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工程

921工程

921工程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屆常委會第195次會議討論同意了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正式批准實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80年代後,中國的空間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等各種套用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特別是1975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為中國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本信息

背景

進入80年代後,中國的空間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等各種套用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特別是1975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為中國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命名

1992年9月21日,中國政府批准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並命名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統中,核心是載人飛船,載人飛船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來進行研製。“921工程”正式上馬時中央就提出了“爭8保9”的奮鬥目標,即1998年要在技術上有一個大的突破,1999年要爭取飛船上天。

意義

航天工程航天工程
中國唐家嶺航天城,為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完成載人航天的任務做了物質條件的保證。

綜述

921工程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屆常委會第195次會議討論同意了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正式批准實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我國政府在“921工程”設計之初,便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921工程”一期計畫包括發射6艘飛船,即“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實現由無人飛船發射到飛船安全載人和返回。

載人航天工程堪稱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複雜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發射升空,接著在2001年1月,在2002年3月又相繼發射了兩艘飛船。2002年12月,“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經過四次“神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的經驗積累後,2003年“神五”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則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歷史性突破。中國一舉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開發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飛行活動的國家。在“神六”發射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即告完成。與“神五”單人21小時載人航天飛行不同,“神六”將帶兩名航天員進入太空,且在太空停留的時間將近5天。這將是對我國“多人多天”載人航天技術的一次重要考核,也為第二階段的載人航天計畫打下基礎性。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表示,無論從技術準備,還是中國航天戰略整體構架來看,“神六”都起著重要的承啟作用。在“三步走”的後兩個階段,中國將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在2010年前實現太空人出艙進行太空行走,並最終在太空中建造一個20噸級的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套用問題。並為未來的“嫦娥”探月工程,逐步開展深空探測研究作好準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