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15攔截機

Su-15攔截機

蘇霍伊Su-15攔截機,北約代號“細嘴瓶”(Flagon),是蘇聯從1967年開始服役的一款雙引擎攔截機,用以取代當時服役的Su-11攔截機。Su-15曾經參與多起冷戰時期的航空事件,包括1978年對大韓韓空第902號班機在莫曼斯克空域進行攔截。Su-15在冷戰結束後,於1993年全面自俄羅斯防空軍除役。

基本介紹

蘇霍伊Su-15攔截機,北約代號“細嘴瓶”(flagon),是蘇聯從1967年開始服役的一款雙引擎攔截機,用以取代當時服役的Su-11攔截機
在認識到Su-9和Su-11等早期截擊機的不足後,蘇霍伊設計局很快便對現有設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旨在研發作戰能力更強的戰機,這期間湧現了許多老款戰機的改型,其中包括與Su-9共享機身的T-49(亦使用相同的引擎),其進氣方式改為機頭兩側進氣,使機鼻能夠容納Oriol-D雷達的雷達罩;還有源自Su-11,加寬後段機身,裝備R-11引擎的T-5。
這些改型促使了T-58的誕生,這種飛機結合了T-5的雙引擎和T-49的進氣方式,但進氣口被放置在了機身的兩側,座艙的後部。這一機型在1962年2月5日被獲準以Su-15的名字生產,原型機在5月30日首飛,性能測試則從1963年8月5日開始進行,而正式服役卻因蘇霍伊與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的政治內訌一再推遲.
Su-15在作戰半徑上有所不足,但其他方面都被證明是極其優秀的。政府的委任於1965年4月3日下發,次年Su-15開始批量生產,並在1967年裝備蘇聯防空軍,用以替代Su-9,Su-11和Yak-25。最初的Su-15被北約稱作“細嘴瓶-A”。不裝雷達或不能裝備武器的教練型,Su-15UT(北約代號“細嘴瓶-C”),也在1970年開始服役。
早期使用三角翼的Su-15在起飛和著陸時表現極差,蘇霍伊隨之開發了翼尖擴大(翼面積增大)的版本,並引入吹氣襟翼,採用此種新設計的Su-15在1969年推出,儘管蘇聯的叫法不變,但北約將其稱作“細嘴瓶-D”以區分之前型號。
有關另一個改進型,Su-15T的試驗也於1969年開始,這種機型裝備了沃爾科夫“颱風”雷達,此雷達使用起來不甚理想,在製造了僅僅10架飛機後,Su-15T便不再生產,不過後繼的Su-15TM(北約代號“細嘴瓶-E”)在1971年亮相,它裝備的颱風-M雷達可以為UPK-23-250機炮莢倉和R-60近程飛彈服務。氣動性的需求促使了對雷達罩的重新設計,擁有尖頂拱造型雷達罩的Su-15TM得到了“細嘴瓶-F)的代號,當然蘇聯仍然沿用之前的叫法。
最晚的改型是Su-15UM(北約代號“細嘴瓶-G“),一種可以參與作戰的教練機,該型號在1976年誕生。最後一架Su-15也於1979年下線。
Su-15曾經參與多起冷戰時期的航空事件,包括1978年對大韓韓空第902號班機在莫曼斯克空域進行攔截,以飛彈攻擊之後使其迫降降冰凍的湖面上,飛機雖然大致完好,可是機上有兩名乘客死亡。(見大韓航空902號班機空難引起嚴重國際事件與關切的是1983年在庫頁島復進擊落另外一架大韓航空007號班機。這架波音747客機墜入海中,機上乘客無人生還,在尋找黑盒子的過程當中,蘇聯與其他國家搜救單位也發生多起摩擦。
Su-15在冷戰結束後,於1993年全面自俄羅斯防空軍除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