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組網

BAS的基本功能是實現寬頻用戶的管理特性和業務發起功能,包括用戶識別、認證、計費、IP位址管理、安全性管理等內容。在DSLAM網路的發展進入成熟階段,寬頻價值鏈漸漸形成,此時BAS設備還必須與增值業務平台配合,提供對門戶、綜合卡號、內容計費等豐富的增值業務的全方位支持,提供更加精細的用戶管理和按照業務類型計費的能力。
BAS在寬頻價值鏈中充當著智慧型業務觸發和執行功能,通過與業務平台的配合,可提供良好的可擴展性和快速業務生成能力,從而促進寬頻網路的持續發展。通過BAS構建完善的用戶管理和計費系統,使寬頻網路朝著可運營、可管理和可持續增值的方向發展,它是DSLAM網路規模發展的引擎,不可或缺。在寬頻網路中,BAS與交換機的連線、BAS數量容量的選擇、BAS的選址,都會對網路建設成本乃至服務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BAS的連線方案
常見BAS的連線方式有側掛式和下掛式,下面分別進行分析。
1.BAS側掛式連線
側掛式連線是指BAS側掛在三層交換機上,如圖1所示,該種連線方式的特點如下。
(1)城域網頻寬受限於BAS與L3交換機之間的瓶頸
雖然通過GETRUNK方式上下行頻寬都可以達到多個GE,但是BAS和三層乙太網交換機之間的兩個GE不能同時用於上行,頻寬受限。在城域網中所有需要處理的數據先經過L3進入BAS進行認證後再返回到L3,在這樣的處理過程中,骨幹層的處理速度主要受限於BAS的處理能力。另外,此種組網不能有效發揮L3交換機處理效率高的特點,並在目前大部分L3交換機不能支持MPLS的情況下,限制城域網內基於MPLS技術的業務開展。
(2)大規模二層網路存在嚴重的廣播風暴風險
業界通用的PPPoE、Web、VLAN+Web、802.1X等認證方式皆採用二層認證協定,不能穿過三層,L3下掛需要認證的連線埠不能啟動三層功能,只能配置二層功能來透傳認證報文,因此側掛BAS的L3設備下行網路必須為二層網路。如果在網路中存在大量的認證的用戶,則透傳認證報文的L3組網相當於大規模的二層乙太網,在城域網範圍內的大規模二層乙太網,可能產生嚴重的廣播風暴,導致網路癱瘓,對於業務開展而言是比較嚴重的隱患。
(3)三層交換機的下行設備需要進行全局VLAN規劃與配置
如果對二層網路不進行VLAN隔離,無法防止惡意用戶通過廣播或組播報文攻擊網路,造成廣播風暴。這一組網方式下若要保證用戶之間的隔離,需要採用全局VLAN方式,帶來巨大的規劃、維護的工作量,更為重要的是按照802.1q協定標準全局VLAN的數目最多為4096,此種組網方式下存在比較突出的VLAN資源短缺問題。
(4)與BAS相連的交換機接口配置複雜
與BAS相連的L3設備接口必須同時配置二、三層接口,數據配置相對比較複雜、工作量比較大,對於網路的運營維護要求比較高。
圖1BAS的側掛式連線
2.BAS下掛式連線
BAS下掛是指BAS設備部署在二層和三層交換機之間,如圖2所示,其特點如下。
(1)消除網路瓶頸
採用BAS下掛方式,在BAS和L3之間可以採用GETRUNK方式使鏈路頻寬增加至多個GE,避免側掛方式的鏈路頻寬瓶頸,大大改善城域網整網業務承載能力。
(2)縮減二層網路規模
BAS終結二層報文,可以有效減小廣播域規模,避免廣播風暴。
(3)減輕全局VLAN資源壓力
BAS終結VLAN信息,L3無需處理VLAN信息,無需進行全局VLAN規劃和配置,減少全局VLAN資源的壓力和全局VLAN規劃的壓力。
(4)降低配置的複雜性
BAS終結二層報文,L3隻處理三層報文,無需同時進行二、三層接口配置,減輕配置和維護的工作量。
(5)提高網路的可靠性
BAS設備可以採用雙歸屬組網方式,從而提高網路的可靠性。
圖2BAS下掛式連線
二、BAS的部署
1.集中式BAS組網方式
早期的ADSL建設採用外掛集中式BAS完成用戶的認證、鑒權和計費工作,隨著建設規模的擴大,這種方式暴露出的問題日益增多,如流量瓶頸、單點故障、穿越IP城域網L2/L3設備VLAN資源緊張、VLAN規劃和配置維護繁瑣、增值業務開展困難、網路安全和網路的可持續發展等。為了更好地解決寬頻電信級運營的管理問題,BAS如何部署已經成為運營商關注的重點之一。
在DSLAM網路建設的早期,主要採用端局式DSLAM方式布放,網路規模有限,集中式側掛BAS組網可以滿足實際套用,並可有效利用資源。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覆蓋範圍越來越廣,網路的結構也越來越複雜,面臨著管理、維護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為了解決集中式側掛BAS的上述問題,BAS下移成為必然趨勢,同時考慮到DSLAM網路與PSTN網路具有天然的聯繫,因此新建的DSLAM與BAS組網布局應結合PSTN網路的現狀,在不同階段、不同地域,根據網路規模選擇靈活的組網方式。
2.端局化匯聚式組網方式
從目前發展來看,BAS設備主要用於匯聚xDSL業務,參照PSTN網路模型,BAS位置下移到端局層面比較合理。此時,BAS設備提供用戶管理和DSLAM接入網路的頻寬匯聚兩項功能,即所謂的端局化、匯聚式BAS組網方式。
端局化、匯聚式BAS是一種較為合理的建網模式,其典型特點在於BAS設備本身具備一定的連線埠匯聚能力,具備綜合接入能力,具備端局化管理能力。對於市區較為密集的DSLAM規模接入,在各PSTN端局處配置一套BAS,負責本端局覆蓋範圍內ADSL用戶的認證、計費、安全和增值業務的提供。本端局內的ADSL用戶通過DSLAM設備接入後,直接通過ATM/IP上行匯聚到端局化BAS,或在中間經乙太網交換機進行一次匯聚後,再接入端局化BAS。端局化集中式BAS組網具有以下優點:
(1)BAS位置下移,ADSL業務劃區接入,解決了側掛集中式BAS帶來的流量瓶頸和單點故障問題;
(2)ADSL用戶直接匯聚到端局BAS,無需在城域網骨幹、匯聚層交換機上通過VLAN透傳二層通道來實現用戶的接入匯聚,可充分保障一個ADSL用戶分配一個VLANID,VLANID只需在端局範圍內分配和管理,徹底地解決了集中式BAS帶來的VLAN資源緊張、VLAN規劃/維護困難、配置繁瑣、骨幹層二層廣播等問題;
(3)採用端局化建設模式,由於一個城域網內BAS的數量有限,因此,對於城域網業務的開展、日常維護、管理、升級等操作都非常方便,並充分適應DSLAM規模建設的需求,網路擴展方便,增加DSLAM設備對上層BAS影響小;
(4)如果採用分散式的組網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設備的單點故障風險;
(5)運營商可以根據實際覆蓋和業務發展情況,按需建設、分期投資、降低網路投入風險。
3.無BAS組網模式
為了解決集中式BAS帶來的問題,個別DSLAM廠家提供一種低成本的解決辦法,即不需要BAS設備,IPDSLAM設備簡單地通過802.1X完成ADLS用戶的基本認證和計費功能。這種不需要BAS設備的組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組網成本。但是,由於DSLAM在網路層次上屬於接入層,點多、面廣、量大、分散,簡單地通過802.1X在DSLAM上提供用戶的基本認證功能,在用戶管理模式上屬於一種全分散式的用戶管理。這種802.1X+L3的組網模式直接由DSLAM完成對用戶的認證和計費等工作,上行通過FE/GE直接接入IP城域網的L3,城域網上不需BAS。這種無BAS的組網模式,在當前寬頻網路投資大,收益慢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它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業務支持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由於DSLAM設備處於接入層,簡單地採用ASIC實現用戶認證,在增值業務支持方面,一般只能提供基本的用戶認證和計費功能,對Portal、IPHotel等增殖業務的支持非常困難;
(2)升級困難,不具可持續發展的潛力:通過ASIC實現用戶管理功能,其功能固定、有限,新增業務或功能時,例如IPV4升級到IPV6,則必須更換硬體設備,使網路升級在成本、可靠性和對業務的影響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不具可持續發展潛力;
(3)不適宜大面積業務開展:每個DSLAM都是一個業務控制節點,業務控制節點數量太多,不同廠家的DSLAM很難統一功能,不便於大面積開展業務;
(4)IP位址規劃問題:IP位址網段較小,不利於地址的統一規劃;
(5)設備配置和維護強度高:DSLAM大規模建設具有數量大、點多、面廣、地理位置分散等特點,其配置、維護和管理強度遠遠高於分散式用戶管理或端局化BAS組網模式;
由此可見,802.1X+L3全分散、無BAS的組網方式可行性差。目前,DSLAM放置的密度越來越高,在某些城市的個別端局甚至出現一個局點上千線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配置端局化分散式BAS只能滿足一個點的DSLAM套用,單獨配置BAS的意義已經被機房面積、成本、維護方便性等因素所掩蓋,因此出現了對DSLAM內置BAS模組的需求,但是全分散組網的不合理性不能代表DSLAM上不需要內置BAS模組,作為DSLAM設備的一個功能選項,內置BAS模組的功能有其特殊的套用場合。
4.三種BAS組網模式綜合比較(見表1)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下掛的、分散部署的BAS組網方式是一種主流發展方向。至於具體的BAS組網模式,各地可根據本地的網路規模和潛在寬頻用戶群的情況,選擇相應容量系列和匯聚能力的BAS設備,組建一個合理、高效、可持續發展和增值的寬頻網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