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 Now

Groupon Now

Groupon Now是Groupon團購網站推出的一款新軟體。

基本信息

簡介

Groupon NowGroupon Now

國外科技網站Mashable訊息稱,全球最大的團購網站Groupon計畫在2011年4月份發布一款新的套用,Groupon希望這款套用能夠改變人們選擇進餐、購物和娛樂的時間和方式。
該移動套用名為GrouponNow,在吸引外界關注的同時它也更加簡單易用,但是與Groupon目前的每日購物模式有著根本的改變。當用戶打開其智慧型設備應用程式時,兩個按鈕就會呈現在他們的面前:我餓了和我很無聊,點擊任意按鈕後,該程式就會根據用戶所在地提供一份標有詳細時間的每日交易列表。
GrouponNow的優勢在於,此前當地廠商並沒有找到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來管理那些變質的食品存貨,而且勞動力也不好支配。那么為什麼要在淡季浪費這些資源呢,你可以通過定製性價高的GrouponNow套用有效的利用資源。
Groupon創始人兼CEO安德魯·梅森(AndrewMason)表示:“對於商家來說,每天的交易就像保持牙齒潔白,而GrouponNow就是牙刷,它就像每天刷牙一樣延續的生意。”

由來

在梅森成為世界上最大團購網站的創始人之前,他有著一個更加崇高的理想———幫助解決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問題。離開學校組建ThePoint之前,他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公共政策的碩士學位。ThePoint是一個民意收集工具,用來徵集大眾普遍認同的意見,用以說服公司和公務機關對現有政策做出改變,比如推動聯邦政府將選舉日正式確定為全國性假日。ThePoint並不成功,因為沒有人出來發表意見,有關的公司和政府機關也對它收集的資料不感興趣。但是這個創意卻完美地和本地消費市場連線在了一起。公司或許不會理會數百個憤怒的抗議者,但卻非常樂意給出5折的折扣,只要同樣數量的人群能夠成為他們的顧客。
2008年11月份,由ThePoint脫胎換骨而來的Groupon正式上線運營。梅森也認識到這一模式要想成功,大量銷售員工持續不懈地收集各種小店的資料,並且與他們正式簽約必不可少。Groupon的構想正式成型之後,迅速在1年多一點時間內募集到了1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很快,大規模的銷售隊伍就建立了起來,Groupon無所不用其極的資料收集步伐也隨之跟進。
其實在此之前,網際網路界也曾經有人嘗試過搭建團購網站,比如保羅阿倫投資過的Mercata,但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之後,這些網站也隨之銷聲匿跡。相比之下,Groupon切入市場的時機更好。因為它和Facebook和iPhone是同一代的產品,精準行銷第一次在技術上成為可能,同時團購參與者也可以很方便地在社交網路中和朋友共享他們的收穫。
在一開始,Groupon發給客戶的郵件其實只是為了好玩。公司為此聘請了70位笑話段子寫手,給客戶寫各式各樣好玩的郵件,以此來提起客戶的好奇心,並促進銷售。到了2009年,Groupon已經有了120名雇員,並且每天在30個城市裡給客戶傳送大概30封這樣的郵件。現在,Groupon已經有了5900名雇員,每天在550個不同的市場中對外傳送超過900封類似郵件
Google曾開出60億美元天價
隨著團購的交易量不斷放大,外界對於Groupon的興趣也在與日俱增。Google對地方分類廣告市場有著自己的想法,並在去年秋天開始和Groupon商討併購事宜。據兩位知情人士稱,當時Google開出了60億美元的價碼,但最終因為擔心遭到反壟斷訴訟而被迫放棄。同時,由於Groupon的盈利增長非常強勁,它的投資人也認為Google給出的價碼過低。當談判啟動的時候,Groupon每月的銷售能力是7千萬美元,而到了今年1月份,這一數據已經漲到了2億美元。
在拒絕Google之後,Groupon從多家頂級風投公司獲得了9.5億美元的進一步注資。這些風投獲得的股份多數來自Groupon早期的投資人,他們出售股份退出並拿到可觀的投資收益。Groupon現在正在積極準備在資本市場進行IPO,有可能的話會是今年年底。“我們肯定都會在某個合適的試點上市融資。”Groupon公司主席Lefkofsky如此形容Groupon以及其他新一代成長起來的網際網路巨頭,比如Facebook和Twitter。
競爭對手是Groupon必須時刻警惕的風險之一,其中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位於華盛頓的LivingSocial,它比Groupon還早一年創建。去年12月份,這家公司拿到了Amazon.com1.75億美元的投資,目前也正接近於完成和另外一些風投關於3-4個億美元的第二輪融資。
另外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消費者經常購買了Groupon的折扣券,但最終卻沒有把他們用出去,最終這對提高商家的交易量毫無幫助。每一個聲稱和Groupon合作並且盈利的商戶都很矛盾。“大多數人只是因為這次折扣來到店裡,只有很少數的客戶最終變成常客。”餐館老闆FilippoCaffari說。他從今年開始使用Groupon,用它來替代之前在報紙打廣告的做法。
過去,梅森和他的團隊對這些質疑一直予以否認。他們聲稱,多數商戶都對合作效果滿意,這一模式的效果也持續得到了經驗的的驗證。但隨著GrouponNow的即將上線,梅森團隊的態度開始有所改變,並不那么堅持此前模式的效果。“運作一年之後,我們就發現現有的商業模式非常容易被複製。”Lefkofsky說。梅森則補充道:“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我們商業模式中最本質的問題。很早我們也意識到了實時交易系統是競爭對手所難以複製的。”

機遇和挑戰

GrouponNow在很多方面都和現有的Groupon不同。此前的商業模式也因此被梅森和團隊視為Groupon1.0.比如和推銷客戶去嘗試一個他們通常並不會嘗試的東西不同的是,GrouponNow現在的作用則是在客戶做決策的時候起到一定的影響。而且和以往的郵件所截然不同的是,客戶只能登錄Groupon的網站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種信息。
和Groupon此前的模式能輕易在短期帶來大量客戶流不同,GrouponNow能夠帶來的客戶流量可能更小,但卻更有用。GrouponNow最大的用處在於商戶並不需要為客戶流的峰值而儲存大量的庫存。“如果我們將商戶的庫存降低10%,客戶的現金流以及盈利能力都能夠有質的飛躍。”Groupon總裁RobSolomon說。如果有可能,未來小商戶的物流狀況將有可能和航空公司相媲美,物流的供給和需求能夠得到完美對接。
但是正如Groupon所引發的爭議一樣,GrouponNow能否真正實現“不被山寨”也在業內引發了很大的爭議。GrouponNow或許在技術上比其他團購網站更加先進,但並不能阻止其他公司通過創新實現超越。LivingSocial近期就上線了自己的實時團購系統,其他公司也在積極向這個領域發展。一場新的團購暗戰正悄悄拉開序幕。

拒絕山寨

正如有經驗的用戶所知道的那樣,Groupon每天傳送的電子郵件涵蓋範圍極廣,從折扣套餐到按摩服務,應有盡有。但是客戶需要預先付費,比如付大概50-100美元買下一期完整的跳傘培訓課,Groupon然後與商家就此進行分成,拿去其中大概40%-50%的費用。
同時客戶們也知道,Groupon並不是目前唯一提供這種團購服務的網路服務商。Groupon的競爭對手有一長串名單,而且這個名單正在變得更長。從匆忙上線的LivingSocial、TIPPR、Bloomspot、Scoutmob以及BuyWithMe等小網站,到一些運作成熟的公司。這些公司切入這塊市場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Groupon的商業模式並不複雜,它非常容易複製!支持服務的後台服務系統對技術的要求也不高,只需要有足夠多的客戶經理對儘可能多的餐館、美甲店打電話推銷服務即可。而消費者們,看到Groupon給出的折扣價格,當然也不會反對有更多的團購網介入競爭。
GrouponNow則是梅森的另一個嘗試,他儘可能讓自己的商業模式變得難以複製。它試圖讓大眾消費市場和消費者的消費時間進行無縫對接。這個嘗試,梅森不僅想改變人們的就餐時間,他還想讓Groupon更進一步嵌入每個商家和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去。
“我們希望消費者一出門就計畫著能用Groupon做些什麼。”梅森說。而Groupon的投資人哈里·惠勒,說服梅森將GrouponNow的原始界面簡化成目前兩個選項———“餓了”和“無聊了”。惠勒說:“如果運作得當,Google目前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在我們看來就會變得非常小。因為GrouponNow切入的才是美國本土交易量最為頻繁的那塊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