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超純水系統

正因為傳統的離子交換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代工業和環保的需求,於是將膜、樹脂和電化學原理相結合的EDI技術成為水處理技術的一場革命。 其離子交換樹脂的的再生使用的是電能,而不再需要酸鹼,因而更滿足於當今世界的環保要求。 這一新技術可以代替傳統的離子交換(DI),產出10MΩ.cm以上的超純水。

歷史進

程EDI超純水 系統製造歷史進程
第一階段:預處理過濾器——>陽床——>陰床——>混合床
第二階段:預處理過濾器——>反滲透——>混合床
現階段:預處理過濾器——>反滲透——>EDI(無需酸鹼)
近幾十年以來,混床離子交換技術(D)一直作為超純水製備的標準工藝。由於其需要周期性的再生且再生過程中消耗大量的化學藥品(酸鹼)和工業純水,並造成一定的環境問題,因此需要開發無酸鹼超純水系統。正因為傳統的離子交換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代工業和環保的需求,於是將膜、樹脂和電化學原理相結合的EDI技術成為水處理技術的一場革命。其離子交換樹脂的的再生使用的是電能,而不再需要酸鹼,因而更滿足於當今世界的環保要求。

定義

連續電去離子EDI(Electrodeionization的縮寫),是利用混床離子交換樹脂吸附給水中的陰陽離子,同時這些被吸附的離子又在直流電壓的作用下分別透過陰陽離子交換膜而被連續去除的過程。這一新技術可以代替傳統的離子交換(DI),產出10MΩ.cm以上的超純水。

工作原理

它採用的是誕生於50年代的反滲透膜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廣泛運用於醫學(如腎病血液透析)、航天(太空人體液循環)、海水淡化等高新科技領域,近年運用此技術又開發出運用於民間的水淨化設備。它的工作原理是對水施加一定的壓力,使水分子和離子態的礦物質元素通過一層反滲透膜,而溶解在水中的絕大部分無機鹽(包括重金屬)、有機物以及細菌、病毒等無法透過反滲透膜,從而肩透過的純水和無法透過的濃縮水嚴格的分開;反滲透膜上的孔徑只有0.0001um,而病毒的直徑一般有0.02-0.4um,普通細菌的直徑有0.4-1um,所以你盡可以放心大膽的飲用純水機里流出的清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