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965

i7 965

酷睿i7-965 Processor Extreme Edition是英特爾推出的i7處理器中最高端的一款,其基於45納米製造工藝製造,採用了最新的LGA 1366插槽 Intel Core i7-965,擁有3.2GHz主頻,8MB三級快取,QPI頻率高達6.4GT/s。

基本概況

Core i7 Extreme 965採用了與i7系列中其他產品不同的黑色包裝,使人很輕易的就聯想到了“黑盒”這個名詞。作為最高端產品,其不僅在包裝上採用了不同的設計,Intel更為這顆處理器提供了全球聯保的承諾。

此外在包裝中還附帶了Intel原廠散熱器。通過觀察原裝散熱器的底部,可以看出為了更好的提升散熱能力,該散熱器使用了比較高效的全銅底座設計。

Intel Core i7-965 Intel Core i7-965

由於Core i7 965 Extreme處理器採用了十分出色的微架構,再加上其延續了酷睿2處理器優秀的超頻能力,因此其超頻性能十分令人期待。

詳細參數

基本參數


台式機CPU
系列型號 Core i7 XE(酷睿i7)
接口類型 Socket 1366
針腳數 1366Pin
核心類型 Bloomfield(四核心)
核心數量 四核心
製作工藝 45納米

技術參數

主頻(GHz) 3.2
前端匯流排 3200MHz
處理器外頻 133MHz
倍頻 24
支持記憶體類型 支持三通道DDR3 1066
多媒體指令集 MM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

功能參數

二級快取容量 256KB*4

環境參數

虛擬化技術 Intel VT
TDP功耗 130W
工作溫度 43.2℃-67.9℃

Lynnfield核心重要特性分析

許多網友都非常關注Turbo Boost功能為例:最先發布的酷睿i7900(Core i7 900)系列處理器旗艦型號Core i7 965處理器所具備的Turbo Boost功能,幅度由3.2GHz--3.46GHz,而Lynnfield核心的Core i7處理器高端型號,則可以由2.93GHz起跳提升至3.6GHz,這樣的幅度確實令人感到振奮。下面重新回顧一下基於Nehalem架構設計 的Lynnfield核心所具備的幾個重要的特性。

一:通吃單與多執行緒處理的Turbo Boost技術

毫無疑問,Turbo Boost技術是針對當前應用程式在多核心處理器上具備不同表現的現狀所開發的一項重要技術。

Turbo Boost,顧名思義,可以在原先的性能水平上獲得額外的提升,該技術的基礎是來自Nehalem架構中分布廣泛的節能環節及核心智慧型動態調節的設計方式。對於INTEL傳 統的多核心處理器,無論其是否被程式所充分調用,多個核心通常都處於同步的頻率狀態,即使某個程式只能使用到四核心處理中的一個核心,該核心也只能運作在 標準的狀態下,其他核心即使維持在同樣的頻率下,也無法對其構成任何協助。

而Turbo Boost技術改變了這種狀況。得益於這項技術的加入,無論所使用的應用程式對於多核心處理器的適應性表現如何,都可以獲得相應的性能提升。如果所運行的軟體可以充分調用到所有的核心,則四顆核心可以運作在標準的頻率之下,如果所運行的軟體只可以調用到四顆核心中的兩個核心,則Nehalem 架構允許處理器智慧型的暫時關閉(以極低的能耗運作,接近關閉)其餘兩顆空閒的核心,降低處理器的總能耗及發熱量,而根據處理器的能耗及發熱量自動調高另外 兩顆“繁忙”核心的頻率,讓程式運作的更快,如果該程式是更加極端的針對單核心設計,則Nehalem架構也允許處理器智慧型的暫時關閉處理器的其餘三顆核 心,而集中力量提升該“繁忙”的核心的最高頻率,最大化的提升該軟體的運行效率。

這種分檔式的Turbo Boost技術可以讓Nehalem架構處理器在面對各類套用軟體時都能得心應手,以往的多核無用論聲音在基於Nehalem架構製造的Bloomfield核心與Lynnfield核心Core i7/i5處理器上,不再適用。

應該說,這樣的設計思路原本並不複雜,但能夠真正的實現智慧型化調節且不對處理器的運作造成干擾則需要良好的設計功底與製造實力作為支撐、特別值得一 提的是Intel45納米製造工藝極其優秀的能耗控制及其業界領先的電晶體切換速度,保證了Turbo Boost技術在實現的同時得以真正的實現智慧型化,並且核心工作狀態的切換速度極快,所有的變化均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用戶在操作中也不會察覺。

由於很多軟體還最佳化不到四執行緒或者八執行緒,只支持雙執行緒,甚至單執行緒運行。如果舊式四核心處理器,要么一齊降低頻率,降低功耗;要么一齊工作,一齊頻率增加,功耗增加較多;而現在Nehalem微架構加入英特爾® 智慧型加速技術(Intel® Turbo Boost)這個功能後,則能令日常支持雙執行緒的軟體運行時,其他兩個核心頻率降低,在不影響TDP(最大功耗)的情況下,把正在工作的雙核心頻率超上去,達到更快的速度;如果該軟體只支持單執行緒處理的話,則3個核心會同時降低頻率,在不影響TDP的情況下,把正在工作的單核心頻率超得更高一些,達到單核心處理最快的效果。不浪費CPU性能和能源。

二:新一代超執行緒“SMT”技術

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技術可以說是INTEL早前超執行緒技術(Hyper-Threading)的重大革新與延續。如果說在早前的INTEL 奔騰4處理器上,超執行緒技術的發揮或多或少還受到限制的話,那么在Nehalem架構上,超執行緒技術的延續:SMT技術則展現了其所具備的驚人實力。

對於超執行緒技術(Hyper-Threading)應該說很多用戶都不陌生,這個在奔騰四處理器上第一次出現的技術曾經在業界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在 一顆物理核心上可以模擬兩個邏輯執行緒,根據處理核心執行單元的負載自動分配兩個執行緒的執行狀態,從而提升多執行緒軟體的整體效率。

而如今,Nehalem架 構具備更多的執行單元,更寬的指令通道,更大的快取容量,更加海量的數據頻寬,改良後的SMT技術可以將充分支持多執行緒的執行效率再提升30%以上,這樣 的效率提升對於看中多執行緒性能,諸如:視頻壓縮,視頻製作,圖形渲染,工業設計,資料庫處理等套用的用戶來說是極具誘惑力的。

在Intel的產品線規劃中,基於Bloomfield核心與Lynnfield核心的Core i7處理器將獨占SMT技術得到四核心八執行緒的套用優勢,基於Lynnfield核心的酷睿i5處理器將不具備SMT技術。

三:智慧型快取體系“Smart Cache”結構

智慧型快取體系的進化在Nehalem架構上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正是由於智慧型快取體系的重新設計,使得Intel第一款原生X86架構四核心處理器的性能在他誕生之初就得以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單核心性能還是多核心並行性能都有可靠的保證。

Nehalem架構的一級快取(L1 Cache)依舊延續自Core微架構,由32KB的指令快取+32KB的數據快取所構建。在二級快取(L2 Cache)上,則改由與每個核心緊密結合的256KB高速快取承擔。由於與處理器核心結合的非常緊密,L1 Cache與L2 Cache連同處理器核心共同構成了Nehalem處理器的"Core"部分。而三級快取(L3 Cache)則採取模組化設計方案,被稱作"Uncore"部分,四核心的Nehalem架構處理器無論是Lynnfield核心還是 Bloomfield核心均搭配的是8MB容量的三級快取。

Nehalem架構的整個快取體系使用包含式(Inclusive)設計,三級快取中包含了所有處理核心的二級快取所存儲的內容,因此當核心A所具 備的256KB二級高速快取中不包含其所需的核心B正在處理的數據,則可以直接從L3中調取而無需查詢包括核心B在內的其他核心的L2 Cache,大大縮短了快取的延遲周期,如果在L3中也無法找到核心所需的數據,則可以直接確定其餘核心的L2 Cache中也不具備,可以立即決定由記憶體中調取,由此大大降低了數據存取的延遲。

儘管處理器核心與三級快取採用模組化設計組合,可以根據不同檔次處理器的設計,自由添加或者增減處理器核心的數量,三級快取的大小,但是整個快取體系的性能表現之強悍確實令人感到驚訝。

除了智慧型化的設計之外,還必須提到,得益於Intel強大的半導體研發與生產功底,Intel Nehalem架構的處理器上所具備的三級快取模組至少可以說是所有X86架構處理器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無論在性能還是晶圓面積的控制上都毫無疑問的走在業界的前列。正是由於這樣大容量低延遲的三級快取作為後盾,Nehalem架構處理器得以在有限的晶圓面積內重整Intel X86架構處理器傳統的快取體系設計,同時但卻能保證其總容量略有降低的情況下大幅提升Nehalem微架構相對於Core微架構的性能表現。

相關總結

作為英特爾下一代Nehalem微架構的旗艦級平台,酷睿™ i7 965盡顯王者本色,性能秒殺一大堆中高端CPU,基本上有50~100%的提升,且延續了之前酷睿高效能,低功耗特點,更加入了更多創新和更加實用的功能,特別是超執行緒(Hyper-Threading)和智慧型加速技術(Turbo Boost),DDR3記憶體控制器實用且性能優異。

Core i3、Core i5、Core i7處理器命名方式

英特爾公布了新的處理器命名方式後,迅馳、酷睿2雙核(Core 2 Duo )和酷睿2四核(Core 2 Quad)等命名方式將逐漸被淘汰。 英特爾發言人比爾·考爾德(Bill Calder)稱,當前的迅馳(Centrino)品牌將在移動市場消失。明年還會繼續使用,但最終將被淘汰。隨後,“迅馳”品牌將轉戰Wi-Fi和WiMAX市場,代表這兩種產品的品牌。

同時,為了簡化命名方式,英特爾決定放棄酷睿2雙核和酷睿2四核等命名方式,將這些處理器重新命名為Intel Core i3、Core i5和Core i7。其中, i3代表低端產品,i5代表中端產品,i7代表高端產品。

Calder稱即將到來的Lynnfield處理器將會列入Core i5和Core i7系列。這終於打消了人們心中的疑問。高端Lynnfield處理器將屬於酷睿i7系列,而中端的將屬於Core i5系列。

Calder表示這樣做是為了簡化Intel現有的品牌體系。Intel現在擁有太多平台品牌、產品品牌和產品型號,交織構成了一個相當複雜的體系,讓IT人士和消費者都迷茫不已,為此Intel希望能簡化品牌體系,使之更容易理解。Intel將會繼續以Core(酷睿)作為主打品牌,Core i7、Core i5、Core i3三個新系列分別面向高中低端市場,而經典的Celeron(賽揚)和Pentium(奔騰)也會繼續存在,還有面向上網本、智慧型手機的Atom(凌動)。

這樣對於普通消費者,購買Intel處理器的時候只要看這些品牌就可以了解相對性能了:整個桌面上,Celeron很好、Pentium更好、Core更好;Core家族裡,Core i3很好、Core i5更好、Core i7最好。不過Intel也特彆強調,Core i7/i5/i3都不是真正的品牌名,只是對Core品牌在不同領域的拓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