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YMC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

IYMC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

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International youth Mathematical contest 簡稱:IYMC)創立於 1950 年,是一項國際級的競賽項目,更是現今各類數學競賽之鼻祖,與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並稱為兩大世界級數學大賽的著名競賽活動。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著重強調研究問題、解決方案的原創性、團隊合作、交流以及結果的合理性。 IYMC組委會匯聚國內外的頂尖教研機構,公益慈善組織及優秀中國小校,向參賽學生展示面向新世紀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成果和公益創意。IYMC以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了解贏得了學生、老師和家長的信任;而全新專業的競賽設計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為中國孩子創造全新的競賽體驗,成為中國高品質、有著非凡號召力和創造力的校園文化活動。

發展歷程

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InternationalyouthMathematicalcontest簡稱:IYMC)創立於1950年,是一項國際級的競賽項目,更是現今各類數學競賽之鼻祖,與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並稱為兩大世界級數學大賽的著名競賽活動。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著重強調研究問題、解決方案的原創性、團隊合作、交流以及結果的合理性。
事實上,現代意義下的青少年數學競賽源於歐洲的匈牙利。1894年,為紀念數理學家厄特沃什-羅蘭而組織的數學競賽,其目的是為了發現並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份的青少年,培養他們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係。在本世紀30年代,前蘇聯組織了有更多中小學生參加的範圍廣泛的數學競賽活動。1934年和1935年由列寧格勒大學和莫斯科大學主辦的中小學生數學競賽,率先採用了“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的稱謂。由於智力競賽與體育競賽相類比,同樣強調執著追求、奮力拚搏的參與精神,這一點逐漸成為世界範圍的共識,到了今天,在許多國家和地區IYMC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有被稱為“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宗旨

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選拔賽遵循科學無國界的原則,以搭建青少年國際數學學習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激發世界各地青少年的數學學習興趣,增進世界各地青少年的友誼與合作為目的。大賽旨在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以及對新知識的探索和套用能力,挖掘青少年的數學潛能,推動青少年數學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使數學學習興趣化、國際化,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目的

為世界各地熱愛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青少年兒童提供展示才能、交流知識的平台;探索建立世界各地區從事青少年教育事業的機構和人士密切合作的長效機制,共同推進青少年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各國家、地區數學教育活動的有序展開提供支持和保障。

時間

每年舉辦一屆,時間定於2月,詳細時間由各成員國所定的東道主安排。

主辦

由參賽國輪流主辦(或者指定國家常年舉辦),在各成員國國內總決賽時,協會將委派觀察員監督比賽過程。

對象

參賽選手為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三年級,每個國家每年級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另派2名數學家為國家隊領隊。

試題

試題在每年的1月由各參賽國提供,由東道主精選後提交給主試委員會表決,產生8道題。試題確定後,譯成英、法、俄、日、西班牙、中文等工作語言。

考試

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3.5個小時,考4道題目。同一代表隊的選手被分配到多個不同的考場,獨立答題。每道題8分,滿分為48分。

獎勵

競賽設金牌、銀牌、銅牌,比例大致為1:2:3;約有一半的選手獲獎;各屆獲獎的標準與當屆考試的成績有關。

我們的里程碑

在20世紀上半葉,世界出現了一股舉辦青少年數學競賽的熱潮,不同國家相繼組織了各級各類的數學競賽,先在學校,繼而在地區,後來進行全國性競賽活動,逐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國際競賽系統,它既為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IYMC)的誕生準備了條件,又為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1950年,經過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委員會的積極籌劃、活動,列寧格勒大學、莫斯科大學數學委員會、美國數學套用聯合會、瑞典皇家科學院通過一項決議正式成立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協會,確定了開展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的計畫。該計畫得到了國際數學聯合會、國際數學聯盟、國際數學競賽聯盟、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歐洲數學協會、美國運籌及工業和套用數學協會、美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美國數學協會、美國數學聯合會等多個權威數學組織的贊助。IYMC活動主辦充分利用各學會在國際上的權威影響力和教育資源,經過精心整合、籌劃,IYMC的運轉逐步制度化、規範化,有了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常規,為歷屆東道主所遵循。
1950年2月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第一屆競賽,首屆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僅有12支代表隊參加,分別來自匈牙利、前蘇聯(俄羅斯)、捷克、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12個國家,參賽總人數125人;1980年由於東道主捷克因為政治事件而停賽一年外,每年一屆;最初幾屆只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參加。
按照最初的競賽計畫,IYMC組織工作由幾個參賽國家輪流承擔,到了1981年,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協會專門成立了IYMC組委會,負責尋求IYMC每年的組織者。到1990年美國舉辦第40屆時,已發展到54個國家和地區的398名選手。到1999年在羅馬尼亞舉辦第49屆時,又增加到81個國家和地區,共670名選手。到2010年在哈薩克斯坦舉辦第60屆時,又增加到106個國家和2100名選手。到2011年第61屆時,參賽隊伍達到了106支代表隊、參賽總人數2153人,前61屆總計參賽團隊共5277支,參賽總人數41371人。而今年的參賽團體就達到166支,人數近萬人,創歷史之最。據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協會調查數據顯示:世界各國教育部門培養學生IYMC知識是從國小三年級的,如匈牙利、俄羅斯(前蘇聯)、捷克、烏克蘭、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西班牙、義大利、英國等。
1950 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第一屆
1951 波蘭舉辦了第二屆數學競賽
1961 東德第11屆數學競賽
1962 越南第12解數學競賽
1969 加拿大第19解數學競賽
1970 倫敦第20屆數學競賽
…… ……
1990 洛杉磯第40屆數學競賽
1992 莫斯科第42屆數學競賽
1993 巴西利亞第43屆數學競賽
1994 東京第44屆數學競賽
1999 羅馬尼亞第49屆數學競賽
2010 阿斯塔納第50屆數學競賽
2011 巴西利亞第51屆數學競賽
2012 德國柏林第52屆數學競賽

IYMC來到中國

2010年,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IYMC應教育部、文化部等部委及廣大學校、師生和家長的邀請走入中國,從此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IYMC充分利用協會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與教育資源,積極籌劃中國區選拔活動。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以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了解贏得了學生、老師和家長的信任,成為中國最值得尊重、高品質、有著非凡號召力和創造力的校園文化活動。
目的:激發和挖掘世界青少年的數學潛能;引導少年對數學的興趣;培養青少年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發現科技人才的後備軍;促進世界各國數學教育的交流與發展。
時間:每年舉辦一屆,時間定於2月,詳細時間由各成員國所定的東道主安排。
主辦:由參賽國輪流主辦(或者指定國家常年舉辦),在各成員國國內總決賽時,協會將委派觀察員監督比賽過程。
對象:參賽選手為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三年級,每個國家每年級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另派2名數學家為國家隊領隊。
試題:試題在每年的1月由各參賽國提供,由東道主精選後提交給主試委員會表決,產生8道題。試題確定後,譯成英、法、俄、日、西班牙、中文等工作語言。
考試: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3.5個小時,考4道題目。同一代表隊的選手被分配到多個不同的考場,獨立答題。每道題8分,滿分為48分。
獎勵:競賽設金牌、銀牌、銅牌,比例大致為1:2:3;約有一半的選手獲獎。各屆獲獎的標準與當屆考試的成績有關。
主試委員會:主試委員會有各國的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主席組成。這個主席通常是該國的數學權威。
主試委員會的職責有6條:
A、選定當年考試的試題;
B、確定當年考試的評分標準;
C、用工作語言準確表達試題,並翻譯、核准譯成各參加國文字的試題;
D、比賽期間,確定如何回答學生用於書面提出的關於試題的疑問;
E、解決個別領隊與協調員之間在評分上的不同意見;
F、決定獎牌的個數與分數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