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s of Chant

Masters of Chant

美國歌手Gregorian在2000年09月12日發行的一張Vocal風格的專輯。

專輯英文名: Masters of Chant

歌手: Gregorian
發行時間: 2000年09月12日
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音樂類別:Vocal
專輯介紹:

來自英倫島嶼的 Gregorian 格林高利合唱團(又稱“教皇合唱團”或“上帝之聲”),由 Frank Peterson 在2000年前後精心籌劃。Frank Peterson 曾是 Enigma 的一員,知名作品有很多:如 Enigma 的《sadeness》和《Principles Of Lust》,Sarah Brightman 的《Time to Say Goodbye》等等。正因如此,我們常常可以在他們的作品中聽到與 Enigma 如出一轍的配器和編曲,而 Sarah Brightman 更是數次在作品中獻聲,為專輯平添幾分光彩。
組成 Gregorian 格林高利合唱團 的12位成員都是浸淫於教堂音樂與和聲風格,擁有深厚古典基礎,並在英國倫敦樂界有一定地位的演唱家。他們一同用傳承600年的古典美聲,演繹世紀膾炙人口的西洋流行歌曲,以天籟般的優美和聲演繹流行音樂,別有滋味。他們的作品曾在全球34個國家發行、在7個國家創下前10名的成績,獲得1張白金及7張金唱片的殊榮。幾乎使得格林高利的聖音傳遍全世界,全球幾百萬銷售業績的理想終於成為了現實!
他們的專輯據說全都是在大教堂中完成錄音,加之成員都有參加教會唱詩班的經歷,用那些古典美聲的唱腔演繹出一首首美妙動聽的歌曲,曲中隱隱飄出一絲莊重聖潔的味道,音域寬廣迴蕩,令人不得不靜下心來停下忙碌的腳步仔細聆聽,使人仿佛和上帝很接近似的……
在此有必要介紹一下所謂的“Gregorian Chant 格林高利聖歌”。這是在羅馬天主教會的正式禮拜儀式中所唱的聖歌,起源於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當時有位教宗叫格林高利一世(Gregorius Magnus,任職期間公元590~604),他曾將這些聖歌編輯成冊,因此後世人稱其為“Gregorian Chant 格林高利聖歌”。Gregorian Chant 格林高利聖歌具有以下特徵:歌詞全是拉丁文,是無伴奏、無和聲的單一旋律線,節奏非常自由,採用不同於“大小調系統”的調式音階,同時還具有客觀的、非個人的與超世俗的性質。這種聖歌音樂與禮拜儀式密不可分,它們可算是“功能性的音樂”,亦即具有特殊功用的音樂,不具娛樂價值。它們主要旨在表達歌詞的宗教內涵,而不注重官能美感或情感訴求。但有趣的是,中世紀許多俗樂與民謠卻改編自格林高利聖歌的曲調。
聖樂對中世紀的歐洲人而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時,社區的每一份子都必須參加宗教聚會,並在聚會中唱聖歌。天主教的主要禮拜儀式有兩種:“彌撒”與“日課經文”,格林高利聖歌就是套用在這兩種天主教的禮儀歌曲。例如,彌撒常用部分的歌曲包括《垂憐曲》或《慈悲經》、《光榮頌》或《榮耀經》、《信經》、《歡呼歌》或《聖哉經》、《羔羊贊》,在中世紀時都是用格林高利聖歌來吟唱。因此一般民眾對於格林高利聖歌的熟悉程度就如同今日一般民眾對於本地流行歌曲的熟悉程度。
Gregorian Chant 格林高利聖歌 只用人聲,沒有和聲和對位,旋律簡單,不用變化音和裝飾音,音域也很窄,一般不超過八度。雖然它的旋律沒有明顯的節奏重音,速度徐緩,但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詞的抑揚頓挫。Gregorian Chant 在產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古希臘、希伯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音樂,因此,它使我們了解了已失傳的古代地中海地區的音樂文化。同音,Gregorian Chant 也孕育了西方一千多年來的音樂藝術。Gregorian Chant 以極簡單、極低沉的管風琴為背景(或完全無背景音樂),壓抑的男聲如潮水般連綿起伏,時而徘徊於幽沉的低音部,時而又突然攀升至難以想像的高音區,音域跨度之大和對人聲要求之高,是其它 Early Music 所不能比擬的。
專輯曲目:
01. Brothers In Arms
02. Tears In Heaven
03. Wish You Were Here
04. Moment of Peace
05. Close My Eyes Forever
06. Angels
07.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08. Sacrifice
09. Only You
10. Be
11. Heroes
12. Hymn
13. Sadness, Pt. 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