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狀態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

《不確定狀態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

《不確定狀況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代表作,被譽為“不確定狀況下的判斷”研究領域的聖經。

(圖)《不確定狀態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不確定狀態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頁碼:638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008575X/9787300085753
·條形碼:9787300085753
·包裝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叢書名:社會學譯叢/學術經典系列

內容簡介

不確定狀況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含有35篇經典論文,分成10個部分,匯集了有關判斷和推理研究的經典作品,基本囊括了目前所有關於判斷研究領域最權威的文獻,具有極大的理論和套用價值。
《不確定狀況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所代表的有關判斷的研究綜合了各個相關領域的成果:臨床預測,統計預測、有關主觀機率的研究、有關因果歸因和常人心理解釋的研究,以及心理學中有關推理啟發式和策略的研究等。

作者簡介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具有以色列美國雙重國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心理系教授。
2002年。他同喬治·梅森大學的弗農·史密斯(Vernon Smith)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卡尼曼的突出貢獻在於“把心理學成果與經濟學研究有效結合,從而解釋了人類在不確定條件下如何進行判斷”。
卡尼曼最重要的成果是關於不確定狀況下人類判斷、推理和決策的研究。他證明了人類的決策行為如何系統性地偏離標準經濟理論所預測的結果。目前他從事行為經濟學和積極心理學尤其是主觀幸福感的研究。
斯洛維奇(PauI Slovic)1 938年出生於芝加哥,1 959年在史丹福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又分別於1962年和1964年在密西根大學獲得心理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現在是俄勒岡大學心理系教授和俄勒岡決策研究中心主任。他在人類判斷和決策、風險感知、評估和溝通等領域有卓越的貢獻。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37-1996).以色列人, 曾任職於希伯來大學和史丹福大學。他一生獲得過多個獎項。發表了120多篇論文,其中1 5篇發表在最權威的心理學期刊《心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上,這個紀錄超過其他任何單個作者在這本刊物上所發表的文章數量。他與人合作編撰有1 0本著作。他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哲學家、經濟學家、統計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和邏輯理論家等的廣泛關注。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引論
第1章 不確定狀況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
第二部分 代表性
第2章 小數律的信念
第3章 主觀機率:代表性判斷
第4章 論預測心理學
第5章 對代表性的研究
第6章 有關代表性的判斷和依據代表性的判斷
第三部分 因果性和歸因
第7章 普通的歸納:信息不必然使人知情
第8章 不確定狀況下的判斷中的因果圖式
第9章 歸因過程中的缺陷:錯誤的社會評估的起源和維持
第10章 基率的證據式影響
第四部分 便利性
第11章 便利性:用於頻率和機率判斷的啟發式
第12章 便利性和歸因中的自我中心偏差
第13章 社會知覺和互動中的便利性偏差
第14章 模擬啟發式
第五部分 共變和控制
第15章 非正式的共變評估:基於數據的判斷與基於理論的判斷的比較
第16章 控制的錯覺
第17章 測驗結果的隨意性
第18章 臨床醫學中的機率推理:問題及機遇
第19章 從經驗中學習與決策中的次優規則
第六部分 過分的信心
第20章 在個案研究的判斷中的過分信心
第21章 關於機率評估訓練的進展報告
第22章 機率的校準:從當前的狀況(1977)到1980
第23章 致那些注定要研究過去的人:事後諸葛亮的啟發式和偏差
第七部分 多階段評估
第24章 序列選擇中複合機率的估計
第25章 人類信息處理中的保守主義
第26章 多階段推理中的最佳推測假設
第27章 根據回憶信息推論個人特徵
第八部分 校正程式
第28章 決策中非常規線性模型的優美之處
第29章 虛構數字的生命力
第30章 直覺預測:偏差和校正程式
第31章 去偏差過程
第32章 改善歸納推理
第九部分 風險知覺
第33章 事實對恐懼:理解可覺知的風險
第十部分 附錄
第34章 論統計直覺的研究
第35章 不確定性的變式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序言

本書所代表的有關判斷研究的路徑,其源頭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所發展的三條研究線索:由 米爾所開創的有關臨床預測和統計預測的比較;由愛德華茲導入心理學而體現在貝葉斯範式(Bayesian paraadigm)中的有關主觀機率的研究;由西蒙(Herbert simon)提供規劃並由布魯納(Jerome Bruner)提供例證的有關推理啟發式和策略的研究。我們的文集也代表了判斷研究和另一種心理研究在近期的匯合:由海德作為先驅的有關因果歸因和常人心理解釋的研究。
米爾的經典著作出版於1954年。他在總結大量證據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在預測顯著的行為標準時,有關線索的簡單線性組合,優於專家的直覺判斷。這項研究持久的理智遺產,以及與之相隨的激烈論爭,也許並不是臨床醫生在臨床預測的工作中表現不佳的明證,正如米爾所指出的,這些工作並非他們所長。

文摘

3.便利性和提取偏差:兩個實例 便利性偏差產生的第二條途徑,源於信息的儲存或提取方式。也就是說,以特定方式組織的記憶,它會促進特定種類的實例或者推論的提取或建構,並且會阻礙其他實例或者推論的提取或建構。阻礙的途徑之一,在於記憶中可存儲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這會導致所存儲的聯想路徑和實例產生混亂。
羅斯巴特和他的同事(Rothbart et a1.,1978)在有關社會群體特質的研究中,論證了這個問題。首先,告知被試假定的群體成員的特質信息(如Phil是懶惰的),而這在兩種不同的條件下進行:一種是由幾個不同成員 (如Ed,Phil,Fred,.10e)構成的名單,它和特定的特質(懶惰的)配對給出;另一種是以等價次數的"姓名一特徵"對的形式給出。隨後,要求被試描述群體的整體特徵。如果被試能夠精確地記住姓名和特質的對應,同時好幾個成員而不是僅僅只有一個都具有某一特定特徵,那么對該群體的整體推斷,將更加肯定。當被試接觸到的"姓名一特徵"對總數較少時,他將謹慎地推測群體特徵。然而當"姓名一特徵"對總數較多時,被試就很難記起哪些成員確實有哪些特徵,於是轉而認為同樣的"姓名一特徵"對的許多例證,和幾個不同的成員姓名都具有那個特徵的情形,兩者提供的是等價充分的信息。因此,即使只有少數成員實際上是懶惰的,該群體也會被標定為"懶惰的"。
現實社會是瞬息萬變的,信息通常撲面而來。這種情形,更多反映在羅斯巴特及其同事所界定的高信息負載的條件下,而非低信息負載的條件下。這些條件,利用部分個體的多頻次行動而促進了群體刻板印象的形成。正如羅斯巴特他們所註解的例子,媒體更容易被負面事件而不是積極事件所吸引,由此而產生的所有這些偏差,會促成消極群體刻板印象的形成;尤其當成員身份被新聞媒體醒目提及時更是如此。

後記

一本書的命運,和人的生命歷程類似,會有無法預測的波折和磨難。本文集的翻譯初稿,完成於2003年8月。但因為碰上一個不合適的出版社,一直耽擱下來,並經歷諸多麻煩。衷心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潘宇博士和龔洪訓先生的不懈努力,也感謝劍橋大學出版社的決斷和信賴,這本名著現在才開始它在中文世界中的生命歷程。
這本譯稿,是我和我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們艱苦合作的成果。本書翻譯的分工如下:吳新利:15、19、21、22、24.29和32;張擘:7-11、14、33-35;肖文明:2-6、20、23;李康樂:16-18;李娜:30、35;侯健:12;李靜文:13;張蕾:31;序言、1和主題索引,由我翻譯。所有譯文,由我進行最後統校,部分譯文幾乎重譯。雖小心翼翼,但由於學識所限,一定有許多錯漏,懇請學界同仁不吝指教,以待再版時進行校正。
本文集的翻譯,是我所主持的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行動者群體資格研究:轉型社會的實踐和理論》(項目批准號:06JJD840001)的部分成果之一。

相關詞條

文學 勵志 小說 職場 女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