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灣人在大陸四年的投資筆記》

《一個台灣人在大陸四年的投資筆記》

《一個台灣人在大陸四年的投資筆記》是由作者劉坤靈著作、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1年6月1日)
平裝:28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564210176,9787564210175
條形碼:9787564210175
商品尺寸:24.8x17.8x2.6cm
商品重量:499g
品牌:北京磨鐵圖書
ASIN:B004Z4MAJG

內容簡介

一個台灣人在大陸四年的投資筆記》:天下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是看你眼光夠不夠辣!來自台灣的中國頂尖風險投資大師傾情打造的“超級賺錢秘笈”:你是否是辦公室里的“窮忙一族”,指靠工資養家已經無望?你是否玩股票,做投資,卻總是看走眼,被套牢?你是否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來,想出去旅遊一次都是奢望?你是否渴望能擁有一雙比任何人都早看到發財生意的眼睛,是否想知道手裡攥著的錢投資到哪裡才能“錢生錢,利滾利”?你是否想知道下一波賺錢行情?你又是否有創業的渴望,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入手?你是否對如何吸引投資者的MONEY滾滾而來感到迷惘?天下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要你嗅覺足夠靈敏。你可以是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可以是小老闆,可以是走入社會大熔爐的莘莘學子,可以是頂尖的風險投資家,只要你在這裡等待機會,這本書的讀者就叫“你”!

編輯推薦

《一個台灣人在大陸四年的投資筆記》★成功賺大錢里蘊含著大大的人性空間!本書寫給創業者:如何讓創業夢想變成現實?寫給投資家:如何在未來商業世界裡尋覓最佳良機?寫給普通人:老百姓也能學到的超級賺錢秘笈
★《一個台灣人在大陸四年的投資筆記》企業界、學界、風險投資界高端成功人士強力推薦傾情力薦!
★作者劉坤靈:來自中國台灣,知名風險投資家,操作項目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以50倍利潤被世界五百強企業思科併購!
★從巨觀到微觀,360度精密剖析13億人的市場,衣食住行玩,行行皆有投資生財、創業成功的機會,給你最實際的指導。
★一個台灣人,面對跟台灣完全不一樣的內地風俗和習慣,面對中國獨有特色的種種民情和規則,是如何搶占先機,運籌帷幄,洞察投資背後的密鑰,一舉成功的?
★投資市場風起雲湧、波瀾壯闊,怎么掌握最強的“武林秘笈”?下一個網際網路奇蹟在哪裡發生?創業家如何向投資家募資?投資家如何投到卓越的創業家和大大賺錢的項目?
★推薦的牛人名單如下:
袁岳(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查立(中國最早見證google成長全過程的風投家)、章蘇陽(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宋安瀾(軟銀中國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伙人)、孫陶然(拉卡拉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蔡文勝(著名天使投資人、個人網站之父)、雷軍(金山軟體副董事長)、王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業投資導師,國際互助網創始人)。
★推薦語錄精選:
◎劉坤靈的這本新書,幾乎可以說是VC的百科全書,其中涉及了很多關於創業和投資的知識、案例、趣聞,同時也糅合進了古今中外、大陸和台灣的歷史人文和典故,可謂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妙書,值得一讀!
——查立(中國最早見證google成長全過程的風投家)
◎劉坤靈先生從個人經歷延伸,深入淺出講述了風險投資的來龍去脈。書中有簡單通俗的故事,也有經典實際案例。這本書對想創業或者想做投資都是很好的參考!
——蔡文勝(著名天使投資人、個人網站之父)

專業書評

◎劉坤靈的這本新書,幾乎可以說是VC的百科全書,其中涉及了很多關於創業和投資的知識、案例、趣聞,同時也糅合進了古今中外、大陸和台灣的歷史人文和典故,可謂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妙書,值得一讀!
——查立(中國最早見證google成長全過程的風投家)
◎很多人知道實體經濟但不懂資本經濟,也有人知道資本經濟但藐視實體經濟。劉先生算兼知兩行,從事實務者。他的文筆也不難讀,所以我相信這樣的一本書,對大家知道實在的風險投資是有幫助的。
——袁岳(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
◎劉坤靈先生從個人經歷延伸,深入淺出講述了風險投資的來龍去脈。書中有簡單通俗的故事,也有經典實際案例。這本書對想創業或者想做投資都是很好的參考!
——蔡文勝(著名天使投資人、個人網站之父)
◎本書是一位在大陸工作了四年的中國台灣風險投資家關於投資、關於中國的體驗和經驗,值得推薦!該書作者和我一起投資了孫陶然創辦的拉卡拉支付公司,我們一起在董事會上工作了三年,一直感受著他的風趣、坦誠和才氣!
——雷軍金山軟體副董事長
◎記不清是在哪次投資論壇上認識坤靈兄。和他一樣,我也經常會被各種論壇,講座請去當演講嘉賓。見面多了,我們漸漸也熟了。坤靈兄除了有中華文化深厚底蘊及風險投資豐富經驗和功力外,他對茶也情有獨鍾,如書中所提及的茶宴、茶黨、茶敘,等等。記得一日受邀去他辦公室小坐,原以為討論投資項目,到了辦公室,他取出收藏的好茶,如數家珍似地給我介紹了所藏的各種名貴茶具。並沏上一壺高山茶。我們從茶道談到世道,從兩岸互動談到中美關係,從中華文化談到投資策略,和坤靈兄的交流實在頗有斬獲。
這本書充分體現了坤靈兄的風格,從中國文化歷史談起,講解在中國投資的要訣、特點以及陷阱,結合國際上投資的先進理念,以詼諧幽默的風格,從容道來,可讀性極強。
作為一個創業者出身的風險投資業者,我經歷了從大學堂教書匠成為小公司創業者,小公司變大公司後,又從創業者變為風險投資者,專門扶植小公司,且運氣頗佳,居然將一堆小公司扶大。但箇中甜酸苦辣又有誰知曉。看了書中的故事、案例、經驗、體會,實在深有感觸,讀到精彩處,不覺會心一笑。
坤靈兄將其在投資業內浸潤數十年之功力、經驗及體會,精心總結,最後落成本書。這是一本創業者和風險投資人士都可獲益匪淺的書。
——宋安瀾(軟銀中國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伙人)
◎智慧結晶,創投典範!這是目前我能夠推薦給廣大創業者和投資家們的最好的一本書。
——王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業投資導師、國際互助網創始人
◎拜讀了坤靈兄的書,引起了我的很多共鳴,在該書里他以自己做VC的親身經歷,把這個行業真實情況首次並比較全面地展現了出來了。建議該行業的人士和對此行業有興趣的人們,一睹為快。
——章蘇陽(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
◎初識坤靈兄是在2007年的春天,他來到我的辦公室拜訪,我們沒有談一點業務,一直在聊天。坤靈兄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兩點:一個是他給我講中國歷史是波浪前行的,每隔幾百年便會開始一個兩百年的興盛,告訴我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又將開始一個興旺的輪迴,我輩中人要在這個輪迴中大展拳腳留下印記。另一個是他告訴我投資要看大勢以及人。
後來他代表的基金成了我的投資人之一,每次來參加我的董事會,都對我說“加油”。我知道,短短的兩個字代表的是他對我們團隊的祝福以及關心。
坤靈兄是我見過的少有的勤于思索且善於思索的投資人。我曾經寫過一條微博:“歸納、總結和提煉,這三個是工作的核心能力。具備這三個能力,不懂也可以做好。不具備這三個能力,再熟也做不好。而這三個能力是可以自我培養和被培養的。”
坤靈兄就是這樣的一個投資人,這三個能力與他身上深厚的中華文華底蘊的結合,不經意間便有了這本書。
我相信,書中所寫都是坤靈兄的深刻感悟,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體現的是坤靈兄一片赤誠之心。我相信,世上的道理需要每個人自己悟出,萬事萬物只是點化我們的機緣而已。願坤靈兄的文字,能夠成為讓我們頓悟的機緣。
——孫陶然(拉卡拉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作者簡介

劉坤靈,知名風險投資合伙人,目前創建崴智戰略發展公司,任創辦人及主管合伙人,從事大中華地區產業及企業的戰略發展及價值建構,同時兼任台灣創業投資公會產業顧問。自1997年開始從事風險投資工作,年資則有9年。1997至1999年在華陽創投服務,之後在2000年創立未來趨勢科技公司,共募集三個小型風投基金。在2006至2010年加入富鑫創投集團,擔任富鑫國際合伙人,負責中國大陸風險投資活動與業務。投資生涯里,總共投資過二十三個公司,包括美國有十二個,台灣有七個,中國大陸有四個。至今有退出十一個,其中四家上市,有六家被併購,另一家為股權轉讓。最成功的案例為Transmedia,1999年為世界五百強企業的Cisco併購,不到2年內回收達50倍。至今工作了二十多年,和讀者分享工作和投資生涯的經驗。至今為止,工作職稱有過工程師、主任、副理、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首席代表、創辦人、合伙人和顧問,其實「沒有任何職稱」才是其追求的目標。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中國沒有賺錢的生意?
13億人的市場“水”真的很“深”
高科技走廊上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網際網路里誰是下一個Google?
要看中國的產業鏈,就要有“見山又是山”的境界
刀、劍、槍、棍齊飛!民生內需消費是未來投資的主戰場
品牌萬花筒
成功躲在細節背後:我印象最深的27個小故事
手機發明人背後的故事
社會裡的百態:一樣米養百樣人
台灣經驗:她一直都在那兒閃亮著啊!/
第二章
胸中有溝壑,世界金融地圖成竹在胸
聽!經濟危機的資料會說話
想活你就死不了!金融危機求生
美利堅:看看白頭鷹們的金融帝國
菊與刀:日本如何玩轉世界金融圈
泡菜VS大象——韓國和印度到底誰更牛
第三章
如何做一位成功的創業家
創業舞台劇
戰略為王,企業商學院必修王牌課全曝光
孫中山先生是創業家的楷模
第四章
做大生意,其實就這么easy
風險投資史記:不了解歷史,何以開闢將來?
如何成為一位好的風險投資家——我的第一場風險投資演講
只是優質還不夠,做到巴菲特式的頂尖才是目標
現場速寫,記錄投資的那些事兒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給不出——投資學百寶箱箱底大揭秘
走入投資學修道院:天下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
想做一個頂尖的生意人,請先像福爾摩斯一樣去作調查吧!
併購啊併購:究竟是大魚吃小魚,還是蝦米能吞掉海豹?
先面對自己的內心,再去面對整個世界——一個真正的商人,首先不能騙自己
哲學家還是藝術家?投資家的多重身份
實戰!實戰!我的投資案例360度大解剖
第五章
賺大錢就需要有大格局
第一年懷抱的夢想——1997年的年終檢討心得
發財大夢,沒有健康就都是浮雲
投資家也幽默:說說有趣的小插曲
做風投,不懂專業笑話是不行的
不懂識人看相,就乖乖等著受騙吧
世間無一不是劍——哪裡都藏有商業邏輯的秘籍
小種子,大智慧,99個觀念讓你贏遍天下
禪思妙語,達摩祖師也許是最牛的生意人

序言

十多年前踏入風險投資業界,開始了高科技投資的生涯,當時有三個構想:第一是可以天天接觸未來的新型高科技,第二是常常有機會可以和未來的科技老闆們早早認識,第三是如果眼光和手法不差的話,可以賺很多錢。由於這是精英型的熱門行業,許多人對它充滿了好奇,同時風險投資機構手裡捧著現金,創業家為了獲得你的青睞,並贏取你的投資,紛紛主動上門,掏心掏肺地將獨門技術及秘方,或已發現的可以對行業產生重大變革的商業契機,不厭其煩地、巨細無遺地和你說明白講清楚,就生怕你沒弄懂或看不懂而不投資他們;當然反過來,你也會擔心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及用心,或不夠聰明真看不懂而錯失了投資良機,所以非常認真地研究各種技術及科技的內容和市場信息。
創業家每天都在問你們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原則是什麼,而風險投資的朋友們也在想我們應該要如何去投資才能有獨到眼光,創造巨大的成功呢?在這一問一答間,便累積了許多屬於風險投資的資料。這些資料方便在面對企業時能讓其快速理解我們的投資原則、風格和偏好,包括投資金額、階段、地區、投資記錄、產業類別、產業關係及提供其他的諸如法律與會計等服務。當你對風險投資各方面知識範疇的理解更深刻、更豐富,甚至有更多的獨特見解時,你會發現,事實上你產生一個制高點,一個相對的優勢,甚至可能成為一位投資界的意見領袖。這個對話語錄日積月累在不斷充實和精進累加時,運氣也隨之而來,我有兩家公司投資都僅一年半余便相繼於1999年在美國被併購,XaQti被Vitesse以9倍併購,Transmedia被Cisco以50倍併購。Transmedia由於創下當時全美併購未上市公司的最高價,轟動一時,報章雜誌皆大幅報導相關事跡,而那時台灣的知名媒體《電子時報》和《今周刊》對我的這些投資也做了專章的報導,這使得我出來自己創建新的風險投資公司一事在初期時一切順暢。後來台灣交大校長得知此事,就力邀我回母校給交大的EMBA學員們上一堂風險投資的專題演講,我於是準備了三份簡報,這裡面收錄了更多的投資對話語錄。
1999年底我成立未來趨勢科技公司,寫募集計畫書向LP(有限合伙人)要錢,整理了更多各式的風險投資資料。2001年在Divio擔任大中國區的總經理之後,有義務和責任協助美國的CEO去找錢投資,這讓我們與當時全台灣幾乎所有的風險投資機構和科技公司的投資部門打過交道,當然此時投資角色是互換的,得不斷去思考要如何讓他們看上我們公司的潛力,並且有興趣投資我們。Divio隨後在2003年被ESS併購,大約半年期滿後,我離開ESS。隨後我又創立八方科技,開發H264的高畫質影像壓縮技術的晶片,此時又要出去再和投資機構來往以募集創業資金。雖然這段期間在科技產業並不在風投界,但仍然有太多人不時問我,什麼是風險投資?
2006年我到了上海擔任富鑫國際的合伙人。天啊!風險投資在中國大陸這么熱呀!如此眾多的創業家渴望得到投資人的資金傾注,可是他們卻又對這個行業一知半解,難怪全中國大陸各地都有很多的民間、政府和學校的對接平台,舉辦無數多的投融資論壇和活動,提供很多的機會讓風險投資機構和企業雙方對談,以取得彼此更多的了解。在上海四年左右的時日裡,除了天天讀計畫書、天天和創業家會面深談、天天到公司或工廠考察外,我還經常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南京的諸多論壇擔任嘉賓或演講人,總計有百場之多,幾所名校如北大、清華、復旦及上海交大也邀請我作過多次演講。為了在這些場合能有充分的溝通,我的投資對話語錄里的內容,便如等比級數增加,達到數十個簡報的檔次,累積了非常多的與風險投資相關的主題和信息。
看新聞、讀計畫書、與團隊對談、訪察、在論壇中提問、演講、閱讀書籍、看電影、搭計程車、坐飛機、電子郵件往返、閒聊、聽廣播、看電視、坐捷運、洗澡時,好多好多的靈感、思維、解答和體悟就這樣常常不經意地在腦際四周飛躍、盤鏇和縈繞,突然靈光一閃就迸出來,閃爍著光芒,而這么多的喜悅和智慧結晶先後陸續地全都跑進了這些投資對話語錄中。有了這些精彩語錄,我可以隨時隨地上場,和眾多可愛的但相對年輕的創業家朋友們展開一場對談。
原先寫書的計畫並非那般強烈,只是心裡總覺得有許多話想對中國大陸的創業家們說,說個清楚,講個明白;直到打算回台灣之前,心想若不將這3000頁的簡報(PPT)資料完成一本書的話,可能會是相當遺憾之事,不想這段人生如此留下空白,希望對自己的投資職業生涯有個具體而完美的交代。立下一份心愿,並努力去完成它,那就是人生一件值得寬慰的事。於是我回台灣之後埋首半年,快快樂樂地天天提筆一直寫,沒做其他事,全心全意在寫這本書,想不到還真寫完了!現在你所看到的正是屬於這樣帶著幸福感的甜美果實,如果你對我說話的語氣還喜歡的話,那么,就讓我們在此展開這一場知識的饗宴之旅吧!

後記

結語
文章是片段思緒的記錄(結合體),有時一氣呵成,有時卻停格甚久。思緒總是雜亂紛飛,就讓它靜靜地沉澱吧!
想下筆書寫,已然是許久以來心中持續的思念,但那諸多來自環境及工作的種種事由,使它停頓,裹足不前,便遲遲沒下筆。
其實談及“風險投資”真的太大,著墨點很多,涉獵的範疇又廣闊浩瀚,不容易之筆。我不想讓它是一本呆板的工具書,或是載道甚多的論文式論述。十分期望自己和看書的人間能有些許默契,類似好友的對話,盡可慢慢品味,細細咀嚼,不那么急。在本書中,任何一個文字都是短暫的句號,可以隨時停下來吸一口新鮮空氣,沒一絲壓力,喝一口好茶或咖啡,也可靜坐不語,盡情享受午後陽光的燦爛或靜謐,你甚至可上床舒眠,等待真懂了或想透了,再往下走。我期望是如此的情景,空氣滿是迴蕩著閱讀的喜悅。
時序隨著寫作來到冬日,經常風冷氣寒,有時陽光和煦,抖一抖思緒,震落些許灰塵,我無立異之思,只想說明事情本然,卻因世人忙碌追求新意,忘了原本的樣貌,愛極簡約風格,期盼用美麗的剪接和讀者們自由聯結,聽我說些風險投資的點點滴滴。
終於都寫完了,千萬種綠,野樹、野花、野草,窗外遠方有著藍天和白雲相伴!微微的山風吹過,那便是一份來自台北臨近山邊的問候……感恩與志謝感恩與志謝
對這裡記錄的所有朋友們致上萬分感謝!謝謝您在過去的一段時光里,我們有工作上的相處時光,我從您那兒獲得許多豐厚的啟發、許多知識經驗的積累,以及許多快樂的回憶。
北京的朋友們,李小溪、江卉、韓婧、王國義楊沐、黃鶴、和斌斌、於公、歐陽翔宇蘇維洲。謝謝你們!
上海的朋友們,朱凌毅、段先勝、傅兆偉、景一、蘇迦迦、蔣昌健、藍仰杭、陳愛國、楊沛、王利傑、應正、王懿、鄒菁、呂勝、蔣尚仁、鮑琦、戴麗華、姚宗君、李磊、曹衛球、王世生、吳克忠、鄭世鼎、星耀、蔣明亮、魯育宗、項韶明、鄭曉軍、劉曉丹、李道洪、周楚南、查立、繆明潔、陳俊洲、吳正賢、何雨凝、吳艷、朱大銘。謝謝你們!
深圳的朋友,袁繼東。謝謝您!
台北的朋友們,劉俊權、洪州泰、陳昭良張維仲林啟東、洪永沛、蘇拾忠、葉乃元、蔡永松蔡豐賜、林信賢、李佳諭、石勻嵩。謝謝你們!
美國的朋友們,李宗寰、汪昌言。謝謝你們!
對於契約及法律的諸多協助,鮑琦、蔣尚仁兩位律師。謝謝你們!
關於出版,特別謝謝江卉和磨鐵的劉傑輝、周炫、俞根勇三位。謝謝你們!
非常感謝幾位舊雨新知抬愛,不吝惠賜推薦語,袁岳、孫陶然、雷軍、宋安瀾、蔡文勝、查立、王東、章蘇陽。謝謝你們!
如果沒有各位的熱情參與和關懷,這本書是不可能和世人見面的。
最後,當然若非全家人和兩個小孩的支持,這一切幾乎不可能發生,特別要感謝老婆,她居然可以忍受一個大男人快一年的時間只在專心寫一本不知出得了出不了的書,也根本沒出外去賺錢拿回家,更沒陪她到處去遊山玩水。
對了,還記得要謝謝您,您是讀者,您的參與讓我們的心靈如同拼圖,那最後一塊拼圖的加入,呈現出了一個合而為一的整體圖像!

文摘

第一章中國沒有賺錢的生意?
13億人的市場“水”真的很“深”//這個沉睡已久的東方古老巨獅一覺醒來,突然驚訝於世界進入到另一個時空,充滿五光十色的新鮮刺激。她也想跟著韻律跳舞,於是請來了世界各地許多一流的樂隊。許多本土樂隊也吆喝著爭相加入,參差的樂隊奏起了各式樂章,只是一時之間默契和節奏大伙兒都還摸不著邊……漢語“昌南”(China),景德鎮原古名,古代昌南精美白瓷經海路大量輸往歐洲,人們於是記得那“瓷器”(china)來自遙遠東方的昌南,“China”遂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北京”是中國人瞻望的城市,自古以來人們望京、進京、上京,歷史上北京的任何風吹草動,在地方上可都是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中國市場不變的競爭法則有此一說:“得京滬者得天下,得三北者成諸侯。得京者,政策加持如律令;得滬者,消費流行得制高;得京滬者,兩全其美。京滬風吹,舉國草偃,諸事順遂。”
“跑部公司”里都是很會“跑步”的人,公司多設在北京,“跑步”路徑在中央機構各個部門之間。有他們的幫忙,往返的公文不會丟失,速度加快甚多。北京乃中國咽喉可見一斑。
而上海呢?有人研究全球金融城市,發現它們皆位於各區域之東,皆有水流經過,東京、香港、紐約、倫敦,屬水和屬木,上海具相同之命格,可成就金融大業。
若要成就“國際金融中心”,依以上金融城市的發展來看,代表全市需要達到十分之一的人口都為金融專業相關人才,上海正積極網羅有經驗的人才到滬工作或吸引移民,金融乃國家發展之命脈,上海乃中國之金脈,掌管錢流。只是北京“水”很“深”,上海人說的;上海的“水”也很“深”,北京人說的。其實中國到處的“水”都不淺,也都很“深”,水下暗流洶湧,水面看似波瀾不驚,一不留神你便成了“波臣”。
因中國幅員遼闊,境內有許多“亞文化區”,風俗、習慣和民情各不同,想在中國發展事業,若不涉水了解那些差異,甭期待做好區塊業務。
要了解中國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人自古講“士農工商”,士指讀書人,地位最高,故“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使學歷教育位居第一。古人讀完書優先從仕,當官的,不能如願,則留家鄉教書;農、工、商則排其後,因而古代商人被視同賤民,社會地位最低。
但數十年前全球資本風潮東漸,中國民風早已丕變。今天皆以“商業運作”為翹楚,人人企盼,於是“士商混合體”成歷史洪潮主角,商人躍升至舞台中央,紛紛亮相,從此脫離賤民之身,亦即高等學歷之士從商。君不見,眾多美國常春藤名校“單、雙”博士皆投身商界,惹得尋常百姓熱烈仿效,一時掀起狂風巨浪。
當然,這也造就了這些年來大伙兒喜歡開中國式的“茶宴會”(TeaParty),眾人齊集一堂交換名片,期望未來的合作商機。“TeaParty”原意是“茶黨”。1773年,一些美國新英格蘭的波士頓民眾假扮印第安人,將英國東印度公司船上的數百箱茶葉拋入海中,抗議英國殖民統治的高額稅政。那些反對茶稅的美國人以被稱為“茶黨”而聞名。此行動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很多人常穿梭於茶宴會之間,擴增人脈,看看能否找著撼動中國未來商業革命的事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