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side of the moon

dark side of the moon

ride tide take

Pink Floyd

:Dark Side of the Moon
1. Speak To Me / Breathe
2. On The Run
3. Time
4. 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5. Money
6. Us And Them
7. Any Colour You Like
8. Brain Damage
9. Eclipse

黑膠唱片當道的時代

打從黑膠唱片當道的時代,就有許多從來不聽搖滾樂的人,架上擺著一張「Dark Side of the Moon」,把它當作音響測試片。據說,這張專輯開頭由遠而近的心搏聲,便經常被拿來測試喇叭的低音單體。
「Dark Side of the Moon」曾經締造唱片史上停留暢銷排行榜時間最久的紀錄--它在專輯榜200名內徘徊,足足超過20年。打從推出迄今,它一直都是音響發燒迷和搖滾樂迷的入門名盤,十餘年前CD版推出,又是一陣搶購熱潮,在倫敦Abbey Road錄音室「操盤」的錄音師alan parsons,更因為這張專輯而成為搖滾史最著名的錄音工程師。
然而,假如Dark Side of the Moon只是一張音響發燒片,它不會有暢銷三十年的能耐。這張專輯以四件式搖滾樂團(鼓、吉他、貝斯、鍵盤)的音色為基礎,加入了大量的「環境音效」,最膾炙人口的段落莫過於Money前奏的收款機音效、和Time里眾鍾齊鳴的震撼段落。把音效和錄音技術當成一種「技藝」,很容易搞出譁眾取寵的劣作。在這方面,Pink Floyd非常聰明地取得了平衡--這是一張聽起來既精緻乾淨、又充滿了搖滾能量的作品,有著許多趣味盎然的聲效,也有許多器樂狂飆的段落。兩者互相補強,使「Dark Side Of the Moon」聽起來既嚴肅、又有趣。
當時樂壇有所謂「太空搖滾」(Space Rock)、「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的名詞,最流行的名詞是「概念專輯」(Conceptual Album),即是以整張專輯去經營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概念,不再把專輯視為於單曲的集合。到了七○年代初期,許多樂團把專輯愈做愈長,動輒兩三張唱片一大套,這類自以為是的「史詩」級作品往往令人昏昏欲睡。作為典型的「概念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企圖闡釋「現代社會人際疏離」之類的嚴肅題材,卻沒有落入那樣的窠臼。一張專輯的篇幅恰如其分,一口氣聽完,感覺十分飽滿。
將近30年過去,當年許多「前衛搖滾」的專輯如今聽起來不免天真可笑,「Dark Side of the Moon」卻還是散發著嚴整的氣勢,實在難能可貴。這張專輯非常適合對搖滾樂有興趣的入門者,它在主題、演奏和錄音上的表現,即使經過這么多年,仍然新鮮生猛,值得一試。

dark side of the moon中的秘密!

很有趣!
但又有些悲哀!
如果你有dark side of the moon的CD,並且有the Wizard of Oz(1939)就是綠野仙蹤電影版的視頻就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
播放這個視頻,等到片頭的獅子咆哮了三次以後開始播放這個CD,你就會看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歌曲和這個影片是同步的,雖然影片長度和音樂長度是不同的

比如說Breathe這首歌 唱完

For long you live and high you fly
But only if you ride the tide
And balanced on the biggest wave
You race towards an early grave.
這幾句,影片的主角Dorothy就失去平衡從欄桿上跌下來了,根據一些人的說法,這預示著DOROTHY的扮演者judy garland將要面對不幸的未來(她死於1969,47歲,從演這戲開始服用藥物,後來患上了精神病(月神?精神病?lunatic!),最後藥物過量而死,再仔細看看歌詞說著什麼)
再比如,當DOROTHY唱完Over the Rainbow時(這也是挺有名的歌吧),畫面轉到巫師Mr.Gulch時,音樂剛好轉換到Time這首歌,預示著judy garland厄運的降臨,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起碼有一兩百個(網站說法),
根據這些一些人認為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這部專集是用來哀悼judy garland
"the sun and the moon, the light and the dark, the good and the bad, the life force as opposed to the death force".

月之背影

——— Roger Waters 評論《月之背影》
《月之背影》這張在《公告牌》專輯榜上創下了停留735周的空前絕後的歷史記錄
(從1973年5月上榜到1988年7月曆時14年之久後才功成身退,現已達到整整800周);而原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由 Johnny Mathis 於1958年發表的《Johnny's Greatest Hits》所創造的490周的停留記錄也早在1983年10月就被《月之背影》所打破。該項記錄也許會永遠保持下去了。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做為他們發布的第9部專輯。
整部專輯被看成一首完整的曲目而不是專輯裡所有歌曲的簡單集合。
它似乎是主要針對轉瞬即逝且充滿罪惡的人類生命, 這也是搖滾樂中最常見的主題素材。
《Breathe》中描述到“象兔子般挖一個個的洞使自己活的長久”,表達了一種自閉,無助的心態。
《Time》則表現的是對光陰虛度的追悔和對故鄉的眷戀,歌中這段歌詞相當富有哲理“你跑呀跑,與太陽並駕齊驅,它落山了,跑了一個來回,又出現在你身後,太陽在對應的方式里是相同的,不過你卻漸漸衰老,呼吸短促,離死亡的日子越來越近”。《Money》則鞭策了金錢至上的思想,歌中唱到“金錢是毒氣,是種罪惡,是一切魔鬼的成因”。
《Us And Them》是全碟旋律最優美的一首歌,歌詞雖簡單但內涵卻很深奧,其深刻地提出了反戰宣言“你我都是普通人,
只有上帝知道我們會怎樣選擇命運。
是在後方哭泣?還是在前線陣亡?昏暗之中,誰又知道我是誰?
沮喪之時,誰會給我援助?”。
《Brain Damage》中通過講述了一個“精神病患者”與眾不同的行為,藉以諷刺那些所謂的“正常人”。

Eclipse

這個實際清醒的人為世俗所不容,只能在“月之背影”才能看見他,這是整張唱片的精神所在。
最後的結束曲《Eclipse》在羅列了一大堆普通人經歷過的事情後卻在結尾說到“每件事情在太陽下諧和一致,但太陽卻被月亮遮蔽了”,表達出一種蒼涼的哀愁和無奈。

短暫的高峰

作為英國最成功且最具長久生命力的前衛搖滾樂團和迷幻音樂的較早實踐者,Pink Floyd 所呈現出的那種與60年代中期污濁的搖滾樂壇形成鮮明對照的未被污染的個性,均體現在這張具有外太空概念的概念專輯中。儘管這只是樂隊發展過程中出現
的短暫的高峰,但 Pink Floyd 依舊成為那個時代最受大眾喜愛的卓越的技術演奏團體。
樂團的四位成員通過對電子器材的熟練運用從而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各種音響效果。
他們不斷地對各種音樂類型進行嘗試以期望能夠保持他們令人眼花繚亂且令人無法抗拒的音響魔力。

內涵較為隱晦

由於整部專輯內涵較為隱晦,我們或許可以從下面的曲目中的一些關鍵歌詞領略它的一些含義:
《Time》中的 ("The time is gone the song is over");《Money》中的("Share it fairly but don't take a slice of my pie");以及《Us and Them》中的("Forward he cried from the rear")等等。
雖然該唱片是一部概念專輯,但它裡面的一些曲目仍然具備自己獨特的風格。《Time》在 David Gilmour強有力的吉他伴奏下呈現出一種美妙的鄉村風格演繹;而在《Money》中伴隨著Dick Parry 那極富煽情的薩克斯即興演奏所表現出的那種寬闊而粗獷的風格,以及《Us and Them》中同樣迷人切且令人窒息的薩克斯演奏;另外在《On the Run》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獨特的為躲避一連串不安的令人恐怖的轟鳴聲和爆炸聲而由右至左的奔跑聲在一片鐘聲齊鳴中結束轉而進入下一曲《Time》等等。
貫穿整部專輯的堅實框架結構則是樂隊通過電子合成器,音響效果器以及背景聲音的裝飾下所建立出來的。
同時整部專輯的聲音是令人陶醉且具有豐富的多線條,其保持著清晰和完美的結構。它通過迄今為止我們還未曾見到過的各種音響的組合, 從而徹底改變了我們耳中所感受到的音樂世界;而 Pink Floyd 正是為這些行之有效的變化進行著嘗試。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另一處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就是它的音響效果。
此張唱片的音響效果十分出色,它被HP列入他的TAS雜誌的超級榜單中。經他的熱炒,該唱片的LP版在美國被炒賣到了天價。

二十周年英國版

這張二十周年英國版無論是堂音、定位、空氣感、動態、結像、高頻的質感、清晰度等都將其它版本的CD拋離。Track 1一開始的心跳已打到入心入肺,你又可以比較一下Track 3那段經典的鐘聲,那一大堆鍾齊鳴時,那驚人的立體感及透明度令人有一種很真實的感覺。
那古老的大笨鐘的空氣感及整首音樂的堂音,均臻達示範級水準。Track 5“Money“那段收銀機跌錢聲.....嘩!

音響效果

逼真到令人咋舌,跟著來的電吉它聲、人聲、鼓聲等位置及準確度很合比例,到中間一段色士風Solo,更聽得人如痴如醉。
Track 6的“Us and Them”那段浪漫而飄逸的Saxophone Solo及真實無倫的喳喳聲亦教人拍爛手掌。
即使你不是搖滾迷,單就該專輯的音響效果,你也應該去收藏一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