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圖會》

《三才圖會》

《三才圖會》又名《三才圖說》,是由明朝人王圻及其兒子王思義撰寫的百科式圖錄類書。於1607年完成編輯,並在1609年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三卷本《三才圖會》。

基本信息

簡介

《三才圖會》《三才圖會》
明人編撰的百科式圖錄。
《三才圖會》為類書,又名《三才圖說》。書分14類,依次為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宮室、器用、身體、文史、人事、儀器、珍寶、衣服、鳥獸、草木。
此書匯集諸家書中有關天地諸物圖像,“圖繪以勒之於先,論話以綴之於後”,對每一事物皆配有圖像,然後加以說明。圖不清晰者可藉助文字表達,文字無法說清者可以圖作參考,圖與文互為印證。所配插圖偏重通俗性和實用性。此書可為眾多學科的研究者提供資料,其功用可與百科全書相比。

內容

《三才圖會》的“踢鞠圖”《三才圖會》的“踢鞠圖”
書成於明萬曆年間﹐共一百零六卷。內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分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宮室﹑器用﹑身體﹑衣服﹑人事﹑儀制﹑珍寶﹑文史﹑鳥獸﹑草木等十四門。前三門為王圻所撰﹐時令以下十一門﹐為思義所撰﹐全書又經思義以十年之力加以詳核﹐始成就緒。每門之下分卷﹐條記事物﹐取材廣泛﹐所記事物﹐先有繪圖﹐後有論說﹐圖文並茂﹐相為印證。為形像地了解和研究明代的宮室﹑器用﹑服制和儀仗制度等提供了大量數據。書中圖譜多取之於他書﹐間有冗雜﹑虛構之弊。有萬曆刊本存世。1987年廣陵古籍刻印社縮印出版。

作者

王圻,字元翰,號洪洲,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西元1565年)進士,除清江知縣,調萬安。擢御史,忤時相,出為福建按察簽事,謫邛州判官。兩知進賢、曹州,遷開州知州。歷官陜西布政參議,乞養歸,築室淞江之濱,種梅萬樹,目曰梅花源。以著書為事,年逾耄耋,猶篝燈帳中,丙夜不輟。享年八十有五。所輯有:《續文獻通考》、《稗史彙編》、《兩浙鹽志》、《古今考》、《洗冤錄》。所注有:《周禮》、《武經》。所著有:《青浦志》、《海防志》、《吳淞江議》、《洪洲類稿》、《水利考》、《明農稿》。
王思義,王圻之子,字允明,著有《宋史纂要》、《香雪林集》、《故事選要》。[1]

龍套事件

龍套事件
龍套事件
倭瓜臉、腫眼泡、鷹鉤鼻、長鬍須,在你的印象中,歷史書里的古人是不是都長得一個樣?最近,有網友在微博里上傳了一組插畫,並稱:“高中的歷史課本,秦始皇,光武帝,諸葛亮,唐玄宗,顏真卿,原來全是同一個人。”引來網友議論紛紛,不少網友“猜測”:“可能是同一個古人買了不同的QQ秀。”還有網友懇請人肉插畫作者,不過據查,這一系列插圖來自《三才圖會》。
在眾多網友的評論中,網友“木叉鞠多”卻語出驚人,他指出了這幅插圖的致命傷:“趕緊闢謠,這些圖的鬍子是P過的!不過我的高中歷史第二分冊上,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玄宗、松贊乾布還都挺像的呢。不過朱元璋是絕對個性的……諸葛亮和顏真卿是沒有圖的。”隨後,快報記者又仔細觀察了這幅插圖,確實發現,除了第一位人物鬍鬚和眉毛較為自然以外,其後四位的毛髮都有明顯被勾畫的痕跡,特別是最後兩位,鬍鬚根部參差不齊,與衣帽的線條極不協調。不過,撇去鬍子不談,這幾位的長相真的是幾乎一樣!
據這位網友稱,他使用的課本是華師大版的高中歷史書,也就是說,在該版本的高中歷史第二分冊上確實有不少人物臉譜相似。據了解,目前,南京市各個高中使用的多是人教版教材,是彩色的,已經不用這些人像了。但是在80後網友的記憶當中,這些插圖卻還十分深刻。
《三才圖會》,分別找到了秦始皇、光武帝,諸葛亮,唐玄宗,顏真卿的畫像,對比之後可以看出,秦始皇從臉譜到衣冠都與網路流傳的插畫相同,光武帝的鬍鬚比插畫的稍微短一些,而諸葛亮,唐玄宗,顏真卿在《三才圖會》里都是山羊鬍,插畫裡卻變成了絡腮鬍,不過其他的衣著打扮,甚至於衣服的褶皺都與《三才圖會》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