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是中國作家韓寒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在該書中,韓寒採用了兩條敘事路線,即現實與回憶交替進行。他以一種“在路上”的方式,試圖與這個世界談談,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小說延續韓寒以往的風格,語言犀利而富有幽默,開創了韓寒“公路小說”的新概念,新品牌,較之之前作品有更鮮明的人性,更深的現實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故事由兩條線索並列推進:一條線索是主人公“我”開著一輛1988年生產的汽車前往某個城市接一個朋友,

一路上所遇到的人與事;另一條線索是“我”站在今天,回顧自己的童年,思量著曾經經歷過的一些瑣細的事情。

作品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通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以韓寒本人對路上所見、所聞引發自己的觀點。這場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韓寒是“叛逆的”,他“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他認為這一切通過文學都可以實現,產生了要創造一種批判現有一切社會習俗的“新幻象”的念頭——《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就此問世。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空氣越來越差,我必須上路了。我開著一台1988年出廠的旅行車,在說不清是迷霧還是毒氣的夜色里拐上了318國道。

第一部分(1)

第一部分(2)

第一部分(3)

第一部分(4)

第一部分(5)

第一部分(6)

第一部分(7)

第一部分(8)

第一部分(9)

第一部分(10)

第一部分(11)

第二部分

那一天我的屁股坐開了花,你能想像在一根單槓上坐了兩個小時無所事事該是多么的蛋疼,但是我依然堅持坐在前面,因為如果坐在后座,丁丁哥哥高大魁梧,把我前面的視線擋得死死的。

第二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二部分(3)

第二部分(4)

第二部分(5)

第二部分(6)

第二部分(7)

第二部分(8)

第二部分(9)

第二部分(10)

第二部分(11)

第二部分(12)

第二部分(13)

第二部分(14)

第二部分(15)

第二部分(16)

章節內容

第一章節:

這部小說完成在2009年至2010年之間,我從2009年的夏天就開始落筆,多事之夏,最終停滯。到2010年初的冬天繼續開始,再停滯。一直到2010年的夏天,一樣多事之夏,但完成了1988。1988是裡面主人公那台旅行車的名字。本來這本書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不料期間日本的村上先生出了一本《1Q84》,我表示情緒很穩定,但要換書名。又是幾經周折,發現再無合適。就好比在孩子要出生之前,你已經為她想好了名字,並且叫了一年,忽然間隔壁鄰居比你早生了一個和你叫了差不多名字的小孩,你思前想後,發現其實你內心已經無法更改。最後她還是叫《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第二章節:

我有些不耐煩,因為我害怕困意消失,而此刻的陽光正開始刺眼,它從樹縫中穿出正好投射我的臉上。我站起身,企圖將窗簾拉上,但是這個窗簾不管怎么拉都有一個缺口,我想如果這個缺口一直存在,我將心中難受,一夜無眠。我用了很多方式,發現始終沒有辦法將窗簾拉嚴實。我搬來一個椅子,打算站上去從最上面開始拉起。

第三章節:

現場換成了我的班主任不停地給我喊話,她喊道,你要抓緊了,我們都在全力地營救你,你不要往下看,你就往前看,看看風景,看看這個鎮,不要想你在旗桿上,你就覺得你是在家裡,不要客氣,你就感覺你在家裡的沙發上,你感覺到了嗎?

第四章節:

娜娜說,有兩個人要了不用套的服務,我趁著他們洗澡,用他們的手機撥了我的手機,萬一出事了我能找到他們。我一般遇見自己覺得喜歡的人,或者要了不用套服務的人,我都會趁著他們洗澡,把他們的手機號碼偷偷留下來。你看,通了。喂,劉先生,我是珊珊,你記得嗎?對,你什麼時候再光顧啊?電話號碼,電話號碼是你自己留的啊,你忘記了啊。嗯。嗯。我幫你問問,我幫你問問。

第五章節: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我們最猛的小夥伴身上,他也是我所景仰的小夥伴。他的外號是10號,因為他喜歡踢球,他說,我是10號。

第六章節:

丁丁哥哥秀了一下肱二頭肌,說道,我說,你這是不可以的,你這是欺負小孩子。你要錄音機乾什麼?他說,他要錄一盤磁帶,唱一首歌寄給他的筆友。

第七章節:

娜娜突然間撩起了我的衣服。我往後一退縮,說,你這么有興致啊。娜娜說,我看看你是不是便衣。我問,這個怎么能看出來呢。娜娜說,看皮帶就能看出來,我姐妹說,便衣一般換了衣服,但皮帶還是警用的。我說,那你看清楚我是不是便衣了吧?

第八章節:

我說,娜娜,不是我說你,以你的姿色,出去賣沒有什麼大的前途,你只能賣到兩三百,而且還不穩定,大的桑拿也不會要你,你站街也不安全,去美髮店賣不出價格,我建議你去學學打字,可以給領導做個秘書什麼的,或者去機關做個打字員。

第九章節:

10號思索了一下,說,這個是我奶奶在田裡種地的時候,從我們自己家的自留地里挖出來的。她當時想燒掉,但是被我發現了,我說,奶奶,不能燒掉。聽到這些話,忽然之間這些聖衣都聚集到了一起,閃閃發光,不信你去問我奶奶。

第十章節:

在這個春天裡,我沒有磁帶和調頻陪伴我,我坐在窗邊的寫字檯上,將這盤磁帶每一首的歌詞都默寫了下來。我特地把《我的煩惱》默寫在了單獨的一張紙上。

第十一章:

娜娜說,那我只能服從咯,但是我提出來的是一個一個來,而且其他人要在車外面等。反正我就是幹這一行的,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至少不用罰款。

第十二章:

我依然每天在眼保健操的音樂聲里穿梭於各個班級之間。漸漸地,我對這件事情已經忘卻,我只記得我是一個查眼保健操的時候同學們有沒有閉眼的人,這就是曰復一日機械的工作帶給人們的惡果。他讓人無一例外地忘記自己最初的理想。

第十三章:

我說,難道我還不如這幾千塊錢重要?娜娜說,不是。我問她,那你跑什麼?娜娜說,不是跑,我覺得你遲早要放下我,我還是走吧。

第十四章:

娜娜流露出了一個微妙的不快,然後又被骨子裡的愉悅所復蓋,道,是這樣的,我喜歡的那個男人,是我第一家去的洗頭店的老闆娘的老公。

第十五章:

他說,嗯,因為一直在北京待著,藝術的細胞有點枯竭,需要山谷里的清風吹醒我,也需要旅途上陌生的果兒傷害我,果兒你知道么,果兒就是姑娘的意思,我們北京這個圈子裡都這么叫,你要先熟悉起來,萬一你到了北京聽不懂,鬧笑話。

第十六章:

我說,我有。娜娜說,喔,你究竟去那裡做什麼。我說,我要去接我的—個朋友。娜娜不屑道,是個女的?我說,是個男的。娜娜一笑,你什麼取向。

第十七章:

我們在一起的過程是這樣的,她說,她是一個好女孩,但是剛剛來到這個城市,坦率地講,她不能保證她不會變,因為這個世界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

第十八章:

孟孟說,那又怎么樣。我就是表演,我表演的內容就是我愛你。我說,嗯,我也是,我表演的內容是我不愛你。孟孟說,臭清高。我生命里經常出現這樣的事情,我明明是某個單詞,結果卻被人脫口而出,你這個反義詞。我說,孟孟,這部戲拍攝時間是多長。

第十九章:

我說,那為什麼你要接這個戲?孟孟說,因為我不想放棄任何的機會嘛。萬一歪打正著了呢。我說,你累不累。孟孟說,累,我們趕進度,明天早上5點就要起來化妝,要拍一場在夕陽里牽手漫步告別的戲。我說,可那是早上啊。

第二十章:

娜娜說,我其實不是那么容易吐的,但是因為堵車了,老是一停一走,一停一走,我就吐了。你知道么,我以前有一個姐妹,一個不算特別好的姐妹,我也就和她見過幾次,但是我們雙飛過一次,她的身材還不錯。她和我一樣懷孕了,但是她的反應特別大。

第二十一章:

娜娜說,我忍不住,男的和我聊天都是聊這些內容,關心我一點的就問我,你今天上了幾個鍾,不直接一點的就問我,你今天接了幾個客,我覺得很自在,沒有什麼不習慣的,我沒有什麼固定的異性朋友,我也不喜歡交男朋友,我的姐妹們經常交到各種各樣的男朋友,她們常去玩,但是我不喜歡玩,我雖然都去過,但只是去開開眼界,我去了一次以後一般都不去了。

第二十二章:

我說,後來,我還是去了外地,一下子連反革命的外號都沒有了,當然我其實還是挺喜歡那個外號的,因為那個外號是劉茵茵給我起的。劉茵茵說什麼,我就是什麼,當時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什麼樣的,一和她單獨在一起,我就暈菜了。劉茵茵說,你知道么,你就像我的弟弟,可是我需要一個哥哥。

第二十三章:

而我正在看沿途的風景。我第一次坐上那么快的交通工具,第一次感覺那么自由的空氣,但只害怕丁丁哥哥開得太快,我會從椅子上掉下去,其他的我無所畏懼。雖然只有兩百多公里的旅程,但我覺得我的餘生都坐在這台機車上,丁丁哥哥帶著我,我靠著他的後背,去往已知卻不詳的前方。

第二十四章:

娜娜邊笑邊說討厭,一會兒爬回原座。我發動l988,在這條街巷裡往前開。這裡的飯店都關得早,開著的都是烤串,我對娜娜說,吃烤串對身體不好,我們找一個別的。我又往前開了一會兒,我看中了一家多功能飯館,上面寫著,東北菜、火鍋、家常菜、麻辣燙、烤串、四川風味。

第二十五章:

娜娜說,快把電話給我,兩萬塊。我說,娜娜,沒用的,這是騙人的,這個城市人口快500萬了,你覺得500萬人里沒有人知道中秋節送人的叫月餅么?娜娜說,那不一定,說不定大家都沒看這個台,快給我電話,在我那個褲子兜里,幫我拿一下,就在你手邊,來,正好可以把我罰款的那個錢給賺回來。電話號碼多少來著?

第二十六章:

娜娜說,我也覺得了,但到了光線亮的地方,大家都能看清楚了,我覺得我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藏的,就放開了,但是到了沒亮的地方,我總是想藏一藏。

第二十七章:

我也笑笑,說,也不能說是偶像,只是我真的羨慕他們,我總覺得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的,但他們為什麼都離開得那么早。娜娜說,喔,因為他們的性格容易死唄。

創作歷程

這部小說完成在2009年至2010年之間,作者從2009年的夏天就開始落筆,多事之夏,最終停滯。到2010年初的冬天繼續開始,再停滯。一直到2010年的夏天,一樣多事之夏,但完成了《1988》。

韓寒是“叛逆的”,他“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他認為這一切通過文學都可以實現,產生了要創造一種批判現有一切社會習俗的“新幻象”的念頭——《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就此問世。

小說取名為《1988》,一是韓寒開的賽車是1988年生產的,他對這輛賽車感情很深;二是韓寒在小說中寫的童年故事大多發生在1988年。本來這本書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不料期間日本的村上先生出了一本《1Q84》,作者表示情緒很穩定,但要換書名。又是幾經周折,發現再無合適。就好比在孩子要出生之前,你已經為她想好了名字,並且叫了一年,忽然間隔壁鄰居比你早生了一個和你叫了差不多名字的小孩,你思前想後,發現其實你內心已經無法更改。最後她還是叫《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作者從來沒有用這種方式和文字寫過小說,仿佛之前的一切準備都是為了迎接她。在過往,作者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好準備,是否能這樣去敘述。但是在這個凌晨,作者準備好了,並以此書紀念作者每一個倒在路上的朋友,更以此書獻給他生命里的女孩們。

人物形象

娜娜

娜娜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即便做妓女,也不是毫無生活的希望,做母親是她的夢想,她認認真真的懷孕,甚至可以不問這個孩子的來歷。娜娜懷了身孕,因為某個客人幹活時偷偷拿掉了保險套。雖然她不能為這個孩子的未來提供物質、精神、身份的保障,但她還是希望以自己的非法勞動養活這個孩子,只要她不重複自己的可悲人生。這種可悲的生涯首先體現在她不能使用自己的本名而只能使用假名,也因此,她除了要遭遇類似與“我”一起經歷的暴力執法,還要受到城管之流從金錢到身體的野蠻盤剝以及無良醫生的掠奪。

不僅如此,甚至連她的愛情和夢想都受到盤剝。她喜歡的人是桑拿中心的孫老闆,理由很充分。首先,對在洗頭店工作的她來說,進桑拿中心是她的夢想。桑拿中心工作提成更高,工作起來也安全一點。其次,在她看來是難題的任何問題對孫老闆都不是問題,他一個電話就搞定。再次,她不喜歡孫老闆也難,他是她4年來惟一一個常能看見的男人。對於一個沒多少文化的農村姑娘,這樣一個能幹的男人不可能不成為她的理想對象。但她或許不明白的是,自己的青春與愛情從一開始就被引進歧途。因為她愛唱歌,所以除了進桑拿中心,她在潛意識中還有一個夢想。一個號稱王菲音樂製作人的嫖客聲稱回去後要包裝她,她痴痴等待他的電話,給他免單,幻想自己出名,幻想自己和他談戀愛,結果自然是一場空。這個無恥的男人,同樣對她進行了從身體到夢想的雙重盤剝。

丁丁哥哥

丁丁哥哥因其敢作敢為、果敢成熟成為“我”的偶像,他對我的諸多教導讓我刻骨銘心,比如“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這個世界的孤兒”,比如“溫水是煮不了青蛙的,青蛙沒有那么蠢”,不幸的是,丁丁哥哥死在了一個要與這個世界對話的某一個春天,死在了一個頗有隱喻意義的時間裡,一個戛然而止的春天,不能給“我”以永恆的指導,他的突然死亡給我留下了無法抹滅的傷痛。

10號

和丁丁哥哥一樣,10號身上有著“我身體裡沒有被激發的一部分”。10號有著同齡孩子沒有的膽量,他敢於反抗大哥哥的壓迫,敢於冒著生命危險把玻璃珠子吞到肚子裡。後來他成了鎮上的“大哥”,在飆車事故中死亡。

劉茵茵

劉茵茵是作為愛的啟蒙的聲音主體出現的,她代表著青春成長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代表著“愛”的成長,但是,老師說:“你這么點年紀,懂個屁,你知道什麼叫愛嗎?你這個年紀,誰允許你們愛的?”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1988》在題旨上野心宏大,在結構上明晰、完整,安排了現實之旅與成長曆程一明一暗兩條線索,並加強了兩條線索之間的相互參照、對比,從而強化了整個作品的思想涵蓋力與諷喻性。

在《1988》中,韓寒想要表達、而更多的人避諱的一個主題,被他像打撲克般從容地順手提溜出來,變幻著種種戲劇的效果:暴力執法、中國小教育、嫖客、嚴打、虛假廣告、碰瓷撈錢、粗俗文藝、報紙審查、演藝圈潛規則、城管釣魚、交通安全、地溝油……而這種從容正表現出了這些錯誤在“中國邏輯”下的正確。

正如小說副題“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所表現的,其中暗含了韓寒的態度:他需要以對話的方式,去解讀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裡人性之善惡、美醜、正邪。他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以一種“在路上”的方式,“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

在小說中,韓寒不僅在描繪人的現實遭遇,同時,他更是在探討人的精神處境,這時就有了他自己的影子。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進來,但是,他仍然在公人主陸子野身上滲透了自己的世界觀。他怎樣以一種清醒的方式看待世界,或者去反抗,或者去包容,這只是人生在困境時刻的態度。像陸子野對待娜娜,他一路上帶著這個妓女,幾次曾有擺脫她的想法,但善心召喚他最終沒有行拋棄之舉,而是以一種同情理解的姿態,容納了這個萍水相逢但一路與他相互支撐、相互傾訴的朋友。娜娜最終選擇離開陸子野,她沒有把自己當做一種負累甩給他。這種感傷,讓陸子野也定有心痛之感。

在追憶敘事裡,不無傷感,但是,每個人都從中獲得了一種堅韌,只有活下去,才能看到這個世界的希望,否則,一切都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精神的持守,才是韓寒最後需要定格的真相。生活本身就是殘酷的,如果我們將這種殘酷當做一種無法化解的苦難,悲觀可能會接踵而至。韓寒在小說中,卻一一化解了那些鬥爭、困惑、糾結與矛盾,雖然有些還是未能徹底處理,但是,他至少為我們出示了他追求自由的姿態,讓我們看清了這個世界是需要如何來與之周鏇,與之對話的。這或許才是其寫作的價值和力量感所在。

藝術特色

雙重敘事模式

《1988》採取了雙重敘事模式。即,在公路見聞之外插敘少年記憶。“我”行走在路上,去找那位組裝1988的朋友。當我最終找到他時,後者只能以骨灰形式與我重逢,因為他剛剛被執行死刑;與此同時,少年記憶中的哥哥、10號和劉茵茵也隨著1988向前駛去。兩條線索構成平行關係,永不相交卻並行不悖。這是小說的經度,它的維度由一位名叫娜娜的懷有身孕的賣淫女與我一路同行衍生的各類故事構成。後者最終將生下的孩子禮贈給我,全書於是畫上句號。

打破常規的敘述方式

在這部小說中,韓寒雖然在嘗試著改變,但這種改變更大程度上來自於一種他渴望打破常規的敘述方式,以及那種慣常的語言表達。在語言上,韓寒沒有像以前寫小說那樣帶著炫耀才華的自負,以及玩文字遊戲的張揚,這次,他的表達溫和、節制、優雅了一些,甚至不乏冷靜之處。這樣的話語收斂,或許會被人看做是韓寒在向後退,是一種保守和妥協,因為從其行文上,我們發現少了一些韓寒式的激賡,而多了一些更為內在的經驗。在精神世界上,他雖然還處於對青春期的活力書寫上,但這種活力,不是他以前小說里那種滿不在乎的勁頭,而是轉向對人性之真的審視。

批判本色

在小說中,他不時地流露出對社會上荒誕、無恥之事的嘲諷,這與他的批判性是有呼應的。在《1988》里,韓寒將一些新聞事件搬到小說情節里,以對接和比較社會的真相。比如,當陸子野和娜娜在旅館裡被破門而入的警察抓住時,扛攝像機的人因為太激動,而忘了打開鏡頭蓋,只有聲音,沒有圖像。他們只得關上門,來重新演一次,並讓陸子野和娜娜配合。這種“擺拍”的方式,在新聞媒體中司空見慣。像這樣的例子,小說中還不少,韓寒恰恰要以這樣的方式,直接而有效地對遮蔽真相之事作深度揭露。

社會影響

一年一度《亞洲周刊》十大小說的評比於2011年01月揭曉,韓寒新作《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因“點染社會表層下最隱秘的淚與笑”入選年度十大。

2011年05月11日下午,“2011首屆途書盛典暨2010中國十大途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入選“十大途書”。

據了解,《1988》的首印量達到70萬冊,這部作品首次開創了“公路小說”的新概念。

根據韓寒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於2013年5月在上演首演引起轟動,並於2013年9月7-8日在深圳大劇院上演。

作品評價

《1988》這部作品是光榮的存在。充盈其中的與主流文學的距離感,恰恰是當代作家普遍沒有的。他的態度已成為這個時代不可忽視的視點。尤為珍貴的是,噹噹代作家普遍對現實生活隔靴搔癢、錦上添花之時,直面現實、顯得無奈的韓寒是那么尖銳和切實。換言之,在成熟作家們徘徊於宏大敘事之時,韓寒用相對稚拙的筆觸記錄了時代經驗。韓寒還保有“和這個世界談談”的熱情,我們卻早已“無語”。(信陽晚報評)

點評鑑賞

一個人,一部車,為一個朋友,為了自己也不知道追求和探索的什麼,主人公上路了。人是陸子野,車是1988,朋友是改裝1988的人,地點是 318國道。這場聲勢浩大的旅程就此開始了,從《獨唱團》中的連載到單行本,萬眾囑目。

不得不說,看似主人公在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是荒誕的,其實不然。你像主人公和娜娜被抓的時候,得知娜娜懷孕並且堅持要生下來的時候,做記者曝光黑幕的時候......這些根本源自於這個社會。文學誕生了 黑色幽默,社會則把黑色幽默發揚光大。

在這個小說里,不管是娜娜、陸子野、劉茵茵、孟孟,還是 丁丁哥哥、 肖華哥哥、10號及配角孫老闆等,他們都得到了光環。作者賦予了他們在小說里的責任。但是你要明白,這責任不是引你發笑的,而是讓你醒悟的。

主人公陸子野最後拿到了朋友的骨灰,旅程也隨之結束。 娜娜被檢查出體藏病毒於是懷著孩子潛逃。兩年以後,陸子野帶著娜娜生下的孩子駕駛1988向五千公里外的海岸線出發。於是,新的旅程開始了。又或者,陸子野的這場人生旅程就從未停止過。娜娜,也許活著,也許死了。但這並不是我們所需要探索的。我想到小說開頭娜娜的真實姓名不停地變換,最終停在娜娜這裡。難道這又是作者在小說中玩兒的一次偶然嗎?還記得娜娜在最後說過:“我給你的都是好的。”

法國小說家 愛彌爾·左拉創作的系列小說《盧貢·瑪卡爾家族》中有一部就叫做《 娜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位 娜娜是屬於同一類人。《娜娜》一書中最後說:愛神正在腐爛! 左拉是位善於描寫情感與心理的作家。雖然《1988》中沒有什麼情感描寫,但是主人公們簡短的對話中卻流露出最真摯的情感,這種情感自然而然地感動了作為讀者的我們。這仿佛是一種宣洩,又如同一次精神上的自我救贖。

你或許覺得小說的某些描寫太過於黑暗陰霾了,現實到讓人覺得冷酷與害怕,但是沒有關係,因為每個新生命的到來,與之俱來的還有希望。有希望在,光明就不會被 黑暗吞噬。你也許會感嘆作者為何要素造出這么一個新生命 新希望,其實他多年以前就說過了。 總會有光明的東西的,在未來。

總之,《1988》帶給我們太多太多的問題,這些問題誰也擺不平,包括作者自己。但是這些似乎又不是問題,因為車聲轟鳴,塵土飛揚,《1988》帶著新生命伴隨著新希望走在一個充滿未知而神奇旅程中,它在路上。

此作品中間諸如“溫水煮青蛙”等好幾個片段又被改寫,在電影“後會無期”通過大螢幕展現給大家。

成就與影響

1、韓寒在 《獨唱團》(第一輯)中連載了自己的長篇小說《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獨唱團》的熱情尚未退卻,《1988》又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作品,這部作品於2010年9月21日在全國統一上市。

2、《1988》的首印量達到70萬冊,這部作品首次開創了"公路小說"的新概念。作品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通過在路上的見聞、對過去的回憶以及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向讀者娓娓道來。如果說這場真正的旅途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那么韓寒的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精神層面找到信仰。

3、韓寒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韓寒稱這是他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一部小說。也有人評論《1988》將成為2010年以來最具看點和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

4、《1988》從寫作到發行,每個環節都嚴格保密。從創作到送印刷廠,能接觸到圖書內容的人不超過5個,並且這些人都簽有保密協定。而全國統一上市的時間選擇在2010年9月21日12時整,時間精確到秒,這在中國,能做到此種地步的,韓寒獨一無二。此前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哈利·波特》。

5、2011年1月獲2010年《亞洲周刊》十大小說。

2011年5月獲2010年中國"十大途書"。

作者簡介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中國上海金山。中國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作家,《獨唱團》雜誌主編,並涉足

韓寒韓寒

韓寒(8張)

音樂創作。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 1999年3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出版後至今銷量已逾190萬多冊。現為上海大眾333 車隊職業賽車手。2010年4月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很多人願意稱呼他為80後的領軍人物,因為他是80後名氣最大的一位,也是80後出道最早的代表人物。已出版作品:《三重門》、《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毒》、《毒2》、《韓寒五年文集》、《長安亂》、《就這么漂來漂去》、《一座城池》、《寒》、《光榮日》、《雜的文》、《草》、《他的國》、《1988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青春》、《光明與磊落》(三重門手稿)。或有其他則是偽作。

其它

此書分為平裝版和限量版。平裝版售價25元。限量版,僅售100本。每本售價998元(內附10克純黃金)。

《1988》限量版

988元限量988元限量

988元限量"黃金屋"版《1988》

韓寒2010年9月22日接受錢江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對此前飽受爭議的《1988》限量版賣出988元高價做出說明。

記:你說這本書是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一本書,為什麼這么說?

韓:因為每次寫完我都挺滿意的,但很快我就忘記這事了。

記:有一個你的鐵桿冬粉跟我說,《1988》讀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有些不耐煩了,覺得行文隨意、毫無章法,但慢慢讀著也覺得接受了,讀完了以後覺得很好,才發現剛開始的不耐煩是虛驚一場。這是否也印證了你之前說的"小說里情節和人物是次要的,情緒是重要的"?

韓:我覺得這本小說是我最注意情節和人物的,我甚至特地列了一個人物關係表,生怕我自己給忘了,我從來不列這樣的表的,當然,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可能寫懸疑小說偵探小說很不合適。小說和生活一樣,它是會隨時發生的。

記: 幾乎所有人拿到《1988》的第一反應都是:怎么封面和《獨唱團》這么像?這個封面是你選的嗎?為什麼選擇一樣風格的?

韓:當時《長安亂》也是這樣的封面,我其實一直挺喜歡牛皮紙的,我朋友說我是草紙控。我喜歡牛皮紙是因為很多出版社都套不準顏色,牛皮紙省事,大差都不會差。

記:彭浩翔導演說:"實際上《獨唱團》第二期的稿子我已經交了,正在寫第三期的稿子。"前段時間,你說《獨唱團》第二期因為颱風耽誤了,那么,第二期什麼時候能出?我們都很期待。

韓:儘量在明年年初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具體的原因我不方便告訴你。彭浩翔的小說很多人都等著看,我前幾天看了他的新電影《志明與春嬌》,依然很簡單有趣,我很欣賞他的電影態度。

記:《1988》為啥弄個限量版,而且賣988元這么高的價錢?打聽了一下,杭州地區暫時沒有限量版賣,那這100本會在哪裡賣?準備賣給誰?

韓:因為這幾十本今天已經在噹噹和我的淘寶書店裡銷售完畢了,所以我可以告訴你答案,因為除了每一本將近一千的製作成本以外,我們還在書的最後送了價值3000元的十克千足金。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版本不能在實體書店銷售的原因,如果有人拆開來看一看就什麼都知道了。

從小有人對我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句真理,但這在我們這裡沒能體現出來,往往書讀得越多,日子還越不如意,我對此也無能為力,只能用最直接最粗俗的方式印證一回。因為每製作一本虧損將近3000多,所以才做了這么少。

記:聽到部分讀者說,《1988》太陰鬱,感覺不到人性的溫暖。他們好奇,為什麼你還這么年輕,但是寫得這么沉重,而且最後把這個故事的希望放在一個孩子身上而不是靠自己這代人的努力?

韓: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也許自己不能夠嘗到果實,希望是在下一代,因為那個時候的資訊和科技是完全不一樣的,國家也將變得更合群。而且一個孩子並不是小說里未來的希望。說不定主人公還嫌麻煩呢。當這個世界在我們手裡的時候,我們留給我們下一代的,一定不能像我們的上一代留給我們的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