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叛逆期,媽媽怎么辦

3歲叛逆期,媽媽怎么辦

《3歲叛逆期,媽媽怎么辦?》是機械工業出版社於2016年4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鵬程。

編輯推薦

50萬冊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作者、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 魯鵬程老師新作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也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期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的養育方式是關鍵!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零吼叫不生氣也能教出好孩子!

陪孩子走過3歲叛逆期,陪他順利渡過入園銜接期!

內容推介

3歲左右的孩子會迎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但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的養育方式是關鍵。發現孩子每一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成長動因才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叛逆期。媽媽要用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接納叛逆期的自己,同時給足孩子安全感,讓她的叛逆情緒得以緩解,並用穩定平和的情緒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然後巧用規則規範他的叛逆行為,和孩子一起玩,陪伴孩子順利渡過3歲叛逆期和入園銜接期。希望家長們通過本書能夠更加了解自已的孩子, 更正確地愛孩子,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作者簡介

魯鵬程

親職教育研究者,教育類暢銷書作者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推動者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北京大學中國小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主講專家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江蘇教育電視台、鳳凰講堂等教育類節目特約訪談嘉賓

親子教育類雜誌《親子》《時尚育兒》等專家顧問團成員、撰稿人

機械工業出版社成立60周年“最具影響力作者”,作品總銷量超過150萬冊,其中《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來持續加印、已暢銷近50萬冊,長期雄踞各大圖書排行榜前列,續篇《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實踐版)入選“全民閱讀年會50種重點推薦圖書(2014-2015)”及“全國圖書館推薦書目(2014-2015)”,姊妹書《好媽媽不寵不嬌教育女孩100招》(經典版)(實踐版)、《教師的國學素養》等圖書深受家長和老師們歡迎

有作品入選“2011—2012年中國十大親職教育圖書”、“《中國教育報》2011年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

另有多部作品著作權輸往韓國、越南、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圖書目錄

序 言

第一章 3歲左右孩子的會迎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大多數孩子在3 歲左右, 便進入了人生第一個反抗期, 即人們都非常熟知的“ 叛逆期” 。但事實上, 所謂的“ 叛逆期” , 是從成年人角度出發的一種感覺式定義, 是父母感覺孩子對自己的教育有“ 對抗”的舉動, 認為他變得不像小時候那么“ 聽話” 了, 所以就認為孩子開

始了“ 叛逆” 。雖然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會讓人頭疼, 但這也是他發育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特殊階段。而經歷過叛逆期後, 孩子大都會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3 歲看大” 蘊藏著孩子成長的大秘密/ 2

你一定要了解的“執拗” 行為———叛逆期來了/ 5

叛逆期的孩子就是“不聽話”, 這是他成長的機會/ 9

孩子的“怒火” 是從哪裡來的/ 12

引導孩子學會去接納他自己的“壞情緒” / 16

“秩序感”, 對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19

這件“小事” 對孩子來說, 真的很重要/ 22

不用緊張,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 25

第二章 發現孩子每一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成長動因29

吃飯、睡覺、好好走路、好好說話, 這些原本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 3歲的孩子卻很有“本事” 將其變得不正常起來。這個時候的孩子總是會很“自然而然”地做出一些反常行為, 不過這也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一大特點,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每一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成長動因。只有明白了背後的動因, 才能正確地應對。

不吃不吃, 就不吃———自我意識萌芽, 用“不” 建立心理疆界/ 30

按時睡覺究竟有多么困難———充滿活力、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 34

孩子哭鬧———負面情緒也是他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 37

一出門就讓抱抱———是懶嗎? 他需要安全與被愛的感覺/ 40

“折騰大王”, 一會兒工夫家裡就亂成一團———藉機培養好習慣/ 43

吃手, 還是吃手———手口敏感期、依戀心理、肛欲期等/ 47

重複做一件事還樂此不疲———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 50

我的我的, 都是我的———變“小氣”, 有了物權歸屬意識, 分清我和你/ 54

孩子為什麼要撒謊? ———實現自己當下的某種需要/ 57

說讓人難以忍受的髒話、狠話———感受語言的力量, 發泄情緒/ 60

第三章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父母的養育方式是關鍵64

處於第一個叛逆期的孩子年齡尚小, 多說也聽不懂, 道理也聽不進。這並不是說叛逆期的孩子有多么不服管,如果我們能採取正確的養育方式,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孩子多半也就不會叛逆得讓人抓狂了。換句話說,“叛逆” 不是孩子的錯, 是孩子有獨立意識的表現, 他有蓬勃的運動力,獨立和依賴感相互矛盾,缺乏關愛和安全感等, 但這些也是表面現象, 更深層更關鍵的是跟父母養育方式有關。父母要作出改變, 跟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的問題, 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65

原來父母也有“叛逆期” / 68

溺愛型父母, 讓孩子觸摸不到行為的邊界/ 71

高高在上的父母, 讓孩子感到壓抑/ 76

不當養育, 讓孩子總是擔心會出什麼危險/ 79

放下“自我”, 用心與孩子相處/ 82

第四章 媽媽無條件的愛, 讓孩子接納叛逆期的自己86

孩子的成長既是循序漸進的, 也是突飛猛進的。在這個過程中, 他需要媽媽無條件的愛。要注意的是,這種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 是對孩子個性的無私包容。媽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孩子才可以接納叛逆期的自己。還有, 無條件地愛孩子, 才能讓孩子的“叛逆期” 變為成長期,而不是問題期。所以, 千萬不要跟孩子對立, 因為這是最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教養方式, 而是要用溫和的語言、規則與約定幫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

媽媽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成長的根基/ 87

不能只是期望孩子“安靜” 而“聽話”, 給他愛的力量/ 90

如何理解孩子的“不順從” / 94

與孩子對立, 是無理智的教養方式/ 98

讓孩子做點家務, 他一秒鐘變身“小大人兒” / 101

第五章 給足孩子安全感, 讓他的叛逆情緒得以緩解105

不管建多高的建築, 都需要有地基才能讓建築穩固。同樣道理, 人的成長也需要有根基, 根基穩固才能讓幸福發芽,而這個根基就是安全感。幸福都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 如果連最起碼的安全保障都不存在, 又哪裡來的閒情逸緻去經營幸福呢? 所以, 我們要給足孩子安全感, 從而讓孩子的“叛逆”情緒與行為得以緩解。

安全感, 是孩子生命發展的必要養料/ 106

分離焦慮, 是孩子的情感沒有被滿足, 缺乏安全感/ 109

孩子總愛黏人———別再增加他內心的不安感/ 113

不給孩子貼“膽小” 的“標籤”, 不強迫他接納“陌生” / 116

別把孩子教成“冷漠又孤獨” 的小孩/ 120

如廁訓練———不要給孩子過大壓力, 順應自然更好些/ 122

一有事就躲在奶奶身後——— “庇護” 不能讓孩子成長/ 125

第六章 用穩定平和的情緒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129

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是所有媽媽都希望的。可希望和現實有時候卻是相悖的, 因為很多媽媽自己總是有著極其不穩定的情緒,情緒不穩定,就會影響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 更會影響孩子的快樂成長。也就是說,媽媽的糟糕情緒只會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 只有我們擁有穩定平和的情緒, 家庭才會更和諧,孩子才可能變得身心愉悅, 從而不再有叛逆情緒和行為。也就是說, 媽媽要用平和的情緒去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媽媽情緒好, 孩子更容易得到滿足、不叛逆/ 130

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不讓自己的糟糕情緒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 133

孩子不是問題的中心, 當然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136

有意識地去改變自身的缺點, 及時調節負面情緒/ 140

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這是新時代媽媽的“標籤” / 143

第七章 守規則是孩子的天性, 巧用規則規範他的叛逆行為147

人生在世, 必然要遵守規則, 有規矩方能成方圓。孩子也需要遵守規則, 慶幸的是, 他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樣會對規則無視,相反地, 遵守規則是他的天性。所以只要順應他的天性, 就能培養出遵守規則的好孩子。而且, 我們要巧用規則去規範孩子的叛逆行為。還要記得一點, 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我們也不例外。

你沒聽錯, 孩子喜歡遵守規則/ 148

幫孩子建立起“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的規則/ 152

想玩這個玩具, 請排隊———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秩序感/ 155

危險的物品不要碰———自由探索有邊界/ 158

規則面前, 人人平等, 樹立規矩要從家裡開始/ 162

少對孩子說“不”, 別再激起他的反抗心理/ 166

第八章 和孩子一起玩, 陪伴孩子順利渡過叛逆期169

身為媽媽, 一定要拿出時間和精力陪孩子一起玩兒, 可以跟他一起玩遊戲, 因為對孩子來說, 玩兒就是學,在玩兒中學, 在學中玩兒。會玩兒的孩子才會更獨立、更樂觀。但要注意的是, 陪伴孩子一定是

高質量的, 而不是讓電視、電子產品成為孩子的玩伴, 否則就是父母

失職。只有真心陪孩子一起玩兒, 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才能跟孩子

一起成長。永遠記得,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讓自己成長, 是孩子送給你的禮物。

對於孩子來說, 遊戲就是學習/ 170

會玩的孩子更獨立、更樂觀/ 173

從探索身體到探索世界, 自由少的孩子脾氣大/ 176

孩子喜歡玩什麼, 讓他自己決定/ 180

不要讓電子產品成為孩子的玩伴/ 183

孩子最好的朋友為什麼是一個玩具/ 187

孩子怎么是一個人玩? 鼓勵他自己去交朋友/ 191

給孩子機會, 讓他自己去分辨是非/ 194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得到成長, 這是孩子給你的禮物/ 197

前言內容

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快的。他昨天明明不會走路,今天就放開了手, 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媽媽還正在為孩子不會說話著急, 孩子仿佛一夜之間就能開口了,而且開口之後, 進步就非常快; 剛剛還在感嘆孩子什麼時候能長大,孩子就踉踉蹌蹌學著別人的樣子給我們送來了一杯水, 讓我們感動不已……諸如此類的驚喜,讓我們心裡像吃了蜜糖一樣甜。

但與此同時,孩子仿佛還有一些讓我們不安甚至厭煩的“壞” 的變化: 一片麵包, 爸爸只是咬了一小口, 他就立馬哭了起來, 他真的很“小氣”; 一件東西,他說放在哪就必須放在哪, 別人要是動了, 就立刻倒地大哭,真讓人難堪;出門在外,讓他打招呼就是不打, 真是沒有禮貌;今天和奶奶說話,他突然冒出一句髒話,大家都被驚呆了,他很得意,不顧勸阻一個勁兒地重複, 媽媽的臉都紅成一個大蘋果了……

當我們正在為孩子的進步感到甜蜜時,他的這些“反常” 行為也令我們感到不安。孩子真的是小氣、自私、不懂禮貌嗎? 還是傳說中的“叛逆期” 來到了?

的確, 三歲左右的孩子,通常會經歷他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也就是所謂的“叛逆期”,在這個時期,他開始變得“執拗”。通常來說,孩子從兩歲開始,隨著自我意識的萌發和不斷加強, 以及探索能力的提升, 他常常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從而出現與父母“對著幹” 的現象。不過, 孩子成長中出現的任何現象都是有原因的。我們看到的叛逆,其實正是孩子成長的機會,也是我們了解孩子的契機。

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教養方式和幼兒期以及兒童期、青春期孩子的教養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大都是其天性使然,是他在學習、探索這個世界。所以,他要摸什麼、拿什麼、品嘗什麼、感受什麼,只要保證安全,都可以讓他盡情去做。如果是他要玩,我們也不要太過限定他必須要玩什麼玩具或者什麼遊戲,因為孩子已經具備了自己去尋找樂趣的能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該限定的還是要限定,該糾正的還是要糾正,人是不會“樹大自然直”的,也不要太過崇尚所謂的“給孩子自由”“無條件地接納孩子”(註:無條件的愛並不是無條件地接納)……不然,到時候孩子的表現是會讓人手足無措的。

那面對孩子出現的第一個叛逆期,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應對呢?總體的原則是,既不能過多限制,也不能一味滿足。因為過多限制或與孩子以硬碰硬“較勁”會讓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自尊心受到打擊, 而一味滿足則容易導致孩子以後變得任性妄為。所以, 對孩子要有愛、理解與適度的順應,但也要有引導甚至是管教。再稍微具體一點來說, 需要明白這幾點:3歲左右的孩子會迎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發現孩子每一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成長動因;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的養育方式是關鍵;媽媽無條件的愛, 讓孩子接納叛逆期的自己;給足孩子安全感,讓他的叛逆情緒得以緩解; 用穩定平和的情緒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守規則是孩子的天性,巧用規則規範他的叛逆行為;和孩子一起玩,陪伴孩子順利渡過叛逆期。這也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另外,需要各位家長注意的是,所謂“3歲叛逆期”中的年齡——“3歲”,只是一個概數,大多數孩子在3歲左右出現第一個叛逆期,有的孩子出現得早,有的出現得晚,有的孩子的叛逆行為甚至沒那么明顯。不管孩子是哪種情況,只要家長從根本上了解“叛逆期”出現的原因及其表現,就不會那么焦慮。希望通過本書的講述,媽媽們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防止自己因為誤解孩子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錯誤的行為。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幫助,每個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更好的發揮,當然,每一個錯誤也都能得到父母正確的幫助和指引。

讓我們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衷心祝福您和您的孩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