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KAIST,也被稱作韓國高等科技院,是坐落在韓國大田廣域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2013年,KAIST有10200名在讀學生和1140名教師及研究人員。KAIST在2014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51位;在2014年的QS亞洲排名中位列第2位;在2014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50年以下院校百強排行榜》中,KAIST位列世界第三位。KAIST給包括國際學生在內的絕大多數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全額獎學金。碩博連讀的學生可以免除兵役,KAIST是韓國唯一具有此資格的高校。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韓國科學技術院韓國科學技術院
1971年2月16日在韓國首爾建立韓國高等科學院(KAIS);
1973年3月5日第一屆碩士生入學;
1975年8月20日舉行第一屆碩士生畢業典禮;
1975年9月12日第一屆博士生入學;
1978年8月19日舉行第一屆博士生畢業典禮;
1980年12月31日與KIST合併成立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Advanced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
1989年6月12日KIST與KAIST分拆,保留KAIST的名字;
1989年7月4日KAIST合併韓國科技院(KoreaInstituteofTechnology),遷至韓國大田;
1990年12月17日,舉行第一屆學士學位授予儀式;
1996年10月1日建立韓國先進學習研究院(KoreaInstituteofAdvancedStudy);
2004年5月4日成立國家納米製造中心(NNFC);
2008年1月1日更改其名稱為KAIST,取代KoreaAdvanced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
2009年3月1日合併信息通訊大學(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University,ICU),將其作為KAIST信息科技學院。

役屬機構

韓國科學技術院是韓國教育部管轄之外、屈指可數的幾所大學之一,直屬於科學技術部。

地理位置

韓國科學技術院韓國科學技術院
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是一個半島。南北較長,東西南北的氣候不同。整體上屬於溫帶氣候,與同一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年氣候溫差較大,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夏天炎熱,春秋兩季則天氣晴朗,空所清爽,非常舒適。
大田廣域市(韓文:대전광역시,英文:Daejeon)為韓國第5位的大城市,是大韓民國中西部的地方行政單位。大田市原來屬於忠清南道,但1989年成為國家直轄市,後來又改稱廣域市。現市內高級教育機關達到59所,學生人數超過110,000人。當地並擁有很多科學技術研究院。大田原為小村,1905—1914年鐵路通過後興起。1943年設市。是韓國中部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樞紐,韓國的六大城市之一。

校園氛圍

韓國科學技術院韓國科學技術院
這裡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習和科研而準備的。在KAIST的校園內徜徉,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這裡的人們說,區分KAIST的白天和晚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所有的時間都是用來學習和研究的。學校的各種管理體系都是按24小時工作模式設計的;24小時實驗課;圖書館24小時開放;宿舍24小時不鎖門。在這裡,不僅許多試驗和實習都排在晚上,甚至連考試也不例外。熄燈時間、早點名,這些名詞對KAIST的學生來說已經很遙遠了。
在這裡,除了一些熱門的實驗室會24小時安排實驗外,似乎沒有什麼必須每天熬夜的理由。不過對KAIST的學生們來講,這是一個無需議論的話題。有的學生會24小時泡在試驗里,然後再用24小時睡大覺。更多的人會早一點結束夜間的學習,為明天做好準備。夜晚,本來是學生們可以放鬆一下的時間,在花前月下談天說地。但是在KAIST,你感覺不到這些。實驗室里那種熱烈的氣氛、圖書館裡面人滿為患的場面,會讓你感到,夜晚本來就應該這樣度過。
應該說,是KAIST倡導的自由的學習環境,點燃了學生們求知的熱情。學生們有了更多的自由,對自己的學業有了更多的選擇權,這種自由也就形成了自覺的、習以為常的刻苦。KAIST向學生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在這裡,本科生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研究課題,更有甚者,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學生們都可以不分年級,不分專業地自由選修,合格後即可以拿到學分。本科生如果在企業里實習成績優秀,就可以用實習成績代替畢業論文。

學生狀況

從1975到2014年,KAIST為社會輸送了48,398名畢業生,包括13,743名學士生,24,776名碩士生,9,879名博士生。根據2014年4月的統計數據,KAIST有10,146名學生,其中學士生3,980名,碩士生2918名,博士生3,518名。一部名叫《KAIST》的韓劇就是取材於KAIST學生的學習生活。
KAIST給包括國際學生在內的絕大多數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全額獎學金。博士生可以免除兵役,KAIST是韓國唯一具有此資格的高校。此外,許多課程使用英語授課。根據韓國中央日報的排名數據,KAIST有超過80%的專業課程使用英語授課。
KAIST有自主而靈活的學制系統,而其他韓國院校要求遵循韓國政府制定的錄取和課程要求。KAIST的學士學位生可以隨意更改其專業。碩士生、研究生需要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才能畢業。
有來自超過60個國家、大約600名國際學生就讀於KAIST,使KAIST成為全韓國民族多樣化最明顯的學校。
畢業後,超過70%的學士生選擇升學,其中50%留在KAIST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45-50%的學生通過KAIST的預錄取進入KAIST,這樣他們就可以跳過高中的最後一學年。另外,很多學生選擇KAIST的碩博連讀項目,因而他們中很多人在拿到博士學位時不足30歲。

科研水平

KAIST擁有具備國際水準的教育、研發設施,實施學士、碩士和博士連讀制度,採用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制,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高理論知識和實際套用能力的高級人才,為韓國的技術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調查,該院畢業生大部分進入韓國民間大企業、研究所和教育機構、政府機關,用人機構滿意度達90.3%;截至2003年,在全國總計20,821名教授中,有10%畢業於該院。
KAIST現建有尖端科學研究所、科學英才教育研究所、數學研究所、納米科學技術研究所、機械技術研究所和人工衛星研究中心、腦科學研究中心、半導體設計教育研究中心等共9家研究所、34家研究中心(國家指定的研究中心有9家)及62家不同領域的研究室,堪稱韓國基礎和高技術研究的搖籃。2003年該院研究經費為1,151億韓元(約合1億美元),研究課題973個,教授人均科研經費2.47億韓元。截至2003年末,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33,114篇,其中國外刊物22,077篇;2003年在SCI發表論文1,577篇,教授人均4篇。2003年註冊專利261項,其中國內和國外分別為181項和80項。該院建有技術創新中心和新技術事業支援團及專業孵化器,迄今畢業生成功地創辦了580餘家高技術風險企業。

合作企業

KAIST既承擔國家課題研究,同時也接受企業委託開發,與三星電子、現代電子、LG半導體、SK通信等多家著名企業建立了產學合作關係,根據企業需求從事課題共同研究和定向人才培養,所需經費由相關企業提供。雖然KAIST的歷史不長,但是其畢業生活躍在韓國的三星電子、LG電子、現代汽車、電信等很多大企業。
KAIST與美、日、法、德、中國等世界22個國家的57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包括中國的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大學等高等院校,每年頻繁地開展學者互訪、學生交換、信息互通和合作研究。

發展目標

KAIST的未來發展目標,是通過不斷增加投入,改革體制、更新設施和提高教研質量。在今後五年內,政府將投資1000億韓元對其予以資金支持。具體實施項目包括招聘具有世界水平的教授、對成績顯著的優秀教授予以重獎等,同時進行課程改革,將增設藝術、商務、醫學、法學等專業課程。

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數學、套用數學、化學、機械工程、工業工程、材料工程等。
研究生專業:物理學、化學、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工業設計、工業管理、醫學、金融、傳媒等。
學制
一年兩個學期,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春季學期三月到六月中旬,秋季學期九月到十二月中旬。本科四年,最長六年。碩士二年,博士七年。如果不能按期畢業,將被退學。

獎學制度

KAIST以獎學金的形式資助學生繳納全部或部分學費及生活費。由獎學金評審委員會決定獎學金數額和享受獎學金時間。KAIST有兩類獎學金可供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請,一種
獎學金(KAISTscholarshipprogram),一種是校外獎學金(ExternalScholarshipProgram)。
除了學校提供的獎學金外,還有一些政府提供的獎學金項目。韓國為補足韓國本地學員不足的情況,吸引優秀科研人才並拉近與歐美等國的科研實力差距,保持通信、科技等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以及配合韓國的經濟發展方向,以大中華地區為主要目標市場,培養了解韓國文化與懂得韓國科技的複合型人才的目的,為理工科研究生提供了豐富的獎學金優惠。韓國的理工科研究生獎學金作為一種普及型福利型制度,申請非常容易。成功入學的申請人將有97%以上的可能性得到獎學金。而得到獎學金的申請人絕大部分是拿到了包括生活費在內的全額獎學金。
獎學金包括:國際機票、生活費、學費、研究費、住宿費
獎學金來源:韓國政府、韓國大學、韓國企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