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7A

C-17採用大型運輸機常規布局。機翼為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角25°,NASA翼梢小翼高2.90米。懸臂式T形尾翼。垂直安定面與機身連線處向前伸有小背鰭,嵌入式方向舵分為上、下兩段,升降舵分為兩段。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可靠重力應急自由放下。前起落架為雙輪,主起落架為6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主起落架鏇轉90°向里收入機身兩側整流罩內。可在鋪設與未鋪設的跑道上使用。起落架裝有碳剎車裝置。

大概介紹

C-17剛一出現就憑藉先進性能,創造了許多世界航空記錄。C-17運輸機曾在1993~1994年在貨運類別中22次創造了爬高和速度記錄,這次又刷新了這兩項記錄並創造了11項新記錄。2001年底,C-17在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創造了13項航空新記錄。新記錄有待美國國家航空協會鑑定確認。最近創造的記錄是:·裝載1000~40000千克有效載荷達到最大高度;·無有效載荷達到最大高度;·裝載最大有效載荷飛到2000米;·無有效載荷、穩定持久平飛達到最大高度。
C-17飛機的機組只需3個人,即正副駕駛員和貨物裝卸員。用人如此少,因為座艙採用先進數字式航空電子系統,包括4個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和兩個通用電氣公司電子部的平顯儀,集中顯示各種信息,減輕了駕駛員的工作負擔。機上採用通用電氣公司的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漢尼韋爾公司的複式大氣數據計算機。發動機以及飛行操縱數據也可由多功能顯示器顯示。導航通信可全頻率調諧。任務和通信顯示器具有頻率和頻道預先存儲能力,它既可人工操縱又可使用預先編好程式的磁帶來改變正在進行的飛行計畫而不干擾導航系統。採用特里達因公司的操縱警告系統,主警告器可自動提供主系統的監控,並可在顯示屏上顯示可見監控信號,還可在機內通話系統中發出聲響或語音信號。另外裝有德爾科電子公司的航空電子設備,包括任務計算機和電子操縱系統;漢密爾頓標準公司的飛機和發動機數據管理系統計算機;漢尼韋爾公司的自動測試設備和輔助系統數據採集和控制系統;特列豐尼克公司的無線電管理系統。除了正常的飛行信息外,顯示系統還可提供飛機各系統的狀態、必要的應急程式和常規的檢查項目表等。
C-17的主起落架有22個輪子。該機最窄可在18.3米寬的跑道上起落,能在90×132米的停機坪上運動,在27.5米寬的跑道上就可以完成180`的轉彎。
C-17容戰略和戰術空運能力於一身。在貨艙設計上,儘管C-l7外形尺寸和C-141差不多。但其貨艙尺寸卻與外形尺寸比C-17大的C-5“銀河”相當。按能在貨艙中兩排布置6輛卡車的要求,貨艙寬度為5.48米,長26.82米,高3.76米。吉普車可3輛並列,也可裝運3架AH-64攻擊直升機。各種被空運的車輛可直接開入艙內。機艙中心線和機艙兩壁可裝摺疊式座椅。空投能力包括空投27215~49895千克貨物,或空降102名傘兵。為了裝載陸軍最重的裝備——55噸重的M1主戰坦克,貨艙地板由鋁合金縱梁加強,達到了60噸的最高承載能力。
新的62噸的M1A2型主戰坦克也可順利承載。地板上布置了系留環、導軌、滾珠、滾棒系統等設施,這些設施延伸到可在飛行中放下的貨橋上,貨橋上有貨物降落傘拽出裝置。每個系留環可承受11340公斤拉力。機尾裝貨平台可承重18150千克。機身尾部兩側各有一跳傘艙門。尾部機身頂上和機翼前的機身頂上分別有兩個水上降落應急出口。下圖為英國皇家空軍的C-17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以及其裝載一架卡車的情景,可見C-17內部的寬敞。
C-17可實現大型裝備超低空傘降功能。C-17全機乘員3名:2名駕駛員,1名貨載員負責裝貨與卸貨。當該機運送兵員時,可在貨艙的每一側布置27個可摺疊式座椅,機身中部還可安排48個座椅。總計102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執行救護任務時,C-17可裝載48副擔架及醫務人員。在C-17的貨艙里,美國陸軍的裝甲車可以裝兩列,吉普車可以並排裝三列。
C-17還是唯一能空投大型火力裝備的飛機,如陸軍的新型步兵戰車,一次裝3輛。
C-17能把目前只有C-5才能承擔的大型裝備的空運能力,和只有C-130才具備的短距跑道起落的能力結合在一起。據介紹目前世界上能起落C-5這樣的大型運輸機的機場只有850個,而能使用C-17的機場有上萬個,這將大大加強空中部署的機動性。麥道公司曾作過一次分析,美國為了把兩個師運到外國某作戰地點,目前需要C-141運輸機飛497架次,先運到條件較好的後方機場,然後再用 C-130運輸機飛1177架次,轉運到前沿機場。而同樣的任務,如果使用C-17,則只需要260架次,不需轉運。由於能空中加油,因此也不要中途著陸。
綜上所述,C-17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新一代軍用運輸機,與任何一種新的飛機一樣,C-17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難。首先是第一架飛機比預定計畫晚了四個月,這主要是由於電傳操縱的計算機軟體發展遇到了困難。隨後飛機又超重,迫使空軍將其航程從9110公里減少到8704公里。國會又一再削減經費,1991年最後由國防部部長拍板的訂貨數從原來的210架減少為120架。

補充說明

17原型機(編號T-1,87-0025)終於在1991年9月15日首飛。第一架生產型飛機也於1992年5月18日上天。隨著試飛結束,將轉入批生產,麥道公司計畫每年至少生產12架C-17。93年2月5日,美國中軍宣布給C-17冠以“環球空中霸王III”的名字,這是因為在40年代未,道格拉斯公司生產了C-74(環球空中霸王I)與C-124(環球空中霸王II)。美國空運司令部前司令漢斯福特·詹森將軍在國會軍事委員會上說,如果1991年海灣戰爭時空軍已裝備了C-17的話,則可以提高20%~35%的運送裝備與士兵到戰場的速度。由此可見,雖然前蘇聯已經解體,柯林頓又銳意削減軍費,C-17計畫仍舊得以保存是有其理由的。近年來,C-17比較引人注目的一次飛行,是將在前南飛機失事而喪生的前美國貿易部部長布朗的遺骸運回本土。
2001年6月28日,波音公司向英國政府交付了首批四架中的兩架C-17。英國是首家C-17外國客戶。英國並非購買C-17,而是採用租用方式,租期7年。契約明確規定不論任何原因,如果英國損失了C-17,必需按契約對波音公司進行賠償。這一方式也是以往軍用採購中所罕見的。C-17將布置在英國最大的作戰基地布萊茲諾頓。該基地建造了能容納5架C-17飛機的巨大機庫。作為與波音和美國空軍簽定契約的一部分,英軍第一批四名飛行員和四名裝卸長從年初開始,在俄克拉何馬州的阿爾特斯空軍基地進行模擬和作戰飛行培訓。
目前潛在的客戶還包括日本和沙特。分析家稱如果日本改動憲法,開始執行各種國外的軍事任務,可能採購C-17。沙烏地阿拉伯作為傳統的美國武器進口國,也可能青睞C-17。
2002年初,美國與波音公司接近達成60架C-17S運輸機契約。但因為美軍對空軍運輸機的商業化運作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契約暫停簽署。原契約總值估計在90億美元以上,計畫年產15架C-17S,最終使空軍的現役運輸機達到180架。下一批交付的C-17S將略有改進,包括改進副油箱、最新的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裝置和氣象雷達等。對於商業化運作的考慮,空軍正與波音公司研究是否可能生產運營10架BC-17X型商用運輸機,平時作為商用,戰時可立即徵調入現役部隊。
2002年6月美國空軍開始計畫在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兩個空軍基地部署C-17,各布置8架,以加強太平洋空軍的新型空運能力。以太平洋為基地的C-17運輸機能根據戰略空運需要,在24小時之內趕往太平洋的任何地區。司令部認為部署需要大約4到4.25億美元,同時需要增加兩個基地的人員。今年審查之後將決定需要的資金和人員,資金在2004財年到2007財年到位,飛機最早在2006財年交付。
2002年8月,波音公司獲得國防部總額達97億美元的訂貨契約,用於生產60架C-17運輸機,在2008年以前交付。由於美國民用航空業境況不佳,訂貨數量急劇減少,波音的商用航空業務也受到了極大影響。911事件以來,該公司的產量削減了一半。波音已向大約3萬名工作人員發出了解僱通知單,因此波音一直急於得到這份契約。同時漢密爾頓·桑得斯特蘭德公司從波音公司獲得一項總額9000萬美元的契約,為新生產的C-17提供飛行系統,將提供電源系統、衝壓空氣渦輪應急動力系統、發動機電子控制裝置、燃油流量表以及飛機/推進數據管理計算機。此外,該公司還製造該機的主燃油泵。
2003年1月美空軍加快實施為C-17運輸機安裝新型飛彈防禦系統的項目,為12架C-17安裝諾·格公司大型運輸機紅外干擾(LAIRCM)系統。原計畫於2006年完成,目前已經提前到2004年3月完成。C-17已經裝有用於對抗紅外製導飛彈的AN/ALE-47干擾系統,得到LAIRCM後將更加安全可靠。諾·格公司將確保大型運輸機紅外干擾(LAIRCM)系統與ALE-47兼容,並能與之聯合使用。ALE-47系統由BAE系統公司製造,它可以利用可程式的誘餌對抗所有的紅外和雷達制導飛彈威脅。計畫還將在79架C-17和C-130上安裝該系統。最後美國900多架空中機動指揮飛機也將安裝大型運輸機紅外干擾(LAIRCM)系統。首架安裝LAIRCM系統的C-17運輸機將在今年夏天推出,全部完成將在2004年3月。契約將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價值1840萬美元將給予波音公司。契約的第二部分價值720萬美元,將授予諾·格公司。諾·格公司將負責儘快為C-17運輸機設計、開發、測試和交付紅外干擾能力。LAIRCM項目不包括商業套用,美國將採用其他方法保護商用客機免遭例如以色列客機所遭受的攻擊。
波音公司還宣稱,西班牙空軍一直以來都在考慮用C-17執行飛赴阿富汗等超遠程重載運輸任務,儘管它是A400M的關鍵參與國之一,並在塞維爾(Seville)建有其總裝廠。北約組織也是潛在客戶,其有的成員國可能會總共承諾購買2~4架,也可能是整個組織承諾購買8架。最近有數個北約成員國簽署了"戰略空運過渡性解決方案"(Strategic airlift Interim Solution,SALIS),採用安-124戰略運輸機來滿足戰略空運。由於普京政府宣稱,若北約使用該機執行與俄羅斯戰略利益相衝突的任務,那么它可能會禁止該機為北約服務。因此,波音認為C-17有機會。在波音看來,甚至連法國和德國也是C-17的潛在客戶。兩國國內目前存在是否不採用A400M,而採用機隊規模更小、但載荷和航程更大的運輸機機隊。但是,近期的政治壓力將保護A400M項目,在短期內兩國不可能做出任何承諾。但波音公司官員指出,兩國每年都要花費可觀的錢租用大型運輸機,最終它們有可能購買或者租賃C-17。波音還在與海外潛在客戶探討是否可發展C-17的民用型BC-17,其頭綴中的"B"代表波音民機產品,如同B737、B777、B787。但鮑曼表示,客戶方和投資者目前還未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歸根結底,正如一名波音官員所言,C-17項目的遠期狀況仍取決於美國國內。維持該機生產線的一個選擇是放慢生產速度,但這將導致出廠單價上漲。按鮑曼的說法,該機生產線的最低生產速率並沒有實際限制,但如果生產率由目前最優的每年15架減少到大約8架,則其出廠單價將上漲25%。迄今,美國和英國是該機僅有的兩個客戶,已分別接收了152架和4架。波音將在7月17日向美軍交付首架第17批次C-17,它將部署到夏威夷的希卡姆空軍基地(Hickam AFB),成為部署該基地的第8架C-17。這一批次的C-17安裝了一台可預報風切變的氣象雷達、新的平尾支撐、機載制氧系統和增強的全球空中交通管制設備。往後的第18批次以及其他升級考慮包括採用新的主處理機,提高計算能力和存儲器容量;在座艙接收敏感情報,增強機組成員的態勢感知和威脅告警能力等。美空軍已承諾對早期C-17進行升級,使所有的飛機都保持相同的技術狀態。
2006年7月,由於到6月沒有獲得希望的訂貨承諾,波音公司官員稱,將推遲到8月份決定是否關閉其C-17運輸機生產線。波音官員上月發動媒體攻勢稱,他們只能保證在6月國際客戶購買C-17的單價為2.2億美元。現在他們考慮將該報價保持到8月。自今年年初開始,波音就以公司資金維持著該生產線的運轉,並已經開始了超出目前訂貨近24架的無特定用戶的飛機(white tails)的製造工作,以等待國際訂貨和美國空軍的可能訂貨。美國空軍去年決定不在180架購買計畫的基礎上增加訂貨,迫使波音尋找國際買家。空軍已接收152架C-17。目前,加拿大已簽約作為其規模巨大的飛機替換項目一部分購買4架該運輸機。擁有4架C-17的英國已承諾購買第5架飛機,澳大利亞也希望購買4架。另外美國空軍可能購買3架。波音希望到8月能得到NATO的訂貨承諾,因為後者有遠期戰略運輸需求。但是NATO預計只會購買最多4架飛機。如果到8月仍未有訂貨,波音高層官員將重新考慮是否繼續為該生產線投資。波音已將此次延期和生產線可能關閉事宜告知其供應商。C-17高層供應商包括提供發動機的普·惠公司、提供數據管理和顯示系統的霍尼韋爾公司以及提供飛行翼面、機翼和尾翼部件的沃特(Vought)飛機工業公司。
2006年9月,據美國防務新聞網報導,在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會談磋商之後,北約集團中的13個成員國最終決定共同斥資向美國波音公司購買C-17“環球霸王Ⅲ”運輸機,以彌補北約聯盟戰略空運能力的不足。C-17是波音公司生產的軍用戰略戰術運輸機,可以將重型裝備和人員直接輸送到任務需要的全球任何地點。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在9月12日宣布的契約意向書 (LOI)中指出,首批將至少採購4架C-17型運輸機,首架訂於2007年年中交付使用。夏侯雅伯並向記者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北約必須加強遠征作戰戰備能力,而這次邁出了很好的一步。”參與簽署契約意向書的13個國家包括美國、義大利和荷蘭等。新機將交給位於德國拉姆斯泰因空軍基地的北約技術裝備保障機構--維護保養與補給局(NAMSA)使用和管理,北約預警機部隊即由該局負責管理。目前NAMSA還在與波音公司商討為C-17配備武器系統等相關事宜。北約並在聲明中強調,13國使用這些戰機時必須出於國家需要,或者執行北約行動,以及執行歐盟或聯合國等其它國際任務,如人道主義空運和災難救助等。北約和波音方面都拒絕透露這項契約的預算費用情況。
2006年11月,為進一步擴展C-17飛機的能力,C-17綜合試驗隊的人員正在開展分成4個階段的試驗項目,確定C-17在未鋪築地面的起飛與著陸性能。通過試驗將了解C-17在乾、濕和泥濘跑道條件下在未鋪築跑道(dirt runway)起降的情況。第1階段試驗從9月至11月在加州Fort Hunter Liggett開展,試驗內容是驗證C-17在不對跑道狀態進行修繕條件下的著陸性能。試驗首先在一塊乾著陸區開始,試驗中不對跑道進行再次修繕或準備以觀察其能支持多架飛機快速投入作戰的能力。然後試驗人員逐漸增加跑道的濕度,檢驗其對飛機剎車作用的影響。第2階段計畫12月初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試驗。第3和第4階段試驗分別在阿肯色州Fort Chaffee和威斯康星州Fort McCoy進行。項目官員稱所有4個階段的試驗將在2007年11月結束。
2006年12月,澳大利亞採購的4架C-17當中的首架已於12月4日抵達澳大利亞。該機將裝備部署在布里斯班附近的Amberly皇家空軍基地的第36中隊。澳大利亞該項採購項目總值為16億美元,其餘3架飛機將於2008年前交付。該部隊的指揮官為女性。
2006年12月,美國空軍授予波音公司一份採購10架18批次C-17飛機的契約,契約價值為20億美元。波音公司稱,這筆契約加上最近的C-17國際訂貨將有可能使該運輸機的生產線延長至2009年末。這10架飛機採購契約是原來訂購的180架C-17飛機的延續。這次20億美元中有9.8億是債務。據五角大樓稱,這項工作將於2009年10月完成。波音公司發言人稱,波音很高興與美國空軍就契約達成協定,10架新C-17投資劃歸到2007財年防務清單中。他們希望2007年與空軍一道確定契約的最終條款。國會批准對這些飛機的投資是他們對C-17在全球反恐戰爭和世界範圍內提供人道主義救援的重要作用的認可。今天宣布契約中的飛機將在2009年末之前交付。這10架飛機已經包括在波音公司的C-17生產計畫中,不會改變C-17未來的交付前景。加之最近C-17獲得的國際訂單,這10架飛機訂單可能已使C-17生產線延長至2009年末。波音公司發言人稱,他們希望繼續與國會和空軍合作,確保C-17成為今天和未來空運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7年2月,波音與國防部持續合作的C-17 "環球霸王"(Globemaster) III項目在2006年的能執行任務率(MCR)達85.4%,其中包括2006年開始的150架,以及年末增加到的165架C-17。2005財年的能執行任務率為83.2%,2006年超過了2005年,增長了2.2%。C-17項目2007年的能執行任務率目標是87.5%。"環球霸王"III 持續合作項目始於2004年,為期5年。通過與空軍的這種公私合作方式,波音公司在性能持續改進的基礎上獲得利益。波音公司稱,它的執行任務率提高基於三個主要因素:波音公司在遙遠的前線部署了野戰勤務工程師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為空軍後勤中心提供精益培訓,以完成駐地檢查,從而減少了維修調查的停工期16%;針對前40個不能執行任務率的主導項目,提供了74項改進計畫。據波音發言人稱,波音公司還有15項計畫也在進行中,並確定了另外14項可以執行的計畫。該持續合作項目是波音公司努力形成的基於性能後勤保障的一種模式。波音負責補給保障、供應商管理、技術手冊支持、維修、改型和升級、後勤服務和野外保障。它管理著C-17中95%的可修理零件,並實現了大約92%的交付速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