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東京亞運會

1958年東京亞運會

1958年東京亞運會,是第三屆亞運會於1958年5月24日在日本東京(Tokyo)舉行。第三屆亞運會以“Everonward--永遠向前”為口號,呈現出綜合性國際體育大會的規模。本屆比賽設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拳擊、摔跤、舉重、射擊、網球、排球、桌球、曲棍球、腳踏車13個項目。

簡介

1958年東京亞運會1958年東京亞運會會徽

基本資料

時間:1958年5月24日~1958年6月1日(為期9天)
地點:日本東京
參賽國家及地區韓國日本台灣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馬來西亞香港高棉以色列汶萊伊朗巴林尼泊爾(共20個)
參賽人數:1422人(其中女運動員121名)
比賽項目: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拳擊摔跤舉重射擊網球排球桌球曲棍球腳踏車(共13個項目,與上一屆相比,新增網球、排球、桌球、曲棍球和腳踏車)
表演項目:毛球、柔道
主體育場:東京國立競技場

概要

1958年東京亞運會即第3屆亞洲運動會於1958年5月24日至6月1日在日本首都東京的東京國立競技場舉行,會期為9天。大會以“Everonward--永遠向前”作為亞洲運動會的口號。呈現出綜合性國際體育大會的規模。

會徽

第3屆亞運會會徽除亞奧理事會會徽圖案中

會徽會徽

的太陽光芒外,上方是亞奧理事會“EVERONWARD(永遠向前)”的口號,下方有代表20個參賽國的20個圓環,圓環下方寫明了舉辦地。

火炬

火炬火炬

場館

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霞丘町,

第三屆亞運會主賽場-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第三屆亞運會主賽場-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

也稱為東京國立競技場,是東京都內最主要的運動場地,日本國家足球隊的主場地,亦是1964年的主要舉辦場地。
霞丘陸上競技場於1958年落成,首項舉行的主要活動是用於1958年的東京亞運會,此後亦曾舉辦過多項主要運動會,包括1991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及洲際杯足球賽(至2001年)。作為日本的國家球場,每年1月1日的天皇杯及11月的日本聯賽杯皆在此舉行。霞丘陸上競技場目前的容量為60,057人。

名人堂

楊傳廣

楊傳廣(1933.07.10-2007.01.27),生於台灣台東馬蘭,
楊傳廣楊傳廣
曾代表中華台北參加奧運十項全能競賽,是十項全能史上打破9000分的紀錄保持者,第二、三屆亞運會“十項全能”冠軍。擁有“亞洲鐵人”的美譽。

獎牌榜

第一:日本金:67銀:41銅:30
第二:菲律賓金:8銀:19銅:21
第三:韓國金:8銀:7銅:12

備註

田徑比賽共設定31個項目,日本隊得到12面金牌,15銀、9銅共36面獎牌,仍是亞洲田徑實力最強的國家。31個項目中本屆亞運會共打破23項大會紀錄,這完全是拜日本東京體育場先進的標準場地之賜。除了日本之外,巴基斯坦排在第2,5金、4銀、4銅,與日本差距極大。
中國台北代表團有173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第三屆亞運會,共奪得6枚金牌,名列第五。除楊傳廣和足球隊分別蟬聯十項全能和足球比賽的冠軍外,蔡成福奪得400米欄、高武明奪得舉重中量級、李國定奪得桌球男子單打、張羅普奪得拳擊中量級等項的金牌。

基本概況

為了這屆亞運會的舉辦,日本政府特意投資了13億日元興建了這座可容納7萬5千名觀眾的國立體育場。

1958年東京亞運會1958年東京亞運會

日本天皇裕仁在亞運會聯合會主席的邀請下,用日語宣布亞運會開幕。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艾弗里-布倫達治接受亞運會聯合會的邀請,也來到日本東京國立體育場出席了亞運會開幕式典禮,成為第一位參加亞運會活動的國際奧委會主席。
亞運聖火由日本體育界的英雄人物織田乾雄(MikioOda)點燃。織田乾雄1924、1928、1932年3次參加奧運會,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織田乾雄以15.21米奪得三級跳遠金牌,為亞洲人拿到了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1931年3月27日以15.58米刷新三級跳遠世界紀錄,成為亞洲首位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他還曾任國際田聯技術委員會委員,競賽指導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對世界田徑運動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田徑比賽共設定31個項目,日本隊得到12面金牌,15銀、9銅共36面獎牌,仍是亞洲田徑實力最強的國家。31個項目中本屆亞運會共打破23項大會紀錄,這完全是拜日本東京體育場先進的標準場地之賜。除了日本之外,巴基斯坦排在第2,5金、4銀、4銅,與日本差距極大。
中國台北代表團有173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第三屆亞運會,共奪得6枚金牌,名列第五。除楊傳廣和足球隊分別蟬聯十項全能和足球比賽的冠軍外,蔡成福奪得400米欄、高武明奪得舉重中量級、李國定奪得桌球男子單打、張羅普奪得拳擊中量級等項的金牌。
本屆亞運會,日本組委會為運動員提供了良好的競賽條件和便利的交通,舒適的住宿及豐富完美的飲食等,使運動員能精力充沛地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運動員刷新了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腳踏車全部運動的47項亞運會紀錄,並打破3項世界紀錄。
其中,田徑比賽的31個項目就有23個項目被刷新,平了兩項紀錄;21個游泳項目的紀錄有11個被打破;每項舉重比賽都刷新了紀錄。另外,日本選手打破了400米自由式、400米接力賽和200米自由式3項世界紀錄。美聯社評價說,亞洲運動員在大多數的比賽中,正向世界水平邁進。

紀念章

第三屆亞運會於1958年5月24至6月1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為期9天。來自20個國家的1692名運動員參加了13項比賽,打破3項游泳世界紀錄,刷新47項亞運會紀錄。獎牌榜前三名分別是:第一日本,第二菲律賓,第三韓國。

本屆亞運會開幕式在日本東京新宿區霞丘町的國立競技場舉行。日本政府特意投資了13億日元興建了這座可容納7萬5千名觀眾的國立競技場。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第三屆亞運會開幕,亞運聖火由日本體育界的織田乾雄點燃,亞運會的口號為“Everonward——永遠向前”。

1958年東京亞運會 第三屆亞運會紀念章正面布局
1958年東京亞運會 第三屆亞運會紀念章背面布局

東京亞運會紀念章為方形紫銅質。正面是一名亞裔男青年與亞運火炬的浮雕像,浮雕像下“ASIANGAMES”(亞洲競技),背面是亞運會會徽和“1958·日本東京”。

浮雕像簽名是FUMIO(譯成中文:朝倉文夫),朝倉文夫(FUMIO,1883年至1964年)是日本近代寫實人物的著名雕塑大師。他所創作的作品,都是刻苦耐勞、忠厚剛性風格,並賦予人體健美的神韻,手法洗鍊,極富雍容高貴的表情,充分發揮出雕塑的張力美感,每個部位都給人強烈的寫實感,胸有成竹之感。在第三屆亞運會中朝倉文夫擔任運會美術委員會部長。

亞運會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是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地區性大型綜合運動會。

舉辦城市簡介

東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東南瀕臨東京灣,通連太平洋。其行政區劃為“都”,下轄23個特別區、1郡、26市、7町、8村以及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面積2187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左右。

1958年東京亞運會東京鳥瞰

東京位於本州島關東平原南端。古時的東京是一個荒涼的漁村,最早的名稱叫千代田。1192年,日本封建主江戶在這裡建築城堡,並且以他的名字命名。1603年,德川家康將軍在武士混戰中獲勝,下令在江戶設立幕府,成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1868年明治維新,德川幕府被推翻,在這一年,明治天皇從京都遷到江戶,改稱東京,1869年定為首都。
東京創建於1457年,古稱江戶。1868年明治維新後,明治天皇從京都遷都江戶,改稱東京。東京是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全日本主要的公司都集中於此,工業產值居全國第一位。東京與橫濱千葉構成日本著名的京濱工業區。東京也是日本的商業、金融中心。銀座是東京的一條繁華街道,從京橋到新橋一公里長的路段上集中了許多高級商店、飯店、酒吧和夜總會。除此以外,新宿、池袋、澀谷也是東京的繁華地區。

東京有許多名勝古蹟和著名國際活動場所。市中心的丸之內是東京銀行最集中的地方;遊樂町的劇場和遊樂場所最多;銀座的商業因世界百貨總匯而聞名,這三個地區是繁華東京的縮影。還有新宿涉谷池袋等,都是繁華的商業區。

1958年東京亞運會銀座商業區

東京也是日本的教育和文化中心。目前,東京擁有190多所大學,著名的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立教大學明治大學一橋大學法政大學等都在東京。

東京有100多個博物館,最大的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日本古代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有雕刻武器陶瓷繪畫等。東京的博物館種類很多,如交通博物館、船舶博物館、香菸博物館等。
東京的電影院和劇場也不少,最著名的東京國立劇場有大小兩個劇場,演出歌舞伎及其他種類的戲劇。駒澤奧林匹克運動場的設備是世界一流的。

在東京的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神社寺院,就連著名的商業區銀座,也有大大小小13座神社,供奉著維持商業繁榮的守護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