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TV

NMTV

●1976年10月2日開始播出蒙古語電視節目。 ●2001年5月1日,內蒙古電視台與內蒙古經濟電視台、內蒙古有線電視台合併,成立新的內蒙古電視台。 1987年,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40周年的日子裡,蒙古語電視掀起了它發展史上的嶄新的一頁。

簡介

中國內蒙古電視台籌建於1960年4月,1969年10月1日試播成功。蒙古語電視節目於1976年10月2日開始播出。1979年5月1日採用PAL-D制式播出彩色電視節目。1987年7月內蒙古彩電中心大樓落成。3500公里的微波電路傳輸幹線建成投入使用。1997年1月1日,蒙、漢語衛星頻道開通。從此內蒙古電視台的節目形成了以衛星與微波,無線與有線多種傳輸方式,覆蓋內蒙古自治區、中國以及亞太53個國家和地區的新格局。這標誌著內蒙古電視台事業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發展歷史

●1976年10月2日開始播出蒙古語電視節目。
●1979年5月1日開始採用PAL-D制式播出彩色電視節目。
●1987 年7月,內蒙古彩電中心落成。5000多公里的微波電路傳輸乾支線全線開通,電視信號覆蓋全自治區,是全國電視微波線路最長的省區之一。
●1997年1月1日,蒙古語衛星頻道和漢語衛星頻道開播,面向全國和全世界播出。
●2001年5月1日,內蒙古電視台與內蒙古經濟電視台、內蒙古有線電視台合併,成立新的內蒙古電視台。從此,內蒙古電視台的節目形成了以衛星與微波、無線與有線多種傳輸方式,覆蓋內蒙古自治區、全國以及亞太53個國家與地區。

台標

內蒙古電視台的標誌很賦有時代氣息,是內蒙的首字母“NM”的相似體,該標誌簡單,明快,便於識別。同時“NM”二字的相似體又如同潺潺的流水,象徵內蒙古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淳樸的風土人情。

技術和設備

技術

內蒙古電視台設備先進,製作力量雄厚。設有600平米、400平米、250平米、100平米、70平米,大、中、小型演播室9個和300平米全數位化錄音棚,能實現大、中、小型電視節目室內錄製。擁有7訊道全數位化轉播車和4訊道模擬複合式轉播車各一台。具備自成系統的視頻、音頻前後期製作能力;並有先進的多媒體、動畫和多樣的字幕處理手段。

設備

內蒙古16訊道高畫質電視轉播車按照可承擔大型綜藝活動、體育賽事的轉播能力而進行設計,通過AV和IT的結合最大化地滿足了內蒙古電視台的使用需求。在系統設計上本著靈活多變、兼容並包的原則進行設計的同時,充分考慮了系統的安全性、先進性、適用性、開放性和人性化。值得一提的是,此高清車已經投入實際運行,承擔重要直播任務,還將參與其他大型體育和文化活動的轉播工作。 如08年的內蒙古地區的奧運會火炬接力直播和北京奧運會的八達嶺段腳踏車比賽的直播任務。以及09年10月的山東11全運會的馬術比賽直播任務。 
整車技術概況
該車的系統具備高清和5.1製作能力,全線採用Sony產品。系統訊道達到8+6+2,其中包括14套高清攝像機HDC1580和2套無線攝像機;其它主要設備包括:配備雙面板的MVS- 8000ASF切換台,IXS-6700總調度矩陣,1張STUDER VISTA5調音台;主要錄製設備分別是:1台EVS 硬碟伺服器, 2台HDW-1800高清錄像機,3台MSW-2000標清錄像機;2台高清字幕機;具備10路以上外來信號的接入及格式轉換能力;導演區電視牆採用18 塊24英寸LCD分割畫面的方式監看所有信號源,技術區採用4台17英寸液晶監視器lmd-1750W四分割監看訊道信號,並採用另外4台LMD- 1750W作為單工位的技術選切監看,總技術監看選用20寸的CRT監視器BVM-A20。慢動作製作區監看採用可升降的4塊24英寸LCD分割畫面的方式。
內蒙古電視台高畫質電視轉播車內正在錄播
該車突出控制管理系統的大腦作用,帶來智慧型工作環境,實現整車系統的高靈活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整車採用S-BUS作為整車系統的基礎連線,將攝像機、矩陣、切換台、應急開關、視音頻等設備形成一個整體,來實現多個設備之間的聯動,實現複雜的Tally提示和源名跟隨的功能。其次,利用和開發多種軟體。車上配備了切換台和周邊集中控制的轉播車System Manager管理軟體、電視牆管理軟體、設備監控軟體,靈活應對多場景節目製作。車內控制系統形成了一個立體分層架構,這種以控制系統為核心的設計將給節目製作帶來極大的靈活性,同時簡便明了的軟體設定解決了大型系統中技術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該車車體由美國shook公司製造,車體長12.7米,寬2.5米,高4米。車頭是沃爾沃。 車體具備適合在內蒙地區使用的特點:即堅固耐用。同時也十分適合在內蒙狹長的地域內進行長途轉場。車內除配備中央空調外,加配適合內蒙寒冷天氣的室內加熱系統,車體也採用保溫設計。車體採用單側拉格局,內部布局總體分為三個部分:導演製作區/慢動作製作區、技術調光區和音頻區,布局大氣、合理。該車底盤為雙後橋,安裝4點氣囊懸掛系統及ABS+EBS剎車系統。側拉結構採用大雨棚蓋板,覆蓋了進出口區域,在向外側拉時同步支持。

組織結構

內蒙古電視台目前現有各類人員1200多人,設有24個部門即: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計財部、總編室、新聞中心、譯製中心、節目製作中心、文藝中心、電視劇製作中心、蒙古語衛視頻道、漢語衛視節目中心、文體娛樂頻道、經濟生活頻道、影視劇頻道、少兒頻道、研究室、播音指導委員會、技術部、製作部、播出部、廣告部、廣告管理中心、電視報社。

發展歷史

1976年10月2日19點整,在內蒙古電視台的螢幕上,用蒙古文字打出了“內蒙古電視台”的字幕,並用蒙古語呼出了“內蒙古電視台的台名。當螢屏信號負載著民族語言電視傳播出去的那一刻,宣告了中國蒙古語電視事業的誕生。這是內蒙古自治區廣播電視事業上值得紀念的大事,在內蒙古史冊上,甚至在世界藝術和廣播電視的史冊上記下了蒙古民族電視文化的輝煌一頁。
1976年蒙古語電視開播時,只有4名工作人員,當時的設備也很簡陋,和漢語節目共用的發射機功率只有50瓦,僅僅能覆蓋呼和浩特市中心,每周播出一次的節目還只是十幾分鐘的圖片或膠片加解說的新聞。雖然沒有隆重的開播儀式,雖然這么簡短,卻實現了蒙古語電視零的突破。
1983年,蒙古語電視節目增加到每周播出兩次,每次3小時左右,除新聞以外,增加了自己攝製的專題片、譯製的影視劇,以及綜合性的文藝節目,人員也增加到了17—18名。這個階段,主要是積累經驗,培養和鍛鍊隊伍,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7年,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40周年的日子裡,蒙古語電視掀起了它發展史上的嶄新的一頁。就在這一年8月,蒙古語電視從蒙漢語綜合頻道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頻道,實現了全天播出,並隨著貫穿全區的5000公里廣播電視微波幹線的開通,使開播初期只能覆蓋呼和浩特市中心的蒙古語節目當時就可以清晰的傳遞到東至滿洲里,西到阿拉善的全區各盟市。實現了蒙古與電視第一次飛躍,成為蒙古與電視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為世代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牧民打開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視窗。
由於設備的更新與補充,人員的增加,節目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隨著播出量的增加,蒙古語電視節目的影響也明顯擴大,真正實現了蒙古語電視為全區廣大蒙古語觀眾服務的宗旨。
1997年1月1日,蒙古語電視“一步登天”,一躍發展成為衛星傳輸和微波傳輸相結合、有線與無線多種傳輸方式相結合的,一個完整的蒙古語綜合頻道。這是一個令人鼓舞和值得紀念的歷史性飛躍。

覆蓋範圍

內蒙古衛視緊跟時代步伐,突出民族特色。目前覆蓋內蒙古全境,通過亞太1A衛星傳輸。在全國31個省市區400多個地市縣落地入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長沙、西安、鄭州、太原、武漢、南昌、南寧、貴陽、杭州、瀋陽、青島、牡丹江、惠州、深圳、珠海、柳州、曲靖、安順、宜賓等國內一些大中城市入網,收視人口近3億。在蒙古國烏蘭巴托、澳大利亞墨爾本、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均可收看到。
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內蒙古衛視新增落地廣州、杭州、瀋陽、哈爾濱、石家莊、廣東深圳、湖南湘潭、吉林白山、遼寧大連、浙江寧波、浙江紹興、廣西桂林、廣西梧州、廣西防城港、廣西欽州、廣東佛山、江蘇揚州、山西大同、江蘇泰州、江蘇徐州、江蘇崑山、江蘇泰興、江蘇姜堰、江蘇南通和紐西蘭奧克蘭地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所屬頻道

內蒙古電視台目前擁有7個頻道:
蒙古語衛視頻道
漢語衛視頻道(內蒙古衛視
新聞綜合頻道
文體娛樂頻道
經濟生活頻道
影視劇頻道
少兒頻道。

內蒙古NMTV網站導航

NMTV即為內蒙古NMTV網站導航的簡寫,內蒙古NMTV網站導航是由內蒙古工業大學的幾名學生負責運營的,以感恩內蒙古,推動內蒙古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宗旨的導航網站,網站匯集了內蒙古地區的各大知名網站,為訪客了解內蒙古,了解內蒙古的電子商務,來內蒙古進行電子商務貿易盡一份力. 網站備案號:蒙ICP備05002260號
建站時間:2008年
網站所在IP:116.114.18.27
網站PR值:5
伺服器提供商:中國新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