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國煤炭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研討會

2010全國煤炭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研討會

與會專家和領導對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 因此,複雜條件下地震勘探技術研究還有待提高。 高密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研究與套用

煤炭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與套用效果研討會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協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主辦,全國各省
市專業物探測量隊伍及物探研究院所為協辦單位,我們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也是協辦單位之一。會議時間為2010年3月17-18日兩天時間,會議地點為雲南省昆明市。總局副局長孫升林到會並主持會議,雲南局副局長等領導到會。參加會議人員有各省物測隊及煤礦企業領導、技術人員,總人數約一百五十多人。會議內容主要為各單位交流近幾年物探技術發展現狀及物探新技術。主要交流內容有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套用現狀、高密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套用、地震屬性技術套用、三維地震岩性反演技術研究與套用、山區、戈壁、黃土塬等複雜地表三維地震技術套用等,物探設備及軟體廠商進行了新設備新軟體介紹和演示。會議編輯論文集一部,其中收錄論文57篇,我隊交流論文8篇。 與會專家和領導對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2001年海南地震勘探技術交流會上統計的地震勘探準確率在地震地質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可以達到75%,本次會議統計在條件較好的地區準確率可達80%,在條件一般地區準確率為60-70%,山區約為50%,特別複雜地區僅約為30%。因此,複雜條件下地震勘探技術研究還有待提高。
從技術交流中,我們可以借鑑和下一步應該注意加強研究的技術主要有以下:
1、 高密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研究與套用
淮南礦業集團與石油部門合作進行了高密度、高覆蓋次數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研究與套用,其他幾家單位也有嘗試,取得了高解析度的、比較滿意度的勘探成果。高密度就是加密野外採樣密度,CDP間隔由我們通常採用的10*10m加密為5*5m,覆蓋次數在地震地質條件較好的淮南地區採用32次以上。該技術在石油物探領域目前套用較多,原來石油物探CDP一般25*50m,採用高密度技術可加密至10*20m。這種技術在理論上和實際套用中存在爭議,高密度不等於高解析度,高覆蓋次數也不一定有利於地震解析度,關鍵是採集參數、儀器設備、處理技術套用是否是按照高分辨的要求來做,另外還存在較高資金投入問題,效果的改善是否與投入的增加成比例,投資方是否接受?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在項目招投標中提出套用該技術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亮點”。
2、 地震屬性技術的套用
地震屬性技術一直是近幾年的熱門前沿物探技術,在小斷層的檢測、煤層頂底板岩性分析、煤層變焦等套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地震資料所含地質信息非常豐富,目前真正的利用率僅25%左右,屬性技術是充分挖掘地震資料所含地質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大力推廣地震屬性技術。目前各物探技術研究院所及軟體技術公司推出了各類先進的物探資料解釋新軟體,其中都把屬性技術作為重要的技術創新點。目前我隊的地震資料解釋軟體版本較低,屬性參數僅有三瞬及幾個相關振幅屬性,在較新的版本中可以達到四十幾個屬性參數,而且把屬性套用模組放在了突出位置,解釋人員可以自己做屬性分析,不用再讓工作站專業維護人員來做。就像電腦走下“神壇”,走進尋常百姓家一樣,屬性模組的易用性解決了工作站維護人員專業不精,一般解釋人員不會套用的難題,可以大大推動屬性技術的推廣套用。我們應該考慮更新解釋軟體,或者引進專業的屬性分析軟體。
3、 疊前偏移技術的推廣套用
地震勘探技術在構造勘探領域成就斐然,在岩性勘探中也取得了顯著效果,目前逐漸轉向高陡、複雜構造條件地區,地震成像問題越來越突出,而且勘探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提高成像質量的疊前偏移技術正得到越來越多的套用。我隊在兩年前就開始重視該技術的引進和套用,制定了相應硬體、軟體設備的引進計畫。目前該計畫進展較慢,我隊應抓緊時機,下決心引進該項技術,以保持我隊在煤田物探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4、 岩性地震勘探技術研究與套用
交流論文中有多項是岩性地震勘探相關內容。中國礦業大學崔若飛教授做了“煤田岩性地震勘探技術進展”演講,介紹了地震反演、地震相分析、譜分解等岩性地震勘探新技術。我隊2006年完成的煤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研究與套用科研課題使我隊岩性地震勘探技術走在同行業的前列,但也要意識到隨著一些新技術、新軟體的套用,岩性地震勘探技術會逐漸成熟,套用領域逐漸拓寬,我們還應抓住機遇,繼續做好岩性地震勘探研究與推廣工作。
5、 複雜地區地震勘探技術研究與套用
隨著地震勘探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套用,地震勘探技術逐漸轉向複雜地震地質條件地區,如雲貴山區、丘陵區,西部沙漠隔壁區,湖泊沼澤區等。本次會議這方面交流論文約占了一半以上,說明大家都在進行攻關。就像有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謂複雜條件,千變萬化,各種困難都有,有的是山區高差大,難以成孔和通行,有的是黃土塬區激發接收困難,地震波衰減現象嚴重,有的是戈壁沙漠區工作環境惡劣,有的是高陡、複雜構造區,有的是煤層複雜區。這些問題所帶來的一系列的靜校正問題、低信噪比問題、偏移成像問題等。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和地震勘探技術之所以在複雜條件下的成功套用有賴於物探裝備的更新和一些新技術新軟體的成功研製,如層析靜校正、疊前偏移等。複雜地表條件下的地震數據採集技術各家交流經驗不一而足,總之一個字,“細”,這不是什麼高、深、新技術,但從設計到試驗、低速帶測試、高程測量、到成孔、激發等每一個環節都要細緻入微,根據具體條件找到合適的施工設備、方法,儘可能取得精細的測量、地震第一手資料。我隊這幾年從雲貴山區到新疆、寧夏、內蒙戈壁沙漠,到微山湖區,有豐富的勘探實踐經驗和一些不成功的教訓可以總結,今後還要加強這方面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