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來不怕——正確應對核輻射

“核”來不怕——正確應對核輻射

版次:1 1.什麼是核能 10.核事件的分級

基本信息

書名:“核”來不怕——正確應對核輻射

作 者:吳錦海,顧乃谷 主編
出 版 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3-1
版 次:1
頁 數:70
字 數:37000
印刷時間:2011-3-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
1I S B N:978730908006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日本福島核危機讓人們在短短的幾天裡經歷了一場核“知識匱乏”與核“信任危機”事件。那什麼是核電站、反應堆安全結構與基本工作原理、核泄漏事故發生原因與主要特點、事故中會釋放哪些放射性污染物、核輻射通過哪些途徑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以及核泄漏事故時公眾應採取的防護措施是什麼……我們一無所知。為滿足廣大公眾讀者對普及核安全防護知識的需?,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吳錦海和顧乃谷研究員在短期內完成了《“核”來不怕(正確應對核輻射)》的編寫。本書編寫的目的在於用最通俗的語言、最簡潔的描述向大眾宣講有關核能、核輻射及核安全防護的科普知識,希望讀者從中學到知識,獲得收益,理性科學地應對核輻射,避免不必要的對核(放射)的誤解與恐慌。
本書目錄
前言
1.什麼是核能
2.什麼是核電站
3.什麼是核反應堆
4.核反應堆與核子彈的區別
5.什麼是核泄漏事故
6.什麼是氫氣爆炸
7.氫氣爆炸與核爆炸的區別
8.核泄漏擴散的途徑
9.核泄漏事故的特點
不確定性大
社會恐慌性強
處置工作長期、任務艱巨
核泄漏與核爆炸造成放射性污染的區別
10.核事件的分級
11.核事故中常見放射性核素的危害
放射性碘
放射性銫
12.人休受核輻射的主要途徑
13.射線照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4.核泄漏事故時進行環境監測的目的與內容
早期應急監測
中期應急監測
後期監測
15.常用輻射量和單位的意義
放射性活度
吸收劑量
當量劑量
有效劑量
16.核事故時的公眾防護措施
針對外照射可採用的主要防護措施
針對內照射可採用的主要防護措施
17.對防輻射有幫助的食物
穀類、脂類及蛋白質
富含維生素的食品
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
18.走出防輻射誤區
服用碘片越多越好?
自行服碘能預防輻射?
碘鹽能夠代替碘片?
乘飛機穿越輻射污染區域會遭遇輻射?
輻射會傳染?
孕婦用防輻射服防核輻射?
19.慘痛的歷史教訓——歷史上的核泄漏事故
蘇聯車諾比核泄漏事件回顧
美國三里島核泄露事件回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