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08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鏇。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鏇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概況

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覽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覽

本詞條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W 字母作結。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氣鏇,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鏇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首個形成風暴:2008年1月13日

末個形成風暴: 2008年12月19日

2008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熱帶氣鏇路徑圖2008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熱帶氣鏇路徑圖

最強風暴:颱風薔薇 – 905 hPa (mbar), 215 km/h (130 mph) (10分鐘平均風力)

熱帶低氣壓總數:40個

熱帶風暴總數: 26個 (22個官方,4個非官方)

颱風總數: 12個 (11個官方,1個非官方)

超級颱風總數: 2個 (非官方)

死亡人數: 至少1700人

損失總數: $5.8億 (2008 USD)

颱風季預測

2000年起的4月和6月,香港城市大學大氣研究實驗室都會公布對該季的預測。它們將每季平均風暴數目(1950至2000年)定為31個熱帶氣鏇,27個命名風暴,及17個颱風。
2008年4月18日,香港城市大學大氣研究實驗室發表了對2008年颱風季的首份預測,預期該季的熱帶氣鏇活動高於平均(33個熱帶氣鏇,30個命名風暴,19個颱風)。2008年6月24日,香港城市大學大氣研究實驗室發表了對2008年颱風季的第二份預測,再度確認此前的數據

熱帶氣鏇

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開始以來,本颱風季總共產生了31個熱帶氣鏇

颱風浣熊 (Neoguri)

颱風浣熊雲圖颱風浣熊雲圖

主詞條:颱風浣熊

3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4月13日—2008年4月19日
強度:150 km/h (90 英里) (十分鐘), 960 hPa (毫巴)

4月13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棉蘭老島之東形成,而日本氣象廳已在同日較早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4月15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浣熊。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4月18日,中國氣象局宣布它在文昌市登入,不過日本氣象廳並沒承認。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它在陽江登入。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浣熊命名為“Ambo”。

颱風威馬遜 (Rammasun)

颱風威馬遜雲圖颱風威馬遜雲圖

主詞條:颱風威馬遜

4級 超級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5月7日—2008年5月13日
強度:195 km/h (120 英里) (十分鐘), 915 hPa (毫巴)

颱風威馬遜(英語:Typhoon Rammasun,台灣譯作雷馬遜,港澳譯作威馬遜,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名稱:Butchoy,國際編號:0802,JTWC編號:03W)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鏇。

5月7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棉蘭老島之東形成,日本氣象廳在同日較早時間已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威馬遜。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5月9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5月10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超級颱風。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颱風。5月12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並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強烈熱帶風暴麥德姆強烈熱帶風暴麥德姆

第二天,它轉性為溫帶氣鏇,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威馬遜命名為“Butchoy”

強烈熱帶風暴麥德姆 (Matmo)

強烈熱帶風暴 (JMA)
持續日期:2008年5月14日—2008年5月17日
強度:95 km/h (60 英里) (十分鐘), 992 hPa (毫巴)

在5月14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馬尼拉之東北形成。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麥德姆。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5月1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第二天,它轉性為溫帶氣鏇,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日本氣象廳在事後報告中,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麥德姆命名為“Dindo”。

強烈熱帶風暴夏浪 (Halong)

強烈熱帶風暴夏浪強烈熱帶風暴夏浪

強烈熱帶風暴 (JMA)
持續日期:2008年5月14日—2008年5月20日
強度:110 km/h (70 英里) (十分鐘), 970 hPa (毫巴)

在5月14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民都洛之西南形成,日本氣象廳在同日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5月16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夏浪。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它在Pangasinan和La Union省登入。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5月18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5月20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它轉性為溫帶氣鏇,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夏浪命名為“Cosme”。

颱風娜基莉 (Nakri)

颱風娜基莉颱風娜基莉

4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5月27日—2008年6月3日
強度:185 km/h (115 英里) (十分鐘), 930 hPa (毫巴)

在5月27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雅蒲島之西北偏北形成。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娜基莉。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6月2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它轉性為溫帶氣鏇,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娜基莉命名為“Enteng”

颱風風神 (Fengshen)

主詞條:颱風風神

颱風風神雲圖颱風風神雲圖

3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6月18日—2008年6月25日
強度:165 km/h (105 英里) (十分鐘), 945 hPa (毫巴)

在6月18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Hinatuan之東北形成,日本氣象廳在同日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風神。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6月20日,它在薩馬島登入。同日,它在馬斯巴特島登入。第二天,它在Tablas島、馬林杜克島和奎松省登入。6月22日,它在布拉乾省登入。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6月24日,它在香港東海域掠過並登入深圳東部。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風神命名為“Frank”。

颱風海鷗 (Kalmaegi)

颱風海鷗雲圖颱風海鷗雲

主詞條:颱風海鷗

持續日期:2008年7月13日—2008年7月20日
強度:120 km/h (75 英里) (十分鐘), 970 hPa (毫巴)

在7月13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巴士古之東形成,日本氣象廳已在前一天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7月1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海鷗。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7月17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它在台灣的宜蘭縣登入。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它在福建省登入。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7月19日,它在浙江省登入。同日,它在江蘇省登入。第二天,它在黃海南道登入。同日,它轉性為溫帶氣鏇,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海鷗命名為“Helen

颱風鳳凰 (Fung-wong)

颱風鳳凰雲圖颱風鳳凰雲圖

主詞條:颱風鳳凰

2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7月24日—2008年7月29日
強度:155 km/h (100 英里) (十分鐘), 960 hPa (毫巴)

7月24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巴士古之東北形成,日本氣象廳已在前一天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鳳凰7月26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7月28日,它在花蓮縣台東縣之間登入。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它在福建省登入。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鳳凰命名為“Igme”

強烈熱帶風暴北冕 (Kammuri)

強熱帶風暴北冕雲圖強熱帶風暴北冕雲圖

主詞條:強烈熱帶風暴北冕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8月3日—2008年8月7日
強度:95 km/h (60 英里) (十分鐘), 975 hPa (毫巴)

8月3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Aparri之東北形成,日本氣象廳在同日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8月5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命名為北冕。同日,它在上川島登入。同日,它在下川島登入。同日,它三度在陽江市登入。8月7日,它在防城港市登入。同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北冕命名為“Julian”

強烈熱帶風暴巴蓬 (Phanfone)

強烈熱帶風暴巴蓬強烈熱帶風暴巴蓬

強烈熱帶風暴 (JMA)
持續日期:2008年8月10日—2008年8月11日
強度:95 km/h (60 英里) (十分鐘), 996 hPa (毫巴)

在8月10日,日本氣象廳將位於南鳥島之北的熱帶低氣壓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巴蓬。第二天,它轉性為溫帶氣鏇,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強烈熱帶風暴黃蜂 (Vongfong)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8月14日—2008年8月17日
強度:95 km/h (60 英里) (十分鐘), 992 hPa (毫巴)

8月14日,一熱帶低氣壓在東京之西南形成。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黃蜂8月1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第二天,它轉性為溫帶氣鏇,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颱風鸚鵡 (Nuri)

颱風鸚鵡雲圖颱風鸚鵡雲圖

主詞條:颱風鸚鵡
3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8月17日—2008年8月23日
強度:150 km/h (90 英里) (十分鐘), 955 hPa (毫巴)

8月17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關島之西南形成。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鸚鵡。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8月21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它在香港西貢附近登入。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8月23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鸚鵡命名為“Karen”

颱風森拉克 (Sinlaku)

颱風森拉克雲圖颱風森拉克雲圖

主詞條:颱風森拉克

4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9月8日—2008年9月21日
強度:175 km/h (110 英里) (十分鐘), 935 hPa (毫巴)

9月8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Virac之東北形成,日本氣象廳已在同日較早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森拉克。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9月13日,它在宜蘭縣登入。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9月1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9月17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同日,它在屋久島登入。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它在種子島登入。9月19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颱風。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森拉克命名為“Marce”

颱風黑格比 (Hagupit)

“黑格比”24日22時氣象衛星監測圖像“黑格比”24日22時氣象衛星監測圖像

主詞條:颱風黑格比
4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9月15日—2008年9月25日
強度:165 km/h (105 英里) (十分鐘), 935 hPa (毫巴)

9月18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關島之西北形成。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在9月19日 1330 UTC,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黑格比。在9月20日 0115 UTC,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在9月19日 1250 UTC,日本氣象廳升格為颱風。在9月19日 1500 UTC,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颱風。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黑格比命名為“Nina”。

颱風薔薇 (Jangmi)

颱風薔薇颱風薔薇

主詞條:颱風薔薇

5級 超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9月23日—2008年10月1日
強度:215 km/h (130 英里) (十分鐘), 905 hPa (毫巴)

薔薇9月24日在雅浦島西北偏北約3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為一熱帶低氣壓。初時一個廣闊的副熱帶高壓脊位於薔薇中心以北,薔薇沿著該副熱帶高壓脊之西南面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動。它在高空輻散非常良好,附近水溫頗高及垂直風切變微弱的大氣環境下迅速增強,當晚它增強為熱帶風暴,翌日凌晨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薔薇於9月26日下午進一步增強為颱風及轉向西北移動。
它於9月27日進一步增強,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其中心十分鐘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232公里(天文台評級),一分鐘最高持續風力更達每小時270公里,最高陣風亦接近每小時325公里。颱風薔薇是自2007年颱風聖帕首個達五級超級颱風強度的熱帶氣鏇,亦是2008年最強的熱帶氣鏇。薔薇發展出一個55公里寬的完整無雲的風眼,它亦增強至大氣環境所能容納的最高強度。

9月29日15時“薔薇”“米克拉”衛星監測雲圖9月29日15時“薔薇”“米克拉”衛星監測雲圖

颱風薔薇在登入前受陸地影響減弱至四級颱風強度,並於9月28日於下午3時40分在台灣宜蘭登入。當晚它穿越台灣北部,它受台灣地形影響,曾短暫向西南移動並迅速減弱。隨後西風槽經過令副熱帶高壓脊東退,令薔薇轉向北移動,它於9月29日離開台灣,並減為一強烈熱帶風暴,傍晚再減弱為熱帶風暴及沿著副熱帶高壓脊之西北部轉向東北移動。薔薇受較高垂直風切變和較冷海水的影響繼續減弱。薔薇於9月30日進一步轉向東北偏東移動,穿越東海
薔薇於10月1日受西風槽影響,於晚上在鹿兒島以南約170公里變性為溫帶氣鏇,穿越日本以南海域。 以一分鐘平均風速計算,薔薇約有145海里,以十分鐘平均風速計算薔薇約有115海里;顛峰期間中心最低氣壓約905百帕斯卡。

熱帶風暴米克拉 (Mekkhala)

颱風米拉克颱風米拉克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9月28日—2008年9月30日
強度:85 km/h (50 英里) (十分鐘), 990 hPa (毫巴)

在9月27日,一熱帶低氣壓在南海之海面上形成。9月28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米克拉發出最後警告。

熱帶風暴海高斯 (Higos)

主詞條:熱帶風暴海高斯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9月29日—2008年10月4日
強度:75 km/h (45 英里) (十分鐘), 998 hPa (毫巴)

海高斯於9月29日在馬尼拉東南約 1130 公里的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為一熱帶低氣壓,它初時在其中心以北的高壓脊引導下,大致向西北移動,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及穿越菲律賓中部。當日下午海高斯登入菲律賓,強度略為下降。

颱風海高斯雲圖颱風海高斯雲圖

10月1日海高斯稍為採取一個偏北路徑,當晚在馬尼拉西南約40公里處掠過,受地形影響,強度進一步下降。翌日海高斯進入南海,在香港以南約680公里掠過,並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海高斯繼續受在其中心以北的高壓脊引導,高速向西北偏西移動,穿越南海中部。
10月3日,海高斯以北的高壓脊出現一個弱點,令它漸漸轉向西北偏北移動。同時,海高斯因南海環境頗佳而重新增強為熱帶風暴,當晚它登入海南島文昌市龍樓鎮,並繼續向北移動,穿越海南島東部及朝向廣東西部。受到海南島陸地影響,海高斯移動轉為緩慢,組織轉差,對流明顯減弱及更為鬆散,於翌日上午5時才離開海南島,同日上午10時左右再一次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
當日下午海高斯繼續逼近廣東西部,並於下午五時十分登入吳川市大山江鎮。登入海高斯進一步減弱,它於翌日凌晨減弱為一低壓區。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海高斯命名為“Pablo”。

熱帶風暴巴威 (Bavi)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10月19日—2008年10月20日
強度:85 km/h (50 英里) (十分鐘), 992 hPa (毫巴)

10月19日,一熱帶低氣壓在九州東南之海面上形成。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10月20日,巴威轉變為溫帶氣鏇。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巴威發出最後警告。

強烈熱帶風暴美莎克 (Maysak)

強熱帶風暴美莎克雲圖強熱帶風暴美莎克雲圖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11月7日—2008年11月11日
強度:100 km/h (65 英里) (十分鐘), 985 hPa (毫巴)
11月7日,一熱帶低氣壓在巴拉望灣西北之海面上形成。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翌日於西沙以東海面再升格為一強烈熱帶風暴,受南海北部的一股冷鋒影響,美莎克移至東沙南面海域時移動相當緩慢,並在馬來西亞沙巴北面海岸一帶受赤道無風帶影響而減弱。11月10日,它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美莎克發出最後警告。同日20時,它減弱為一低壓區。11月12日,美莎克的環流重新增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重新升格為熱帶擾動。同日晚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熱帶氣鏇形成警報(TCFA)。但是,因美莎克遲遲不增強,最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11月14日取消熱帶氣鏇形成警報,並把它降格為熱帶雲團。因颱風環流與東北季風結合,在台灣中部以北及東部地區降下豪大雨。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美莎克命名為“Quinta”。

熱帶風暴海神 (Haishen)

熱帶風暴海神熱帶風暴海神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11月16日—2008年11月17日
強度:75 km/h (45 英里) (十分鐘), 1006 hPa (毫巴)
11月15日,一熱帶低氣壓於硫磺島附近形成,它增強為熱帶風暴。翌日,它迅速演變成溫帶氣鏇。

熱帶風暴紅霞(Noul)

持續日期:2008年11月16日—2008年11月18日
強度:75 km/h (45 英里) (十分鐘), 994 hPa (毫巴)

一熱帶低氣壓在11月16日於南沙形成,同日,它增強為熱帶風暴。兩日後,它在越南南部消散。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紅霞命名為“Tonyo”。

颱風白海豚 (Dolphin)

颱風白海豚雲圖颱風白海豚雲圖

主條目:颱風白海豚
2級 颱風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12月10日—2008年12月19日
強度:120 km/h (75 英里) (十分鐘), 970 hPa (毫巴)

12月初,一低壓區在關島西北面海域形成,它迅速向東北移動並轉化為一個溫帶氣鏇12月4日,該溫帶氣鏇移至北緯30度附近,即威克島以北附近,並向東移動,中心風力增強至烈風程度。它移至東經170度附近轉向東南移。12月8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指它由一個溫帶氣鏇轉化為一個熱帶氣鏇。12月9日,由於水汽不足,它逐漸減弱,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低壓區。12月10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重新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由POOR擾動直接升格為熱帶低氣壓。12月11日,該熱帶低氣壓掠過關島以南海域。12月1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27W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為27W發出烈風警告。當日下午,日本氣象廳將27W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名稱白海豚12月15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白海豚升格為一級颱風。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12月19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白海豚發出最後警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白海豚命名為“Ulysses”。

其他熱帶氣鏇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鏇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和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是熱帶風暴的熱帶氣鏇。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鏇的資料。

熱帶低氣壓 01W

熱帶低氣壓01w熱帶低氣壓01w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1月13日—2008年1月16日
強度:55 km/h (35 英里) (十分鐘), 1004 hPa (毫巴)

1月1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在馬尼拉之西南形成。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1月1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重新為它發出報告。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 08W

熱帶低氣壓 (JMA)
持續日期:2008年7月4日—2008年7月7日
強度:55 km/h (35 英里) (十分鐘), 1000 hPa (毫巴)

熱帶低氣壓 08w熱帶低氣壓 08w

7月4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Coron之西北形成。第二天,它離開菲律賓的警告範圍,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為它發出最後報告。日本氣象廳在7月7日將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曾為它發出“熱帶氣鏇形成警報”(TCFA),後因為它登入廣東東部而將TCFA取消。它的登錄地點惠州一帶,曾颳起數小時的狂風,伴隨大雨。該熱帶低氣壓於7月7日下午2時最接近香港,當時它位於北緯香港東南偏南約40公里(22.1N, 114.5E - JTWC下午2時的定位),,當時它掠過香港以南海域。當日天文台3度發出雷暴警告。
當晚熱帶低氣壓登入廣東東部,並進一步減弱,但翌日仍為香港帶來暴雨,天文台於9時1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於10時45分取消。與熱帶低氣壓相關的西南氣流於7月8日為香港帶來不穩定的天氣。
由於香港天文台沒有將Gener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因此並沒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此熱帶低氣壓命名為“Gener”。

熱帶低氣壓 11W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8月13日—2008年8月14日
強度:55 km/h (35 英里) (十分鐘), 998 hPa (毫巴)

熱帶低氣壓 14W熱帶低氣壓 14W

在8月13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那霸之北形成。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 14W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8月25日—2008年8月28日
強度:55 km/h (35 英里) (十分鐘), 1002 hPa (毫巴)

在8月25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在Virac之東南形成,日本氣象廳在第二天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氣壓。8月2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14W命名為“Lawin”

熱帶低氣壓 22W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日期:2008年10月13日—2008年10月15日
強度:55 km/h (35 英里) (十分鐘), 1006 hPa (毫巴)

熱帶低氣壓熱帶低氣壓

在10月13日,一熱帶低氣壓在海南島以西,北部灣以南形成。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10月1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

持續日期:2008年11月7日—2008年11月9日
強度:55 km/h (35 英里) (十分鐘), 1006 hPa (毫巴)

在11月6日,一熱帶擾動在菲律賓海形成。第二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Fair熱帶擾動。同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11月9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為它發出最後報告並將它降格為低壓區。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它命名為“Rolly”。

2008年風暴名單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鏇是由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名字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字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小組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2008年使用的名字清單中,有5個名字被替換,新名字“三巴”、“馬力斯”、“山神”、“麗琵”和“山竹”,分別取代了“珍珠”、“碧利斯”、“桑美”、“象神”及“榴槤”。2007年使用過的與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表示,黑體字表示今年已經使用過。

國家/地區名稱名稱名稱名稱名稱
高棉達維康妮娜基莉0805科羅旺莎莉嘉
中國海葵玉兔風神0806杜鵑海馬
朝鮮鴻雁桃芝海鷗0807彩虹米雷
中國香港啟德萬宜鳳凰0809彩雲馬鞍
日本天秤天兔北冕0810巨爵蝎虎
寮國布拉萬帕布巴蓬0811凱薩娜洛坦
中國澳門三巴蝴蝶黃蜂0812芭瑪梅花
馬來西亞傑拉華聖帕鸚鵡0813茉莉苗柏
密克羅尼西亞艾雲妮菲特森拉克0814尼伯特南瑪都
菲律賓馬力斯丹娜絲黑格比0815盧碧塔拉斯
韓國格美百合薔薇0816銀河奧鹿
泰國派比安韋帕米克拉0817妮妲玫瑰
美國瑪利亞范斯高海高斯0818奧麥斯洛克
越南山神利奇馬巴威0819康森桑卡
高棉寶霞羅莎美莎克0820燦都納沙
中國悟空海燕海神0821電母海棠
朝鮮清松 楊柳紅霞0822蒲公英尼格
中國香港珊珊玲玲白海豚0823獅子山榕樹
日本摩羯劍魚鯨魚圓規天鷹
寮國麗琵法茜燦鴻南川帕卡
中國澳門貝碧嘉琵琶蓮花瑪瑙珊瑚
馬來西亞溫比亞塔巴浪卡莫蘭蒂瑪娃
密克羅尼西亞蘇力米娜 蘇迪羅凡亞比古超
菲律賓西馬侖海貝思莫拉菲馬勒卡泰利
韓國飛燕浣熊0801天鵝鮎魚杜蘇芮
泰國山竹威馬遜0802莫拉克暹芭卡努
美國尤特麥德姆0803艾濤艾利韋森特
越南潭美夏浪0804環高桑達蘇拉

菲律賓熱帶氣鏇命名法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鏇命名之用。名單每四年循環再用,因此本年名單與2004年太平洋颱風季的名單相同,但熱帶氣鏇名稱 Unding, Violeta 和 Winnie 則被 Ulysses, Vicky 和 Warren 所取代。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字表示,粗體名稱則表示該風暴活躍中。

Ambo 0801Helen 0807 Ofel 0815Vicky(未用)Dencio(未用)
Butchoy 0802Igme 0808 Pablo 0817Warren(未用) Estong(未用)
Cosme 0804 Julian 0809 Quinta 0819Yoyong(未用)Felipe(未用)
Dindo 0803 Karen 0812 Rolly Zosimo(未用)Gardo(未用)
Enteng 0805 Lawin SionyAlakdan(未用)Heling(未用)
Frank 0806 Marce 0813Tonyo 0821Balbo(未用)Ismael(未用)
GenerNina 0814 Ulysses 0822Clara(未用)Julio(未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