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plang

茄子,又名“伽子”、“落蘇”、“崑崙紫瓜”。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漢時落戶我國,如今蹤跡遍布大江南北,...茄子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食部含碳水化合物4.2克、蛋白質1.5克,此外,還富含磷、鈣、鉀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

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

茄子的功效: 紫茄子富含維生素P,可軟化微細血管,防止小血管出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咯血、紫癜(皮下出血、淤血)及壞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茄子纖維中所含的皂草甙,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國外學者提出“降低膽固醇12法,”食用茄子即是其中之一。茄子中含有龍葵素,對癌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醫認為茄子有清熱適血、消腫止痛之效,對內痔便血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常吃茄子對痛經、慢性胃炎及腎炎水腫等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適合人群:老少皆宜。

適用量:每次85克(半個)。

小編提示:茄子性涼、體弱胃寒的人不宜多吃。老茄子,特別是秋後的老茄子含有較多茄鹼,對人體有害,不宜多吃。油炸茄子會造成維生素P大量損失,掛糊上漿後炸制能減少這種損失。

茹子嫁接技術是採用野生茄種植物作為茄子嫁接的砧木,將茄苗嫁接在砧木上的一項技術。

嫁接後的茄子可生長到1.5-2m,採摘期長達200多d,在北方高寒地區,冬季可以吃到當地生產的茄子,降低了生產成本。在產量方面,平均每株可採收茄子30多個,最多每株可採收茄子40-50個,單產可達100-150t/hm'。在商品性方面,嫁接茄子大,一般單果重400g左右,大的可達800-1000g,而且品質好,甜度增加。茄子嫁接技術可提高經濟效益6萬元/hm'左右,在北方高寒地區,還解決了同年生產,同年供應的問題。最重要一關是嫁接茄子抗病性強。普通茄子黃萎病,立枯病,青枯病,根結絲線蟲病等土壤傳播病害十分嚴重,危害很大,一般死秧50%-70%,嚴重的甚至絕收,嫁接茄子從根本上防止這些土壤傳播病的發生,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從而減少了茄子農藥的殘留量。

以下是嫁接茄子的主要栽培技術。

一、茄子嫁接的砧木與接穗

目前生產中使用的砧木主要有CRP、托魯巴姆等。CRP是野生茄科種植物,莖葉上刺較多,該砧木高抗黃萎病,生產中套用較普遍。托魯巴姆來源於日本,對4種土壤傳播病害高抗或兔疫,是較理想的砧木材料。各種接穗與砧木親和力差異不大,要根據各地食用習慣,商品性及栽培季節選擇接穗。

二、育苗與分苗

常規育苗:托魯巴姆比CRP難發芽,但有三種摧芽方法。

直播:將種子浸泡48h,苗床消毒後澆足底水,均勻播種,覆土後覆膜。晝夜溫差達l0℃時,10-15d出苗。

溫箱變溫處理:將種子浸泡48h,裝入布袋,放人恆溫箱中,調節溫度,30℃時8h,20℃時16h,反覆變溫處理,每天用清水投一次種子,8d 即可出芽。

激素處理:用每kg水加100-200mg濃度的赤黴素浸泡24h後,再用清水浸泡24h,放置溫箱中或炕頭上進行變溫處理摧芽,一般4-5d可出芽。

播種: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透苗床上,然後將摧好芽的砧木種子均勻播在苗床上,蓋上地膜,3-5d砧木苗出齊後揭去地膜。

接穗育苗:接穗的苗床上、種子等都要消毒,以免接穗帶有病菌,達不到嫁接目的。種子可用55℃溫水浸泡l5min,50%多菌靈浸泡2h,或用0.3%高猛酸鉀浸泡30m;n,土壤消毒可用磺腐殖酸100g加綠享一號5g,加水30kg,制溶液,把苗床澆透。

分苗:當砧木和接穗真葉長到2~3片葉時分苗,砧木移入營養缽內,接穗移入苗床內,接穗育苗應比砧木育苗晚20d。

三、嫁接技術

當砧木長到6~8片真葉時,接穗長到5~7片真葉時,莖粗3~5mm,木質化時力最佳嫁接時期。

劈接法:在砧木高4bm處平切掉上部,保留2~3片真葉,不能過高或過矮,否則影響成活。

接穗苗在半木質化處即苗莖黑紫色與綠色明顯相間處去掉下端,保留2~3片真葉,削成楔形大小與砧木切口相當,插入砧木切口中,對齊後用嫁接夾子固定。

貼接法:將砧木和接穗削成30°傾斜角貼合在一起,其它和劈接法相同。

四、嫁接苗的管理

茄子嫁接苗成活率的高低與嫁接後的管理有密切的關係。把嫁接好的苗澆透水,不能用噴淋,以防傷口感染。扣上小拱棚,嫁接苗傷口癒合的適宜溫度為:白天25-26℃,夜晚20-22℃,濕度95%以上,嫁接後前3-4d全部遮光,以後中午遮光,早晚放進光,隨著傷口癒合,逐漸撤掉覆蓋物,成活後轉人常規管理。

茬口安排:露地栽培,在北方地區,1月中下旬或2月上中旬育苗,4月中下旬或5月上中旬定植。保護地栽培,秋冬茬,6月份育苗,9月中旬定植。冬春茬,9月上旬育苗,12月中旬定植。

定植:施農家肥75t/hm' 以上,起壟栽培。露地壟寬50cm,高l5cm,保護地壟寬60cm,壟高20cm。露地密度為4.5萬株/hm' 左右,保護地栽3-3.8萬株/hm'。

五、田間管理

中耕,培土:定植澆過苗水後及時中耕,定植l0d左右澆第二水,深鋤5-7cm,進行培土,不能把接口埋住,然後蹲苗。整枝搭架:生長朔間及時摘除側枝,採取雙乾整枝,當嫁接茄子長到lm高時需搭架,也可用繩子吊架,在離畦兩側插兩排80cm高架,控制茄子向兩側傾斜,以免造成通風,光照不良,作業不便。

激素處理:用番茄豐產劑2號植物生長調節劑50-70倍液對花蕾點蘸,防止落花落果。

溫度管理:大棚茄子進行四段變溫管理,晴天上午25-30℃,下午20~28℃,前半夜13-20℃,後半夜10-13℃。陰天白天不超過20℃,夜間10-13℃,天氣寒冷時,適當補溫。

水肥管理:蹲苗後,當露地茄子長到核桃大小時,保護地茄子雞蛋大小時,結束蹲苗,因嫁接茄子長勢茂盛,水肥一定要跟上。保護地越冬栽培澆水量不易多,但又不能便土壤缺水乾燥,空氣相對濕度不超過80%,春季到來後,再逐漸增加澆水量。

病蟲害防治:由於保護地的高溫、高濕,茄子易起褐紋病,若發生可用65%的代森錳鋅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每隔7-10d噴一次,連續3-4次。

茄子綿疫病可用40%乙磷鋁300-400倍液,65%代森錳鋅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每隔7-10d 噴一次,連噴2-3次。紅蜘蛛可用三氯殺蟎醇1000倍液,40%樂果乳液800倍液噴灑。蚜蟲和白粉虱可用30%蟲蟎淨煙劑,分60-75堆,暗火點燃熏蒸。

(摘自《農業信息探索》2000.5.)

抗癌之星茄子簡介──

茄科(Solanaceae)茄屬以漿果為產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熱帶多年生。學名Solanum melongena L.,古名伽、落蘇、酪酥、崑崙瓜、小菰、紫膨亨。染色體數2n=2x=24。每100g嫩果含水量93-94g,碳水化合物3.1g,蛋白質2.3g,還含有少量特殊苦味物質茄鹼工甙M(C31H51NO12),純品白色結晶狀,有降低膽固醇,增強肝臟生理功能的效應。

阿拉伯人把茄子從印度帶到西班牙而波斯人從印度帶到非洲。其種名melongena是阿拉伯文。其後茄子由西班牙帶到美國名berengenas意即愛的蘋果“apples of love”。茄子在傳入中國的同時,向西經波斯傳入阿拉伯及非洲北部,到13世紀才傳入歐洲,17世紀又從歐洲傳到北美。

茄子植株高1.0~1.3米,莖基部木質,直立,分枝性強,單葉互生。當幼苗長出6~9片葉後著生第一朵花。蠍尾狀花序。能孕花單生或簇生。漿果,球圓、扁圓、長圓、卵圓或長條形;顏色紫紅、紅、綠或乳白。紫紅色是由於果皮細胞中含有飛燕草素及其糖苷,要在曝光下才能形成。成熟時不論綠色或紫紅色果實均轉為棕黃色。食用部分包括果皮、胎座及“心髓”部分,均由海綿狀薄壁組織所組成,其細胞間隙較多;組織鬆軟。

茄子屬於茄科家族的一員(與青椒類、番茄一樣),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正在探索這類家族的潛在抗癌特性。茄科蔬菜含有重要的植化物,據研究顯示可以阻止癌細胞的形成,譬如其中的松烯可以消除類固醇荷爾蒙的作用,以避免它促進某些腫瘤的生長,還可預防氧化破壞作用,以免細胞產生癌病變。

茄子的抗病功效──

茄於是夏、秋季節主要蔬菜之一,食用方法多樣。冬季吃茄子堡芳香開胃、抗癌。紫皮茄子對高血壓、咯血、皮膚紫斑病患者益處很大。古代名醫朱丹溪認為茄子屬土,甘而喜降,腸道疾病患者多吃茄子補脾益胃。

現代醫學分析,茄子對抗癌作用有三:散血止痛、消腫、寬腸。散血止痛即為活血,癌腫病人或處於康復期仍有血瘀者,可常吃茄子。癌腫是腫的一種,吃茄子可謂對“症”下藥;特別當癌腫周圍有炎症時,食用茄子大有裨益。寬腸是針對中醫“腸風下血”症狀而言,腸風下血表現大使出血、腹痛、里急後重、次數增多等,患者多吃茄子可緩解病情。

茄子的相關研究──

現代分析發現,茄子富含維生素P,100克紫茄中的含量高達720毫克以上,不僅在蔬菜中屬出類拔萃,就是一般水果也望塵莫及。維生素P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粘著力,改善微細血管脆性,防止小血管出血。

此外,茄子纖維中所含的抑角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巴西科學家用肥胖兔子作試驗,結果食用茄子汁一組的兔子比對照組兔子體內膽固醇含量下降10%。美國一家雜誌在介紹《降低膽固醇十二法》一文中,把食用茄子排在首位。因此,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咯血、紫癜和壞血病等患者,常食茄子大有裨益。

另據科學家研究,茄子還是癌症的“剋星”。印度藥理學家已從茄科植物中成功地提取出一種龍葵素,用來治療胃癌、唇癌、子宮頸癌等症。一些接受化療的消化道癌症患者,出現發熱時,也可用茄子作輔助治療食物。

老年人因血管逐漸老化與硬化,皮膚上會出現“壽斑”,斑點隨年齡增大而由小變大,由點連成片,這種小型的皮下出血往往是中風的前兆。而多吃些茄子,老年斑會明顯減少。

把帶蒂茄子焙乾,研成細末,更常作外用。《婦人良方補遺》記載,把茄子細末用水調勻,外塗治療乳房皸裂;現代的《中藥大辭典》又介紹將冰片混人茄子細末之中,撒布於皮膚潰瘍處,有一定療效。《隨息居飲食譜》說茄子有“活血、止痛、消癰”的功效,確為經驗之談。 茄子的做法:蘭茄子

主料:茄子

輔料:豬肉餡

調料:鹽、醬油、雞精、料酒、雞蛋、胡椒粉、蔥、姜、蒜瓣、香油、雞湯、食用油

做法:

1、將茄子洗淨(蒂不要切掉),橫著切成四片,蒂要連著切,放到蒸鍋中蒸5分鐘取出晾涼,蔥、姜切成片;

2、取一器皿放入肉餡、鹽、雞精、料酒、胡椒粉、雞蛋、香油攪拌均勻成粘稠狀,然後將調好的餡抹在每兩片茄子中間,要抹均勻,共抹三層;

3、坐鍋點火放入油,油溫四成熱時倒入蔥、姜、蒜瓣炒出香味時放入雞湯、醬油、雞精、少許鹽、釀好的茄子,開鍋後改小火焅10分鐘待茄子燒透,汁濃時淋入香油裝入盤中即可食用。

特點:茄子軟嫩,鮮香可口。

天天提示:選用燈泡茄子不要太大,半尺左右即可;餡調的不要太稀,否則不好釀。

抗癌蔬菜——茄子 【特點】柔軟香潤,味鮮鹹適宜。

【原料】茄子500克,青蒜2根,青辣椒3個,水發木耳50克,豆瓣醬1湯匙,醬油1湯匙,鹽、味素各適量,水澱粉1湯匙,辣椒油1湯匙。

【製作過程】1.將茄子削皮洗淨,切成長4厘米,粗1厘米的條;把青蒜洗淨切成段;將青辣椒切成小塊。2.炒鍋上火燒熱,放入油4湯匙,倒入茄子條翻炒數下,加鹽,焙至茄子條的水分基本收乾時,撈出將油瀝乾待用。3.炒鍋再上火,放入油3湯匙,炒香豆瓣醬,下青蒜段、木耳和青辣椒塊炒香,倒入茄子條,再用醬油調味,用水澱粉勾芡,淋入辣椒油炒勻即可。

炸烹茄條

主料:嫩茄子300克。

配料:尖椒10克,胡蘿蔔10克,雞蛋半個,濕澱粉75克,色拉油750克。

調料:碘鹽5克,味素3克,醬油5克,白糖20克,醋10克,蔥,姜,蒜各3克,香菜3克。

製作:

(1)把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4厘米長,1厘米見方的條,放入雞蛋和濕澱粉掛糊抓勻。

(2)蔥,姜切絲,蒜切片,尖椒,胡蘿蔔切線,香菜切寸段。碗內放醬油,鹽,味素,糖,醋等兌成汁待用。

(3)勺內放油,燒六七成熱,把茄條逐個下勺里,炸呈金黃色,倒出瀝油。

(4)勺內放底油,燒熱後放蔥,姜,蒜,尖椒絲,胡蘿蔔絲,再放炸好的茄條,香菜,速倒入對好的汁,顛翻幾下,裝盤即好。

關鍵:茄條要炸挺實,才能酥脆。倒入汁烹炒時要速度快些,口感好。

二、菊花茄子

主料:長茄子300克。

配料:胡蘿蔔5克,麵粉30克,色拉油750克,濕澱粉約8克。

調料:番茄醬25克,碘鹽5克,味素4克,白糖25克,蔥薑末各3克。

製作:

(1)把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4厘米高的墩,然後在墩的橫斷面剞上十字花刀,撒少量鹽略醃,再用麵粉沾均勻備用,胡蘿蔔洗淨切筷頭丁。

(2)勺內入油,燒七八成熱,放入茄花炸好,倒出瀝油,擺入盤內。

(3)勺內放底油燒熱,放番茄醬略炒,再入蔥末,薑末,湯,白糖,胡蘿蔔丁,鹽,味素燒開,用濕澱粉勾流芡,加明油,燒淋在炸好的茄花眼即好。

關鍵:切茄花時要深而不透,沾麵粉時要把茄花沾均勻。

三、魚香茄花

主料:嫩茄子400克。

配料:胡蘿蔔10克,青椒10克,川椒10克,色拉油750克,濕澱粉10克。

調料:碘鹽5克,醬油8克,味素4克,白糖10克,醋5克,料酒5克,紅油10克,蔥姜蒜各3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成兩半,剞十字花刀,再改成5厘米的段。胡蘿蔔,青椒,川椒,蔥,姜切絲,蒜切片。

(2)碗內放醬油,鹽,糖,醋,料酒,味素,濕澱粉,少許湯對成汁待用。

(3)勺內放油燒七八成熱,放入改刀的茄花炸成金黃色撈出瀝油,裝盤。

(4)勺內放少許底油,燒熱,放蔥姜蒜熗鍋,再放入胡蘿蔔絲,川椒絲,青椒絲略炒,倒入對好的汁,炒熟成流芡,加紅油,燒淋在茄花上即好。

關鍵:炸茄花時要熱油。

四、糖醋茄條

主料:嫩茄子300克。

配料:雞蛋2個,麵粉50克,濕澱粉10克,胡蘿蔔5克,色拉油750克。

調料:碘鹽6克,味素4克,白糖30克,米醋10克,蔥姜蒜各3克,香菜3克

,香油5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成4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加少許鹽,略醃,沾麵粉。

(2)雞蛋打入碗內,加麵粉,攪成全蛋糊。蔥姜蒜切片,胡蘿蔔切絲,香菜切段。

(3)勺內放油,燒六七成熱,把茄條掛全蛋糊逐條下入勺里,炸成金黃色,倒出瀝油後裝盤。

(4)勺內放少許底油,燒熱,放蔥,姜,蒜熗鍋,放入胡蘿蔔絲,香菜段,少許湯,鹽,味素,糖,醋燒開,用澱粉勾流芡,加香油,澆淋在茄條上即好。

關鍵:茄條要反覆炸二三次,使之挺實酥脆。

五、釀茄墩

主料:長嫩茄子300克,肉餡100克。

配料:雞蛋半個,火腿末5克,香菇末5克,香菜末5克,濕澱粉10克。

調料:碘鹽5克,味素4克,蔥姜各3克,料酒3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成3厘米長的圓段,用小刀挖去茄子段中間部分。

(2)把肉餡加蔥末,薑末,鹽,味素,雞蛋攪均勻後,抹入挖空的茄墩內,撒上火腿末,香菇末,香菜末,上屜蒸8分鐘,熟後取出,擺入盤內。

(3)勺內放少許底油,加湯,鹽,味素,燒開用濕澱粉勾成流芡,澆淋在茄墩上即好。

關鍵:掌握好蒸的時間。

六、醬燜茄子

主料:長嫩茄子500克。

配料:澱粉8克,色拉油750克

調料:豆瓣醬50克,白糖15克,味素5克,蔥姜蒜各3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兩切成斜剞花刀,,蔥切豆瓣狀,薑絲切末,蒜切片。

(2)勺內放油,燒六七成熱,下入茄子炸透,倒出瀝油。

(3)勺內放少許底油,燒熱,用蔥,姜熗鍋,放入豆瓣醬略炒,加湯,鹽,糖和炸好茄子,燒開後用小火燜爛,再放味素,蒜片,汁濃後用濕澱粉勾芡,加明油,裝盤即好。

關鍵:湯汁少時,要勤晃勺,防止糊勺底。

七、麻辣茄餃

主料:長嫩茄子250克,豬肉餡100克。

配料:雞蛋2個,麵粉50克,色拉油750克,濕澱粉10克,川椒5克。

調料:碘鹽5克,味素5克,麻椒麵(或花椒麵)10克,紅油10克,蔥,薑末各3克,湯75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面兩半,再成夾刀片。川椒切段。

(2)肉餡加鹽,味素,蔥末,薑末,半個雞蛋攪均勻。放入茄夾內,沾面備用。

(3)用剩下的雞蛋,打入碗內攪成蛋液,再加入麵粉攪成全蛋糊。用碗把鹽,味素,麻椒麵,湯和澱粉兌成汁。

(4)勺內放油燒五六成熱,把茄夾拖全蛋糊入勺炸,呈金黃色後,倒出瀝油。

(5)勺內放底油,燒熱後用蔥,薑末熗鍋,放入川椒段略炒,倒入兌好的汁炒熟後,放入炸好的茄餃,顛翻均勻,加紅油,裝盤即好。

關鍵:切夾刀片時要深而不透,全蛋糊要乾稀適度。

八、鍋塌茄盒

主料:長嫩茄子200克,肉餡100克。

配料:雞蛋2個,麵粉25克,色拉油75克,胡蘿蔔片5克,黃瓜片5克。

調料:碘鹽5克,味素4克,白糖5克,米醋3克,蔥,薑絲各3克,香油5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成夾刀生。胡蘿蔔,黃瓜切成菱形片,香菜切段。

(2)肉餡加鹽,味素,雞蛋半個攪均勻後,夾入茄夾內,沾面。剩餘雞蛋打入碗內攪成蛋液。

(3)勺內放油,燒三四成,將沾面的茄夾拖全蛋液入勺,兩面煎成金黃色,加蔥絲,薑絲,湯,鹽,味素,糖,醋用小火塌透,待湯汁收乾淋香油,出勺裝盤即好。

關鍵:煎時用中,小火,防止煎糊,湯汁少時要勤晃勺,防止粘勺。

九、肉片燒茄子

主料:茄子400克,豬肉75克。

配料:青椒25克,澱粉10克,湯75克,色拉油1000克。

調料:碘鹽5克,醬油10克,白糖10克,料酒4克,味素4克,醋4克,蔥姜蒜5各3克,香油5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滾刀塊。肉切薄片,青椒洗淨切塊。蔥切丁,姜切末,蒜切片。

(2)勺內放油燒六七成熱。放入茄塊炸金黃色,再把青椒塊也放入勺內,稍炸倒出瀝油。

(3)勺內放底油,燒熱,放入肉片煸炒,再放蔥丁,薑末,蒜片,茄塊,青椒塊,醋,料酒烹,再加湯,醬油,鹽,味素,糖燒開,用中小火收汁,汁農時,用濕澱粉勾芡,淋香油裝盤即好。

關鍵:炸茄子時油溫要高,防止浸油。

十、蒸瓤茄子

主料:長嫩茄子400克,豬肉餡100克。

配料:雞蛋半個,色拉油750克,濕澱粉10克。

調料:碘鹽4克,味素3克,醬油6克,料酒3克,蔥薑末3克,鮮湯100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頂刀切成厚0。4厘米的片。肉餡加蔥末,薑末,鹽,味素,醬油,雞蛋攪均勻。

(2)勺內放油,燒六七成熱,下入茄片炸約2分鐘,見茄片變軟,色黃,撈出瀝油。

(3)將炸好的茄片每兩片疊合在一起,中間夾入肉餡,整齊碼在碗內,上屜蒸約10分鐘,蒸熟後,瀝湯扣入盤內。

(4)勺內放少許油,燒熱,下入蒜末熗鍋,再加醬油,鹽,味素,鮮湯燒開後用濕澱粉勾成流芡,淋入明油,燒在茄子上即好。

關鍵:茄片切的厚度要均勻,掌握好蒸的時間。

十一、芝麻茄條

主料:茄子400克。

配料:熟芝麻30克,色拉油750克。

調料:醬油15克,碘鹽4克,白糖10克,味素4克,料酒5克,蔥薑末各4克,蒜片5克,香油5克,湯75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成4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

(2)勺內放油,燒六七成熱,下入茄條炸2分鐘,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

(3)勺留少許底油,燒熱,下蔥末,薑末,蒜片熗鍋,放入茄條後,再倒入醬油,白糖,料酒,鹽,味素,湯,澱粉對好的汁,翻炒後出勺裝盤,撒入芝麻,即好。

關鍵:掌握炸茄條的油溫。

十二、炸茄盒

主料:長嫩茄子250克,肉餡100克。

配料:水發海米10克,雞蛋2個,麵粉50克,色拉油750克。

調料:碘鹽4克,味素3克,料酒3克,蔥薑末各3克,椒鹽6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夾刀片。海米切末。

(2)肉餡內加海米,蔥末,薑末,味素,半個雞蛋攪均後,放入茄夾內,茄夾沾麵粉備用。剩餘雞蛋打入碗內,加麵粉攪成全蛋糊,將茄夾拖全蛋糊。

(3)勺內放油,燒六七成熱,把茄夾逐個下入勺內炸熟,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裝盤,放椒鹽即好。

關鍵:全蛋糊要調的乾稀適度,掌握炸時的油溫。

十三、炒五色茄絲

主料:茄子350克。

配料:青椒25克,火腿25克,竹筍25克,川椒10克,豬板油50克,澱粉10克。

調料:醬油10克,碘鹽4克,味素4克,蔥薑絲各3克,蒜片5克,香油5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切絲。青椒,火腿,竹筍,川椒也切絲。

(2)勺內放油,燒熱,用蔥,薑絲熗鍋,放入茄絲,川椒絲,竹筍絲,火腿絲,青椒絲翻炒,出勺前加味素和蒜片,用濕澱粉勾芡,淋香油出勺裝盤即好。

關鍵:開始炒時火不能過急,過急易糊。

十四、番茄茄餅

主料:長嫩茄子250克,肉餡100克。

配料:麵包渣100克,雞蛋2個,麵粉30克,胡蘿蔔10克,濕澱粉8克,色拉油750克。

調料:番茄醬30克,白糖20克,米醋5克,碘鹽5克,味素4克,蔥薑末各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頂刀切厚0。3厘米的圓片。肉餡內加蔥末,薑末,鹽,味素,雞蛋半個攪均勻。把切好的茄片,兩片疊落,中間夾入肉餡,沾麵粉。胡蘿蔔切成象眼片。

(2)把剩下的雞蛋打入碗內,攪均勻。把沾麵粉的茄片掛蛋液後,再沾麵包渣拍實。

(3)勺內放油,燒五六成熱,將茄餅逐個下入勺里, 炸成棗紅色,撈出瀝油擺盤。

(4)勺內加底油,燒熱,放入番茄略炒,再加湯,胡蘿蔔片,糖,醋,鹽,味素燒開,用濕澱粉勾流芡,澆淋在茄餅上即好。

關鍵:茄餅沾面色渣時要均勻拍實,避免油炸時脫落。

十五、燒熘茄盒

主料:長嫩茄子300克,豬肉餡150克。

配料:尖椒25克,雞蛋2個,水發海米15克,麵粉50克,濕澱粉30克,色拉油750克。

調料:醬油8克,碘鹽4克,味素4克,白糖10克,蔥,姜各4克,蒜5克,香油5克。

製作:

(1)茄子去蒂洗淨去皮,切成夾刀片。海米切末,尖椒切滾刀塊,蔥,姜2克切末,2克切絲,蒜切片。

(2)肉餡加鹽,味素,蔥,薑末,海米末,雞蛋半個攪均勻,放入茄夾內,製成茄盒,沾麵粉備用。

(3)用雞蛋1。5個,加澱粉20克,麵粉30克製成蛋粉煳。

(4)勺內放油燒六七成熱時,把茄盒逐個掛蛋粉糊入勺,炸熟成金黃色撈出瀝油。

(5)勺內放少許底油,燒熱用蔥薑絲熗鍋,加湯,尖椒塊,醬油,鹽,糖,炸好的茄盒,略燒一會,加味素,蒜片,用濕澱粉勾芡,加香油,顛翻均勻,裝盤即好。

關鍵:制糊乾稀適度,燒時不易過長。魚香茄子

配 料: 茄子250克、郫縣豆瓣50克

操 作: 茄子去皮剞上刀紋,切塊後用油炸軟;另起鍋下底油炒豆瓣醬,炒香後加蔥姜蒜末,放白糖、醬油、醋、清湯,放入炸好的茄子,收乾汁後,用水澱粉勾芡而成

原料:

茄子, 蔥4根, 四川辣豆瓣醬, 甜辣椒醬, 鹽, 未精, 蒜一頭, 姜(用量稍少於蒜), 豬碎肉, 水澱粉

做法:

1. 將茄子從上至下剖成兩半, 然後用刀把茄子表面切成魚鱗狀, 注意不要把茄子切斷了. 先順著一個方向在茄子表面切出一道道細縫, 然後換個方向, 再一刀刀切下去, 這樣茄子表面就成魚鱗狀了. 將改好的半邊茄子一分為四.

2. 鍋內燒油, 待油溫6成熱的時候, 放入茄子炸至變軟撈起待用 (注意, 不要太軟, 否則一炒就會爛掉的) 蒜, 姜切成細沫, 蔥切花

3. 茄子是很吸油的, 所以炒的時候鍋內只需放很少的油甚至不放油, 然後將茄子裡滲出來的油到進鍋內, 待鍋燒到5成熱的時候, 到入四川辣豆醬翻炒, 待到油變紅, 豆瓣醬水份快收乾的時候放入切好的蒜, 姜沫, 香味出來後, 倒入碎豬肉, 炒熟後倒入甜辣椒醬, 翻炒後倒入炸好的茄子, 鹽, 炒勻後加入少許清水. 大火燒至水份快乾時, 加入味素, 然後水澱粉勾芡, 最後放入蔥花, 起鍋裝盤.

經驗: 魚香味主要是由泡辣椒, 豆瓣醬和蔥花的味道混合而來的, 介於國外很難搞到泡辣椒所以就用味道相近的甜辣椒醬(主要成分, 辣椒, 醋, 糖)來代替. 倒甜辣椒醬的時候, 可以邊倒邊嘗味道, 以免加少了, 魚香味出不來, 加多了又太甜. 蔥是魚香味菜餚里起畫龍點睛作用的, 用量不能少, 特別是蔥白.

茄子經過炸, 燒兩道工序後, 已經變得很脆弱, 所以翻炒的時候不用太大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