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

4000

4000是阿拉伯數字,代表一個數量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阿拉伯數字代表一個數量
“0”在《詩經》上的古義是“暴風雨末了的小雨滴”或是“暴風雨過後留在物體上的球狀雨滴”。後來,“0”的本意就是沒有。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魏晉數學家劉微生注〈九章算術〉時,把“0”作為一個數寫得很清楚。古歷中有以“初”(初)、“端”(開起端)、“本”(本末)表示“0”的。籌算有“凡算之法,先識其位”的說法,珠算空檔是籌算空位作“0”的痕跡。古書里缺字都用“口”表示,後來,就變為“0”了。有人稱“0”為金元數字,是珍貴的意思。
古代印度在<太陽手冊》里用“.”表示空位。直到十六世紀時,歐洲才逐漸採用按逆時針方向畫“0”。因此,國際友人稱譽我國是“0”的故鄉。
有人認為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其實不是,是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也就是"1、2、3、4、5、6、7、8、9、0"。
早在4000年前,印度人已經開始採用10進位計數制。到了大約2300年前,印度出現了數的記號。後來,希臘數學傳到了印度,這使得印度的幾何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不過,印度人可沒有躺在別人的成果上睡大覺,他們自己開動腦筋,發展了算術和代數。5世紀初,印度數學家還創造了零的概念,用數字元號“0”來表示。印度人第一個認識到零是一個數,可以參與運算。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印度各地的數字並不完全相同,慢慢地才形成了統一的形式。
印度數學特別是10個數字元號後來被阿拉伯人介紹到西方,結果,西方人誤以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所以就把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可以用來形容數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