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愛科學》

《三毛愛科學》

《三毛愛科學》最早發表於1978年的《兒童時代》刊物上。高士其先生在單行本的序中寫道:“《三毛愛科學》一書,可以激勵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啟發兒童的思維,培養兒童從小愛科學,嚮往未來。” “這本書是普及科學知識的好作品,愈來愈受小讀者的歡迎,這是時代的需要,祖國的需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三毛愛科學》最早發表於1978年的《兒童時代》刊物上。高士其先生在單行本的序中寫道:“《三毛愛科學》一書,可以激勵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啟發兒童的思維,培養兒童從小愛科學,嚮往未來。”“這本書是普及科學知識的好作品,愈來愈受小讀者的歡迎,這是時代的需要,祖國的需要。”

《三毛愛科學》創作於1978年-1980年,本書還收入了作於1977年-1986年的《三毛新事》。內容涉及新中國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許多小故事蘊含了一些科學常識,可以激發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啟發兒童的思維。

作者簡介

《三毛愛科學》《三毛愛科學》

浙江海鹽人,畢生從事漫畫創作,畫筆生涯達60個春秋。他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婦孺皆知,名播海外,被譽為“三毛之父”。

三毛之父張樂平,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1910年11月10日出生於浙江省海鹽縣海塘鄉黃庵頭村。父親是位鄉村教師。母親擅長刺繡、剪紙,是張樂平最早的美術啟蒙者。1923年,在國小老師的指導下,少年張樂平創作了平生第一張漫畫《一豕負五千元》,諷刺軍閥曹錕賄選,在當地名噪一時。1927年在家鄉反對軍閥迎接北伐軍宣傳隊作畫。1929年開始,向上海各報紙投稿。30年代初期,經常在《時代漫畫》等刊物上發表漫畫作品,逐漸成為上海漫畫界較有影響的一員。

1935年春夏之交,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形象在上海誕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廣大讀者的注意。

1937年抗戰爆發,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青年張樂平與上海一些漫畫同仁組成了“抗戰漫畫宣傳隊”,任副領隊,帶隊輾轉蘇、鄂、湘、徽、浙、贛、閩、粵、桂諸地,沿途以繪畫形式向民眾宣傳抗日。1940年,張樂平在上饒戰區擔任漫畫宣傳隊隊長,並出任《前線日報》副刊“星期漫畫”主編。第二年,又在金華參加進步畫刊《刀與筆》的籌備與編輯工作。張樂平在東南地區一帶堅持漫畫宣傳工作直到抗戰勝利。 1945年,張樂平從廣東重返上海,開始新的漫畫創作生涯。1946年,《三毛從軍記》在上海《申報》發表,引起轟動。第二年,另一部傳世之作《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連載,激起社會強烈反響。這一時期,張樂平的漫畫作品大膽地反映了深刻的社會矛盾。1949年 4月,在宋慶齡的支持下,張樂平舉辦了三毛原作畫展,並義賣三毛原作及各種水彩、素描、寫生畫,籌款創辦“三毛樂園”,收容流浪兒童。

1950年,張樂平擔任上海美術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以後長期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並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常務理事、顧問,中國文聯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五、六十年代,張樂平創作了大量的時事漫畫,名重上海灘。在此期間,張樂平除創作單幅漫畫外,系列漫畫計有:《二娃子》、《萌萌與菲菲》、《百喻經新釋》、《胡大生活漫記》、《父子春秋》、《我們的故事》、《好孩子》、《寶寶唱奇蹟》、《小咪畫傳》、《小蘿蔔頭》等。三毛系列漫畫計有:《三毛翻身記》、《三毛日記》、《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等。

張樂平在《小朋友》、《兒童時代》等刊物上長期為兒童作畫,並經常深入 學校及少年宮等兒童活動場所輔導小朋友,曾幾次榮獲“全國先進兒童工作者”稱號。

1992年1月23日,在上海華東醫院因吸入性肺炎病情惡化。1992年9月27日下午6時,在上海華東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2歲。

目錄

《三毛愛科學》《三毛愛科學》

作者簡介

出版前言

作者談漫畫

作者談三毛

三毛愛科學

三毛愛科學

科學的春天

熱烈的致敬

流動圖書車

畫像

小火箭

升級換代

走馬燈

三輪車的啟示

騰空

巧計取刀

小魔術

哈哈鏡

雷射訂書

聲控玩具

射釘槍

擦窗

自裝電視機

廢物利用

看日蝕

命中目標

抄電錶

水杯妙用

做聽診器

遺傳工程

機器老鷹

小小養雞場

燈光捕魚

滅鼠

戲水

趕麻雀

取火

吸菸的害處

宣傳衛生

不喝生水

灌溉

長大攀高峰

三毛暢想曲

三毛學雷鋒

……

三毛與體育

三毛學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