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潮汕分市紀事

1991:潮汕分市紀事

《1991:潮汕分市紀事》是首部詳細記載潮汕三市分立歷程的著作。潮汕籍學者李宏新著。作者堅持“與資料不相違背;與實情不相矛盾;順乎邏輯,合乎常理”三個原則 ,蒐集大量史料,採訪多位當事人,在還原潮汕三市分設歷史的同時,記載了1991年汕頭市(潮汕地區)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書後還附錄還整理總結了潮汕各縣市的歷史建置沿革,普及潮汕歷史知識,具備史料價值。 該書已獲得第六屆國際“潮學獎” ,2012年度汕頭文藝精品獎 等。在潮汕人族群中影響極大,備受專家學者稱譽:“今世文字垃圾一堆,不如傳世良書一冊!”、“該書重引謹申,存述慎議,廣而能潛,審而能辨,脈絡清晰,允稱信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1991:潮汕分市紀事》是首部詳細記載潮汕三市分立歷程的著作。 作者深入訪談親歷高層,翔實記敘分市緣由,著眼歷史扣問潮汕分合利弊,關注現實探尋未來之路。

該書作者李宏新蒐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採訪了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汕頭市委書記林興勝,原汕頭經濟特區首任書記劉峰等近十位當年的當事人,客觀記錄了當年發生的大事件,其中有不少內容和故事還鮮為人知,是首次見諸作品。在還原潮汕三市分設歷史的同時,該書還生動記載了1991年汕頭市(潮汕地區)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作者在書中闡明,在採納訪談中並非人云亦云,堅持“與資料不相違背;與實情不相矛盾;順乎邏輯,合乎常理”三個原則,在資料引用上孤證不取,以保證作品的客觀、真實及更具說服力。

《1991:潮汕分市紀事》已獲得2012年度汕頭文藝獎精品獎。第六屆“潮學獎”。

內容簡介

書內頁(1) 書內頁(1)

對於潮汕地區來說,1991年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歷史節點,潮學的研究注定繞不開那一年。當年潮州升格、揭陽新建地級市,原汕頭市地域調整成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出現了三個互不統屬的省下次一級行政區。這樣,有史以來未曾離分的核心潮汕地區瞬間分道揚鑣。該書作者蒐集了大量的資料,結合對原汕頭市委書記林興勝、首任特區管委會主任劉峰等近十位當事人的採訪,客觀地記錄了當年發生的大事件。

1991年正處於全國第三波行政區劃調整浪潮中期,由於汕頭市獨特的體制,以及區劃調整涉及“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汕頭經濟特區,因此,汕頭(潮汕)區劃地調整便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而分市整個過程也頗為曲折反覆:國務院特區辦抵汕調研、汕頭市委書記上京“遊說”、李鵬總理蒞汕聽取匯報、民政部長連夜返汕再考察、省委書記謝非授權林興勝、江澤民總書記關於區劃調整後汕頭市定位的講話等,其背後,無不充滿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1991年辛未年,多項經濟指標名列國內前幾位、“步入黃金時代”的汕頭市(潮汕)還是一個罕有的“多事”年份,不少事件俱可入史:春天,被譽為“潮汕青少年諾貝爾獎”的潮汕星河獎首次頒獎,成立十周年的汕頭特區獲批擴圍;夏天,遭受100多年來第三個破壞性最強的熱帶風暴“7·19”颱風正面襲擊;秋冬時節,總書記、總理、人大委員長及副總理、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中央領導先後蒞汕,迄今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潮汕盛典召開,被譽為“潮汕翰林院”的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冬天,五十年一遇的極端嚴寒來襲,連續5、6天溫度在0攝氏度或以下,山區凍死牛……該書依照時間順序,將大事件逐一呈現。

此外,時間並非孤立斷點存在的,該書有些描述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今。如剛剛運營的揭陽潮汕機場和建設中的廈深鐵路等,該書引用公開的報導結合親身採訪的一手資料,闡述了這潮汕兩大工程從立項到建設的來龍去脈,及三市資源之“爭”,以令讀者更深層次地了解潮汕分市後的現狀。

2011年,廣東省委書記在粵東調研時明確提出“推動汕潮揭一體化、同城化”。2012年,“汕潮揭同城化”首次寫進了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在潮汕三市分設的20年後,經歷過1991年“分”的潮汕地區又將再次面對“合”的問題。

該書後還附錄有《潮汕稱謂的由來》、《潮汕地區的歷史沿革》等文章,整理總結了潮汕各縣市的歷史建置沿革,簡明扼要,為讀者普及潮汕歷史知識,具備一定的資料、史料價值。

圖書目錄

《1991:潮汕分市紀事》目錄
前言
第四章
卷首曲 《潮韻·自度曲·迴環十張機》
快刀斬亂麻,市區調整迎刃而解
第一章 引子
預案:“一仍為一”和“一分為三”

1、主題雕塑風波
再上京師求說法

風水問題非小事
“一分為二”?書記帶頭辭職!

注定被“槍斃”的鳳凰
懸而未決,總理走潮汕

2、潮汕的機場
劍拔弩張,三縣爭置市

汕頭外砂機場
“漁翁得利”?三分天下有揭陽

揭陽潮汕機場
“若能置市獻巨款”和“一慘退休、二慘入潮州”

命名之爭
秋去也,十年大計又如何?

3、塵埃落定 第五章
第二章
兩項冠軍預熱慶典

獨特體制孕分設
把根留住: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掛牌

不俗成績
饒宗頤:我們成功了!

京港設宴,盛況空前
國函批覆,三分潮汕

分設前奏:特區擴圍調研
肖灼基汕頭論道

胎死腹中的方案
嘉賓雲集,十年大典

“汕頭”春茗,潮汕末屆大鬧熱
總書記蒞汕,林興勝“討”字

見證統一,潮汕星河
金鳳花開,滄海桑田

擴圍成功,調整勢成必然
汕潮揭,人員調配話短長
第三章
曲終人散話“分家”

初夏兩會,波瀾不興
告別辛未

廣汕公路和林興勝的調侃 第六章 尾聲

擴圍公布,潮汕振奮
升格後的潮州市

區域調整潮中的廣東和潮汕
新建的揭陽市

鐵路,鐵路,烽煙又起
繼續調整的汕頭市

汕頭步入“黃金時代”
省兩會代表的提案:潮汕合併附錄

重任在肩,風雨肆虐 附錄 1、“潮汕”稱謂的由來

潮汕齊心抗天災
2、潮汕地區的歷史沿革

風雨裹夏走
3、新中國成立後的潮汕

摘錄欣賞

【卷首曲:《潮韻·自度曲·迴環十張機》欣賞】

一張機,揭陽樓上繡新天。汲露采霞攬虹霓。桑莆綼緄。榕江捻絲。纈個明月圓。

二張機,雙溪明月雙溪圓。風門古徑雙飛燕。讀經學館。修道黃岐。朝暮長相依。

三張機,兩小無猜心依依。烏崬摘茶歡把臂。耳廝龍坑。鬢磨鳳髻。龍鳳耍天池。

四張機,九湯水暖漲春池。銅鼓嶂險見天低。鯨河漂流。執手相攜。嗔怨皆成詩。

五張機,玄山廟會試籤詩。待渡山證修渡理。千秋同渡。萬載不棄。日日復年年。

六張機,蓮峰疊翠摽梅年。龍津漁唱表情意。飛宿比翼。翩躚蝶兒。紅宮同相棲。

七張機,天竺古岩鸞鳳棲。三山祖廟卜今世。河婆茶擂。月老繩系。金風玉露時。

八張機,烽煙瀰漫燕爾時。南國冰臼射寒氣。道韻蒙垢。海山霧起。號角驚斷弦。

九張機,仙城秋瑟五十弦。弦弦促驟摧肝裂。暝灘海色。潮之南兮。月下縫緹衣。

十張機,潮州城前贈戰衣。湘子橋頭十八辭。韓江梭線。西湖紡絲。織個好夢圓。

九張機,宋井納月圓中圓。總兵府外招兵旗。驪歌絕曲。此去征旅。潮汐判歸期。

八張機,樟林一別歸無期。紅頭船沒風波里。萊蕪神女。幽幽淒淒。何處訴相思。

七張機,坪山梯田惹離思。當年耕作土樓邊。三河弄水。豐溪嘻戲。憶燕語鶯啼。

六張機,商賢家廟杜鵑啼。五星宗祠燭晃曳。月圓月缺。潮來潮逝。音訊何遲遲。

五張機,海角甘泉夕照遲。百花領袖亂蜂迷。蜃樓旖旎。孓身鶴唳。蒹葭又萋萋。

四張機,雲石樵徑草萋萋。南岩遠眺無終始。閣樓觀寺。乾坤盟誓。大願有誰知。

三張機,凶梟噩兆報夢知。海濱鄒魯勇取義。蚝坪浴血。海門劍折。陰陽相暌離。

二張機,飄然亭雲水離離。青雲岩星冠鶴帔。舞歿桃花。踐碎仙履。是痴亦非痴。

一張機,汕頭埠中話心痴。三江匯時再梭機。點點滴滴。線線絲絲。編個破鏡圓。

評價影響

書內頁(2) 書內頁(2)

《1991:潮汕分市紀事》出版發行,在潮汕地區本土及海外潮人潮僑中引起很大影響,也獲得了眾多潮汕學者名家的肯定和推薦 ——

原汕頭大學黨委書記 黃贊發教授:“1991年,潮汕一分為三。今天熱倡同城化,潮汕能因此重歸‘一統’否?竊謂這同城之化,恐非易事,而當年成就鼎立,又何嘗不是紛繁複雜?謂予不信,請看看李宏新的這部紀事吧”。又“ 該書重引謹申,存述慎議,廣而能潛,審而能辨,脈絡清晰,允稱信史。”

廣東歷史學會秘書長 李鴻生教授:“1991年的行政區劃調整,是潮汕地區關鍵歷史節點,以後的潮學研究注定繞不開該事件。 客觀留住歷史,正是吾輩學人的責任。青年學者李宏新將這段歷史實事求是整理記錄,大可一讀。”

潮學研究所所長 黃挺教授:“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來無須掛念。可是,內幕——您了解潮汕三市拆分的內幕嗎?作者結合客觀材料,請來分市的決策者和當事者為您講述事件的內幕。開卷必有所得,不想看看?”

韓山師範學院校長 林倫倫教授:“二十年前一市三分了,二十年後想三市同城化了,一時一局,沒有誰對誰錯那么簡單,但事實和真相大家還是想了解的吧?那就讀讀此書。”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良書照汗青——挑燈夜讀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紀實》感。郭沫若曾題浙江天一閣聯:好事流芳千古,良書播慧九州。此‘良書’之來源。 今世文字垃圾一堆,不如傳世良書一冊!”

李宏新於2012出版的《1991:潮汕分市紀事》在海內外潮人中引起較大反響。他說,很多在外的潮人都有渴望了解家鄉(祖籍地)的強烈需求,“80後”、“90後”潮人對潮汕的由來概念已較模糊,但潮人與生俱來的族群意識又驅使著他們想去了解這段歷史,而他本人,更是盼望著潮汕的合併,使潮汕在共同文化層面上不再有無謂的紛爭。讓他感動的是,該書出版之後,他發現不少素不相識的潮籍大學生紛紛在網上對該書進行評論,甚至有人連寫了16篇讀後感,這些讀者不止在國內,也有在泰國、美國等海外的潮人。

作者簡介

《1991:潮汕分市紀事》作者李宏新,著名學者、詩人、作家,籍貫汕頭市金砂鄉,廣東歷史學會理事,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汕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主要作品有文藝理論著作、首部潮汕方言通用韻書《潮韻》,紀實文學《1991:潮汕分市紀事》、詩詞集《紙灰集》等。曾獲得第九屆廣東魯迅文學藝術獎、廣東省第五屆民間文藝學術獎、2012年度汕頭文藝獎 、2010年度汕頭文藝獎,歌曲作品《潮起處,是我家》為汕頭市形象歌曲之一。逾20篇新聞作品獲潮汕年度新聞獎、特別獎。正參與撰寫廣東歷史學會主編的大型史書《潮汕通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