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計畫

Z計畫

Z計畫(德文:Z-Plan)是一個納粹德國海軍的造艦發展計畫,該計畫預計自1935年開始,大幅度翻新和重建該國在海上的軍事力量。由於戰時船艦武裝常有變動,排水量與性能也會因而略有改變;另外同級艦間也多少有些差異,故數據並不十分準確。潛艇排水量以水面上狀態為準。

基本信息

簡介


第1種版本 第2種版本 第3種版本
戰列艦 6艘56,000噸級與2艘42,000噸級 10艘 8艘
裝甲艦 3艘 15艘:12艘20,000噸級與3艘10,000噸級 3艘
戰列巡洋艦 3艘31,000噸級 10艘 5艘
航空母艦 2艘 4艘20,000噸級 4艘
重巡洋艦 5艘 5艘 5艘
輕巡洋艦 44艘 16艘輕巡洋艦與22艘5000噸級搜尋巡洋艦(Spähkreuzer) 13艘
驅逐艦 68艘 68艘 68艘
潛艇 249艘 249艘 249艘
其他 90艘 魚雷艇 90艘魚雷艇 90艘魚雷艇與302艘 S艇

由於戰時船艦武裝常有變動,排水量與性能也會因而略有改變;另外同級艦間也多少有些差異,故數據並不十分準確。潛艇排水量以水面上狀態為準。

級別

艦名(下水時間):興登堡(Hindenburg),魯登道夫(Ludendorf),毛奇(Moltke),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ss)(頭四艘推測命名)(皆未完成)

基準排水量(噸):55453

全長:872ft

極速(節):30

航程:9000nm@18kts

主炮:8*16in/C47【4*2】

副炮:12*15cm/C55【6*2】

高炮:不詳

魚雷:無

船舷裝甲(寸):11.75

甲板裝甲(寸):4.75

主炮裝甲(寸):15.25

副炮裝甲(寸):4

艦橋裝甲(寸):15.25

艦載機數:無

艦名(下水時間):俾斯麥(Bismarck)(1940),提爾皮茨(Tirpitz)(1941)

基準排水量(噸):41700,(42900 tons Tripitz)

全長:792ft 4in

極速(節):30~32

航程:8000nm@18kts

主炮:8*15in/C47【4*2】

副炮:12*15cm/C55【6*2】

高炮:16*10cm,16*3.7cm

魚雷:無(6*21in【2*3】 Tirpitz)

船舷裝甲(寸):12.5

甲板裝甲(寸):6.75

主炮裝甲(寸):14.25

副炮裝甲(寸):4

艦橋裝甲(寸):14

艦載機數:4~6

艦名(下水時間):巴巴羅薩(Barbarossa),史里芬(Schlieffen),華倫斯坦(Wallenstein)(推測命名)(均未完成)

基準排水量(噸):30500

全長:807ft

極速(節):34

航程:14000nm@19kts

主炮:6-15in/C47【3*2】

副炮:6*15cm/C48【3*2】

高炮:不詳

魚雷:12*21in【4*3】

船舷裝甲(寸):7

甲板裝甲(寸):3

主炮裝甲(寸):8.25

副炮裝甲(寸):5.5

艦橋裝甲(寸):7.75

艦載機數:4

艦名(下水時間):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1938),格奈森瑙(Gneisenau)(1938)

基準排水量(噸):32000(改裝後34841)

全長:770ft 8in

極速(節):31.5~32

航程:9000nm@18kts

主炮:9*28cm/C54.5【3*3】

副炮:12*15cm/C55【4*2,4*1】

高炮:14*10cm,16*3.7cm

魚雷:6*21in【2*3】(格奈森瑙無)

船舷裝甲(寸):13.75

甲板裝甲(寸):5

主炮裝甲(寸):14

副炮裝甲(寸):5.5

艦橋裝甲(寸):13.75

艦載機數:3~4

艦名(下水時間):P1 ~ P8

基準排水量(噸):26100

全長:731ft 6in

極速(節):33.5~34

航程:15000nm@19kts

主炮:6*28cm/C54.5【3*2】

副炮:4*15cm/C55【2*2】

高炮:8*10cm,4*3.7cm,10*2cm

魚雷:8*21in【2*4】

船舷裝甲(寸):15

甲板裝甲(寸):5

主炮裝甲(寸):6

副炮裝甲(寸):5

艦橋裝甲(寸):6

艦載機數:2

艦名(下水時間):德意志/呂佐夫(Deutshland/Lutzow)(1933),舍爾海軍上將(Admiral Scheer)(1934),斯比伯爵(Admiral Graf Spee)(1936)

基準排水量(噸):11700(12100tons Adm Scheer & Adm Graf Spee)

全長:596ft 1in

極速(節):28

航程:10000nm(9000nm Adm Scheer & Adm Graf Spee)/18kts

主炮:6*28cm/C54.5【2*3】

副炮:8*15cm/C55【8*1】

高炮:6*10cm,8*3.7cm

魚雷:8*21in【2*4】

船舷裝甲(寸):3(4in Adm Scheer & Adm Graf Spee)

甲板裝甲(寸):3

主炮裝甲(寸):5.5

副炮裝甲(寸):2.25

艦橋裝甲(寸):6

艦載機數:2

級別:德意志(Deutschland)級戰艦(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保存的老式戰艦) 2艘

艦名(下水時間):德意志(Deutschland)(1904,1922年解體),漢諾瓦(Hannover)(1905,1944解體),西里西亞(Schlesien)(1906),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1906)

基準排水量(噸):13993

全長:419ft

極速(節):18

航程:不詳

主炮:4-11in/C54【2*2】

副炮:6*10.5cm

高炮:8*8.8cm

魚雷:6

船舷裝甲(寸):9.5

甲板裝甲(寸):3

主炮裝甲(寸):6.5

艦名(下水時間):齊柏林伯爵(Graf Zeppelin,德國的飛艇建造者)、彼得·斯特拉塞(Peter Strasser,一戰時期德國飛艇部隊司令)

基準排水量(噸):23200

全長:861ft

極速(節):34

航程:不詳

主炮:8*15cm/C55

副炮:無

高炮:6*10cm,8.8cm與3.7cm若干

魚雷:無

艦載機數:42

艦名(下水時間):希佩爾海軍上將(Admiral Hipper)(1939),布呂歇爾(Blucher)(1939),歐根親王(Prinz Eugen)(1940),塞德利茨(Seydlitz)(中途改為空母,未完成),呂佐(Lutzow)(未完成,出售給蘇聯)

基準排水量(噸):14050(16974 Prinz Eugen)

全長:638ft 5in (654ft 6in Prinz Eugen)

極速(節):32~33

航程:6800nm@18kts(5500nm@18kts Prinz Eugen)

主炮:8*8in/C60【4*2】

副炮:12*10cm/C65【6*2】

高炮:12*3.7cm

魚雷:12*21in【4*3】

船舷裝甲(寸):3.25

甲板裝甲(寸):3.25

主炮裝甲(寸):6.25

副炮裝甲(寸):無

艦橋裝甲(寸):6

艦載機數:3

艦名(下水時間):M1~M6(皆未完成)

基準排水量(噸):7800

全長:584ft

極速(節):36

航程:9000nm@14kts

主炮:8*15cm/C55【4*2】

副炮:無

高炮:不詳

魚雷:8*21in【2*4】

船舷裝甲(寸):2

甲板裝甲(寸):1.25

主炮裝甲(寸):3.25

副炮裝甲(寸):無

艦橋裝甲(寸):4

艦載機數:2

艦名(下水時間):柯尼斯堡(Konigsberg),科隆(Koln),卡爾斯魯厄(Karlsruhe)(1927~1937)。另外,來比錫號和寧堡號兩艘輕巡洋艦被認為是K級的改進型,數據與K級差不多。

基準排水量(噸):6710~6980

極速(節):32

主炮:9*15cm/C55【3*3】

副炮:無

高炮:8*8.8cm

魚雷:12*21in

艦載機數:無

艦名(下水時間):埃姆登(Emdem)(1925)

基準排水量(噸):5600

全長:508ft 6in

極速(節):29

航程:不詳

主炮:8*15cm/C55【8*1】

副炮:無

高炮:9*7.5cm,4*3.7cm

魚雷:4*21in

艦載機數:無

艦名(下水時間):SP1 ~ SP6

基準排水量(噸):5700

全長:531ft 4in

極速(節):36.2

航程:12000nm@17kts

主炮:6*15cm/C55【3*2】

副炮:無

高炮:4*8.8cm,10*3.7cm,12*2cm

魚雷:10*21in

艦載機數:無

級別:Z級驅逐艦 22艘

艦名(下水時間):Z1~Z22(1937~1939)

基準排水量(噸):1625~1811

全長:381ft 6in~393ft 8in

極速(節):38~40

航程:4400~5100nm@18kts

主炮:5*5in/C45【5*1】

副炮:無

高炮:8.8cm或3.7cm或機炮若干

魚雷:8*21in【2*4】

艦載機數:無

級別:改良Z級驅逐艦 17艘

艦名(下水時間):Z23~Z39

基準排水量(噸):3605

全長:399ft 11in

極速(節):39

航程:5900nm@18kts

主炮:5*15cm/C55【3*1,1*2】

副炮:無

高炮:8.8cm或3.7cm或機炮若干

魚雷:8*21in【2*4】

艦載機數:無

級別:S

艦名(下水時間):S1~S?(數量非常多)

基準排水量(噸):92.5(S38)

全長:35m(S38)

極速(節):39

主炮:2*20mm機炮,機槍數挺

魚雷:2~4*21in

艦載機數:無

級別:UIA型潛艇(U25-26)

基準排水量(噸):862

水上/水下極速(節):17.7/8.3

乘員(人):43

主炮:1*10.5cm

高炮:1*20mmMG

魚雷(枚):14

級別:UII型潛艇(UIIA:U1-6)

U2B:U7-24,120-121

U2C:U56-63

U2D:U37-U152)

基準排水量(噸):250~300

水上/水下極速(節):13/8

乘員(人):25

主炮:無

高炮:1*20mmMG

魚雷(枚):5

級別:UVIIA型潛艇(U27-36)

基準排水量(噸):626

水上/水下極速(節):17/8

乘員(人):44

主炮:1*8.8cm

高炮:1*20mmMG

魚雷(枚):11

級別:UVIIB型潛艇(U45-55,73-76,83-87,99-102)

基準排水量(噸):753

水上/水下極速(節):17.9/8

乘員(人):44

主炮:1*8.8cm

高炮:1*20mmMG

魚雷(枚):12

級別:UVIIC型潛艇(共688艘,艦名太多不及備載)

基準排水量(噸):769

水上/水下極速(節):17.6/7.6

乘員(人):44

主炮:1*8.8cm

高炮:1*20mmMG,1*3.7cm

魚雷(枚):14

級別:UVIID型潛艇(布雷用,U213-218)

基準排水量(噸):965

水上/水下極速(節):18/8

乘員(人):約40

主炮:1*8.8cm

高炮:1*20mmMG,1*3.7cm

魚雷(枚):14+水雷15

級別:UVIIF型潛艇(補給用,U1059-1062)

基準排水量(噸):1084

水上/水下極速(節):17.6/7.9

乘員(人):46

主炮:1*8.8cm

高炮:1*20mmMG,1*3.7cm

魚雷(枚):14+25

級別:UIXA型潛艇(U37-44)

基準排水量(噸):1032

水上/水下極速(節):18.2/7.7

乘員(人):48

主炮:1*10.5cm

高炮:1*20mmMG,1*3.7cm

魚雷(枚):22

級別:UIXB型潛艇(U64-65,103-111,122-124)

基準排水量(噸):1051

水上/水下極速(節):18.2/7.7

乘員(人):48

主炮:1*10.5cm

高炮:1*20mmMG,1*3.7cm

魚雷(枚):22

級別:UIXC型潛艇(共141艘,艦名太多不及備載)

基準排水量(噸):1120

水上/水下極速(節):18.2/7.7

乘員(人):49

主炮:1*10.5cm

高炮:1*20mmMG,1*3.7cm

魚雷(枚):22

級別:UIXD型潛艇(共33艘)

基準排水量(噸):1616

水上/水下極速(節):19.2/6.9

乘員(人):57

主炮:1*10.5cm

高炮:2*20mmMG,1*3.7cm

魚雷(枚):24

艦載機:1*FA-330

級別:UXB型潛艇(水雷敷設、運輸補給用,8艘)

基準排水量(噸):1763

水上/水下極速(節):16.4/7

乘員(人):52

主炮:無

高炮:4*20mmMG

魚雷(枚):15 or 水雷66

級別:UXIV型潛艇(補給用,3艘)

基準排水量(噸):1827

水上/水下極速(節):16.4/7

乘員(人):55

主炮:無

高炮:4*20mmMG

高炮:1*3.7cm

魚雷(枚):22

(二戰期間德國U艇型號眾多,這裡只是列出了部分型號的數據)

其他:二戰期間的德國海軍還有輔助巡洋艦、掃雷艦、掃雷艇、補給艦、浮動炮台等多種艦船,數據恕不一一列載。

輔助巡洋艦(偽裝襲擊艦)

水雷戰艦艇

浮動炮台

供應艦、炮艦、護航艦和其他輔助船隻

德國未建成之大型戰艦

興登堡級(Schlachtschiff "H" Project )戰列艦,是德國海軍“Z”計畫的一部分。屬於大型戰列艦計畫。計畫建造六艘,代號為H、J、K、L、M、N。其中,H艦、M艦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廠建造。J艦、N艦由不萊梅的威塞爾公司建造。K艦由基爾的德意志工廠建造。L艦由威廉港船廠建造。其中業已命名的,有興登堡號(Hidenburg,H39)、魯登道夫號(Ludendorf,H40)、毛奇號(Moltke,H41)、腓特烈大帝號(Friedrich der Gross,H42)四艘。

興登堡級的頭兩艘H39和H40,分別於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開工,由於蘇德戰爭的爆發,以及德國大型水面軍艦在大西洋上的不佳表現,均於1941年8月29日停工。該級艦最初準備安裝SKC34型15.9英寸主炮(403mm),後來陸軍下士心血來潮,要求更換為16.53英寸(420mm)主炮,以對抗美國海軍的新型戰列艦。。到了1941年,更是福至心靈,竟然打算安裝31.5英寸(800mm)主炮!!!在海軍軍械局的開導下,希特勒放棄了這個不現實的想法。但是到了1943年,他又要求海軍在興登堡級艦體的基礎上,設計出安裝18.9英寸(480mm)主炮的戰列艦(H42計畫,包括H42、H43、H44三艘戰列艦),

該級戰列艦主要數據如下

排水量(噸):55453/60500+。預計最高排水量可能達65000~69000噸。 H44艦的設計排水量達109246噸,最大排水量118104噸。

全長908.7英尺(277米),水線長872.78英尺(266米),寬123.4英尺(38米),吃水31.5英寸(9.6米),滿載吃水為36.75英尺(11.2米)。H44號設計尺寸為長1082英尺(330米),寬157.6英尺(48米),吃水39.6英尺(12米)。

極速30節。安裝3組齒輪渦輪機,和12台曼(Man)9缸雙動二衝程柴油機,每台功率為13,750馬力,總計165000馬力。 航程:16000海里/19節

主炮:8*403mm/C52(4*2);副炮:12*150mm/C55(6*2);高炮:16*105mm/C65、16*27mm/C83、12*20mm/Caliber65;魚雷:6*533mm發射管

船舷裝甲:5.9-12.9英寸(150-327mm);甲板裝甲:主甲板1.96英寸(50mm),裝甲甲板3.14-4.72英寸(80-120mm);主炮裝甲:前部15.4英寸(390mm),側面9.5英寸(240mm);副炮裝甲4英寸;艦橋裝甲13.77英寸(350mm)。

艦載機數:艦上空間可搭載6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估計裝備4架。2台彈射器。

乘員平日2100/戰時最多2400人。

P級襲擊艦(Kreuser "P" Entwurf AV Project Panzerschiffes),作為德意志級的後續艦,計畫建造12艘,P1-P12。後來削減到8艘。由基爾的德意志工廠建造。計畫1940年8月開工,到1948年全部完工。由於二戰的爆發而取消。主要數據為:

排水量(噸):標準23700/滿載26100

長223米,3軸,動力同興登堡級,為12台曼公司生產的雙動二衝程柴油機,總功率為165000馬力,續航力25000海里/13節。最高速度34節。

裝甲:側面150mm,甲板40-70mm,炮塔125mm,艦橋140mm。

裝備六門三聯283mm(11.1英寸)克虜伯SKC34主炮,4門150mm和8門104mm雙聯副炮。8座533mm魚雷發射管。2架水上飛機。

乘員1200-1500人。

O級戰列巡洋艦("O" Project Schlachtkruezers),作為沙恩霍斯特級的後續艦,計畫建造三艘:巴巴羅薩號/Barbarossa,由基爾的德意志工廠建造;施里芬號/Schlieffen,由威廉港海軍船廠建造;華倫斯坦號Wallenstein,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工廠建造。這三條船在Z計畫中的代號分別為O艦、P艦、Q艦(排列在興登堡級的N艦之後)。該級計畫在1939年取消。

主要數據如下:

排水量:標準38540/滿載42100噸

長257米,水線長251米,寬30米,吃水8.7米。

4套華格納鍋爐,8台曼柴油機,Deutschimag渦輪機。功率為渦輪機66000馬力,柴油機121000馬力。速度28節。

裝甲:側面358mm,甲板64/150mm,炮塔358/190mm,艦橋200mm。

裝備6門380mm克虜伯主炮,三座雙聯炮塔;4門雙聯150mm副炮,2前2後;14門105mm雙聯副炮;16門37mm高炮,10門20mm高炮。

4架水上飛機。

乘員1730/1950人。

德國海軍航母Flugzeugtraeger

二戰期間德國海軍航母,建成的有齊伯林伯爵號。此外還有改裝計畫,計有:重巡洋艦塞得利茨號(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郵船歐羅巴號和波茨坦號。塞得利茨號的改裝工程1942年8月開始。後來在1943年6月停止下來,最後作為阻塞艦,自沉於柯尼斯堡港(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為蘇軍所虜獲。此外德國還曾經計畫把在洛里昂船廠奪得的法國de Grasse號輕巡洋艦(180米,12000噸)改裝為航母。後於1943年2月放棄。

德國海軍齊伯林伯爵號航空母艦,1936年12月28日在基爾的德意志工廠開工。1938年12月8日下水進行舾裝。1940年6月停工,工程進度完成88%。1942年5月起進行了飛行甲板和彈射器的安裝工程,1943年1月工程再次停止。最後於1945年4月25日在斯德丁港鑿沉。1946年被蘇聯俘獲並打撈起來,1947年8月25日,裝載俘獲的德國U艇和其他戰利品,拖往列寧格勒。1948年8月16日在斯維內明德(今波蘭希維諾烏伊切)附近海域作為靶艦擊沉。

其第二艘彼得·斯特拉塞號(Peter Strasser,推測命名),計畫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工廠建造,1938年開工。1940年3月26日取消建造,並解體。

主要數據:

排水量:標準19250/滿載28100噸

長251.5米,水線長233米,寬31.3米,吃水5.6米。飛行甲板長240.7米,寬27米。

動力為16台舒爾茨高壓鍋爐,4組齒輪蒸汽渦輪機,功率為185,000-200,000馬力。4軸,最高速度32節。

裝甲:側面89mm,主甲板41mm,飛行甲板19mm。

裝備16門150mm/55Cal主炮(4座雙聯,8座單裝),12門104mm/65Cal炮,22門37mm高炮,28門20mm機槍。

載機40架。18架容克Ju87施圖卡,22架梅塞施米特Me109或菲亞特Fi156。

乘員:海軍1760,飛行員及空勤人員700。

此外早期的德國海軍還有改裝的水上飛機母艦,包括民船Ausonia號、Oswestry號、Santa Elena號、A.H.Stinnes號、Glyndwr號等。還有巡洋艦Roon號(Roon級)、斯圖加特號(寧堡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