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

《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

《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李國柱著; 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講述作者在西藏生活工作23年,親歷親聞的大小事件,為西藏當代史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

本書作者是首批進藏女兵的一員,1949年參軍,1950年進藏,徒步三千公里,攀山越嶺,涉江過河,經歷了昌都戰役,最後落戶江孜地區,學藏語藏文,做民眾工作,再到拉薩,真實、生動地記錄了一個女學生、女兵、婦女幹部、妻子、母親,在解放西藏、西藏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里是如何成長、完善自我,為社會、為人民、為黨的事業盡心盡力的經歷、經驗。作者在西藏生活、工作23年,所親歷親聞的大小事件,所交往的各種人物,書中多有涉及,為西藏當代史提供了大量極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和線索。

作者簡介

李國柱,1932年8月出生於重慶市歌樂山鎮。1949年12月重慶解放後,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軍政大學三分校學習,1950年6月畢業分配時申請調入進軍西藏的部隊,分配在十八軍五十二師政治部。曾參加過昌都戰役,執行戰勤運輸任務,修建川藏公路。1952年8月集體轉業到西藏地方工作。1950年9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部隊時,曾在五十二師政治部組織科任幹事,轉業後在西藏江孜分工委(即地委)社會部、統戰部、政策研究室(農牧政治部)、邊防辦公室任幹事、秘書。1963年10月在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政策研究室(農牧政治部)任秘書、調研員。能說一口流利的拉薩藏語。1972年5月調福建省委宣傳部任幹事,1976年8月調山東省委宣傳部任幹事、巡視員。1980年12月調廣播電影電視部教育司任幹事、副處長,1983年7月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部副主任。1989年退休。

退休後曾受聘在西藏自治區駐北京辦事處經聯處暨西藏“一江兩河”項目辦公室工作。曾任《首批進軍西藏的女兵們》一書主編、編委會主任,還編著出版了《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鬥爭的歷史記憶》一書,並在多種報紙雜誌上發表過大量回憶西藏軍旅和地方生活的文章。

目錄

序一割不斷的情緣看不夠的畫卷
——為李國柱同志《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而作
拉巴平措(1)
序二六十載,激情飛揚的西藏情懷陰法唐(4)
自述(1)
走向西藏(1)
投筆從戎(3)
申請進藏(6)
昌都記憶(11)
挺進昌都(13)
榮獲“解放西藏”紀念章(19)
下連隊鍛鍊(23)
修築康藏公路(26)
故地情(30)
江孜歲月(47)
在江孜做婦女統戰工作(49)
老領導會見老朋友(55)
我又見到了女活佛桑頂·多吉帕姆(61)
攻克藏語關(67)
創辦江孜政治訓練班(75)
從山村走來的統戰部長(82)
此風不可長(85)
江孜旺欽平措事件始末(90)
平叛前夕自衛和發放農貸工作(97)
重孜二鄉土改的回憶(101)
嘎林崗鄉貫徹《邊境十條》(110)
在西藏過“三八”節(115)
西藏往事(119)
陳毅副總理到西藏(121)
隨西藏幹部參觀團到內地參觀學習見聞(125)
別了,雪域女詩人楊星火(136)
追憶與啟示
——李有義教授二三事(139)
紀念好朋友吉普·阿旺白姆(142)
“雪山雄鷹”,你安息吧(146)
割不斷的西藏情緣(151)
悠悠藏漢情(153)
漢藏情代代傳(158)
賀卡傳遞西藏情(162)
在北京過藏曆年(168)
去山西給藏族學生講課(172)
在西藏“一江兩河”辦公室工作(178)
為了《周恩來與西藏》一書的出版(183)
為西藏教育做的一點小事(187)
圓夢(195)
1998年進藏日記
——參加電視劇《西藏風雲》拍攝活動(203)
家事(221)
酸甜苦澀細品味(223)
洪水無情人有情(233)
懷念母親(238)
“媽媽你為什麼愛哭?”(242)
多好的二姐呀(247)
從一張相片想起的(251)
叫我怎能不激動(260)
溫馨(265)
盛世金婚(269)
賀壽感懷(272)
《首批進軍西藏的女兵們》記事(277)
傾訴記憶,留傳後人
——在《首批進軍西藏的女兵們》出版座談會上的
發言(279)
首批進藏女兵在京紀念西藏和平解放56周年(282)
《首批進軍西藏的女兵們》問世前後(289)
紀念《首批進軍西藏的女兵們》一書啟動十周年(307)
青春無悔
——軍大三分校99名進藏女兵記事(310)
江孜抗英歷史調查(317)
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鬥爭的歷史記憶(319)
整理歷史,不忘歷史(323)
江孜抗英歷史調查回顧(325)
抗英功臣江孜如本吉普巴親屬訪問記(330)
駐藏欽差大臣張蔭棠對西藏報告的批示(抄本)(337)
駐藏欽差大臣張蔭棠與西藏大會問答條文(抄本)
(343)
江孜抗英100周年和珠峰文化節記事(353)
向江孜抗英鬥爭100周年獻禮(357)
附錄:紅岩魂(361)
參觀《紅岩魂》展覽(363)
紀念王朴烈士犧牲50周年(368)
銘記(370)
向豐碑致敬(373)
我見到了“瘋老頭”的原型韓子棟(377)
後記(379)

序一

割不斷的情緣看不夠的畫卷
——為李國柱同志《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而作
拉巴平措
李國柱同志把自己過去所寫的文章和作品匯集成冊,準備出版,約我撰寫序言。我欣然從命。這是因為她和她的戰友們在我家鄉的每一寸土地上和每一個角落裡,都留下了深深的腳印,為我家鄉的發展和進步付出了心血,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我和我的老鄉們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認識中國共產黨、認識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就是從她和她的戰友們的形象和言談舉止開始的。他們是我和家鄉父老鄉親十分敬重的老同志、老前輩,是人們常常以敬佩的口吻提起的“老西藏”,是我和我的同輩們人生道路上的導師和指路人。
首先,我認識李國柱同志是通過陰法唐同志認識的。因為法唐同志是當時駐守江孜的解放軍當中最大的“本布啦”(官員),而李國柱同志是法唐同志的夫人。在江孜所有重大活動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聽到他們的話語,感受到他們的風采。
其次,我認識李國柱同志是通過我家主人吉普老爺和夫人認識的。因為李國柱同志當時做統戰、婦女工作,經常出入于吉普先生的住宅,同吉普先生和夫人在一起。我作為吉普家的百姓,住在吉普府邸隔壁,經常在老爺家當差,所以見到他們的機會較多。
再次,江孜人認識和了解李國柱同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她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語,而且是地道的江孜方言。當時,解放軍“本布啦”學藏語、說藏語蔚然成風。長期以來,李國柱同志只要是跟藏族同志打交道,一定用藏語交談,到現在都是如此,十分自然,十分有親和力。
除了情誼之外,我應約欣然寫序,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儘管這本書不是學術著作,也不是一部系統的回憶錄,但卻真實地記錄了近六十年來我的家鄉——江孜這個古老城市以及整個西藏的種種往事。她把包括抗英故事在內的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青藏高原所發生的許多故事匯集起來,讓我們仔細品味。其中包括我家的老爺吉普及其家人的故事、解放軍進駐江孜前後的故事、江孜成立《十七條協定》學習委員會的故事、1954年江孜暴發洪水以及救災的故事、江孜成立愛國青年文化聯誼會和愛國婦女聯誼會的故事、1957年頭人本根卻珠毒打農奴旺傑平措的故事、江孜民主改革的故事、女活佛的故事、“一江兩河”的故事,等等。本書的特點是:一、所寫的內容都是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事情,而不是文學創作,真實可靠;二、文章前後連貫,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三、很多文章雖然篇幅短小,所寫事情不大,但對認識當時西藏大背景,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讀到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歷史畫卷,一幅幅真實的歷史故事展現在眼前,令我心潮澎湃;一個個歷史人物栩栩如生,令我倍感親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在這片熱土上“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人們肅然起敬,對我的父老鄉親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敢於衝出黑夜、走向光明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敬佩,也勾起了我對包括我家吉普老爺和夫人在內的開明人士與時俱進精神的由衷感佩!
本書不僅真實記錄了西藏發展的歷史進程,而且還廣泛記述了這一時期西藏文化深刻而巨大的變遷,藏族傳統文化是怎樣得到廣泛繼承和發揚的。比如李國柱等同志學習藏語文,他們兩口子穿藏裝的故事,等等。同時我們也看到,許多藏族中青年人刻苦學習漢語文,不懂拼音字母,就用藏文標記漢語發音。這一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民主、自由、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革命、人民、翻身、解放等辭彙成為時代最強音;新的社會組織大量出現,比如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青年團、愛國青年文化聯誼會、愛國婦女聯誼會、學習《十七條協定》委員會、互助組等;制度文化發生了質的變化,比如在政治上廢除了人身依附關係,實現了人人平等、男女平等,開展了普選和民主選舉,成立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基巧(地區)辦事處、地區分工委,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各級人民政府,等等;在經濟上,土地等生產資料被分到農奴手中,做到了耕者有其田、牧者有其畜,消除了產生人頭稅、烏拉差役、高利貸等的剝削制度,出現了公路交通、汽車運輸,修建起機場、開闢了航線,等等;在社會文化領域,創建現代學校、醫院、廣播、報紙,普及電影,開展體育活動,等等;在風俗習慣方面也發生了多方面的變化,如一妻多夫制度受到挑戰,婦女節、兒童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飲食習慣中增加了饅頭、米飯、炒菜等,在服飾裝束中出現了中山裝、西裝革履,還有剪辮子、理頭髮,等等。總之,這個時期是新舊文化、新舊思想、新舊觀念、藏漢文化大交流、大交融的時期,是藏族文化最活躍最開放的時期,也是藏族現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用具體而生動的事例訴說著西藏文化的變遷。
新西藏,新景象,新文化,新風俗。這是無數像李國柱同志一樣的漢族同志和我的父老鄉親一樣的藏族以及其他民族同志共同造就的。西藏人民將在這一偉大征程上繼續前行,續寫輝煌。
2010年1月

序二

六十載,激情飛揚的西藏情懷
陰法唐
今年是西藏實行民主改革50周年,距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經營西藏已近60年,全國各地舉辦了很多紀念活動。回顧西藏獲得和平解放、實行民主改革、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及翻天覆地的變化,既感慨又欣慰。
恰在此時,李國柱同志這本《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交付出版,為我們從另一角度了解西藏革命和建設的歷程,提供了資料。巧合的是,這本書完稿的時間,也正好是國柱同志參加革命60年。我很欣喜地翻閱了這本書的手稿,感到語言純樸自然,事例生動親切感人,帶我重新回到當年的歲月。
國柱同志在書中忠實地記載了她自1950年參加進軍西藏、解放西藏及後來的西藏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所親身經歷的一些真實情況及生動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勾畫出了她精彩的幾十年西藏革命和工作的人生經歷。
在世人看來,號稱“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擁有神奇壯麗的雪山景色,具有極富特色的人文景觀,令人無比嚮往。今天,如要去那裡,可以有多種選擇,可以坐飛機,可以乘火車,也可以坐汽車。而60年前,從四川通過康區進西藏,在2000多公里的路途中,要跨過地形奇特的橫斷山脈,攀越重重終年積雪的高山,蹚過條條峭壁夾岸的激流,涉過人煙稀少的草地,經受令人窒息的稀薄空氣
當年,在第一批進藏部隊的行列中,有一個特殊的英雄群體,她們是1100多人的年輕女兵。雖然在進藏部隊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因進藏途中情況複雜,條件太差,補給特別困難,因而她們大都超負荷負重,要同男同志一樣,爬雪山,蹚冰河,披荊斬棘,風餐露宿,這對有各種特殊情況的年輕女兵們來說,實屬難上加難。但她們硬是憑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憑著對解放西藏人民、保衛祖國邊防的獻身精神,背起背包,踏上征途,跨越這條自古就被商旅和兵家視為畏途的康藏古道,徒步跋涉兩三千公里到達西藏各國防要地。
國柱同志就是這個讓世人驚嘆的英雄群體中的一員。在進軍西藏初期,以戰促和的昌都戰役中,她是康藏工作隊(由30多名女兵組成)的隊員,擔負趕氂牛馱運銀元、糧食等物資的任務。在橫斷山脈,她和戰友們頂風冒雪,頑強拼搏,克服重重困難,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為部隊勝利進軍西藏特別是昌都解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2年,中共西藏江孜分工委成立。國柱同志轉業到地方工作,後來調到江孜分工委,先到社會部,又到統戰部,還在政研室工作過。在統戰部工作時,負責上層婦女統戰工作。她克服工作經驗不足等困難,積極想辦法了解西藏的情況,努力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以及如何同西藏上層打交道,以團結、爭取愛國人士包括學習如何與核心反動人物作鬥爭的方式方法和策略等。邊工作,邊學習,邊摸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從開始經常出差錯,工作被動,到逐漸能夠應對各種複雜情況,獨自完成任務,勝任了本職工作。通過長期與江孜上中層婦女共同學習、一起進行各種政治和文藝等活動,合作共事,爭取團結了很多朋友。這些朋友與她無話不說,成為好友,有的至今還經常保持聯繫。
熟悉藏語是在西藏做好工作,特別是統戰工作和農村工作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國柱同志也是從最初的不懂不會,工作需要配翻譯,到後來能用一口流利的藏語同藏族同志交流,為不懂藏語的同志做翻譯,以至於不熟悉她的人一聽她說話還以為她是地地道道的拉薩藏族。在工作實踐中,國柱同志深深體會到不會藏語的難處,所以下決心攻克藏語關。為了學好藏語,她隨身裝著小本本,做學習的有心人,一有機會就背生詞,注意聽別人講,不會就問,不怕出醜;有機會就用藏語說,錯了再改,反覆練習糾正。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刻苦學習,她終於能說一口流利的標準藏話,為她在西藏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50年前,隨著西藏革命和建設的發展,在原西藏地方政府發動叛亂後,中央決定在平息西藏叛亂的同時,進行民主改革。此時,農奴要求改革的熱情很高,但對改革的意義、方針政策和方法知之甚少,需要對他們進行啟發幫助、教育引導,特別是對積極分子進行培養。中共西藏工委很重視這項工作,創辦了很多訓練班。江孜分工委於1959年7月在江孜鎮郊區仲吉林卡辦了一個政訓班,主要是培訓農牧區(含城鎮)在民主改革中湧現的積極分子、基層幹部和黨團員。李國柱是這個政訓班的主要負責人。最初是她一人負責,同時兼做輔導、翻譯、管理等工作,後來調來其他同志協助她一起辦班。在近兩年的時間裡,國柱和同事們克服了辦班場地條件不好、生活困難、沒有教材、藏族學員基礎差等很多困難,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她親自辦了約15期培訓班,共培訓兩千多人,使學員們懂得了很多新鮮的革命道理,思想產生了飛躍,政治熱情高漲,成了基層工作的骨幹,為民主改革培養了大量人才。
再一個值得提及的事,是她帶工作組在亞東縣嘎林崗鄉(邊境地區)蹲點的事。當時,是為貫徹中共西藏工委《關於目前邊境工作的指示》(即《邊境十條》),她和工作組在嘎林崗鄉蹲點時,組織當地基層幹部學習檔案,統一思想;訪貧問苦,進行調查研究,宣傳發動民眾;貫徹落實政策,解決實際問題。國柱同志在那裡堅持了一年多,最後因飲用水缺碘患上了當地人常患的粗脖子病,還染上了肺結核病,以至於粗脖子病後來雖做了手術,至今也未痊癒。一個女同志,能在鬥爭複雜、生活艱苦的邊境地區,帶領工作組,在一個點堅持那么長時間,這在江孜分工委是唯一的,在全西藏也是少有的。可以說,正是由於工作組積極有效的努力工作,使嘎林崗鄉發生了很大變化,穩定了民眾情緒,制止了民眾外流現象,使當地生產得到發展,民眾生活得到改善,黨的政策在邊境地區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至今她當年的房東女兒還和她保持著聯繫。
憶往昔,崢嶸歲月。國柱同志在西藏的工作經歷很豐富,在機關和農村都工作過,並在基層蹲過點,任過機關幹事、秘書,擔任過一些重要任務的負責人,和西藏的上層人物、基層幹部、農奴民眾都有廣泛的接觸,協助領導或獨立承擔並完成很多重要事務的處理工作,也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有很多實際有意義的工作和精彩的故事。
這本《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是國柱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她自己所作記錄的基礎上,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回憶整理撰寫而成。每一件事,都是她親身經歷的,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她在西藏幾十年來所走過的人生歷程。可以說,這本書既是她對人生中最美好、最精彩的那段時光的回顧,也是她在西藏工作幾十年踐行而得的實際工作經驗和體會的結晶。這些親歷親聞的事情,雖是局部的,又多屬事件的一個側面或片斷,但這些鮮活生動的事例,猶如一塊塊“活化石”,以小見大,可以管窺出西藏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的艱難曲折,為我們研究西藏現代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原生狀態的第一手資料或線索。
國柱同志在這本書里,擷取一個個獨立的事件單獨成篇,作為珠,以情為線,串成精美的項鍊,充分表達了她對西藏無比炙熱、難以割捨的情感。書名取為《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從情處著眼,以事寓意。書中選取的她從進軍開始到參與西藏革命和發展建設的每個歷史階段所經歷大事小事,無不充溢著她風風雨雨、激情飛揚的近六十載的西藏情懷。正是這種對西藏深深的眷戀和強烈的責任感,激勵著她即使調離了西藏,甚至是退了休,仍然關心西藏不止,研究西藏不止,奉獻西藏不止。這么多年來,她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到關注西藏的發展和建設事業中,參與到藏學研究行列,凡和西藏有關的書籍報刊和信息都極為注意和留心,廣為涉獵,記筆記,收集每條有價值的資料,整理史料,為現實工作服務。也可以說,她的這本《一個女兵的西藏人生》不僅為我們進一步了解西藏歷史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也是她自始至終關注西藏、情系西藏,樹立了長期建藏牢固思想的人生寫照。
我希望,當年參加過進軍西藏的老兵和關心西藏以及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讀一讀這本書,在受益之餘作出補充和糾正。
2009年5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