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

婦科

婦科是醫療機構的一個診療科目,婦科是婦產科的一個分支專業,是以診療女性婦科病為診療的專業科室,分為西醫婦科與中醫婦科。婦科疾病包括: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⒈ 醫學中以婦女病為研究對象的科目,如:婦科學。⒉ 指醫院中專治婦女病的一科。女性生殖系統所患的疾病才叫婦科疾病。婦科疾病的種類可分很多種,常見的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糜爛、盆腔炎、附屬檔案炎、功能性子宮出血、乳腺疾病、不孕症、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白帶異常等等。女性從青年期開始,就應該懂得月經、生育、妊娠、分娩、絕經等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並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這樣就能及時避免或減少某些婦產科疾病的發生。

​概念

婦科(Gynecology),是一門研究女性在非孕期生殖系統(例如子宮、卵巢、輸卵管或陰道等)的生理病理改變,並對其進行診斷,處理的臨床醫學學科。

疾病分類

婦科疾病主要分為:婦科炎症、人工流產、性病、月經不調、不孕不育、婦科整形、婦科腫瘤等7大類別,每個類別又有多個小病種:

婦科炎症:宮頸炎、陰道炎、盆腔炎、子宮內膜炎、尿道炎等;

人工流產:無痛人流、可視人流、微創人流、藥物流產等;

性病包括:尖銳濕疣、梅毒、生殖器皰疹、淋病等;

月經不調:不規則子宮出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閉經、絕經;

不孕不育:宮頸性不孕、內分泌性不孕、子宮性不孕、輸卵管性不孕等;

婦科整形:陰唇整形術、豐胸美乳、處女膜修復術、陰道緊縮術等;

婦科腫瘤:子宮肌瘤、宮頸囊腫、卵巢腫瘤、宮頸癌等。

歷史發展

中醫婦科學是運用中醫學的理論研究婦女生理、病理特點和防治婦女特有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中醫婦科學研究範圍包括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子嗣、妊娠、臨產、產後、乳疾、癓瘕、前陰諸疾及雜病等。

女性內生殖器 女性內生殖器

中醫婦科學是中醫學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逐漸形成、發展和充實的。現把中醫婦產科學的發展史分為十個階段:

夏、商、周時代中醫

(金華122)專家解釋‘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中國遠古時代的祖先,在勞動和生活中積累了藥物和醫療技術,到了夏、商、周時代已有關於難產和種子、胎教理論記載。如《史記·楚世家》中有“胸剖而生契”的難產記載。《山海經·西山經})中有服“骨蓉”避孕的記載。《烈女傳》有胎教的記錄。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在這一時期著名醫家扁鵲因曾專門從事過婦產科的醫療工作,當時被稱為“帶下醫”(婦科醫生)。《內經》中也有婦科方面的理論記載,為中醫婦產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左傳》中有“莊公寤生”的難產記載。還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記載,明確提出近親結婚有害於後代,這一觀點比英國的達爾文1858年的相關論述要早2500多年,而且對今天的優生學研究也有意義。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代,已有婦產科病案的記載。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太倉公浮於意首創“診籍”,其中“韓女內寒月事不下”及“王美人懷子而不乳”的病案,都是婦產科最早的病案。

到了漢代,婦產科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醫事制度上設有“女醫”,藥物墮胎、聯體胎兒、手術摘除死胎等首見記載,並出現了一批婦產科專著。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胎產書》,是現存的最早婦產科專著,書中對妊娠按月養生提出一些見解,反映了當時對妊娠、胎產衛生的認識。

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中的婦人三篇,論述了妊娠嘔吐、妊娠腹痛、產後發熱、熱入血室、帶下、經閉、癓瘕等病的證治,並提出陰道沖洗和納藥的外治法。當時的許多經驗和方藥至今有效。與張仲景同代的醫學家華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外科專家,不僅成功地進行了開腹手術,也成功進行了摘除死胎的手術。《後漢書·華佗傳》說:一倫曰:‘死胎枯燥,執不自生。’使人探(遠取)之,果得死胎,人形可識,但其色已黑。倫之絕技,皆此類也。”可見當時的婦產科已發展到了相當水平。

(公元220~公元618年)這一時期,主要是脈學和病源證候學的成就,推動了婦產科學的發展。晉代王叔和所著《脈經》,根據《難經》獨取寸口的原則,總結了公元3世紀以前的脈學知識,使診脈的理論與方法系統化、規範化了。

其中在婦產科方面,提出了“居經”、“避年”之說,指出“尺中不絕,胎脈方真”及脈辨男女,描寫了產時“離經脈”,即“懷娠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為今欲生也”。

隋代中醫

(公元610年),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當時中醫病理學巨著,包括內、外、婦、兒、五官五科。

書中有婦人病八卷,前四卷論婦科病,包括月經、帶下、前陰、乳房諸病,後四卷論產科病,按照妊娠、將產、難產及產後分類,逐項討論了病因、病機及臨床所見,內容頗為豐富。

(公元618~公元907年)唐代繼隋制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醫事制度,設立了“大醫署”,這是唐朝最高的醫學教育機構和醫療機構,專門培養醫藥人才。醫學發展特點是逐漸趨向專科化。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所著《千金要方》中將婦人胎產列於卷首。廣泛地討論了求子、妊娠、產難、胞衣不出、月經、帶下及雜病,還精闢地論述了臨產及產後護理等內容。王燾所著的《外台秘要》還記載了若干墮胎斷產的方法,並已注意到節制生育問題。

此時,婦產科發展的重要特徵,是出現了中國現存理論較完備的產科專著,即咎殷著的《產寶》。

(公元 960~公元 1279年)宋代婦產科已發展成為獨立專科。在國家醫學教育規定設定的九科之中有產科。如《元豐備對》載:“太醫局九科學生額三百人……產科十人……。”這一時期出現一些重要婦產科專著。如楊子建著的《十產論》,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朱瑞章的《衛生家寶產科備要》,李師聖的《產論》,郭稽中的《婦人方》等。此期,在婦產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陳自明和他的著作《婦人大全良方})。該書系統地論述了婦產科常見疾病,還特別談到了對難產的處理。是中國著名的婦產科專著,是當時一部傑出的作品,一直風行300多年,對後世醫家也有巨大影響。

(公元1115~公元1234年;公元1271~公元1368年)金元時代是醫學百家爭鳴時期,醫學流派開始興起,劉、張、李、朱四大家對婦產科從不同角度作出了貢獻。元代醫學設13科,有產科1門。

金元四大家的學術發展,開擴了對婦產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思路。如劉完素著《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胎產論說:“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天癸已絕,乃屬太陰經也。”對婦女生理作出了規律性闡述,成為少女著重補腎、中年著重調肝、絕經期著重理脾的理論根據。

張子和著《儒門事親})認為“養生當論食補,治病當論藥攻”,善用汗、吐、下三法以驅病,這種觀點也常用於婦科。該書還記載了鉤取死胎的成功案例,該書卷7的內傷形說:“又一婦人臨產……子死於腹……急取秤鉤,續以壯繩……鉤其死胎……。”開創了中醫產科器械手術助產的先河。李果認為“內傷脾胃,百病始生”,治病著重套用補脾昇陽除濕之法,此法也廣泛用於婦科而收到較好的效果。其所著《蘭室秘藏》所論:“婦人血崩,是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對今天月經病(主要是“功血”)的治療是有指導意義的。朱震亨的“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治療上重視保存陰精,對婦科胎前病、產後病提出的一些治療原則在臨床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朱震亨在《格致餘論》受胎論中說:“陰陽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曰子宮,一系在下,上有兩歧,一達於左,一達於右。”第一次明確描寫了子宮的形態。

(公元 1368~公元 1644年)明代的醫事制度和醫學教育設13科,據明史《百官志》記載有婦人科。此期間婦科專著較多。有薛己著的《薛氏醫案》、《女科撮要》、《校注婦人良方》。萬全著的《廣嗣記要》、《婦人秘科》,王肯堂著的《證治準繩·女科》。

武之望著的《濟陰綱目》。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和《瀕湖脈學》趙養葵著的《邯鄲遺稿》。張介賓著的《景岳全書》等。這些婦產科專著和有關論述,對婦科疾病均有精闢論述,大大豐富了婦產科學的內容。其中《萬氏婦人科》、《廣嗣紀要》、《女科證治準繩》、《景岳全書·婦人規》可稱當時婦產科的佳作。

(公元 1636~公元 1949年)清代將婦產科統稱為婦人科或女科。清代婦產科的著作較多,流傳也較廣。如傅山著的《傅青主女科》,蕭賡六著的《女科經綸》,亟齋居士著的《達生篇》,陳夢雷等編著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婦科20卷,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陳念祖著的《女科要旨》,沈堯封著的《沈氏女科輯要》,陳士擇的《石室秘錄}),徐大椿的《蘭台軌範》,葉天士的《葉天士女科》,沈金鰲的《女科三尺》,吳道源的《女科切要》,陳蓮舫的《婦科秘訣大全)},閻成齋的《胎產心法》,汪朴齋的《產科心法》,單養賢的《胎產全書》,張曜孫的《產孕集》,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唐容川的《血證論)}等,對婦產科學的發展均有著較大影響。

民國時期比較大的婦科著作有張錫純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還有張山雷箋正的《沈氏女科輯要箋正》。

清代以近的婦產科專著,現存不下數十種,在理論和實踐中影響較大的首推《傅青主女科》、《達生篇》、《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和《沈氏女科輯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婦科學的發展中醫

(公元1949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醫事業得到很大的發展,中醫婦科學進一步得到整理和提高。1956年以後各省市相繼建立了中醫學院,連續編寫了五版《中醫婦科學》統一教材,出版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婦科學》、教學參考叢書《中醫婦科學》,各地還先後編寫了一批內部教材和婦科專著。開展了博士、碩士不同層次的醫學教育,培養了一大批中醫婦科人才。

中醫四診

簡介

望問聞切四診為中醫婦科之基本診法。婦女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特點,決定其在診斷方面也有特殊之處,必要時可配合婦科檢查及化驗檢查。

望診

婦科 婦科

⒈望面色 面色萎黃為血虛;面色眈白或蒼白為氣虛;

面色青黯為血瘀;面色晦黯為腎氣虛弱;兩頰潮紅為陰虛火旺。

⒉望舌色 舌色鮮紅為血熱;淡紅為血虛;淡白無華或香苔胖邊有齒痕為氣血兩虧。苔少或剝或有裂紋為陰虛,舌根部苔黃膩為濕熱在下焦。舌質黯紅或舌邊有瘀紫斑點為血瘀。

⒊望唇色 紅紫為血熱,鮮紅而乾裂為陰虛津傷;色淡為脾虛血虧;深青色主痛;淡青色主虛寒。

⒋望爪甲 蒼白者多為血虛或氣血兩虛;色青紫為寒、為痛。

⒌望月經

⑴量:過多屬氣虛或血熱;過少屬血虛或寒凝;時多時少屬氣鬱或腎虛。

⑵色:鮮紅或深紅屬血熱;淡紅為血虛或氣血兩虧;色紫黯屬血滯。

⑶質:粘稠為熱;稀薄為虛寒;血塊為瘀。

⒍望帶下 色白質薄為脾虛;色黃質稠為濕熱下注。雜色互見,兼有惡臭氣味多為生殖道惡性腫瘤。

⒎望惡露 持續量多,色鮮紅質稠為血熱;色黯質稠有臭味為濕熱;色紫黯有血塊為瘀、為寒。

問診

⒈問年齡 婦科疾病與年齡有密切關係。青春期腎氣初盛,沖任功能尚未健全,易發生月經先後無定期、痛經及功血等症。生育期因胎產、哺乳易使氣血耗損,可引起月經失調、閉經、流產等症。更年期因腎氣漸衰,陰陽失去平衡,常致月經失調、崩漏、絕經前後諸證,而且是腫瘤好發時期,應引起重視。

⒉問病史 根據病情重點詢問病史,問起病日期、發病原因、症狀、疾病發展及變化的全過程,包括治療經過和手術史。有腫瘤可疑者或習慣性流產史者,尚須追問家族史。

⒊問月經 問月經初潮和絕經年齡,月經的周期,經期及經量、色、質,末次月經日期,經行前後伴隨症狀等。另外,還要詢問避孕措施及其對月經有無影響。

⒋問帶下 問帶下的色、質、量及氣味、陰癢等伴隨症狀和婦科檢查、實驗檢查等。

⒌問妊娠 問末次月經日期、有無噁心嘔吐、浮腫、胎動、陰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等。並問生育史、分娩情況、分娩方式及產後有無大出血史,採取何種計畫生育措施。

⒍問產後 惡露的量、色、質、氣味及有否發熱、汗出、腹痛等症。另外,還應詢問乳汁的量、質等情況。

⒎問前後二陰 有否墜脹、腰酸墜感、陰癢、陰腫、陰痛及陰道口腫塊落出等症狀。

⒏問職業生活情況 了解職業、生活及嗜好,還應詢問有否化學性毒物接觸史,工作或居室乾濕情況,飲食習慣,房事情況及經期有否冒雨受寒等病史。

聞診

⒈聽聲音 聲音低而細為氣虛,時時嘆息曖氣為氣鬱。妊娠期聲音低啞或不能出聲為妊娠失音。分娩時不斷呵欠,為脫血奪氣虛脫之兆。

⒉嗅氣味 經血穢臭者為熱,陰道出血或帶下伴有奇臭者,可為惡性腫瘤。帶下有臭穢氣者多為濕熱。妊娠惡阻時口出爛蘋果味者為酸中毒。妊娠之後胎動消失,腹不增大,口有臭氣者多見胎死腹中。

切診

脈診

婦女之脈柔軟均勻為常脈。

⒈月經脈 月經來潮時,六脈均顯洪大滑利;月經先期、過多或經行吐衄,脈多滑數或弦數,為血熱;月經後期、過少或閱經,脈沉細或遲緩,為血寒;芤脈見於失血過多。

⒉帶下脈 脈弦數或滑數,為濕熱帶下;脈沉細或遲弱‘,為腎虛帶下;弦滑之脈多見於癓瘕、炎症。

⒊妊娠脈 寸口脈滑為早妊之脈,指下有滑、數、動的感覺。體弱者,兼見六脈俱全,尺脈不絕者也為孕脈。孕後六脈沉細短澀,或兩尺脈弱而又斷續不勻,多為氣弱;孕後滑脈消失,伴陰道流血量多者,為胎兒死亡可能。

⒋臨產脈 孕已足月,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或脈象浮數散亂為臨產之脈。或中指兩側搏動由第一指節漸達指端中沖者為臨產之脈。

⒌產後脈 產後脈應虛緩平和,如產後出血不止,可見微細澀脈,產後盜汗可見細數之脈。

【腹診】

著重診下腹部。如按之有塊而硬,推之不散,痛甚者多屬血瘀;按之無塊或痛減者為血虛;按之有塊,推之則散為氣滯。

辨證要點

【月經病】

主要辨別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和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各種症狀(表2)。

【帶下】

主要辨別帶下的量、色、質、氣味異常,及伴有的局部或全身症狀(表3)。

另有五臟精液虧損,甚者精枯,無精化液,帶脈虛枯,故無帶下分泌,陰道乾澀,或灼痛,性慾淡漠,月經稀少,不孕等症。

【惡露】

產婦分娩後,胞宮的余血濁液從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惡露辨證主要是量、色、質、血塊及腹痛等方面的異常(表4)。

【下腹痛】

婦科下腹痛辨證要根據腹痛發生的時間、性質、部位及程度,並結合經、帶、惡露及苔、脈等進行辨證(表5)。

【臟腑辨證、氣血辨證與婦科疾病】

臟腑、氣血與婦科疾病有密切關係,臟腑中以肝、脾、腎三髒與婦科疾病關係最為密切。臟腑辨證、氣血辨證是婦科疾病診斷中的常用方法(表6、表7)。

西醫婦科

西醫婦科概要

以西醫的方法治療婦科疾病稱為西醫婦科,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婦科病概述

婦科病又稱婦科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病的統稱,主要的婦科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病是女性常見病和多發病,使生理健康逐漸下降。

病史採集內窖

⒈一般項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籍貫、職業、民族、住址、入院日期、病史記錄日期、病史陳述者。若非患者陳述,應註明陳述者與患者的關係。

⒉主訴應簡單明確地列舉主要症狀和病程。要求通過主訴初步估計疾病的大致範圍。婦科臨床常見症狀有外陰瘙癢、陰道出血、白帶增多、閉經、下腹痛、下腹部包塊以及不孕等。若患者有停經、陰道出血及腹痛三種主要症狀,則還應按其發生時間的順序將主訴書寫為:停經x×日後,陰道出血×日,腹痛×日。若患者無任何自覺不適。僅系婦科普查時發現早期子宮頸癌,主訴應據實寫為:普查發現“子宮頸癌”×日。

⒊現病史為病史的主要組成部分,應詳加記述。現病史包括從最早發病起至此次住院時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的全過程。一般應以主訴症狀為核心,按時間先後依次描述。首先問明有無發病誘因,發病的具體時間和起病緩急,主要症狀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及嚴重程度;然後了解病情的發展與演變,是持續性抑或間歇性,是進行性加劇抑或逐漸緩解,發病後的診斷及治療經過、治療效果及副反應等。除主要症狀外,還要詳細詢問有無伴隨症狀及其出現的時間、特點和演變過程,特別是與主要症狀之間的相互關係。此外,對患者的一般情況,如食慾、大小便、體重變化以及有無寒戰、發熱等,均應問明並予記錄。對有鑑別意義的有關症狀,即使為陰性也應寫人現病史中。

⒋月經史初潮年齡,月經周期及經期持續時間。如14歲初潮,每28—30日來月經,每次持續5日.可簡寫為14磊-!面;每次經量多少(可問每日更換衛生棉次數),有無血塊,經前有無不適(如乳房脹痛、水腫、精神抑鬱或易激動等),有無痛經及疼痛部位、性質、程度以及痛經起始和消失時間。常規詢問束次月經日期(呻)及其經量和持續時間,若其流血情況不同於以往正常月經時,還應問明再前次月經日期(PMP)。絕經後患者應詢問絕經年齡。絕經後有無陰道出血、白帶增多或其他不適。

⒌婚育史婚次及每次結婚年齡,是否近親結婚(直系血親及三代旁系血親),男方健康狀況.有無冶遊史、性病史以及雙方同居情況等。足月產、早產及流產次數以及現存子女數。如足月產3次.無早產,流產1次,現存子女2人,可簡寫為3-0.1_2.或僅用孕。產3(G4b)表示。分娩方式,有無難產史,新生兒出生情況,產後有無大量出血或感染史。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情況。末次分娩或流產日期。採用何種計畫生育措施及其效果。

⒍個人史生恬和居住情況,出生地和曾居留地區。有無煙、酒等嗜好。

常見婦科疾病

陰道婦科病

⒈陰道炎:陰道炎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包括淋病雙球菌、黴菌、滴蟲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陰道炎症。陰道炎根據年齡和感染源的不同,可分為老年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淋病性陰道炎、阿米巴性陰道炎、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嬰幼兒陰道炎、氣腫性陰道炎和非特異性陰道炎。

⒉陰道腫瘤:陰道的惡性腫瘤常常是繼發性的,可自子宮頸癌直接蔓延,或來自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絨毛膜癌,另外膀胱、尿道或直腸癌亦常可轉移至陰道。原發性陰道惡性腫瘤很罕見,約占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1%。主要是鱗狀上皮癌,毛膜上皮癌,其他如腺癌,肉瘤及惡性黑色素瘤更為罕見,不少婦產科醫生在醫療實踐中,只見過僅有的幾例病人,因陰道的繼發性癌則較多見,在診斷原發性腫瘤前應考慮及排除繼發性陰道癌的可能性。

子宮婦科病

⒈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35~50歲。據資料統計,35歲以上婦女約20%發生子宮肌瘤,但多數患者因肌瘤小、無症狀,臨床上報告肌瘤發生率遠比其真實的要低。子宮肌瘤症狀有月經不調、腹部腫塊、壓迫症狀等,子宮肌瘤常常並發卵管卵巢病變,也極易和子宮體腺癌和子宮頸癌同時存在,在冬季,要多喝開水,保持每天都吃一定量的水果,預防子宮肌瘤。

⒉宮頸糜爛:正常子宮頸表面被一層鱗狀上皮所復蓋, 表面光滑,呈粉紅色。宮頸深部組織由於感染髮生慢性炎症,使表面上皮營養障礙而脫落,上皮的剝托面逐漸被子宮頸管的柱狀上皮所復蓋,而柱狀上皮很薄,可以透見下方的血管及紅色間質,所以表面發紅,這就是宮頸糜爛。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常見的一種病理改變,宮頸由於炎症的刺激程度不同,宮頸處黏膜柱狀上皮生長較慢,上皮平坦,外表光滑,即為單純性糜爛;柱狀上皮生長速度快,形成腺體增生時為腺樣糜爛。如果腺體擴張則可為濾泡型糜爛,同時伴間質增生,形成小的突起,被復柱狀上皮不均,則形成乳頭狀糜爛。上述類型常可混合發生。宮頸糜爛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⒊宮頸息肉: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表現的一種,在已婚婦女中比較多見。宮頸息肉是在子宮頸的部位,長出一個或幾個帶蒂的小疙瘩。小疙瘩的根部多附著在子宮頸外口,只有少數長在子宮頸管內。息肉的形狀好像水滴一樣,直徑一般在1cm以下,蒂細長,顏色鮮紅,很軟很脆,接觸後容易出血。宮頸息肉大多數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是宮頸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增生形成的。

⒋宮頸肥大:宮頸肥大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由於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宮頸組織發生充血、水腫,宮頸腺體及間質增生,腺管受周圍增生組織的擠壓,使腺體產生的粘液難以排出,而形成瀦留囊腫,較表淺的腺體囊腫向宮頸表面突出,很容易觀察到,而深部的腺體囊腫常導致宮頸呈不同程度的增粗、變大,一般習慣稱之為宮頸肥大。

婦科內分泌

月經異常的三大“兇手”

Ⅰ、無月經(醫學術語:閉經)

在以下各頁中凡涉及到月經期缺失的一概用“閉經”這一名詞。閉經可分為兩種:原始閉經和繼發閉經。我們將在別處介紹閉經的兩種最常見的原因,懷孕和絕經。

繼發閉經定義為以前正常的個體出現超過90天的月經周期缺失(3個月經周期消失)。月經消失超過3個月一定要做檢查。

原始閉經發生於女孩應該有月經的年齡依然沒有。不同的人群第一次月經出現的時間不同,大部分人在16歲時出現月經。一個年輕女孩若她的同齡人都有月經了而她還沒有的話,一定要去檢查一下。

引起原始閉經的原因以後再討論。

下列器官與正常月經周期的發生有關

⑴子宮內膜

⑵卵巢

⑶腦垂體

⑷下丘腦(大腦的一個特殊區域)1、子宮內膜子宮內膜通常是或厚(雌激素的刺激)或薄的(雌激素分泌減少)。又叫作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和“標準月經期”。

⒉卵巢

月經期依賴卵巢激素的分泌。月經期缺失通常會出現不排卵的情況(卵巢不排放任何的卵細胞)。又叫作是“標準卵巢”。

有幾種可能:

⑴ 不形成濾泡,沒有雌激素產生。這種情況下子宮內膜會是薄的。

⑵形成濾泡但是不能分裂,也產生雌激素但是沒有與孕激素相對抗生產。這種情況下子宮內膜會是厚的。後一種情況下通常有一個或多個與雌激素有關的濾泡存在。

聲波導航與測距系統檢查可以顯示存在的濾泡,血液檢測可顯示雌激素在血液內的水平。

⒊ 腦垂體

腦垂體可分泌許多激素控制我們的身體功能。這些激素中有三種重要的是與月經機能有關的。它們是促卵泡生產激素(FSH)、促黃體生產激素(LH)和催乳素。通過血液檢測可以知道這三種激素的水平。又叫做是“垂體周期和月經周期”。

如果FSH和LH水平升高而雌激素水平降低,那么問題通常出在卵巢。卵巢不能引起FSH和LH的應答,而FSH和LH水平的持續增高可引起卵巢的應答。

如果FSH水平正常而雌激素和LH水平增高,可除外多囊卵巢病的診斷(看多囊卵巢)。

如果FSH、LH和雌激素都降低,那么可排除腦垂體或下丘腦疾病。

催乳素水平增高也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血液檢測結合子宮內膜顯微診斷可以為醫療從業者提供關於閉經原因的確切信息。

閉經的治療要根據懷孕的需求而定。想要孩子的就要做誘導排卵治療和其他的激素治療,以調節月經周期。子宮內膜增厚的女性重要的是調節月經周期正常,預防以後的子宮內膜癌[請記住:如果你的子宮內膜是厚的,你並沒有癌症,但經過許多年(多於十年)後可能發展成不能治癒的癌症。

腦垂體腫瘤,重要的是要記住只有極少數人的高催乳素水平可發展成垂體腫瘤。

陰道出血

陰道出血是女性生殖器婦科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病因是多方面的,除正常月經之外,當生殖器官發生炎症、病理性妊娠、內分泌疾患、外傷、腫瘤等情況時均可發生陰道出血。所以如果女性朋友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時,應立即到醫院檢查,查明出血的原因。

臨床表現及其鑑別要點:

⒈有周期規律的陰道流血

⑴經量增多: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正常,但經量多或經期延長。此型流血多與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或放置宮內節育器有關。

⑵月經期間出血:發生在兩次月經來潮的中期,常歷時3~4日,一般出血量少於月經血量,偶可伴下腹部疼痛或不適。此類出血是由月經期間卵泡破裂,雌激素水平暫時下降所致,又稱排卵期出血。

⑶經前或經後點滴出血:月經來潮前來潮後數日持續少量陰道流血,常淋漓不盡。可見於排卵性月經失調或放置宮內節育器的副反應。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出現類似情況。

⒉無周期規律的陰道流血

⑴接觸性出血:於性交後或陰道檢查後立即出現的陰道流血,色鮮紅,量可多可少,常見於急性宮頸炎、早期宮頸癌、宮頸息肉或子宮黏膜下肌瘤。

⑵停經後陰道流血:若患者為育齡婦女,伴有或不伴有下腹部疼痛、噁心等症狀,首先考慮與妊娠相關的疾病,如流產、異位妊娠或滋養細胞疾病等;若患者為青春期無性生活史女性或圍絕經期婦女,且伴有其他症狀,應考慮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對於後者應先排除生殖道惡性腫瘤。

⑶絕經後陰道流血:一般流血量少,可持續不盡或反覆流血。偶可伴下腹部疼痛。首先應考慮子宮內膜癌,也可見於老年性陰道炎或子宮內膜炎等。

⑷外傷後陰道流血:常見於發生騎跨傷後,流血量可多可少,伴外陰部疼痛。

常規檢查

婦科雙合診檢查 :可以了解婦女的外陰陰道、宮頸、宮體及附屬檔案的一般情況。

電子陰道鏡檢查 :可對宮頸的炎症,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術前的部位定位,可把病變部位放大 1 0~ 30倍,是目前最直觀、最主要的婦科檢查設備,也是婦科防癌普查的常用手段。

婦科超聲檢查:在婦產科領域已廣泛套用於盆腔疾病的診斷和協助定位治療。

婦科實驗室檢測技術的套用 :多功能螢光免疫檢測,DNA技術檢測;細菌培養微生物檢查,血液內分泌液放射免疫檢測等技術在婦科感染性疾病 (包括細菌、微生物,病毒感染所致),內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預防

濫用抗生素

咳嗽、發燒、頭痛,就吃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可能抑制部分有益菌群,黴菌就會乘機大量繁殖。因此,使用抗生素要慎之又慎。

單獨清洗內褲

黴菌可以在皮膚表面、胃腸道、指甲內等地方大量繁殖。如果家人或自己患有足癬、灰指甲等,就容易造成黴菌交叉感染。因此,內衣褲一定要單獨洗喔,最好用專用的內衣褲除菌液浸泡幾分鐘。

女性護理液

頻繁使用藥字號洗液、消毒護墊等,容易破壞陰道弱酸性環境,陰道的弱酸性環境能保持陰道的自潔功能,Ph4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更適合日常的清潔保養。

重視懷孕護養

妊娠時性激素水平、陰道內糖原和酸度都會增高,容易受黴菌侵襲。對孕婦而言,不宜使用口服藥物,而應選擇針對局部的預防和輔助治療方案。

警惕洗衣機

幾乎每個洗衣桶內都暗藏黴菌!而且洗衣機用得越勤,黴菌越多!不過不用擔心,對付洗衣機里的黴菌有一個百試不爽的殺手鐧:用60℃左右的熱水清洗洗衣桶就OK啦!定時用衣物除菌液清洗一下!

注意公共衛生

公共場合可能隱藏著大量的黴菌。出門在外,不要使用賓館的浴盆、要穿著長的睡衣、使用馬桶前墊上衛生紙等等。同時選用嬌妍的個人清潔護理產品,女性衛生護理濕巾很方便攜帶喔。

正確避孕

避孕藥中的雌激素有促進黴菌侵襲的作用。如果反覆發生黴菌性陰道炎,就儘量不要使用藥物避孕。

伴侶同治

如果你感染了黴菌性陰道炎,需要治療的不僅是你,還有你的他,這樣才會有預期的療效。你平時日常使用女性護理液的同時也莫忙記準備一支男士護理液給他使用。

穿著全棉內褲

緊身化纖內褲會使陰道局部的溫度及濕度增高,這可是黴菌拍手稱快的“居住”環境!還是選用棉質的內褲吧!

清洗外陰

女性糖尿病人陰道糖原含量高,糖原作用下發酵產生鹼性物質,令正常的陰道酸值從4-4.5偏離之5.5,破壞了陰道的的自潔功能,易於被黴菌侵害。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要注意在每天清洗外陰時,選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更適合。

使用事項

衛生棉是使用高溫消毒的方法達到無菌狀態的,一次性消毒滅菌期限超過後,它的衛生就無法再得到保障,即便不拆封也會受到污染。所以,衛生棉應該現用現買。

衛生棉質地為纖維材質,受潮後細菌很容易侵入並進行繁殖。因此,拆包後的衛生棉應該避開像衛生間這樣陰暗潮濕的地方,選擇乾燥、潔淨的環境裡放置。

衛生護墊

白帶是婦女從陰道里流出來的一種帶有粘性的白色液體,它是由前庭大腺、子宮頸腺體、子宮內膜的分泌物和陰道黏膜的滲出液、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混合而成。正常的白帶是無色或是乳白色,呈雞蛋清狀,略帶腥味或無味。

有的女性經常使用大量的衛生護墊來控制白帶,其實這樣做會反而使細菌侵入。市場上衛生護墊的衛生指標有的不合格,其中常存在一些大腸桿菌、鏈腸菌、真菌,這樣就會造成陰道感染。

婦科b超

婦科b超檢查項目1:生殖器官先天性發育異常,如先天性無子宮,各類子宮畸形(雙子宮、雙陰道、雙角子宮、殘角子宮、縱隔子宮),處女膜發育異常(閉鎖、積血)和異位腎(盆腔腎臟)。

婦科b超檢查項目2: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卵巢朱古力囊腫)。

婦科b超檢查項目3:子宮內膜腔病變,如不全流產、孕卵發育異常或滯留流產、葡萄胎、子宮內膜增殖、息肉、子宮體腺癌等。

婦科b超檢查項目4:宮內避孕器:了解其位置、變形、嵌頓、穿孔、外游或帶環受孕等。

婦科b超檢查項目5:子宮頸病變:如宮頸肥大、納氏囊腫、息肉。

婦科b超檢查項目6:盆腔生殖器炎症:如子宮積膿、輸卵管積水。

婦科b超檢查項目7:子宮切除術後所見。

婦科b超檢查項目8:婦科非贅性腫物:如卵泡囊腫、黃體囊腫、黃素化囊腫、多囊卵巢、卵巢血腫、卵巢冠囊腫。

婦科b超檢查項目9:婦科腫瘤:①良性:如子宮肌瘤及各類卵巢囊腫。②惡性:如子宮體腺癌、絨癌、卵巢原發或繼發的癌瘤等。

婦科檢查

概述

經過問診後,就要到隔斷後的檢查床去,脫掉衣服進行婦科檢查。此時如果有尿意,千萬別不好意思,充盈的膀胱會直接影響檢查。躺在檢查床上分開雙腿,如果你覺得緊張,除了深呼吸自己調整之外,別忘了告訴醫生,她會幫你分散注意力。

檢查目的

外陰的皮膚是否光滑,顏色是否正常,有沒有潰瘍、皮炎、贅生物及色素減退等現象。正常外陰:陰毛呈尖端向下,三角形分布,大陰唇色素沉著,小陰唇微紅,陰蒂長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