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歌詞原是志願軍炮兵部隊連政治指導員麻扶搖寫的出征詩,1950年11月由巍峙作曲,初名《打敗美帝野心狼》。採用進行曲式,氣勢雄壯,節奏鏗鏘。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它激勵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奮戰。它也深受中國人民民眾的喜愛。1954年3月,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辦的“三年來全國民眾歌曲評獎”中獲得一等獎。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作曲:周巍峙
作詞:麻扶搖
年代:1950年
獎項:1954年全國民眾歌曲評獎一等獎

創作背景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隨四野轉戰中國的炮一師於1950年3月初奉命由湖南出發,班師東北,投入開荒生產之中。在該師第二十六團五連任政治指導員的麻扶搖和戰友們一起來到了北大荒墾邊。 然而,1950年6月,美國武裝侵略朝鮮,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毛澤東和黨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炮兵第一師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一支預備炮兵部隊,奉命第一批入朝參戰。7月中旬,炮一師奉命集結安東(今丹東),抓緊進行臨戰準備。

集體創作

士兵誓詞

志願軍舉行誓師大會志願軍舉行誓師大會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組建後,各部隊進行了思想動員,教育廣大指戰員充分認識"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意義,明確支援朝鮮就是保家衛國的正義行動,從而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通過教育,廣大指戰員紛紛宣誓要援助朝鮮兄弟,保衛祖國安全。許多志願軍戰士的決心書上都寫著:"保衛和平,保衛國家,就是保衛家鄉"和"打敗美國野心狼"等豪言壯語。連隊指導員麻扶搖記下了戰士們發言中的“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等句子。後幾經修改補充,寫成了一份詩歌形式的決心書,第二天,麻扶搖把這首詩作為出征誓詞的導言,寫在黑板上,並向全連同志作了宣講。在全團動員誓師大會上,麻扶搖代表五連登台宣讀了出征誓詞。大會之後,團政治處編印的《群力報》和師政治部辦的《骨幹報》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這首詩。當時,連隊一位粗通簡譜的文化教員為它譜了曲,並在全連教唱。刊登在團里的油印報《群力》上。不久,團政治處編印的《群力報》和師政治部創辦的《骨幹報》相繼刊登了這首詩。當時,麻扶搖所在連的一位姓曾的文化教員還為這首詩譜了曲,在全連教唱。當1950年10月23日炮一師入朝時,麻扶搖所在的連隊就是唱著這首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

戰地報導

志願軍入朝前夕,新華社隨軍記者陳伯堅到炮一師進行採訪時發現了這首詩,並把這首詩放在第一次戰役之後他寫的一篇戰地通訊《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個戰士的談話》的開頭部分,並作了個別修改,把“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中華的好兒女”改為“中國好兒女”,增強了讀音的脆度。當時陳伯堅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只好說“這是記者在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中聽到的廣為流傳的一首詩”。

作曲傳唱

周巍峙作曲的手稿——《打敗美帝野心狼》周巍峙作曲的手稿——《打敗美帝野心狼》

1950年11月26日,作曲家周巍峙到田漢同志處,聽取"全國戲曲工作會議"籌備工作匯報。周巍峙看到《人民日報》頭版上刊登《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位戰士談話》一文,文中提到一首詩(即麻扶搖寫的、經陳伯堅修改後引用在文中的那首詩),激發起周巍峙的創作熱情,便馬上進行了譜曲,半小時即譜寫完,歌名叫作《打敗美帝野心狼》。並在手稿下面註明"此歌寫於1950年11月26日下午田漢同志處。在聽會時寫成"。他還接受了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的建議,把“抗美援朝鮮”改為“抗美援朝”,把“打敗美帝野心狼”改為“打敗美國野心狼!”並以詩中最後一句“打敗美國野心狼”為題,署名“志願軍戰士詞”、周巍峙曲,交給了《人民日報》文藝版主編詩人袁水拍。11月30日《人民日報》和12月初《時事手冊》半月刊,先後發表了這首歌。歌曲發表後,周巍峙總覺得歌名不夠理想。恰在這時,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旅順市委主辦的《民主青年》雜誌,以《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戰歌》為題,在12月1日出版的第117期上以顯著位置刊登了這首詩。周巍峙發現後很高興,認為“戰歌”一詞用得好,於是就將這首歌曲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12月30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時,歌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由於當時不知道詞的作者,發表時僅寫了周巍峙曲。後來,經過各方調查,才找到歌詞的作者--志願軍炮兵第1師5連指導員麻扶搖。1954年,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全國民眾歌曲評獎”,《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獲得一等獎。直到1959年,音樂出版社出版大型歌集《歌唱祖國》時才標明“麻扶搖詞”。

音樂特色

這首歌曲簡短有力,氣宇軒昂。開始的兩樂句,一字一音,鏗鏘有力,使人聯想到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堅定步伐。接著的兩個樂句,節奏變得稍微舒展,抒發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從容不迫、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末句“抗美援朝,打敗美國野心狼”更精彩:“抗美援朝”四字用了四個“持續音”,強調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的光榮使命;“打敗美國野心狼”的“打”字用了全曲的最高音、最強音,將這個象徵戰鬥精神的字眼凸顯出來,頓時給人一種威風八面、正義凜然的藝術效果,表達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堅定信心和英雄氣概。抗美援朝時期,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鼓舞了人民解放軍的鬥志,也激發了中國人民保衛和建設新中國的熱情。它既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標識”,又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民最堅定、最有力的聲音。

廣泛傳唱

1951年4月1日《人民日報》以《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歌名,再次向全國推薦。4月2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通知規定,以國歌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兩首歌曲為全國人民“五·一”勞動節遊行的基本歌曲。1953年政務院文化部和全國文聯共同開展對1949年至1952年間的民眾歌曲評獎活動,經過由下而上的推薦,從3年間全國發表的萬餘首歌曲中,評選出了9首歌曲獲一等獎,其中就有《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為了給作者發獎,有關部門輾轉查找,最後在炮1師找到了麻扶搖。以後,所有刊物再發表這首歌曲時,詞作者都改署了麻扶搖的名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