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TA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簡稱CAFTA。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簡介

CAFTA全名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前景論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必然性及前景On the Certainty and Prospects of Building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世界經濟研究World Economy Study>> 尤安山. -, 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困難與前景ASEAN-China FTA: Problems and Prospects。

影響

中國-CAFTA中國-CAFTA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和東協雙方各自與外部建設的第一個自貿區,目標是構建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的龐大統一市場。該自貿區從中國提議到雙方《貨物貿易協定》的達成,僅用了短短4年時間,這充分反映了中國與東協增進合作、共同發展的迫切願望。

CAFTA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方面,我們已經看到,雙方的貿易、投資等合作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意識到,CAFTA建設是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貨物貿易協定》實施後,必將出現許多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這就特別需要雙方積極探討和應對。

中國和東南亞各國資源稟賦各具優勢,產業結構各有特點,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近些年來在CAFTA這一區域,中國與東協國家本著平等互利的方針,在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正呈活躍之勢,逐漸形成了寬領域、多層次、廣支點、官民並舉的良好的區域合作新局面。

中國與東協在半年前也就是第八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上,已簽署了《落實中國與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畫》,作為2005年-2010年間全面深化和拓展雙方關係和互利合作的“總體計畫”,這一總體計畫實施必將極大推進CAFTA建設。

隨著CAFTA建設的全面實施,中國與東協及其成員國必須也能夠加大合作力度,豐富合作內涵,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

中國與東協在CAFTA建設的同時,合力推動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則符合我們共同的經濟利益和經濟成長要求。中國與東協及其成員國的合作,已成為一個古老的亞洲正在走向復興、一個嶄新的亞洲正在蓬勃崛起的重要力量。

營造持續強勁區域影響力的三點建議

中國與東協雙方應加快CAFTA的投資協定和服務貿易協定的談判,這是增進合作、共同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CAFTA得以建成的客觀要求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的建設,必將給這一區域帶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在此,筆者就營造持續強勁區域影響力提三點建議。

開好頭 是重要保障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和東協雙方各自與外部建設的第一個自貿區,目標是構建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的龐大統一市場。該自貿區從中國提議到雙方《貨物貿易協定》的達成,僅用了短短4年時間,這充分反映了中國與東協增進合作、共同發展的迫切願望。
眾所周知,CAFTA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方面,我們已經看到,雙方的貿易、投資等合作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意識到,CAFTA建設是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貨物貿易協定》實施後,必將出現許多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這就特別需要雙方積極探討和應對。
中國有句俗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中國與東協雙方應力促《貨物貿易協定》得以順利執行,並在初期對雙方經濟成長帶來益處。與此同時,雙方還應加快CAFTA的投資協定和服務貿易協定的談判,使其早日得到簽署,這是我們增進合作、共同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CAFTA得以建成的客觀要求。

促合作 是基本原則

中國—東協自貿區伴隨著中國與東協國家貿易快速增長而誕生。
中國和東南亞各國資源稟賦各具優勢,產業結構各有特點,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近些年來在CAFTA這一區域,中國與東協國家本著平等互利的方針,在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正呈活躍之勢,逐漸形成了寬領域、多層次、廣支點、官民並舉的良好的區域合作新局面。
中國與東協在半年前也就是第八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上,已簽署了《落實中國與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畫》,作為2005年-2010年間全面深化和拓展雙方關係和互利合作的“總體計畫”,這一總體計畫實施必將極大推進CAFTA建設。
隨著CAFTA建設的全面實施,中國與東協及其成員國必須也能夠加大合作力度,豐富合作內涵,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

放眼量 發揮促進作用

CAFTA將我們之間的經濟聯繫發展到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通過市場的開放,相互間的經濟融合和經濟依存日益密切,使得共同的經濟利益凸顯。CAFTA是頗具影響力的一個自貿區,擴大共識、著力建設、創造共贏,不僅將惠及我們自身,而且必將惠及整個東亞。
眾所周知,區域經濟一體化正改變著世界經濟貿易格局。近些年來,東亞經濟一體化呈活躍、快速的發展態勢,這與CAFTA建設有著密切關係。CAFTA既是東亞經濟一體化的催化劑,又是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登高望遠。中國與東協在CAFTA建設的同時,合力推動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則符合我們共同的經濟利益和經濟成長要求。中國與東協及其成員國的合作,已成為一個古老的亞洲正在走向復興、一個嶄新的亞洲正在蓬勃崛起的重要力量。

中國企業的機遇還是挑戰

美國眾議院最終通過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

布希政府認為,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能保護美國紡織品生產商免受中國競爭威脅。但是,對該協定持反對態度的美國人士卻稱,CAFTA等於“給中國打開一扇進入中美洲市場的後門”。對於中國企業來說,CAFTA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在CAFTA正式生效前夕,中國企業必須考量這一問題。
華盛頓當地時間7月28日早晨,美國眾議院以217票對215票通過與中美洲5國及多米尼加共和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CAFTA)。該協定上個月已得到參議院批准,現在只等總統布希簽署生效。
布希在眾院投票通過該協定後發表聲明稱:“《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有助於確保自由貿易是公平貿易。正像中美洲國家的商品在美國有較低的貿易壁壘一樣,該協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美洲市場對美國商品的貿易壁壘,這有助於平衡市場,對美國工人、農民和小業主有益。”
中國對於《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何在,似乎也成了爭論的焦點,就如有專家所稱,這場爭論已經超出了圍繞市場開放進行鬥爭的範疇,它甚至已經演變為有關如何應對中國在紡織品市場的強大實力的紛爭。

針對中國的考量

CAFTA旨在聯合中美洲六國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多米尼加組成僅次於墨西哥的美國第二大出口市場。根據這一協定,美國的出口產品將免稅進入上述6國;6國免稅進入美國市場的產品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在此協定之前,上述6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已有相當一部分是免除關稅的。
但是CAFTA遇到了美國國會方面的阻力。很多民主黨議員對該協定持反對態度,來自以紡織和糖為重要產業的一些州的共和黨議員因擔心就業崗位流失也不支持這一協定。
此外,CAFTA條款允許多米尼加共和國進入美國市場,這讓美國蔗糖種植業主非常不安。而對中美洲勞工人權問題的擔心又招致美國的勞工組織摩拳擦掌準備阻撓了。
與這些有關CAFTA的公開爭論相比,更重要的還是影響面更廣的有關中國的問題。在美國及其西半球的一幫鄰國討論相互間的貿易協定的時候,中國是一個重要話題,這一事實凸顯了全球貿易格局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為美國紡織企業減壓

有專家表示,在美國與其拉美鄰國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的時候,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中國。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分量從有關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簡稱CAFTA)的爭論中即可見一斑。這場爭論已經超出了圍繞市場開放進行鬥爭的範疇,它甚至已經演變為有關如何應對中國在紡織品市場的強大實力的紛爭。
中國對於這個協定的影響力何在呢?布希政府表示,該協定能保護美國紡織品生產商免受中國企業的競爭威脅。它的理由是:通過該協定,可以在美洲建立一個自由流通的服裝市場,從而鼓勵服裝生產商將業務留下來,而不是轉往亞洲以利用其勞動力、原材料和土地價格低廉的優勢。美國政府相信,只要服裝企業留在美洲,他們就很有可能採用當地生產的紡織品原料。支持這個協定的布希政府官員也認為,該協定將使美國紡織業受惠,因為中美洲的服裝加工業更多依賴的是美國製造的線團、布匹等原料。如果這個協定無法獲得通過,中國的紡織業將因此受益,而中國幾乎不使用美國的服裝原料。

中國紡織原料入中美洲更容易?

但是美國製造業貿易行動聯盟發言人勞伊德·伍德則認為情況恰恰相反。伍德說:“確切地說,這個協定將會為中國的紡織原料進入中美洲市場打開一個後門。使經過加工的中國貨物以零關稅進入美國市場,從而把美國的紡織品原料製造商擠出市場。”
和其他對這個協定持反對態度的人士一樣,位於華盛頓的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國際項目主任羅伯特·斯考特指出,美國在1993年和加拿大及墨西哥簽訂的“北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就是一個不完善的例證,而簽訂“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會使美國重蹈覆轍。北卡羅來納州紡織業人士、著名貿易組織全美紡織業組織理事會成員切納特說,美國多數紡織品生產商對此憂心忡忡,用他們在談判中講的話來說,他們感到CAFTA等於“給中國打開了一扇進入中美洲市場的後門”。
此外,CAFTA的其他條款還允許在免稅服裝的生產中採用墨西哥加拿大生產的服裝原料。對協定持懷疑態度的人士認為,這有可能促使來自中國的走私織物進入生產渠道。他們認為中美洲國家尤其是墨西哥的海關檢查不夠嚴格。

CAFTA通過背後的對華法案

CAFTA通過的背後還有一段“故事”,這個故事和中國有關。美國當地時間7月27日下午,美國眾院議長宣布旨在對中國商品徵收反補貼稅的《美國貿易權利執行法案》過關。對於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民主黨議員英格利希來說,數年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儘管他心裡很清楚,這個經過二度“闖關”才獲通過並且與美國會兩黨之爭糾纏不清的法案最終也許只是一個“假貨”。
早在2003年,英格利希就開始不斷提出有關中國的貿易提案。在他的提案中,先是迫使中國執行貿易協定,然後是要求指控中國操縱匯率,並以此為由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然而提案卻總是石沉大海,不過終於還是讓他等到了機會,7月中旬,眾院的共和黨領袖們都在為推動CAFTA而焦頭爛額。白宮對於通過CAFTA抱著志在必得的決心,這種決心並非源於經濟因素。美國出口至中美洲六國的商品約為150億美元,這對於每年超過1萬億美元的出口額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在政治上,布希太需要CAFTA勝利,來集結國會對他的支持。此外,CAFTA是否過關,還涉及到他構建西半球自由貿易區的宏圖。
英格利希7月14日公布其新的中國貿易提案記者會上,在眾院有很大權力的賦稅委員會主席托馬斯(BillThomas)賞光出席。這一舉動已經表明,共和黨的眾院領袖們將會對這一提案大開綠燈。托馬斯也不諱言,由於英格利希堅持將中國法案與CAFTA掛鈎,因此,為了換取對CAF鄄TA的支持,他將由之前反對這項提案轉為支持。同時,英格利希也投桃報李,除了表示自己這一票將絕對支持CAFTA以外,他還保證,如果提案能付諸表決,至少還會有其他4至5名同僚將和他一樣轉向。對於共和黨領袖來說,儘管這還不能確保CAFTA過關,但至少尚可一博。這一博果然還是成功了,CAFTA以微弱票數獲得了通過。
然而,在這場交易中,美國人把中國顯然當成了無謂的犧牲者,據這份議案,美國的反補貼法將適用於中國等“非市場經濟國家”。議案還建議成立專門部門,監督中國在智慧財產權和市場準入上履行了入世協定的情況。此外,該議案還要求美國財政部明確“匯率操縱”的定義,並在向國會提交的半年報中考察中國在匯率問題上的執行情況。部分美國製造商對該議案十分推崇,因為若其通過,美製造商就將多一項貿易救濟“武器”。
一位接近中國商務部的人士告訴記者,美國在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反傾銷調查中採取“替代國價格”,已將政府補貼因素考慮在內。“若美方以‘反補貼’對中國等施以‘雙重處罰’,如此做法有失公平”。在該人士看來,眾議院之所以“放行”議案,更多地是為換取在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上的支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