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TIGER)式武裝直升機

“虎”(TIGER)式武裝直升機

1975年11月德國和法國的國防部長交換了共同研製反坦克直升機的信件,1989年11月雙方正式授予研製契約,並為新型直升機命名為“虎”。

基本信息

1975年11月德國和法國的國防部長交換了共同研製反坦克直升機的信件,1989年11月雙方正式授予研製契約,並為新型直升機命名為“虎”。德國陸軍甚至為之中止了購買美國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計畫。當時德陸軍已有150名軍官接受了AH-64直升機使用、維護的培訓。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形勢訊息變化,法德對“虎”的要求也發生變化,研製工作也隨之改變。“虎”初步設計的變化和改進,就讓兩國的製造商花了5年時間。最後確定研製的目標是一種輕型的武裝直升機。根據兩國要求的不同,“虎”有兩個主要型別:火力支援型和反坦克型。細分為3個型號,即法國的火力支援型HAP、反坦克型EHAC和德國的反坦克型PAH-2。
90年代由於蘇聯瓦解,法德兩國不用再憂慮強大的蘇聯地面裝甲集群,因此對“虎”的需求變得不太迫切。為此兩國均削減了研製經費。這直接導致法國的火力支援型推遲到2001年交付,反坦克型2001年交付。德國則希望“虎”在2001年能投入部隊使用,然後2006年將交付50架,此後再減慢生產交付速度。 計畫的推遲,使“虎”在軍火市場上失去了幾次機會,同時因為沒有出口訂貨,研製生產費用也就無人分擔了。
“虎”武裝直升機的反坦克型,即法國陸軍用的HAC,和德國陸軍用的PAH-2,顧名思義就是用於反裝甲目標的;火力支援型HAP,供法國陸軍使用,主要用於快速反應、近距火力支援任務。這一按功能發展不同型號的思路,有別美蘇,美蘇研製的同一型號武裝直升機,如AH-64和米-24,能兼任反坦克、對地支援、空戰等多項任務。
反坦克型直升機HAC和PAH-2擬裝備兩國聯合研製的“崔格特”反坦克飛彈,但在該飛彈研製計畫完成以前,暫時使用現役的“霍特-2”飛彈。這兩種反坦克“虎”都在鏇翼主軸上端安裝了反坦克飛彈瞄準具,這也是反坦克型“虎”的明顯標誌.
法國陸軍裝備的HAC反坦克型,其武器裝備、鏇翼主軸瞄準具和駕駛員前視紅外系統,均與德國UHT型相同。計畫2012年交付。 “虎”參加了90年代初荷蘭陸軍武裝直升機的選型競爭。當時荷蘭陸軍新成立的空中機動旅急需裝備武裝直升機。第一輪較量,美國的 AH-1W“超眼鏡蛇”、義大利的A129“貓鼬”和南非的CSH-2“石茶隼”直升機就被淘汰了,原因是這些直升機不能滿足戰術技術要求。因此只剩下美國麥道公司的AH-64D“阿帕奇”和歐洲直升機公司的“虎”繼續競爭。
歐洲直升機公司認為“虎”具有以下優勢:
外形尺寸小,廣泛採用複合材料,提高了其隱身性;
其重量比AH-64D輕三分之一,機動靈活,爬升率為6.4米/秒,極限最大爬升率為11.5米/秒。AH-64D的機動性若要達到“虎”的水平,作戰重量就必須比“虎”減少10%;
AH-64D採用的毫米波雷達是主動式的,容易被對方探測到。“虎”的全光電探測系統是被動式的,不易被察覺;
在經濟性方面,“虎”不僅價格比AH-64D低,而且使用維護費用也要少;
· “虎”的航炮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射擊角度均比AH-64D大。
但荷蘭軍方認為:AH-64D“阿帕奇”經過了巴拿馬、海灣戰爭等幾次重大戰爭的實際考驗;而“虎”直升機當時還處在只有4架原型機試飛的階段,缺乏保證。而且按當時計畫,“虎”直升機最早要到1999年才能生產出來,而AH-64D在1997年就可交付。所以荷蘭方面於1995年4月宣布購買32架AH-64D,總金額約為9.1億美元。對此歐洲直升機公司總經理比蓋也承認:“由於我們的延誤,我們可能會處於不利地位。”
不僅如此,AH-64D在荷蘭的勝利,還對後來英國的選型競爭中中產生了很大影響。1995年7月英國宣布購買67架AH-64D,總金額為40億美元。英國沒有選擇“虎”直升機的原因,和荷蘭非常相似。
“虎”武裝直升機有5架原型機:1號原型機編號為F-ZWWW,用於氣動飛行試驗,只裝有基本的航空電子設備,1991年4月27日首飛。後來,又裝上鏇翼主軸、頂篷瞄準具、航炮與外掛武器等空氣動力實體模型進行試飛。在完成了502小時的飛行試驗計畫以後,1999年起初被用於地面疲勞試驗。
2號原型機編號為F-ZWWY,具有HAP機的空氣動力外形,裝有主要的航空電子設備。試飛目的是為了對HAP作進一步修改。該機93年4月22日首飛,96年11月完成了對HAP裝備系統的修改。到97年1月1日,共飛行了353小時。
3號原型機編號為9823,裝有主要航空電子設備,93年11月19日首飛。到1997年1月1日,共飛行了320小時。
4號原型機編號為F-ZWWU,裝HAP型的航空電子設備。它是第一架真正裝有武器系統的“虎”,94年12月15日首飛。95年4月,該機完成了航炮地面射擊試驗,前後共進行了15次。從95年9月21日,該機開始對武器系統進行全面試驗。到11月末,已完成航炮空中射擊、“西北風”空對空飛彈的發射的驗證。截至97年1月1日,該機已飛行了214小時,並發射了8枚“西北風”飛彈、50枚火箭和3000發航炮炮彈。
5號原型機編號為9825,裝有UHT型機的全部航空電子設備,96年2月21日首次飛行。該機主要供德國陸軍用於武器試驗,其中包括“毒刺”、“霍特-2”飛彈,以及12.7mm機槍吊艙試驗。到97年1月1日共飛行了68小時。
98年2月,4號原型機在澳大利亞湯斯維爾作飛行表演,並進行了68mm火箭的發射試驗。在此期間該機不幸撞到地面起火燒毀,幸好兩名飛行員沒有受傷。該機赴澳本來是為了競爭澳方30架武裝偵察與火力支援直升機的選型計畫。墜機事件對此次選型大為不利。因此4號原型機的墜毀,對進展本來就不順利的“虎”直升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澳大利亞政府於2001年8月10日宣布簽定了總價值13億澳元(折合6700萬美元)的訂購22架“虎”武裝直升機的契約,將於2002年至2006年間交付。可以說“虎”式絕對不會比AH-64D強,不會比AH-1Z好多少,澳大利亞政府的考慮必然不僅僅是技術因素。“虎”的這次外銷,無疑打開了一個缺口,贏得了一片新的生存空間。
“虎”的研究歷程深刻的反映了歐洲政治、軍事、經濟的一些根本問題。一方面歐洲各國力圖聯合在一起,依靠歐洲自己的力量在軍事裝備領域獨立發展,以擺脫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另一方面歐洲各國既便是聯合在一起,力量仍與美國有一定差距,且各國間的科研、財政能力有很大差異,這直接導致歐洲“獨立”的努力歷經磨難,比如“虎”式的研製就很不順利。可以說該計畫的拖延使得在80年代末還較為先進的“虎”式直升機漸漸顯得落伍,和AH-64、AH-64D、Ka-50、RAH-66相比形同雞肋。如法德兩國再不迅速解決這些問題,恐怕“虎”正式服役時,已經變成老朽的掉牙老虎了。
“虎”的兩種近距空空飛彈吊艙,左為法國“西北風”飛彈,右為德國的美制“毒刺”飛彈。
鏇翼直徑 13.00米
尾槳直徑 2.70米
機身長 14.00米
機高(至槳轂頂部) 3.81米
翼展 4.32米
主輪距 2.40米
後主輪距 大約7.95米
面積
鏇翼槳盤 132.70米2
尾槳槳盤 5.72米2
重量及載荷
基本空重 3300千克
任務起飛重量 5300~5800千克
最大過載起飛重量 6000千克
性能數據(估計值,起飛重量5400千克)
巡航速度 250~280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 >10米/秒
懸停升限(無地效) >2000米
續航時間(20分鐘余油) 2小時50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