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數字視頻光碟

DVD數字視頻光碟

DVD數字視頻光碟它不僅可用於影視娛樂,還可用於多媒體計算機等領域。

介紹

DVD:至今有許多人把DVD視為Digital Video Disc(數字視頻光碟)的縮寫,即“數字通用光碟”,是CD/LD/VCD的後繼產品。 DVD從1994年下半年提出初步規格到1996年年初樣機的出現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可謂發展迅速,是娛樂業公認的新一代標準的存儲技術。而且,計算機業對其做出的反應也十分積極。事實上,從1995年9月,索尼/飛利浦和東芝/時代華納兩大DVD開發集團達成DVD統一標準後,DVD的內涵有了很大的變化,它已成了數字通用光碟,即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英文縮寫。Versatile"通用"的含義表明了DVD用途的多元化,它不僅可用於影視娛樂,還可用於多媒體計算機等領域。目前按其用途可分為5種類型:1.計算機用唯讀光碟--DVD-ROM;2.家用型影音光碟--DVD-Movie;3.專供音樂欣賞的DVD Audio;4.只寫一次的光碟--DVD-R;5.可讀寫多次的光碟--DVD-RAM。

發展

九十年代初,美國電影製片業顧問委員會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萊塢七大電影製片公司的願望書,其中一項就是要求能在一張CD中記錄一部標準長度(135分鐘)的視頻節目,並要求高於LD的圖像和聲音質量。要知道VCD的圖像解析度只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顯然單從視頻性能就不能滿足上述要求。鑒於好萊塢影視集團在世界娛樂業中的影響力,硬體廠商又開始了新的努力,可以說這就是研製DVD的動因。

1994年的春天,美國好萊塢的七大電影公司組成的一個組織——“HDVAGroup”,考慮到數位化的高畫質電視將在家庭中逐漸普及,家庭化的數字高品質影片將有極大的市場潛力,於是便聯合倡議。

與此同時,MPEG工作組在1991年也開發出了MPEG-2壓縮編碼方案,在相同的解析度下,它比MPEG-1有高得多的壓縮質量(平均壓縮比約為1:40),但是,如果採用高解析度(後來DVD的解析度是720×480[NTSC制式]和720×576[PAL制式]的解析度),存儲媒介的容量就必須更大,數據率更高(每秒鐘最高近10Mb,而VCD只有1.15Mb)。但前提是當時為了照顧現有設備和CD光碟的可使用性,而採用了MPEG-1標準。若要採用MPEG-2標準就必須開發容量更大的光碟和全新的讀取和刻錄設備,因此研製大容量光碟系統成為第一要務。

物理結構

最常見的DVD,即單面單層DVD的資料容量約為VCD的7倍,這是因為DVD和VCD雖然是使用相同的技術來讀取深藏於光碟片中的資料(光學讀取技術),但是由於DVD的光學讀取頭所產生的光點較小(將原本0.85μm的讀取光點大小縮小到0.55μm),因此在同樣大小的碟片面積上(DVD和VCD的外觀大小是一樣的),DVD資料儲存的密度便可提高,也就是說,DVD資料容量的提升,可以說是拜光學讀取頭的進步之賜。

碟片直徑:120mm

碟片厚度:0.6mm/面

雷射波長:635-650nm

數值孔徑:0.6

光道間距:0.74μm

最小凹凸坑長度:0.4μm

糾錯碼的長度:RS-PC

修改信號調製方式:8-16

碟片表面的利用率: 86.6平方厘米

每個扇區位元組數: 2048-2060位元組/扇區

分類

目前按其用途可分為5種類型:

DVDVideo:用於觀看電影和其他可視娛樂。如果採用雙面且每面又雙層,總容量可達17GB。

DVD-ROM:基本技術與DVDVideo相同,但它包含與計算機友好的檔案格式。用於存儲數據。

DVD-R:其容量是4.7GB。實際上又用於專業創作和一般用戶使用兩個的版本。用戶使用DVD-R只能寫一次。

DVD-RAM:這使DVD可以用做虛擬硬碟,能隨機存取。原始是2.6GB的驅動器,容量可以增至每面4.7GB。可以重寫100000次。

DVD-RW : 類似DVD-RAM,但是採用順序讀-寫存取,更像電唱機而不是硬碟。每面的讀寫容量是4.7GB。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