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是病人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以後,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質所產生的一種免疫反應性抗體(保護性抗體)。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在初次感染B肝後6-23周出現,可持續數年,HBsAb陽性表示已經獲得免疫,在我國正常人群中,HBsAb陽性率可達40%左右。

正常值

定性陰性。

臨床意義

陽性多見於既往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者,以及注射B型肝炎疫苗或B型肝炎表面抗體免疫球蛋白後。提示對B肝病毒已產生免疫。

但需注意對於以上情況,尚需測定HBsAb定量效價P/V值,當其效價在10以上時,說明產生的免疫力可預防B肝,但效價值在10以下時,則說明保護力減弱,甚至不能防治B肝。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

B肝

注意事項

須與其他B肝檢查項目一起分析結果。

檢查過程

(1)取用碳酸鹽緩衝液作適當稀釋的抗HBs·IgG(用抗HBs血清自提或隨藥盒配備)包被聚苯乙烯反應板,每孔加0.1ml(最後1孔不加,作為空白)。加蓋,放4℃ 24h。次日用Tris-HCl-Tween20緩衝液洗滌3次,最後將板倒置於吸水紙上,使各孔液體流盡。

(2)各孔加入待測血清0.1ml(觀察滴度可作不同稀釋)。每板同時做陽性血清和陰性血清對照。加蓋,置37℃ 2h後移去各孔液體,如上法洗滌3次。

(3)各孔加入底物溶液(0.1mol/L Na2HPO4 5.14ml,0.05mol/L枸櫞酸4.86ml,鄰苯二胺4mg,3%H2O2 0.05ml,避光,臨用時配製)0.1ml,置室溫暗處15~30min。待陽性對照孔充分顯色後,各孔加入2mol/L H2SO4 0.05ml終止反應。

不適宜人群

造血功能減低的人如白血病、各種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患者或血小板減少的人抽血時應注意,不宜多抽或頻繁抽血。

不良反應與風險

1.抽血結束後,不要按揉針孔部位,以免造成皮下血腫。如果抽血處有小片青淤,輕微觸痛,請不要慌張,可過24小時後再做熱敷,以促進淤血吸收。一般的小量淤血會在3到5天的時候內逐漸吸收而顏色變淺,恢復正常。

2.抽血後出現暈血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後再進行體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