不是白話之外的一種特別語言文字,‘大眾化’,即是能夠把白話做到最大多數懂得的本領。”魯迅認為“提倡大眾語,就是要做‘更淺顯的白話文’”。一些論者認為白話文運動是大眾化運動的前奏;其實這二者的概念內涵是有區別的,不能盲目地把“白話文運動”等同於“大眾化”。此外,白話文運動也是30年代左聯時期“大眾文藝”,40年代解放區“文藝為大眾服務”的理論起點,後者是對前者的延伸與凸現,同時隨之即來的是概念內涵的窄化。“白話文”作為現代文學的一個範疇確立之後,時至今日,仍有一些爭論與闡釋,主要集中在“反思”層面,如錢穀融《反思白話文》等等。
白話文易懂,利於傳播發表,而且其實文言文的語法比較繁亂,沒用於日常生活,不利於提高大眾文化水平,精妙其實只是其中的點滴,大多是廢品一堆,而假如自己真正用文言寫文章,也就不可能如此自然地引用成語典故、詩文詞賦,也就不能這么強烈地感覺到所謂的“精妙”了。

2.語言文字改革:簡化字:代替繁體字的漢字。它是中國大陸現行的標準中文漢字,也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採用的標準漢字。簡化字以1964年公告,1986年修訂的《簡化字總表》為國家標準,《簡化字總表》共收2274個簡化字及訁[訁]、飠[飠]、糹[糹]、釒[釒]等14個簡化偏旁,精簡了漢字系統的字數(有不少字“簡化”時被合併,比如稻穀的谷和山谷的谷,本來是兩個字)和許多字的筆畫。漢字的簡化主要有2種:一種是對繁體筆畫的“省簡”,大多是從俗字、古字、草書中演變而來;第二種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後,本來是兩個字,而為了省略筆畫,就統一用筆畫少的“後”替代了。1935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簡體字324個。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推行簡化漢字。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與《簡化字總表》有所不同,例如“麽”簡化為“庅”而不是“么”("么"原本是“麼”的俗體,後成為“麽”的簡化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