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inonia-相通的聖禮

"i

內容介紹

自序
關於這個書名
希臘文koinwni,a(音譯為:科伊歐尼亞,koinonia)有許多意義,在聖經中出現了多次,而我們中文聖經在翻譯的時候根據前後文理或者譯成“交通”、“相交”、“相通”、“團契”或“共同領受”等等[1],因為這個詞本身的含義豐富,並且對應的中譯很多,若只選其中一、二無法讓人找回原詞全部的意義,所以最後決定將希臘原文直接交給讀者。希望讀者看到這個名詞的時候能體會到其全面而豐厚的含義,進而才能不受制於譯文詞句的限制,感受到聖餐——這獨特聖禮的深意。
為何要刻意拿出希臘文來呢?為了避免讀者誤會為是作者在此故弄玄虛,所以需要特別的解說。我們華人教會有一個熱愛聖經的好傳統,前輩們在教會中儘量避免使用任何非聖經的辭彙。在我們將討論和思考的“基督徒聖餐禮”上,我們的前輩們堅持只以聖經中出現過的詞語來講述這項聖禮,所以就出現了“擘餅”“主的晚餐”“主的桌子”“紀念主”“主餐”這些詞。對於“聖餐”這個詞卻大力避免,認為這個詞沒有出現於聖經之中,甚至認為是“公會”留下來的壞傳統加以拒絕和否定。那實際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其實這裡確實是有一個譯詞上的困難。因為中文的“聖餐”一詞是譯自英文的The Holy Communion,而英文中的communion在聖經中多次出現過,就是這裡的希臘詞koinwni,a,英文的communion基本上是反映了希臘詞的原義,可惜目前對應的中譯並未能表達出英文或希臘文的原意,我們又不能拿出一個更好的、更準確並且被眾人所接納和認可的中文詞來對應它。無論是koinwni,a還是communion都注重和表達了“交通、契合”的本意與根源。這個詞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很多次[2],所以決不是一個“非聖經”的詞[3]。如果讀者能夠最終抓住這個“交通與契合”的意義,那也算是實現了筆者提筆作書的初衷了。
有趣的是,如果打開英文字典找到“Com….”系列的單詞都會找到有關交流、共享和團契的意義。如:communication,交通;communism,共產主義;commandment,盟約;commander,統帥、司令。在網路時代更是隨處可見的“.com”不斷地提醒我們交流與共享的理念。嚴格來說,基督徒的“聖餐”就是“那神聖的契合(的聚會)”。具體關於名詞與歷史的因由,讀者將會從本書中找到答案。
聖餐禮的“神聖性”不是來自特別的行式或咒語式的祈禱,“神聖”是上帝本體的特徵,上帝所到之地就是聖地,人能夠進入這神聖唯一的就是透過耶穌基督的救贖和祂所啟示的“聖道”。主所定下可以展現聖道的禮儀,就是“聖禮”;而只有當聖道被解明的情況下,聖禮才會顯示它的功效。
基督徒聖餐禮並不是簡單的餐會,而是在希臘文和英文中所表示的“那神聖的相通”,是基督徒透過“聖道”與上帝、與其他聖徒之間契合的最為重要的聖禮。當然有人以為用這個“神聖的團契”似乎包含了太廣的意義,其實不只是在本書中要討論的“聖餐禮”,所有教會的聚會都是基督徒本著聖道透過信心得以與上帝、與聖徒之間的“神聖的團契”,而聖餐做為“那”(The)——神聖的團契,應當是教會一切活動、聚會、團契的根源,而做為教會所舉辦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團契、聚會甚至是奉獻和善行都是“那神聖團契”的延續。所以“聖餐”做為koinwni,a,是在一切教會活動中最核心、最重要、最神聖的“那-神聖-團契”(The-Holy-Communion)。我們甚至可以很強烈地說:只有當一個基督徒組成的團體正式開始舉行“聖餐禮”的時候,那個團體才可以被稱為“教會”,“聖餐”成為可見教會存在的標記[4]。
華人教會不知道是因為譯名的原因或是對忽視歷史的原因,總體上對於這項聖禮缺乏必要的重視,或者對此有近乎畸形的偏執。對這項聖禮全面、平和的認識是我們正在成長中的華人教會最為迫切的需要。
為了便於閱讀,在本書中我選擇沿用傳統的名詞“聖餐”以對應koinwni,a這個詞。我們會透過《聖經》——上帝無誤而全備的話語,包括舊約與新約來了解“聖餐禮”的前前後後,然後要看看在歷史進程中我們的先賢前輩們又是如何理解和遵行聖餐禮的,透過本書的介紹希望讀者能夠體會“那神聖的相通”的奧義。
作者謹識
庚寅正月初五,於邁阿密
[1] 個別的地方也會被譯為“捐助”、“禮物”,可見一個希臘詞出現在不同的上下文理中會有許多種可能的翻譯。
[2] 雖然我不喜歡用這種“統計學”的方式解經,但提供一個數字應當是不為過分的。在希臘文新約中koinwni,a做為基本格式出現了大約十九次,而其變化格式出現的次數就更多了。
[3] 其實沒有出現在聖經里的詞也不一定是“非聖經”的,如“三位一體”。
[4] 可參閱《比利時信條》、《海德堡要理問答》、《威敏斯特要理問答》等等更正教基礎的信仰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